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父母在不遠遊,但心裡還是很渴望遠走高飛、浪跡天涯,甚至也希望父母這樣,退休後有新的人生。如果不能長期陪伴左右,我又要如何回報他們的養育之恩?


謝邀~

父母若能行動自如,勸他們多去外面見識,生命在於體驗,體驗各處的生活風俗,風土人情。

為他固有的觀念駁長一些,引導他們看那些沒有注意到的視野,不要摧毀他們的固有的東西啦,但可以利用我們自身的見識,在他們固有觀念上多建幾個橋樑,讓他們能在思想上再邁出去。


有時候感覺照顧好自己,不讓父母擔心,時不時的給父母打個電話,逢年過節常回家看看就是對父母,給父母買東西,多掙錢,給他們的養老多提供一份保障,還有很多很多吧,都是盡孝的方式,不分巨細。


百善孝為先 論心不論事 論事天下無孝子。


好好乾好自己的工作,過上好一點的生活,不讓他們操心。


父母多說幾句都難受,還盡孝啥啊。

上學因為沒收入就不提了,走上社會是你給家裡的回報多,還是家裡給你的回報多?自己抽著十幾塊的煙,你看父親抽的啥嘛?

母親讓你去樓下買個醬油你都懶得去,還得抱怨幾句。自己一上班立馬想的就是在外面住,還有二三十歲不會做飯的,回家沙發上一趟,幫洗個菜都不會,你在意過家裡米面油的多少嘛?你問過父母為什麼越起越早嘛?

最基本的,你看過你父母給你轉發的東西嘛?幫父母拼多多助過力嘛?

論心不論跡,論跡無孝子。想女的時間都比想父母時間多還談啥孝不孝的。

一說自己父母,都是父母多麼不容易,他們老了怎麼怎麼的。一個一個文藝的不行,一發朋友圈都是在世王祥東。

經濟允許的,往家裡那點錢,經濟困難的,多陪陪父母(不是讓你回家吃飯)問問身體,生活上多幫忙就行了。


有錢的出錢,沒錢的出個人,連人都出不了別添太多麻煩別瞎折騰人總行吧。孝心常在,盡心儘力溝通與陪伴,高層次的需求不刻意去追求,但至少把起碼的生理,物質與尊重的需求搞到位。


最長情的告白,唯有陪伴!

即便是盡孝也是如此,我是一個有孩子的父親,所以最能理解這種感受。

我記得當年我被騙到異鄉的時候,父親千里迢迢來找到我的時候,我看到他那兩鬢的斑白,一瞬間兩眼都不禁微微有些發紅,喉頭有些哽咽,好在天色漸晚讓我那一絲情緒沒有被父親看到。

所以從那以後,我經常都會回家。

父母在,歸來是家,父母不在,你歸來只會是客,所以……趁著他們還在,常回家看看。

正所謂,樹欲靜而風不止,莫要子欲孝而親不在的無奈

生活並非完完全全都是苟且,你可以讓自己選擇詩和遠方。

當代年輕人,只要你願意去努力,你可以掌握自己的生活,掌握自己的命運。

我忘記了在哪裡看到有句話說:「二十年前,你父母的收入決定別人如何看你,二十年後,你的收入決定別人如何看你父母!」

只希望你在奔波的時候,即便實在是沒空回家,不要忘記至少一周給父母打一次電話,哪怕是簡單的問一句吃飯了沒有,在幹什麼,他們都會感受到你的溫暖。

當年他們為我們擋風擋雨,如今我們不能陪伴在他們身邊,至少也要讓他們感受到我們的牽掛。

關注我,我們一起感悟一生!

加油,共勉!

http://weixin.qq.com/r/0TtbQ8HEU5wsrYUg927D (二維碼自動識別)


不把父母的東西理所當然當成你的東西。

多把你自己的東西分出來一部分給父母。


能與父母無話不談

成為靈魂伴侶就是最大的孝道


這個也是需要看父母的觀念的。

如果父母的觀念比較保守,那可能我們能做的就是儘可能的多陪伴他們。

如果父母比較想的開,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較強,那我們可以幫父母做的就比較多了。

由於現在很多中年人都面臨上有老,下有小的尷尬人生階段,對於父母的陪伴其實是不能兼顧的,而養老社區作為一種新型的養老趨勢,其實也在被越來越多人接受。不同於以前把父母送去養老院,就是不孝的傳統觀點,給父母在養老社區買個房,其實才是對父母晚年生活最好的關心。

上海這邊的養老社區已經有很多了,做的都是比較完善的。拿央企太平在周浦的項目「梧桐人家」來說,整個的居住環境特別原生態,有各種房型,裡面還有將近100多項適老化設計,真正的從老人的各項需求出發。

我們都知道,父母年輕的時候,也是有很多興趣的,可能在養育我們的過程中,不得不犧牲很多,而在養老社區呢,它更像是「私教版」的老年大學,有各種活動,能讓老人充分發展自己的興趣。

最後,對於老人而言,我們最擔心的就是父母的健康問題,這是一個很現實不能迴避的問題,老人隨著年齡的增大,身體會有各種小毛病,在養老社區裡面,會有健康小屋,對老人的各種慢性疾病進行監控,另外,這個項目地處上海國際醫學園區內,有很豐富的醫療資源,如果有突發情況,可以使老人得到最及時有效的幫助。

所以,看父母吧,讓父母開心,就是最大的孝心嘍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