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了茅獎的劉心武算不算當代文學家?這是他的評語:

書裏是幾個中篇小說,頭一篇即《黃金時代》。我試著讀了一頁,呀,竟欲罷不能,就那麼著,站在書架前,一口氣把它讀完。我要買下那書,卻懊喪地發現自己出來時並未揣上錢包。從書店往家走,還回味著讀過的文字。多年來沒有這樣的閱讀快感了。

我無法評論。只覺得心靈受到衝擊。那文字的語感,或者說敘述方式,真太好了。似乎漫不經心,其實深具功力。人性,人性,人性,這是我一直寄望於文學,也是自己寫作中一再注意要去探究、揭櫫的,沒想到這位王小波在似乎並未刻意用力的情況下,"毫無心肝"給書寫得如此令人"毛骨悚然"。故事之外,似乎什麼也沒說,又似乎說了太多太多。

也不是完全沒聽說過王小波。我從那以前的好幾年起,就基本上再不參加文學界的種種活動,但也還經常聯繫著幾位年輕的作家、評論家,他們有時會跟我說起他們參加種種活動的見聞,其中就提到過"還有王小波,他總是悶坐一邊,很少發言"。因此,我也模模糊糊地知道,王小波是一個"寫小說的業餘作者"。 真沒想到這位"業餘作者"的小說《黃金時代》如此"專業",震了!蓋了帽了!必須刮目相看。

王蒙算不算當代文學家呢?當然算了,還算大文學家。這是他的評語:

從王身上,我深深感到我們的一些同行包括本人的一大缺陷可能是缺少自然科學方面的應有訓練,動不動就那麼情緒化模糊化姿態化直至表演化。一個自然科學家要是這種脾氣,準保一事無成——說不定他不得不改行寫呼籲性散文雜文和文學短評。

我們知道難得糊塗了。看了王小波的《我的精神家園》,我深感難得明白,明白最難得。什麼叫明白呢?第一很實在,書本聯繫現實,理論聯繫經驗,不是雲端空談,不是空對空,模糊對模糊;第二尊重常識和理性,不是一煽就熱,也不是你熱我就熱,不生文化傳染病。第三他有所比較,知古通今,學過自然科學人文科學,得過華、洋學位,英語棒。於是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蕩的人明明被他批駁了也還在若無其事地誇他。叫做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貨比三家,真偽立見,想用幾個大而無當的好詞或洋詞或港臺詞矇住唬住王小波,沒有那麼容易。第四他深入淺出,樸素鮮活,幾句話說明一個道理,不用發功,不用唸咒,不用做秀表演豪邁悲壯孤獨一個人與全世界全中國血戰到底。第五,他雖在智力上自視甚高,但絕對不把自己當成高人一等的特殊材料製成的精英、救世主;更不用說是像掛在嘴上的「聖者」了。

王朔

王小波是好樣的,我也是好樣的。我們不存在誰蓋了誰的問題。王小波要是活著,我覺得他會更牛。他好並不意味著我不好,我們交相輝映可以吧。

所以這個問題,歸根結底是個「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的問題


文學評論家對王小波的評價已經算汗牛充棟了。中國當代文學家對王小波的評價倒確實比較少。這個提問下面的回答有提到劉心武、王蒙、王朔曾經給予他正面積極的評價,但是這些人其實早就遠離了中國文壇中心了,只能拿出他們的評價來,說明當代文學家們確實對王小波及其作品保持了某種緘默。這和他們時不時在各種媒體上互相吹捧、互相貶損,製造輿論聲量的熱鬧形成了對比。

我覺得原因其實有兩個:

1、根本原因是王小波從來就不是他們那個圈子裡的。王小波不混作協,不參加什麼採風會,不參加什麼研討會,也不誇誰,也不罵誰,也沒有什麼文章發表在《人民文學》、《美文》一類的國內傳統雜誌上,都是發表在香港、臺灣的報紙雜誌上,還有《南方週末》……也就是王小波生前就不在傳統中國文壇的利益格局裡,他自己也說從來沒有摸到過「文壇」的門檻,甚至不知道門朝哪兒開的。大夥是無利不起早的,一個跟自己沒有利益瓜葛的人,小說雜文寫的再好,我去誇他有什麼好處呢?我去罵他又有什麼好處呢?

2、王小波如果水平差點、層次低點,那麼大家可能還願意說幾句。但是王小波卻用很短的幾年的專業創作生涯證明瞭一件事——大夥都別吹牛X,你們沒一個比得上我的。他的作品告訴的人們並不止於人間種種奇妙、苦難和荒誕,還有如何面對、如何消解的智慧與勇氣。用王小波去比較其他二三十年來站在文壇中心的作家們是一種對他們的冒犯——手法、語言、思想、審美、故事……只有王小波一個人做到了近乎於「盡善盡美」(某種程度上很多時候他釋放得過頭了),也只有王小波和魯迅、王朔等人一樣,成為了「文體家」而不只是「文學家」。所以這些人評價王小波會非常尷尬,誇則似諂媚,貶則似構陷。倒是近十年冒出頭的年輕作家對他好評價些,畢竟「不是一個輩分的」,而且這些年輕作家也普遍遠離了傳統文壇的利益格局,好開口。


誰?

哪個文學家?

我國當代有多少文學家?

您想說同行相輕?還是相煎太急?

我看未必。


我看了太多關於王小波的書評,其中也不乏個人評價。

以偏概全地講一句:沒有任何書評趕得上他的作品本身好看。

既然如此,關注別人對作者的評價就遠不如關注作品本身——

《黃金時代》、《紅拂夜奔》、《尋找無雙》、《白銀時代》、《萬壽寺》、《三十而立》、《似水流年》、《東宮西宮》、《黑鐵時代》、《一隻特立獨行的豬》、《沉默的大多數》、《思維的樂趣》……

這些書陪伴了我許多個日日夜夜,給了我真正獨立思考的時間,也將我真正帶進文學的大門。

如果題主看過他的任何作品,歡迎繼續討論。

否則,此題就沒有再說下去的意義啦


不予評價……倒不盡然吧,或許只是沒有像大部分文學家一樣擁有無比多華麗麗的盛讚而已。

可王小波的魅力就在於,你想要贊他,總覺得放不開脣舌,想要踩他,卻也難免左顧右盼。

這樣聰明的人,頂頂狡猾地遊走在眾人的心頭眼底,讓你癢過,但要真的想求那趣味,卻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他為真正有靈魂光彩的人豎起了隱形的門檻,遠看起來平平無奇,走近些發現尚有難度,湊到跟前才會發現那全然是另外一個世界。

這世上雖所有人皆持有評論之權杖,但就某事某物而言,則並非所有人都可觸其所及,搞不好,會惹得自己遭遇風波,然這風波,也自然不是所有人都願坦然處之的。

你或要發問,難到王小波就這樣成了無人能及的文壇之霸?當然也不是,文人相輕不假,但或許某種不幹預,不置喙,也正是某種尊重所致吧。

如此說來要麼恐於露怯,要麼敬其孤獨,總之,都是無可厚非的結果,拜讀之人也自可不求甚解地享用下去,畢竟,這一餐,也不是嘗嘗喫得到的口味。


別人笑我太瘋癲 我笑他人看不穿。

都知道黑格爾很不錯,有幾個敢於跳出來批判繼承的?馬克思做到了,古往今來也沒幾個人。

王小波是很不錯,也就我這種沒讀過幾本書的敢說他。真正肚子裏有點墨水的,大概是知道自己道行還不是很夠,班門弄斧挺愚蠢。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