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社會用幾千年來夯實了一整塊文明社會的實地,這塊人類建立起來的實在世界就是用各種社會行為規範編織起來的,規則就是保證這個世界是穩定的,安全的,可以成為人們精神的寄存之地。

如果我們覺得這個地方太壓抑了,太平凡了,太煩心了,想跳出去,可以啊。不過你得想清楚,跳出去後,就沒有現成的實地了,有可能是無盡的深淵或虛空。你的身邊沒有喧囂,當然也沒有其他人,你能忍受在虛容編織精神家園的寂寞嗎?想清楚再說。

古往今來,真正跳出來,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人少之又少。大多是用腳勾住現實世界,只把腦袋伸到虛空或深淵之中,呼吸幾口人間之外的仙氣而已。

所以,不要動不動就要跳出紅塵,要學學古人,達則呼風喚雨,窮則彎起腰桿讀書,偶爾談哲論道,吸點仙氣,日子就過去了。


要是把自己跟環境對立,就處處是牢籠,活著是跳不出去的,死了能跳出去嗎,誰也不知道。

解決辦法不是生死的選擇,而是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與環境和諧相處,詩和遠方不在眼中,而在心中。

看到每個人的生活樣本都覺得可悲可憐,自己又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案。

心裡總在吶喊,絕不像那些人一樣像狗一樣活著。

中二心態導致最後活得可能還不如一條狗,自己是獨一無二的,但不是無所不能,首先得像其他人一樣活著,才能找出「我」獨一無二的意義。


……

這個應該不是自己能夠選擇的吧。


你這個問題太尖銳了。深究之,就是如何確定:什麼纔是自己真正的喜歡的事物?什麼纔是值得追求的事情?繼續研究其實是:「志」立之長短、遠近、緩急、高遠的問題。以修行修道之人的觀點,一念生起,你越是想捉住這個念留住這個念你越會離這個念越遠。一執著離道就遠了。可能我的理解特別粗淺,可是我現在就是這樣想的。活在當下,不虛度年華,這一件事情還不夠我們去參透去行動去證明嗎?


終究是,一場空。


生亦何哀,死亦何苦,當生即生,當死即死!

你是誰,只有你自己知道。


是我的話,我要麼選擇拚命跳出籠子,要麼選擇在籠子裡面也活的開開心心


是問我你怎麼選,那就你怎麼高興怎麼來;

如果是問我,我現在的話是解開枷鎖生活在牢籠之中,忙忙碌碌過我碌碌無為的日子。

我不等死,我還不想死,好好珍惜我這點性命。

死也許算是一種超脫,或者解脫,但是現在我還不想選擇這種方式,其他方式還沒找到,就妥協了,等死,想想就不爽。


誰不能為你放下疑惑解答,就像山那邊有什麼,可能什麼也沒有,但你自己去看看就知道了。人一生怎麼過纔好,得看你自己,不能一味雞湯雞血,也要顧慮忽略生活中雞毛;也不能一味柴米油鹽,沒有了浪漫。年輕人最喜歡說隨心所欲,又有些佔著年輕不負責,瑜伽裏有一句,聽心,可心有心魔作祟,聽腹,靜坐呼吸,才能真的聽到你的聲音,然後就去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無論怎麼活,自己的想法比旁人看到的更重要。


瀉藥

墨鏡王的《東邪西毒》裡面歐陽鋒不是告訴過洪七這麼一段話麼:山的後面可能是另一座山,沙漠的後面可能是另一座沙漠,當你走過去的以後可能你會發現那裡還不如現在這邊,但你的性格會選擇親自去看看,而不會因為別人告訴你還是另一片沙漠就停止前行。


人之一生,如魚得水,四海之內,是無盡新奇,也是無盡愉悅,停停走走,看!閱以觀其妙!


難得你來了,好好看看


看你這怎麼看待生命了,我是沒看到什麼牢籠,都是心在作怪,人雖然是有極限的,很多事情都做不到,如果因為人不能無所不能,長生不死就認為沒有意義,那就太傲慢,做點伸手可及的事,並做到極致,在這個過程中也許就能找到點意義和樂趣


學習思考,思考學習,學習生活,生活學習,世界相當複雜,你可以簡單點兒,純粹點兒


享受當下,從未覺得自己活在牢籠裏


有些事在籠子裏活的開開心心,出來了反而不適應,每個人的認知都不同,就看你想待在山頂還是山腳去看問題。


自動填寫默認信息


我覺得活在當下即可,這個牢籠看你是心牢還是什麼


。。。你先快樂


都可以,都不重要,個人是很渺小的,所以自己喜歡就好,結局沒什麼區別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