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坐時舌抵上齶,感覺舌頭需要明顯用力。

但是如果不舌抵上齶,便會感覺上顎有絲絲涼意,似乎是走漏了氣。

求指點!


哈哈哈哈哈哈,無為啥啊。

舌抵上齶的目的是刺激口水分泌,其他的我就不多說了。在道教,脈絡的含義是氣走的道路,為了迎合這個理論,自然就會有這個竅門。

修道前期就是有為法,你還在身體上做功夫就得有為,至於無為,說的是調整心神,靜而得定,身體不好,沒等入靜呢,睡著了,那是啥啊。

一切皆是無為,有為是相對的,記住這個觀點,這是根本。陰陽是相對的,虛無是絕對的。唉,大師爸在知乎還是很多啊。


那持戒是不是違背無為的思想呢?


是,舌抵上齶是在幹嘛,修鍊嗎,修鍊幹嘛,出功能嗎,出功能幹嘛,撈取錢財,還是益壽延年更或飛升成仙,皆因心中所執,有執就是有為


無為,無人為,有天為。

無為,無心為之。

很簡單,你不要提這個問題 ,舌抵上齶幾周後,你就自然的舌抵上齶了.就成了無心之為。

戒律是符合天意,為什麼聖人們皆不解釋,因為本來很簡單的東西用言語,念頭說出來是越來越亂。本來就是想歸一,所以就不便再多說。

修行先窮理,信不過你就看,看著看著腦子把這些理一整合,腦子也不是沒用的東西了。當你窮理產生了信心,你就沒這個疑惑,沒這個疑惑終日乾乾,天天如此的去做,自然就無為了。

說是得道,實無所得,你疑惑在覺得如果舌抵上齶是好處,那糾結之下不就成了有為法。放心好了,修行修行。修正行為。放心去做吧。


那個,怎麼說呢,也不用到後面,真氣自循身體就會自然舌抵上齶,你自己做只不過是個加快進度的竅門而已。。。你也可以選擇不做的,慢一點而已。


舌抵上齶是為了加速上齶玉液的分祕,與什麼思想,想法無關。久而久之,玉液中的營養成分越來越多,就會有上齶如有珠落,入口津甜。


我一般是反捲著向上輕輕的抵,抵的是上牙內部兩個小坑,說"兒"就差不多是那


無為不是什麼都不做,看清靜經,做到了就是無為,這個無指的是虛空,是真清靜後,舌抵上顎沒必要,讓自己放鬆不要在乎那麼多形式以到達真正的無為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