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

釋迦牟尼佛陀開示過宇宙法界中有無數尊阿彌陀佛。有法師又說「阿彌陀佛」是自己的佛性,不生不滅。既然如此,那阿彌陀佛已成佛十劫又是啥意思呢?是不是也有表法的意味在裡面呢?十劫前,難道就不存在極樂世界,唸佛也不能往生?或者說十劫前,其他阿彌陀佛也存在,極樂凈土也是永恆存在的,只是釋迦牟尼佛說的是最近成就的「阿彌陀佛」?

這樣就覺得,似乎阿彌陀佛只是個代號,只要修行凈土法門有成就的人都可以叫阿彌陀佛。就像京劇裏四大派別,演哪一派就叫哪一個角色。。。

望諸位大德開示。我疑是事,願樂欲聞。[不信凈土宗,不信佛法的童鞋請自覺遠離,不要害人害己,傳播邪見,做個文明人,人人有責]


師兄您好,以下摘錄您的提問來回答,

釋迦牟尼佛陀開示過宇宙法界中有無數尊阿彌陀佛。 (末學看經文並沒有看到說法界有無數的 阿彌陀佛 但是阿彌陀佛可以「化身」千百萬億接引眾生往生凈土)有法師又說「阿彌陀佛」是自己的佛性,不生不滅。(這裡是指我們的自性彌陀,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佛性,都能成佛)既然如此,那阿彌陀佛已成佛十劫又是啥意思呢?是不是也有表法的意味在裡面呢?(這個問題,在阿彌陀經裡面有明確記載,經文如下 ;「舍利弗。於汝意云何?彼佛何故號阿彌陀?』『舍利弗。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是故號為阿彌陀。』『又舍利弗。彼佛壽命,及其人民,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故名阿彌陀。』『舍利弗。阿彌陀佛成佛已來,於今十劫。)十劫前,難道就不存在極樂世界,唸佛也不能往生?或者說十劫前,其他阿彌陀佛也存在,極樂凈土也是永恆存在的,只是釋迦牟尼佛說的是最近成就的「阿彌陀佛」?(在阿彌陀佛未成佛時是沒有「極樂世界」的,因為阿彌陀佛在因地時法下了要成就清凈佛國的願,才成就了清凈莊嚴的極樂凈土,當然在阿彌陀佛未成佛前也有其他清凈佛國的存在,譬如東方琉璃世界等等)這樣就覺得,似乎阿彌陀佛只是個代號,只要修行凈土法門有成就的人都可以叫阿彌陀佛。就像京劇裏四大派別,演哪一派就叫哪一個角色。。。(阿彌陀佛 是音譯,翻譯過來就是無量壽佛、無量光佛的意思,我們在稱「阿彌陀佛」的時候其實也是在稱讚佛的功德。然後並不是每一位修學凈土有成就的人都能稱作阿彌陀佛。並不是所有的人能用此名稱,阿彌陀佛的名號 只有極樂世界的國主能夠承擔)
記得經文裏不是說了嗎?過去時阿彌陀佛因地為菩薩時,先是依賴那時的一位佛的神力,暢遊了很多佛的世界,參觀學習其他佛都是化導國土眾生的,然後花了很久時間用來計劃,再經歷了無數劫的「莊嚴佛土」,最後才建成極樂世界。


大安法師:《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述義(第十四講)

好,下面呢,就是解釋極樂世界的教主和他的弟子眷屬。「佛又告長老舍利弗,阿彌陀佛成佛已來,於今十劫。」這裡是闡明極樂世界的教主成就。前面我們講通序裡面的六種成就,六種成就就有個主成就。其實六成就裡面最重要的就是主成就。主成就了,一切就成就:成就它的時成就、處成就、眷屬成就,等等。好,這裡特別提出一個「於今十劫」:一個成佛已來的時間概念,是十大劫。如果從法、報、化三身的特點來看:法身,它沒有什麼成不成的時間概念,因為無始無終,所以不應該來討論時間的劫數;報身,是由於他發了大菩提心來修行,到他圓滿的時候得到究竟覺——實相法性,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它可以討論成佛的時間概念;應化身,是隨著有緣眾生的根機來示現救度的過程,也可以討論成佛的時間概念。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法身的功德是由於修德有功才顯現出來,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也可以討論成佛的時間劫數;報身是「別無新得」,應身「如月映川」——千江有水千江現,所以這個報身和應身,也無所謂成和不成的問題,也可以不討論時間的概念。

