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就是個偽命題,是國家拔苗助長的一個態勢而已,跟一場經濟泡沫類似。

首先,它並不環保,電池製作的工業污染非常嚴重,國內目前還沒有專業的電池廢料處理技術,一要麼很貴,企業良心不存在的,現在低價惡性競爭,很多粗製濫造,比亞迪的電池也是自產自銷,除了寧德時代質量還可以,其餘的都真的沒辦法說。很多電池廠家都是根據國家政策補貼標準去製作的,早期電池技術不到家,能量密度不行,電池包的質量不行,董小姐家的磷酸鐵鋰電池後續只能用來跑自己的銀隆公交車,一天要來回充好幾次電,基本不是在充電就是在充電的路上,後面電池軟包技術上去了,但是按照高要求去製作的很少(安全性問題需要企業投入成本),而新能源汽車的第一個五年就到了,很多電池都陸續報廢,而電池回收和梯次利用問題是個很大的問題,現在做這個回收市場的企業民營為多,而具有環保處理能力的很少,有些企業還真的將廢料直接倒在某個山頭。然而,我們電力運輸主要還是靠煤力發電(雖然光伏也火了起來),用新能源車還是在華東,華南地區,西電東送這個過程就大大損耗了一大部分,能源浪費嚴重;

新能源車的成本就是個電池,電池壽命就3-5年,一臺車如果用到3-5年要換電池,相當於可以換一臺車了,現在國內新能源車就是一個電池,然後包上一個外殼,電控技術,還有電池安全性不是很可靠,稍微一碰撞就可能出問題,而電池著火是沒辦法救的,逃生時間非常有限,甚至九死一生,你想想,傳統汽車可是經過了100多年的檢驗,還有各種小故障,新能源車就這麼個幾年,第一批出事的還沒大規模出現,是沒人關注它的潛在危險的,而現在技術人員還沒成熟,很多都是傳統汽車過去的,國內的教科書現在還沒有這個專業,條件好的重點高校的學生都是不斷地拆特斯拉,寫研究報告,而特斯拉的電控核心技術,是目前還沒能copy的,小鵬間諜事件也並非空穴來風。

國內目前的新能源車,造價高,性價比比不上傳統汽車,很多車主苦於沒搖到號才上了綠牌,很多走以租代售政策,雖然安慰著說充電便宜,而很多日本雙擎都非常省油,重要的是安全,可以開很久,修車有技術基礎保障。

以前有個誤區,說新能源振興國家,因為石油被美國控制住,而國際美元與石油掛鉤,我們要拜託這種壓制,重塑人民幣權威啥啥,石油資源在未來的幾十年會枯竭啥啥。。。。後面想想都是瞎扯,看了幾份報告和研究以後,都覺得真是胡鬧~

anyway,我是支持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但是,個人希望更加穩健一點,不要以犧牲環境,犧牲人命為代價,健康安全,多點企業良心,多發展技術人才吧,走得踏實點,別慌。


車還可以,可惜後面還有很多問題沒有徹底解決,例如里程 充電 電池衰減 廢舊電池回收


開過新能源純電車的都知道,提速是多麼逆天。這點習慣了之後會不會不太習慣傳統燃油車。 充電的事情,有固定車位比較好操作一些,可以安裝充電裝置。 但是存在的問題是電池壽命問題,電池的衰減是存在的。此問題需要科研力量解決。 如果能使用個七八年,應該還是可以接受的。


汽車本來就是浪費錢,電車則進一步浪費錢


換做是幾年前,我肯定覺得不靠譜,但現在看來是真香,尤其是那種小電動,日常代步或者增購真的合適。但前提是車的性能必須夠好,我聽同事說,她買的歐拉R1就挺好的,專門的ME平臺,小毛病也少。


其實我一直想說新能源車真的能對地球好一點麼。

1.如果純電動車出了問題,維修成本就會很高的。(每塊電路板檢測,工時費)

2.大家都知道純電動靠的是電能,所以車輛到了報廢期那些電池扔到哪裡呢?

3.大家最關心的就是他能跑多少公里數,電視上的廣告只會往最高的說,不會根據你所在的位置,比如在寒冷的天氣裡面,車輛說能行駛里程就會大大減少。

個人現在還是建議大家去買混合動力的車。以上僅僅代表個人的觀點。


續航跟電池質量問題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