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波羅計劃大約燒了摺合現在的1530億美元,相當於造10艘核航母。去火星要的財力物力只多不少,誰出呢?加上阿波羅時代後期又遇到更燒錢的越南戰爭,你覺得國會願意給錢嗎?美國是有錢但也不是開作弊碼無限財力物力。


登月是美蘇爭霸的產物,純粹為了炫耀技術,證明「我行」。登上月球6次之後,該證明的已經證明完了,對手也慫了,自然沒有了動力。

登月這種太空探索類似於「鄭和下西洋」,純粹是為了爭一個「萬國來朝」的名望,全靠國家支持,沒有實際利益,肯定不可持續。

下一步的太空工程都以實用利益為主,這就有點像「大航海」,可以帶來黑奴、玉米、橡膠、黃金等等,實現物種大交換,推進人類文明,以此為目的的太空探索纔有意義。

好在,我們現在已經在正確的道路上行走呢。


首先有以下幾個因素,第一,政治因素,眾所周知美國是兩黨制,如果在某給項目上投入太多的精力,必然會給在野黨提供口實,畢竟敵在國會山不是無中生有的。

第二是經濟因素,在上世紀60年代,推行阿波羅計劃時 ,所有的其他項目都要靠邊站,阿波羅項目拿走了大部分的資源,僅留了少量資源給旅行者等項目,如果現在要登陸火星的話,那麼火星車項目就得停止,阿爾忒彌斯計劃胎死腹中,國際空間站投入也得減小,這是NASA肯定接受不了的。

第三是科技因素,現在的運載火箭無法將這麼多的東西送往火星,土星五號已經退役,重型獵鷹估計也難當此任,如果使用俄羅斯提供的火箭,比如安加拉A5,面對俄羅斯的漫天要價,美國肯定不會接受,而像能源號那種級別的超級運載火箭不適用於飛船的發射,哪種火箭是為太空梭提供的,在太空梭已經全部退役的情況下,不會再有這種情況。

說回當時,當時的太空是冷戰的天堂,只有兩家可以在這裡爭鋒,當時美國傳來登月成功的消息,蘇聯馬上就送了一架探測器前往金星。並且成功的從濃厚的大氣層中傳輸了數據,後來的很多年,美國人用的都是這次的數據。如果沒有當時的太空競賽,美國甚至登月計劃都會一拖再拖,不了了之,更不用說前往火星了。


如果想登的話,一年之內就可以發射二十艘探測器或三艘載人飛船,但關鍵第一個是心疼錢,第二個是覺得改造火星這個想法不太現實,第三個是失去了蘇聯這個競爭對手,第四個是印度都登上火星了,登火星沒什麼逼格,就打算旅行者飛入柯伊伯帶內之後再去整點什麼探尋太陽系第九大行星之類的玩意兒,第五個是自奧巴馬給日本人道歉之後,美國上層心智嚴重下降,第五個是古典科幻已死,第六個是新冠疫情


可能太遠路費太貴了吧


可以登,但沒有必要


額,作為一名ksp玩家,我可以告訴你登錄火星的難度跟登錄月球不是一個量級的,登錄火星遠比你想像的複雜。月球載人往返的時間很短,基本不需要給宇航員提供什麼食物,但火星載人任務時間很長,必須要在乎宇航員的衣食住行,這就是件很複雜的事情。而且按照當時(現在也是)的科技,在載人任務之前必須要發射數十次的無人飛船到火星作為補給,這需要大量的資金,可能整個阿波羅計劃的所有預算只夠撐起一次火星載人任務。

再者,登錄火星在當時的大眾(現在也是)看來是一件跟登月差不多的事情,既然已經登月了,登錄火星應該不是什麼難事,這樣的話登錄火星造成的影響力肯定不及第一次登月。

又難又費錢又裝不了b,美國自然不會去幹。


眾所周知的是,當年阿波羅11號登錄月球,雖然實現了我們登月的強烈慾望,但是在阿波羅11號返回的路途中,就遭遇到了極大的危險,倘若不是當年宇航員剛好在艙內預備了備用發動機,可能他們也會無法回歸地球。

可想而知的是,月球僅僅距地球384,401公里,而火星幾乎將近4億千米。第一,專家預計,我們登錄月球只需要2天時間,而登陸距離我們遙遠的火星,可能需要286百天。第二,再加上火星上的溫度也是我們難以存活的,溫差相隔幾百度,是我們常人難以接受的溫度;

火星上大部分都是壑溝萬裏,沙漠居多,水分少之又少,然而人類生存條件不僅要有氧氣,必不可少的生存條件還有水;第四,火星上的風幾乎是無處不在的,這些都是火星環境存在的短板。所以,我們技術儘管在不斷更新,但是,想要到達火星,興許還需要在我們預想不到的未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