諸佛如來示現八相成道,各有他的本門和跡門。說實在話,討論這個問題不是我們凡夫討論的範圍:佛度化眾生的本意是神妙莫測的。你看《法華經》由跡顯本,我們凡夫的眼裡認為悉達多太子成佛也不就是幾十年嘛,那怎麼地湧出來無量無邊的菩薩——功德甚深、相好莊嚴,卻都是由釋迦牟尼佛作為老師來教導的呢?那就好像一個一百歲的老人叫一個二十五歲的年輕人,叫他爸爸一樣。那個二十五歲的小夥子也承認:「這個一百歲的人就是我的兒子。」不可思議!那麼當與會的——像彌勒菩薩——都搞不清楚的時候,釋迦牟尼佛就追溯遠古大通智勝如來的本地。通過本地的追溯,哦,我們才瞭解釋迦牟尼佛不是這一世才成佛的,乃是塵點劫又塵點劫前早已實成的一尊古佛,壽命無量。那你說,釋迦牟尼佛都是早已實成的一尊古佛,那阿彌陀佛呢?難道他僅僅是一尊只成佛十劫的新佛嗎?所以這裡講的「阿彌陀佛成佛已來於今十劫」,也就是他的跡門——這一期的示現而已,還不是他的本門。如果從本門裡面——從釋迦牟尼佛本門——去推測,那麼阿彌陀佛成佛以來,也應該是塵點劫又塵點劫——早已實成的一尊古佛。

好,我們只能在他所示現成佛的這個跡門當中來加以討論。這個討論倒也給我們一個安心。阿彌陀佛成佛以來已經十劫,今現在說法,就等於他成佛才剛剛不久,就是才剛剛「開張」。所以呢,我們現在趕緊去沒有問題,阿彌陀佛不會圓寂。而同時阿彌陀佛又是無量壽。如果阿彌陀佛的壽命是有量的,是有限的,我們都不敢唸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怕不踏實。我費了一輩子——這樣放下萬緣唸佛,五欲也沒享受,唸佛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好不容易去了,一看,哎,他老人家不在了!這裡面的失望、沮喪是用語言沒有辦法去描述的。那麼現在阿彌陀佛無量壽,「成佛已來於今十劫」,教化眾生的佛事剛剛纔打開序幕。所以我們就要隨順釋迦牟尼佛的勸告。不僅是現在的眾生往生,阿彌陀佛「今現在說法」;過去多少世的眾生往生,也是「今現在說法」;未來無量無量世的眾生唸佛往生,阿彌陀佛仍然是「今現在說法」。我們就放心了。阿彌陀佛壽命很長,我們一去也跟阿彌陀佛一樣,就一生成就道業。「成佛已來於今十劫」,時間很短,然而極樂世界卻有無量無數無邊的聲聞弟子、菩薩弟子乃至於一生補處菩薩。這說明:這麼多的一生補處菩薩都是在十劫當中所成就的。這反映什麼?這反映西方極樂世界成佛確實很快。如果他方世界你要到達一生補處,那要經過多少阿僧祇劫——無央數劫,才能到達這個水平。西方極樂世界一生補處,都是無量無邊阿僧祇劫算不清楚的數量。

從《無量壽經》我們看到,阿彌陀佛成佛已來,他的第一會的弟子——就是參加他初會法會的弟子,都是沒有辦法算清楚的。那現在已經是開了多少法會!一般來說剛開張的法會人數是比較少的,後面的人數會越來越多的。所以現在西方極樂世界菩薩、聲聞弟子無量無邊——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夠算清楚的,更是無法言表。這就正面顯示十方無量無邊的剎土、過去現在未來無量無邊的往生者,得到不退轉,得到一生補處,是很多很多的,而且非常容易。它就令一切修行者心嚮往之——值得去,不去就喫大虧。所以我們要買股票,買這張「股票」——法界彌陀的「股票」,那是賺「大錢」。


