...定好規律,不到約定好的日子就是不給。


愛吃糖不是問題,我這麼大了我也愛吃。

但是耍賴真的不是好習慣。慢慢引導教育嘛,告訴他可以吃,一天吃2顆,多吃就沒有了。講清楚吃糖會讓牙齒變壞(不是單純的講講或者嚇他,是指著牙床結構圖告訴他危害)。

定好規矩,讓他知道結果。耍賴絕對不給他完成目的的機會。就ok


沒有一個孩子不愛吃糖。為什麼別人的孩子可以抵擋住糖果的誘惑,而有的孩子卻總是主動要糖吃?

其實要解決這個問題並不難,父母可以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從而提高自制力(自律性),自律的人,可以在生活上擁有健康的生活習慣(多少成年人缺乏自律性,硬生生把自己吃成了肥胖)。

首先,從幫助孩子延遲滿足開始,讓孩子明白等一等,合適的時候再吃糖。

吃飯前、睡覺前、晚上,這幾個時間段不要吃糖,一來影響正餐,二來晚上吃糖容易蛀牙。孩子要糖吃,怎麼辦呢?告訴孩子,這個時間段為什麼不能吃糖,然後請孩子等一等,比如,明天吃完早餐之後,你可以自己選一個棒棒糖。「寶寶你想要草莓味的呢,還是想要巧克力味的呢?」孩子選好之後,立刻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講故事,做遊戲,孩子漸漸的淡化了需求。

第二天,父母一定要說到做到,吃完早餐,給孩子獎勵一個糖果。

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實驗:延遲滿足的實驗(近年來有些爭議,但父母可以借鑒的是,孩子的意志力和自制力之間存在關係)。

斯坦福大學在19世紀60年代末,為了測試學前兒童面對誘惑時的抗拒能力,設計了一個實驗。這個實驗引申出很多關於意志力和自制力的討論。

在這個實驗中,4歲的孩子們被帶到一個房間里,研究人員在他們面前的碟子上放一塊棉花糖。研究人員告訴他們可以把棉花糖吃掉,也可以等15分鐘後研究人員回來,他們會獲得兩塊棉花糖。

雖然大部分的孩子都說他們會等,但是更多的孩子難以抗拒面前的吸引然後屈服了——在研究人員回來之前就把棉花糖吃了;成功延遲整整15分鐘的孩子一般採取了迴避策略,例如別過頭去或者蓋著自己的眼睛。

實驗結束後,《時代》雜誌進行了跟蹤報道。孩子們的行為意義很深遠:能夠延遲滿足的孩子在青年時期很少會過於肥胖、有毒癮或其他行為問題,他們將來的生活也更成功。

所以,父母不要因為孩子不給糖耍賴撒潑,立刻滿足孩子的不合理需求,因為這種愛不僅幫不了孩子,還會導致孩子蛀牙、自制力差,以後孩子要看電視、玩手機,一樣可以撒潑,到時候,你們怎麼應對?

總之,讓孩子明白一個道理,糖果可以吃,但不是任何時候都能吃,遵守了父母的約定,就可以有糖吃。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你可以的!


孩子都愛吃糖,是天性,但要適可而止。轉移注意力。可以給孩子看一些網上孩子蟲牙的照片。以示警示。


孩子愛吃糖就一直由著他吃嗎?

應該約法三章,做好什麼什麼事就吃一顆,具體怎麼定相信你們這些愛定規矩的家長會更清楚;

要是沒做好甚至做錯了就不給吃,怎麼鬧都不給吃,身為家長怎麼能一點原則和規矩都不樹立呢!

只有家長堅持自己的原則,孩子才能與你們建立一個相對和諧又健康的關係,像這樣的問題以後就不會再有了。


家中二寶,4歲半,有時候會吃飯跟躲債的一樣逃避,飯後不久就跟我提要求去買麵包蛋糕之類的吃,我說了一番道理,她聽不聽得進去,都不會在過多解釋,有時候晚上都已經關燈快睡下了,她又突然想起要吃某某種類糖果,有時候她會把她想吃的,說的天花亂墜,比如:媽媽,我現在真的很想吃,吃不到就睡不著----之類的話,我直接就答:天都這麼晚了,外面商鋪都關門了,人家也是要睡覺的。她要還說想吃,我就會直接說,那你先想一會,我好睏,要睡覺了,要是明天早上還想吃,吃了早餐我在給你買,她就不會在糾纏,兩歲三月的三寶比較實在,每次聽到我說困了睡覺,就說,安,媽媽,我們睡覺吧!我說好!

但是答應她的事情,就要做到,失信兩三次她潛默化的覺得你就是騙她的,有次中午,想休息,她拿本繪本來,讀了一半,覺得讀不完,答應晚上給她讀完,結果晚上食言了,第二天中午她又拿來找我,剛好有事,我說晚上,她很生氣的說我是騙子,說了兩三次,結果都沒有給她讀,頓時覺得慚愧,發誓晚上在不給她讀,就讓她爸爸批評我。

所以你要慢慢和孩子之間形成一種默契,跟他站在對等的位置,雙方達成共識,大部分問題都能很輕鬆解決


那就讓他耍個夠,父母做自己的事,不要指責,批評,心平氣和的跟他溝通。兩次後孩子就不哭不鬧了


我想反問的是:為什麼不能充分滿足孩子的需求?你在害怕什麼?


正確引導+訂立規則

小孩子不能正確認知事物,需要家長來引導,我的做法是,告訴孩子我們吃的食物是分好壞的,什麼樣的食物是對我們的身體有益的,比如蔬菜,水果,乾果等等,什麼樣的食物吃了對身體不好,比如炸雞,糖果,零食。。。讓孩子對食物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讓他在吃東西的時候學會分辨什麼是好的食物什麼是不好的應該少吃或不吃的食物。

不好的食物也不是說一定不能吃,越是不讓他吃他越是好奇,一旦吃到很容易無節制地報復性地吃很多,養成不好的習慣,作為家長不能禁止,而是控制,只要保證他平時吃的多是健康有益的食物,偶爾吃一次不健康的食物又何妨?跟他講清楚道理之後呢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規則,約定吃糖的時間和頻率,比如一周吃幾個,一定要和孩子一起制定規則,因為他有了參與也更容易遵守規則。


如果是這樣,更不能給,更不能讓孩子去做什麼事才能得到糖。要做好養成習慣教育的打算,從跟孩子說清楚一天只能吃幾顆糖開始,給孩子選擇吃糖的時間。等孩子大一些,再跟他說吃糖多的危害。


小孩愛吃糖也是一個階段,我們家兩寶小時侯都愛吃糖,老大是一個偶然的機會看到《老虎拔牙》的動畫片後再也不敢老吃糖了,二寶也是之前每天都要吃糖,不給就哭鬧,後來就規定只能吃一顆,基本上給了一顆就不再要了,再後來就把糖藏好,看不到也不會要,或者是帶他出去玩,陪他玩,他就忘記了,等過兩天又看到或想起來吃點也無所謂,


你可以指定一個任務,他完成了之後再給她吃,或者規定他一個月或一星期可以吃多少,提前給他然後告訴他這是他一個月或一星期的讓他自己省著點吃,如果他再要,不論他怎樣都不管他就說已經給了他一個月或一星期的量,不能給了。


定規矩,孩子不能太寵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