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攝影機上加裝一個副音軌或者時碼同步器並不是什麼難事,成本也並不高(一個麥克風一百塊錢足矣),甚至在RED和BMD攝影機內都有內置麥克風,不論是哪種方式都遠比用畫面對板要方便太多,為什麼仍然有大量劇組選擇使用無聲無時碼拍攝+後期對板的方式呢?場記板為什麼還不淘汰?


一句話回答:

場記板的重要作用不止同步,且同步簡單依賴時間碼與參考音軌也不可靠,時間碼有誤差而參考音軌同步能力相當有限(尤其是複雜音軌批量同步)。

詳細版:

  1. 膠片拍攝依賴場記板分隔素材鏡次。每個鏡次間因攝影機過片機構啟停造成的速度變化會產生若干廢幀,Lab在「技術調光」時重要一步是參考場記板畫面分辨廢幀、使其過曝至白色。剪輯師拿到從lab返回的rushes在剪輯台上剪輯膠片或在剪輯軟體中剪輯掃描的數字文件時第一步即分割白色幀,此流程謂「white to while」,使剪輯師最高效完成素材分割。
  2. 場記板是最原始、直接的索引。以鏡次分割的膠片包含正向場記板的畫面一定在頭部,分割好的數字rushes(無論是膠片掃描還是原生數字攝影機文件)在剪輯軟體中則可以設置片頭為略縮圖。為此必須場記板合焦攝影機才能roll、尾板一定要倒打。在元數據有問題(包括但不限於場記單丟失/損壞/錯誤,文件名混亂等)時場記板畫面就是最後的指望。
  3. 合板動作是同步的重要參考。使用jam-sync的方式同步時間碼因時鐘誤差的存在絕大多數時候都會輕微脫軌,雖然通常誤差只有幾幀但少不了手動修正。合板動作極大降低手動修正的難度。
  4. 高端場記板能融入時間碼系統,降低誤差、讓時間碼系統更可靠。如目前較為可靠的時間碼系統ACN(Ambient Clockit Network),該系統中的場記板Ambient Slate售價上萬,內置一個高精度時間碼生成器與顯示器,可通過jam-sync以TC in/out與其他設備配合工作,在場記板上顯示時間碼——但這並非它最正確的使用方式。ACN系統可分為一個「master」與若干「slave」,均為高精度時間碼生成器。Slaves分別向攝影機、錄音機及其他設備生成高精度時間碼,master則以自身時鐘為準、向slaves每隔幾秒發送一次脈衝信號校準各個slaves保持整個系統的時間碼同步。這塊場記板可以作為master,且在每次合板時額外向slaves發送一次脈衝信號保持時間碼完美同步。合板時間也會同時被記錄在系統中便於其他用途調取。


場記板打板+喊板既是從膠片時代順延下來的場記/合板手段,也是唯一能在畫面(聲音)內容上對這一條視頻(音頻)素材進行標記、定位的手段。

無論是用機身麥克風波形合板,還是時碼器進行時碼合板,我還是會堅持使用場記板的形式作為最後的保險。特別是在工業流程意識不健全,DIT片場話語權不高的國內,如果僅僅因為有了時碼器,有了對波形合板,有場記記錄每一條素材的場鏡次的話,放棄了這種唯一能在內容上進行標記的最後保險手段,一旦時碼器沒插緊(跑偏了,沒校準)/機身麥信噪比太低合不上/場記記漏記偏和內容對不上,那麼前期因為懶得打板的後果和額外的成本就會被無限放大,帶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一來是機載麥克風收音效果不好,距離遠雜音多底噪大風噪大且電平不可控,邊上攝影組吹牛都給錄下來了,給自動同步帶來很多干擾。

同時,我們確實也有很多其他手段,除了自動音軌同步,還有自動時碼同步,和電子場記板同步。

但是,自動時碼和電子場記板都需要頻繁且繁瑣的校準工作,作為最原始最簡單最粗暴的場記板,是保證以上技術都失效的時候還能同步的最保險手段。

最後,當代電影聲音已經不那麼依賴現場同期了,大量動效,環境和對白都是在後期重建的,所以同步現場同期聲的任務顯然已經不那麼重要了;然而場記板仍然肩負著另一個更為重要的任務——標記場次,這是剪輯重要的工作材料。

當然,以後會有越來越多的更為可靠的機內場記和同步方法,比如現在Blackmagic和Red的機器都有機內場記的功能,這些技術也一定會越發便捷和可靠。

但是迄今為止,最穩定的最不容易出錯的仍然是最簡單粗暴的充滿儀式感的那一聲「嗒」。

以下是原回答,審題不清,不用看了

---------------------------------------------------------------------------------

一個麥克風一百塊錢足矣?內置麥克風?


其實還是國內低成本劇組不專業和整體意識不強。

時碼器:常規劇組已經是標配了,製片人都知道時碼器的重要性,沒有時碼器意味著後期成本加多少。但也有不懂後期流程的製片人為了省錢不選擇時碼器,他們不知道國產時碼器已經很便宜了,他們不知道時碼器最低只要一個就夠了。(開拍前所有機器懟一次,會麻煩一點)

機內音軌:相對於時碼器來說,機內音軌了解的人更少,使用的概率很低。專業劇組分工很細,攝影才不會主動幫你設置機內聲音,自己的事一堆還搞不完呢。一般的文戲機內音軌對板反而會更麻煩,後期需要手動選取當次鏡頭素材匹配,這需要時間碼或場記板輔助,同鏡不同次的素材軟體也是能匹配上的。

針對一些特殊的場次,機內音軌合板就是神器。比如下圖一個舞蹈場景,3機位拍了6條,18條視頻軌多的連一個屏幕裝不下。把所有素材直接聲音匹配實在太方便了。

場記板:有時碼器和機內音軌,用場記板合板是最笨的辦法,但並不意味著場記板就會被淘汰。時碼器可能會出現錯誤一時沒被發現,機內音軌電平設置可能會出現問題,導致沒法合板,場記板是最直觀最容易發現錯誤的。除了合板功能,場記板更重要的是能最直觀能夠快速預覽和檢索標記,這是無法替代的。


對不起,場記板都用不起,我等窮人同步全靠拍巴掌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