得了吧別說什麼十劫了,說的好像釋迦摩尼知道凈土,認識阿彌陀一樣的。

阿彌陀佛這位是釋迦摩尼嗝屁七八百年後纔在阿富汗大地上發明出來的(你教高僧印光和一羣印度佛教史考證)

全世界至今有一半佛教徒不知道有什麼鬼的阿彌陀佛(南傳佛教)

在虛構的故事裡尋找邏輯阿彌陀的真實性約等於奧特曼


討論問題的時候,問題本身是有前提和界限的,所以答案也應當有對應的大小前提和界限。北傳有法報化三身的說法,你的疑問可能是把三身概念和界限混淆了,比如把關於法身的討論放在報身層面來說。

無所從來,亦無所去...

你來過人世嗎???


無始以來就存在
根據凈土三經,極樂世界是法藏比丘在定光如來的神威參觀了二百一十億佛土,取起優點發願建立的佛土。所以在法藏比丘成佛(阿彌陀佛)之前是沒有極樂世界和阿彌陀佛的。也沒有唸佛往生極樂的法門,但不排除有其他凈土。根據大乘說法,佛有三身,釋迦佛是應身佛,法身和報身分別叫毗盧遮那佛和盧舍那佛。但是從凈土三經來看似乎阿彌陀佛的三身都叫做阿彌陀佛。又華嚴經講所有佛陀共一法身,眾生成佛後法身都是相同的,所以你把阿彌陀佛當做代號,當做不生不滅的佛性也沒錯。

何為一劫?一次生滅為之一劫。

十劫就是十次生滅。當然這裡不是說普通的生滅。是五戒十善中的十善。但過十善名為十劫前。何以善需過之?如人心為惡,以善制之,十善乃船也。如果得渡船亦舍之,如若不捨,善亦惡之,到此善惡俱舍,名為過。

壇經雲:平直即彌陀。阿彌陀佛亦名直心。經雲:若一日、若二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若能如此乃實證直心,得無生法忍,亦即經雲:極樂國土,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

何為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阿含經雲: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如此才能算人終而心不顛倒。

《佛說阿彌陀經》名相眾多,甚是難解。初學者與精進者看起來幾乎是兩本經書,故凈土有利鈍全收之說。但行直心,若一日、若二日......時。心便在悟處。

附上壇經一段:

刺史又問曰:弟子常見僧俗念阿彌陀佛,願生西方;請和尚說,得生彼否?願為破疑。

師言:使君善聽,惠能與說。世尊在舍衛城中,說西方引化,經文分明去此不遠。若論相說裏數有十萬八千,即身中十惡八邪,便是說遠。說遠,為其下根;說近,為其上智。人有兩種,法無兩般;迷悟有味,見有遲疾。迷人唸佛,求生於彼;悟人自凈其心。所以佛言:"隨其心凈,即佛土凈。"使君東方人,但心凈即無罪;雖西方人,心不凈亦有愆。東方人造罪,唸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唸佛求生何國?凡愚不了自性,不識身中凈土,願東願西,悟人在處一般。所以佛言:" 隨所住處,恆安樂。"使君心地,但無不善,西方去此不遙;若懷不善之心,唸佛往生難到。

今勸善知識,先除十惡,即行十萬;後除八邪,乃過八千。念念見性,常行十直,到如彈指,便親彌陀。使君但行十善,何須更願往生?不斷十惡之心,仃佛印水迎請?若悟無生頓法,見西才只在剎那;不悟,唸佛求生,路遙如何得達?惠能與諸人移西方如剎那間,目前便見,各願見否?

