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小白,純粹是好奇而已。

我是覺得武則天在扳倒王皇后前是沒想過自己稱帝的。後面看百家講壇,蒙曼教授說封禪泰山,武則天要求自己亞獻,就已經是在為自己當皇帝做準備。


我覺得武則天的野心是一步一步增加的。武則天在感業寺的時候,她的目標就是讓李治想起她思念她然後接她回宮。回宮後她的目標就是得到李治的寵愛和後宮地位的穩固。隨著她與王皇后蕭淑妃的明爭暗鬥,可能她的目標早已盯上封建社會女人所擁有最高權力「皇后」的寶座。但是在李治和上官儀合謀廢掉她的時候,再加上武則天這個時候已經染指朝政,品嘗到了擁有權利的滋味,她這個時候才徹底醒悟,自己一直依賴的皇帝也不靠譜,以前把自己的命運託付皇帝大錯特錯,只有自己稱帝,才能真正掌握自己的命運。所以我個人覺得武則天應該不會是太宗才人的時候就想當女皇或者被封為高宗昭儀的時候就想當女皇。


她的野心一直都在。

從一開始起,她就不是一個甘於平凡的人。或許當皇帝這個想法,是她真正接觸權力核心時才產生的。但是在她的潛意識裡,對於權力的掌控和熱愛,是始終都存在的。

恰好,她既有野心,又有能力。便是她不當皇帝,也遲早會成為權傾天下的太后和皇后。

但是無論太后還是皇后,都是依附於男人身後的女人。即便地位尊崇,即便母儀天下。也不如自己面南被北,天下獨尊。

對於普通人來說,權貴二字,縱使沾到一點皮毛,也足以喜出望外。但是對於少年進宮自小便生活在皇宮裡的武則天來說,名流權貴對於她來說實屬平常。儘管她自己並非名門子弟,然而她所接觸所見到的,都是可以掌握這個國家命運的人。

宮裡太多的女人,為了一個後位而互相廝殺。歷經九死一生走出來的那個最後的贏家,便是想染指這天下,卻也要遮遮掩掩垂簾聽政。還要時刻提防著自己的皇帝兒子,和被那些食古不化的大臣們所左右,一句後宮干政的大帽子就足以壓死她。

相比較之下,只有皇帝纔是真正的九五之尊。是任何人都無法撼動的位置。呼風喚雨,手握生殺大權。名正言順的去統治這個國家。

武則天的心,是後宮盛不下的。

或許是當她第一次,參與政事接觸到奏章,體會身負重任,日理萬機的皇帝的感覺時,或許是當她親歷皇帝頒布國家重大決策,影響千秋萬代國運時,那種感同身受的神聖莊嚴感。甚至有可能是當她年少時期馴服獅子驄那匹烈馬時的征服感。

要成為王者的想法,就已經在她心中紮下了根。


謝邀

這還真不好說啊,她不一定是因為一件事啊,是多件事情的潛移默化。我雖然不是武則天,但如果我是她我會這麼想,

男人們都弄朝政,要不我也試試。哎,不錯呦。咦,這都什麼玩意兒。算了,我自己來吧。


我覺得是天時,地利,人和,己牛的時候。


大約是在先皇帝一有過錯就要遷就給她的時候。


在感業寺的經歷應該是轉折點。在感業寺的時候,她已經展現出強烈的求生欲和向上欲,見到李治就哭。其後環環相扣的動作,不太可能是環境使然,應該是思路清新,決心堅定的結果。

第二個里程碑應該在660年的10月。李治常年頭暈,讓武皇后參與奏章批複。皇后處置得宜,得到肯定。她自己肯定也想,這個貌似難度不高,且威力巨大。


百家講壇不準的,那只是那個講師個人的判斷,而且武則天著名的訓獅子驄的故事,是武則天當了女王之後自己對朝臣講的,有點吹牛的成分的,不能判斷她年輕的時候是個很有心機和狠心的女人的,至於她是什麼時候有稱帝的打算應該是在李治後期身體不好快死了的時候開始的吧,也有被後宮逼的成分。因為李治是個很好很有才幹的皇帝。


天時、地利、人和、己和四合一的時候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