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失憶並被注入另一個人的記憶,大腦等均隨之修改,這個新的人是誰?你每次睡醒,醒來的你和睡下去的你是同一個人嗎?我們怕死,究竟是在怕什麼?怕當下的意識消失還是身體機能的完全死亡?假如我腦死亡後,被神乎其神的治療成功,大腦恢復活動,這個醒來的我還是我嗎?

如果上述問題回答都是肯定

那麼,將我的記憶注入另一個失憶的人身上,我是不是復活了?對於我這個意識來說,我的感受是不是如同入睡?


瀉藥。

這些問題問的 心赤撓,雖然不知道答案是什麼,不過我可以讓你對這些哲學問題更迷糊一點:

在我們的語言中有「意識」這個辭彙表示一個很模糊的概念,請你仔細想想,是真的存在「意識」這個東西,還是說僅僅是人類發明的一個空想的詞?

如果有意識這種東西,那麼請問:

意識的「邊界」是什麼?舉個例子,在我們睡眠與清醒之間,究竟是在哪個時刻意識發生了變化,是「消失」了還是以另一種形態存在?如何區分睡眠與清醒的意識程度以及如何量化意識的「多少」?在一天之中,人肯定存在著意識狀態的生物節律(意思就是不同時刻清醒的程度不同),那麼,比較不同時刻的清醒程度,我們又可以提出如下問題:

比起比較清醒的時間段和不清醒的時間段,我們是否可以說不清醒的時間段是「睡著的」?如果可以,那麼總有比清醒的時間段還要清醒的時間段,人什麼時候是「完全清醒」的?如果不可以,那麼不清醒的時間段就不是「睡眠」,那麼到底多麼不清醒纔算是睡眠?

以上是關於意識存在與意識的量化問題,下面我們對意識的定性問題繼續提問:

根據目前的科學解釋,「意識」幾乎等同於腦內電信號和化學信號的傳遞,即承認意識的物理基礎,那麼就有如下問題:

目前所知精神病人一般為意識狀態不正常的患者,那麼從上述結論來看,精神病人與普通人大腦的「根本的、普適性的」區別在哪裡?如果有,那麼結論是意識同樣存在「質」的變化。如果沒有,那麼結論是精神病人與正常人沒有根本性區別,意識也不存在「質」的變化。由此推廣到一般結論,就有如下問題:

如果意識存在「質」的變化,也就承認普通人的意識隨著時間的變化也將產生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這個過程中量變的邊界是什麼?對於物理性的干涉(注射激素、大腦物理性損傷)是否也存在質變的過程?如何質變?大腦即使不完整也可以存活並處於「清醒」狀態,那麼切哪裡、怎麼切才能保持完整自我意識?切下來的一部分腦組織中是否含有我們所未知但起決定性的東西(即從行為、性格等表現於外的特徵無法辨別,當事人自己的自我意識不完整也感覺不到)?

至於「我是不是我」這個問題就太簡單了,確切來說這跟意識問題不沾邊,只是披著意識問題外衣的時空連續性問題。簡單來說,如果忽視「時間中的物質是連續的」這個默認事實,那麼這一秒的桌子也不是下一秒的桌子,因為在原子層面上每一個原子都在做無規則運動,不可能存在兩個時間點中相同的桌子。「桌子」只是一個代號,表示一堆原子拼起來的東西,我們平常的語言習慣默認它就是它,意識(這個詞)也是如此,如果窮究起來的話,沒有什麼東西是它自己,因為時間會讓一切東西發生變化。所以歸根結底,「我是不是我」的問題只是文字遊戲罷了,但意識問題纔是我們將要解決的。

以上問題沒有答案,但在此說一下我武斷的結論:

1.意識是有物理基礎的,所以是可塑的,當然也是有極限的,那麼我們將得到更遺憾的結論:人類對於真理的探索是有極限的,但我們也將得到更令人激動的結論:有擴充意識不做人的可能,那時候,我們(不是人類)對真理的探索將是無盡的,或許有一天能夠無限接近甚至達到終極真理之處。

2.睡眠與清醒,如果存在根本性區別,那麼這將是以後科學研究對意識問題的關鍵性突破,強人工智慧可能得到突破性進展;如果不存在根本性區別,那麼這將是以後大腦開發的關鍵性突破——所有人都處於睡眠狀態。


如果你的一切行為,產生的一切結果,長期作用於「你」的自身(直接或間接),並且「你」能切身感知到,那「你」就是你自己。

人之所以不同,是他們的記憶不同,記憶決定價值觀(廣義的,即對一切的概念),價值觀包含自我意識。


人的思想意識,有5/6是一樣的,包括最基本的應激反應,想喫想睡之類的,只有1/6,是不一樣的,這1/6就是靈魂,人與人之間最根本的不同,人的靈魂具有唯一性,就是宇宙中不能存在兩個一模一樣的靈魂,這就不可能存在兩個一模一樣的人。你說,將你的記憶,裝到一個失意的人身上,這是不行的,記憶體是人的思想意識的小部分,並且那個失憶的人,他的思想意識還在,靈魂還在,


瀉藥 樓主這麼年輕就考慮這樣的問題 應當在研究生一年級之前做一些自我心理調節措施

我沒資格回答 因為這樣的問題曾讓我變成了今天的深井冰


結合我看的一些心理書籍,自己總結一下,意識像一個有五個同心圓,最外面的那層是外部現實,其次依次是表徵世界,反思性自我,覺察性自我,最裡面的是元覺知。表徵世界是你對外部現實信息處理的各種由於過去經驗形成的模型,比如發生什麼事情你會怎麼想怎麼做,這就是你的表徵世界模型覺得的;反思性自我是你對錶徵模型的反思和修訂,覺察性自我是潛意識,是你在沒有記憶或者無意識到的意識,有時候你不明白自己為啥這麼做,可能就是潛意識的引導。元覺知,是什麼也沒有,只有感知沒有評判,沒有好與壞,要有元覺知那應該是那些大師。大多數人活在表徵世界受潛意識支配,能有反思性自我意識的人一般也是比較厲害的人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