眾皆頂禮雲:若此處見,何須更願往生?願和尚慈悲,便現西方,普令得見。

師言:大眾!世人自色身是城,眼耳鼻舌是門;外有五門,內有意門;心是地,性是王;王居心地上。性在,王在;性去,王無。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心壞。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是眾生;自性覺,即是佛。慈悲,即是觀音;喜舍,名為勢至。能凈,即釋迦;平直,即彌陀。人我是須彌,邪心是海水,煩惱是波浪,毒害是惡龍,虛妄是鬼神,塵勞是魚鰲,貪嗔是地獄,愚癡是畜生。

善知識!常行十善,天堂便至,除人我,須彌倒;去邪心,海水竭;煩惱無,波浪滅;毒害忘,魚龍絕。自心地上,覺性如來,放大光明,外照六門清凈,能破六慾諸天。自性內照,三毒即除,地獄等罪,一時消滅,內外明徹,不異西方。不作此修,如何到彼?


說實話,一劫有多長時間,誰也不知道。佛陀涅槃這麼多年了,在阿彌陀佛凈土上的時間算是過了多少年?要知道,時間在不同星球,不同世界是不一樣的。阿彌陀佛涅槃後,接任教化的是觀世音菩薩,在他們那個世界,又需要多少時間?如果現在,阿彌陀佛已經涅槃,是不是應該看看觀世音菩薩的本願?念阿彌陀佛是不是還有效果?往生凈土的人算啥成就?啥都沒成就,凈土是方便法門,到凈土就是換個生存環境。凈土法門不是究竟法門,也就不是成佛法門。成佛還要靠繼續找到究竟法門來修行。

阿彌陀佛實際上,久已成佛。

但是,為度化眾生,重新再示現法藏比丘發四十作願,再經過兆載永劫修行,於十劫前在極樂世界成佛。

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都是靠唸佛三昧成佛的。可以講,都是靠念阿彌陀佛成佛的。

教證,茲繁不引。這些應該是常識。

這個十劫,他可以說是表法,但應該也不完全說是表法。這就是理與事的關係。

事相上,尤其是對於我們凡夫來講,那他就是這樣一個十劫。這裡要分清楚理與事的關係。

而凈土法門的特色,他就是偏重於事相的。而不是偏重於理體部分的。

通過簡單的信願持名,自然可以潛通佛智,暗合道妙。不崇尚玄妙理性,而自然證入理性。

是非常不可思議的最極方便,了義圓頓的法門。

本身這個時間和空間,只是我們凡夫境界裡面虛妄的一個東西。可以看一下華嚴經,普賢行願品。

真正不可思議境界,念劫圓融,一念可以延長為一劫,一劫也可以縮為一念。對於我們來講就不行。而對於佛菩薩境界來講,他就是自在的。沒有這樣的限制。

所以我們去思維這些問題,實際上是很愚蠢的。因為本來就是不可思議的境界。就不要去思議,比較好一點。

凈土宗注重的是老實稱名。不注重這些玄妙道理的探討。

懂與不懂都沒有關係,每天做個定課,念多少南無阿彌陀佛,以老實為妙。以純樸為尚。不以談玄說妙為宗。

而且探討這樣的問題,要分清楚兩個概念。圓融門與行布門。

所謂圓融門,就是諸佛實際上功德完全平等。

所謂行布門,因為眾生有所不同,所以顯示出差別。

這裡圓融不能去妨礙行布,行布也不能妨礙圓融。

如果這兩個層次,搞不清楚,就會出現你這些矛盾重重的問題。因為一會兒是在講平等,一會兒又在講差別部分。

就像理與事的關係一樣。就是理與事,混淆不清楚。

再強調一下,這些理體的東西,道理是對的沒錯,但是對於我們凡夫眾生來講,沒有證全部等於0。

而我們要真正證到這樣的境界,是需要依靠事修的。也就是老老實實稱念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個字。

你不能念別的,在我們的境界當中,事相上他就是有差別的。

所以凈土宗,特重事相,重指方立相。重老實唸佛。

最初最重視的,就是最最基礎的厭欣二心。而不是高談理體。如果一開始連基本的信願基礎都沒有,就高談理體,這是亂了次第,證不到,往生不了,就一切都等於0。佛是佛,你是你。

