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說古人的生活壓力比起現代人來的更小些嗎?

假設

不考慮外國的侵擾

農學高度發達

農民有自己的土地


古代農民?生活壓力小?你只怕是對農業有什麼誤解吧。

古代,不算太遠吧,明清時代,水稻畝產三百多斤。沒有機械,全靠牛跟人力。要養活一家子,一畝田肯定是不夠的,而且當時土地都在地主手裡,你要叫地租,要繳稅,最後剩下的只夠糊口。古時候根本沒有任何手段抵抗天災,一旦發生,就一年白乾,分分鐘回到餓死的邊緣。壓力會小嗎?

沒有機械的時代,全靠人力,天天在田裡泡著,又苦又累。能過得輕鬆?

不說古時候,就算現在,農民也不輕鬆,一家幾畝那種,一年忙到頭又賺不到錢,不如別人打工一兩個月。承包幾百畝上千畝的大戶,管理不好或者天災人禍,一年就可以把一輩子繼續虧完。壓力會小?

你是不是認為小農經濟就是一家一戶,山清水秀的地方前宅後院,炊煙裊裊,自給自足,與世隔絕的那種世外桃源生活?拜託,醒醒好嗎,沒有哪個時代農民是好過的。


小農經濟的典型特點是自給自足,具有天然的封閉性,所謂「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

人在簡單的封閉的生活狀態下最大的關心莫過於吃飯糊口。如果荒年不餓死,豐年有餘糧,除此之外,再身體硬朗,人生大事,例如婚喪嫁娶,比較順利,那麼人生可以算得上滿足。

事實上,我國古代小農經濟下的平頭百姓基本上的生活狀態都是太平年間維持溫飽,災荒戰亂自求多福的樣子,有史料為證的。

所以說,當人生的追求因為環境約束變得只有最基本的生存的時候,快樂和不快樂也會變得單純得多。

不想那麼多,意識里沒有那麼多想法,自然沒有那麼多種壓力

但是至於壓力的絕對程度的高低,這個也很難比較,畢竟現代人買車買房愁死個人,古代人吃不上飯也同樣愁死個人,當然也能餓死個人。。

而且也看人吧,如果是李白那種「千金裘換美酒」的大條神經也不會壓力很大,如果是公瑾這種嬌妻高位也沒想得開的脾氣,也容易愁死。


這個跟政策有關!

農耕時代有休養生息政策,也就是說,少交稅,少徭役一樣有老百姓的好日子。工業時代時代有高福利與低稅收制度,一樣有按時就下班,加班翻幾倍工資的國家。他們共同的特點是,壓力小,收入滿足需要,沒人願意為多得幾個工資就犧牲陪伴家人時間,個性發展時間。

生活很緊張的,賦稅重是普遍的,各種生活必需品壓得喘不過氣來,逼迫加班、逼迫各種各樣的不得已,壓力自然就大了,輕鬆不了。

政策是誰制定的?不是說說口號那麼簡單。把這個問題想清楚了就知道,時代在前進,經濟模式也會發生改變,一樣有大量國家的生活很輕鬆。也就是說,生活是否輕鬆,與經濟模式沒有關係,而是與統。治。者,高度相關!


看羊吃人之前的全球史,除了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幾乎全是小農經濟為主,看那時候的生活,大部分只是活著。


不靠這個賺錢就不會不幸福


生活輕鬆與否關鍵不在生產模式上,而是生產效率的提升之後有更多的時間和金錢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