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黑學。

臉皮要厚而無形、心要黑而無色,這樣才能成為中醫大師。

臉皮要厚,決不能因為自己學了巫術,使用巫術話術騙術而感到羞愧。

心要黑,決不能因為自己的良心譴責就放棄謀財害命,最好是把自己的良心徹底殺死。

但皮厚心黑要化為無形,必須要裝出仙風道骨,眉慈目善,平易近人,醫德高尚的樣子才行。


《史記》、《資治通鑒》

不是開玩笑!行醫過程中最重要的是保護自己,這樣才能長久。

我剛畢業時候跟了一個老師,有一個同學給我下了個套,我還不知道。後來我就被趕回家了。做了很久的藥師,後來才轉到中醫上來。


西醫看實用內科學,或者國內外的臨床指南。中醫多讀經典,多讀名家醫案,然後是多臨證。近代醫家受西方文化,西醫的影響,很多都是屬於西學中,西醫很多都有一定可取之處。古代中醫有很好的成就,而且是中國唯一的醫學,有很多文化典籍,但是也有一些糟粕。要學會中醫思維,整體觀念,辨證論治,分析疾病,分析問題。現在中醫藥很受重視,作為我們,要努力堅持下去,把基礎知識打牢,才能對得起自己,對得起患者。

作為本科生首先先把專業課學會,學通,在想其他吧,不要想當然,走火入魔。因為本科教材課時越來越少,根本就是沒有學會,都是一知半解。然後可以讀讀經典,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條辨。臨證指南醫案,醫宗金鑒,黃帝內經就可以配合讀了。然後臨證多積累經驗。這些事說起來簡單,不花大把時間去研讀的話,收穫很少,走馬觀花。

加油吧,共勉。


我專業課都學不過來哎


發展什麼?

中醫 讀經典 學脈學,多思考,中醫的生命力可以從學脈學當中漸漸發現

西醫 教科書 真的,教科書學紮實了西醫才能學好

中西醫結合 都要學


清代是中西醫剛衝撞的時期,民國時才有比較好的匯通書籍出現。可以看看民國醫家著作。


教科書


目前在北京某中西醫結合醫院,老師是中醫科大主任,中西醫結合臨床專業,師承路志正。每天挂號90~100個。因為在中醫科不讓開西藥,所以純中藥開方,我跟著有3年了。

首先看你的興趣在哪方面,西醫或者是中醫。西醫的話我不是很清楚應該怎麼發展。如果是中醫的話,主要是病理學,生理學,免疫學基礎學科的書要著重看一下。另外中醫書目四大經典,內經,難經,傷寒雜病論,本草綱目。都建議把原文反覆看一下。現代教材刪減太嚴重,不建議看。現代人有很多不良的飲食習慣,所以可以從脾胃論入手。如果想成為明醫的話,中醫的診斷方法是必不可少的。脈,面,舌,現在也有比較新的手診,可以酌情考慮鑽研一門。脈診很雜,入門推薦頻湖脈學,之後脈經等。

在我的經驗看,中西醫結合的面不是很大,西學中用。目前比較有特點給你介紹一下,希望對你有幫助。血液病方面。如m2白血病。通過骨穿報告及血常規報告單判斷血液及骨髓情況。結合化療對症下藥。減少化療次數,降低複發率,及降低化療反應都非常有效。每天主任這都會有5個左右白血病患者看病。

中醫還是找個好老師,看老師擅長的方面,在找相應的書籍體會辨別為好。


認真:中文書和英文書。多讀書它不香嘛?腹有詩書氣自華,不要太功利地去讀書。


大一的話,回去重新高考考西醫臨床;如果錯過了……西醫的四大基礎學好,內外婦兒學好,中醫中基中診中藥方劑;傷寒論、胡希恕,名家醫案;針灸、內經關於十二經脈循行,針灸學專業的書。好,上臨床,跟師!


早點開始背中藥和方劑,真的,你會感受到中西醫學習的區別,中醫感覺越來越難


除了黃毒賭之類的,其他的都可以吧


趁早轉專業


把西醫那套好好學,中醫也要並重,畢竟以後執業醫,考研,內容都有


今後從業一般不是問題。看哪些書見哪些人我不好給出建議。認識自我和確定人生軌跡的書不能不看,能讓自己在喜歡的工作和生活上繼續下去還不後悔挺重要的。


推薦《大家中醫》和《中醫思維》這兩本看了很多遍~真的不錯,值得推薦~


據我所知,西醫的核心是病理與生理,診斷,藥理,次之,其他的看著排吧,中醫的核心理論基礎都在內經,辯證的元老在傷寒,我建議你看病理與生理,臨床用的比較多,迅速提高你的水平那種


各種哲學書籍


要不學好中醫要不學好西醫 當然轉專業到專門的專業最好 要不然你找工作還是麻煩 我記得我那屆報考南中醫是有中西醫結合本碩連讀的 但是我沒報這個 考醫師執照也不知道有沒有中西醫結合的


這個要看你從事什麼專業,不能一概而論。所以,找工作是前提,專業一點的說法,根據你的專業做個近期規劃。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