而,只要有信願,注重事相上的修法,老實稱名,甘作愚人,認識到自己的愚。而老實唸佛。

重事相者,則必速疾證得理體。而重理體而輕忽事相,則易落空。最後連往生都往生不了,甚至把事相上的極樂世界都破掉,那就是搞笑了。

這一類,印祖稱為聰明反被聰明誤。這號聰明人,太多。切誡。

老實唸佛,則必然很快真正證入理體。往生後,證悟這些都是分分鐘的事情。比起在這裡高談闊論,相差何止天淵之別。

補充:

《他筆鈔》: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等雲事。問曰,此差別云何?答雲。心始說也,謂心始念,心作佛也。佛身現,心是佛也。至心信樂,佛體成。仍雲心作佛。此心發至心信樂,心外無佛。仍雲心是佛也。依之自心緣想,如作也。依想佛身而現。即是心佛也。文。緣想者,至心信樂心想也。

問雲:大經彌陀經,說彌陀正覺時節。今經,不說,有何意哉?

答曰:大經彌陀經,顯雲修得報身。雖說十劫正覺。未顯定善示觀謂。故於所求佛心。顯心作佛心是佛謂。然今經,顯雲眾生至心信樂心,即佛正覺體也。不別說正覺時也。顯雲佛正覺,眾生往生。眾生往生,正覺體也。故彼此三業不相舍離等文意尤分明也。

個人試作直解: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與是心是佛,這兩者有什麼區別呢?回答:心開始緣念於佛,心就作佛了。因為自心緣佛,佛身便現於自己心中,這個時候自心就是佛了。眾生髮至心信樂心的時候,佛體就當下成就了。仍然說是心作佛。自心發至心信樂心,此心外無佛。仍然說成是心是佛也。依自心緣想,如此作佛也。依想佛,佛身現於心中,就是心佛也。文中所講的緣想的意思,指的是至心信樂心想的意思。

問:無量壽經和阿彌陀經當中,講阿彌陀佛成正覺的時間。但是觀經裡面,為什麼沒有提到阿彌陀佛十劫前成佛的時間,有什麼特殊的用意嗎?

回答:無量壽經和阿彌陀經,是說的阿彌陀佛修得的報身佛。雖然說是十劫前成正覺。但是那個時候並沒有顯出定善示觀緣(觀經序分第七科判,依四帖疏所判)。所以現在,在求佛心上,顯出心作佛心是佛的道理。然而觀經,顯示出眾生至心信樂之心,就是佛成正覺的本體。不再專門去講成佛時節。顯示佛的正覺就是眾生的往生,眾生的往生,是佛正覺的本體。所以彼此三業不相舍離,這些地方文意都非常清楚。

個人舉自己理解的比喻:現在房間裏,比如有一尊純金打造的阿彌陀佛佛像,十天前就放在這裡了。你有一天,正好進到這個房間,看到了這個佛像。然後拿出手機給佛像拍了張照片。

在這個比喻當中,房間裏的佛像,代表的是阿彌陀佛的報身佛。十天前就放在這裡,說的是十劫之前,阿彌陀佛就在極樂世界成佛了。但是,到目前為止,都和你沒有發生任何關係。因為他成他的佛,你仍然是流浪眾生。這裡,我們不能錯誤去理解,錯誤的理解方式,會把十劫前成佛,看作是一種虛構的講法。這種理解大錯特錯,這是混淆了兩位次。這樣的理解方式,就好比,如果房間裏,本身並沒有這個佛像,你就算拿出手機去拍照,你也只是拍出來一個空白而已,那你就必須自己重新畫一尊佛像才能出現這個照片了。所以說十劫前成佛,講的是,這個佛像,十天前就擺在這裡了。說心作心是,講的是你拍照這個動作,完全是兩碼子事情,如果混淆不清,勢必走入以理奪事的歧途。繼續這個比喻,你有一天,走進房間,代表你有一天,聽聞到了凈土法門。拿出手機給佛像拍照,這裡代表的就是你對此信受。也就是發至心信樂心,也就是善導大師所說的三心。你這個信心一發,這個時候,才真正成為機法一體的佛。也就是你跟阿彌陀佛產生了真正的聯繫,從此三業不離。講的是這樣一個事情。

再補充一點,唯識學上面的解釋。外境與心的關係。有兩種特殊情況。一種是即便有這個外境,但如果你的心不去緣不去分別,那麼這個外境,雖然有,但對你就不起作用。比如被毒蛇咬了,但你自己壓根不知道,不分別,那麼這個毒性也不會起作用。只有當你的心緣念分別時,這個毒才會真正起作用。這個講的就是這個道理。另一種是雖然沒有外境,但你心作,還會仍然對你起作用。比如沒有地獄的外境,但你自己因惡業力,在你面前就會顯示出地獄的外境,而其他人可能是看不到感受不到的。這就是雖無外境,然而因為自心緣故,對你就會真實起作用。

阿彌陀佛成正覺一事,不屬於上面那種無有外境的情況。而是事相上真真切切,於十劫前成佛。所以這裡是有外境的情況。

但是,阿彌陀佛十劫前成佛,跟你有什麼關係?你並沒有在十劫前一道成佛,對吧?所以說這就是一種機法分離的狀態。也就是在這個時候,雖然有這樣的客觀事實存在,但是因為你主觀上面不瞭解不知道不接受。所以導致了主觀與客觀的分離。在這個時候,就好像雖然房間裏確實是有金佛像的,但因為你自己沒見到,所以跟你沒有半毛錢關係,他成他的佛,你做你的眾生。

而,我們聽聞凈土教法,最終,全攝佛功德,成自功德。成就自己的往生功德,靠的是什麼?靠的就是信心之手。你得信受。信受,就相當於這裡的拍照這個動作。

《四帖疏》:言「觀」者,照也。常以凈信心手,以持智慧之輝,照彼彌陀正依等事。

你這裡信受心一發起,這裡所成的阿彌陀佛,跟前面那個阿彌陀佛是兩個位。前面那個阿彌陀佛,是佛是佛,你是你,機法分離的。但信受心一發,這裡在你自心上所成的阿彌陀佛,是機法一體的。

信受的具體行動,或者不論你信不信受,落實到行動上,就是一向專稱彌陀佛名。

《四帖疏》:上來雖說定散兩門之益,望佛本願,意在眾生一向專稱彌陀佛名。

這裡就相當於,你此時拿出手機,對著這個佛像拍了張照片,存在你手機裏。這個時候,這張佛像,就一直跟著你走了。你走到哪兒,佛像跟到哪兒。或者說佛像到哪兒,你也到哪兒。

所以這就是講的心作心是。你自心本來是佛,講的是,房間裡面本來有一個佛像。但如果你不去信願稱名,那麼你往生不了。你信願稱名,那麼纔是真正的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眾生信受稱名當下,就像拍照一樣,完整地把整個阿彌陀佛所有一切功德,攝為自己的。這裡靠的關鍵,就是信心!信心是根本因,然後再是稱名行。

這樣應該就解釋明白了,什麼叫心作心是。以及心作心是,和阿彌陀佛十劫前就成佛了,根本是不矛盾的。

至於法華經當中所講的,塵點劫前就早已成佛的事情。和這裡也是完全不矛盾的。不再細述。

再次強調一遍。凈土宗唸佛往生,注重事相,注重老實。注重信。這纔是真正得益的。經典上如是說,就如是信。如果一味偏重於理體層面的,這往往是知識分子通病,這並不是什麼有智慧的表現,相反很多時候是一種障礙。如果還有信仰的話,還算好。否則就成了八難中的世智辨聰。

這類聰明反被聰明誤的人,太多。印祖文鈔裡面處處痛批這號人物。

我等愚人,自當老實安守本分而唸佛往生。玄妙之理,留給大通家去悟。愚人千悟萬悟也是悟不明白的,唯有息下狂心傲心,學鄉下老太,老實唸佛一條路子。則自然潛通佛智,暗合道妙。速疾成佛,較之整天高談玄妙,而不老實稱名者,其利益相差天淵。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