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中就有。還有很多有葉綠體的介於動物與植物之間的物種。人類也能自己創造內共生狀態的細胞。

眼蟲是眼蟲屬生物的統稱,在植物學中稱為裸藻、綠蟲藻,是一類介於動物和植物之間的單細胞真核生物。體小,長梭形。前端鈍圓,後端尖削,中央有一大的胞核。體外表膜具細的斜紋。眼蟲體通常因含大量卵圓形葉綠體而呈綠色。有鞭毛2條,1條自胞口伸出,生活時常打動。在運動中有趨光性。淡水產,春夏季節常在有機質較多的污水內大量繁殖,使水呈現綠色,被作為有機物污染環境的生物指標,對凈化水中的放射性物質也有作用。

眼蟲主要通過葉綠素在有光的條件下利用光能進行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類,這種營養方式與一般綠色植物相同,稱為光合營養。製造的過多食物形成半透明的副澱粉粒儲存在細胞質中。在無光的條件下,眼蟲也可通過體表吸收溶解於水中的有機物質。這種營養方式稱為滲透營養。

眼蟲是成功的物種,在地球上已經延續了5億年,世界性分佈,體內含有大量營養物質,可以有效駁斥「一個動物還能進行光合作用,肯定會浪費太多能量在合成各種酶上面,這不合理」論者。已經有人製成了養殖眼蟲來製造食物或燃料的裝置。當然,也就有人開始宣傳喫它可以「大補」或「排毒」,甚至吹噓成「水中冬蟲夏草」,這是沒什麼實際功效的。

一些多細胞生物通過與藻類共生分享光合作用的成果。珊瑚與蟲黃藻。朝天水母與蟲黃藻。桶狀海綿與藻青菌。巨蛤與共生藻。海葵與共生藻。阿克爾扁形蟲與共生藻。帆水母與共生藻。綠水螅與小球藻。一些兩棲動物產下的卵外面的包裹體中也有藻類共生。斑點鈍口螈的胚胎細胞中有單細胞藻類共生。其中一些藻類已經基本失去獨立生活能力,快要變成共生對象的葉綠體了,例如小球藻的細胞分裂週期已經跟綠水螅同步化。

還有一些多細胞生物使用後天獲取的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綠葉海蝸牛將喫到的綠藻的葉綠體放入自己的細胞來進行光合作用,並維持這些葉綠體的活性直到自己的壽命終結。研究表明,綠葉海蝸牛的基因組裡已經整合了關於怎樣維護保養葉綠體的基因。

綠水螅是沒有自然壽命限制的。就是說,整合了小球藻的綠水螅是在理想條件下擁有無限壽命的自養動物。但一個淺顯的事實是:不把光合生物整合到自己身體裏又有什麼壞處呢?你去喫長在那裡的草原與森林它不香嗎?而且,植物之間也在爭奪光線、水和無機鹽,光合作用和「不再為了一塊有限的資源而勾心鬥角爾虞我詐」沒有半點關聯。

這不需要什麼小概率事件。葉綠體的前身藍菌和線粒體的前身真細菌都足夠古老,可以在同一時代被整合進真核生物。動物和植物的特徵也不是互斥的,眼蟲這樣有葉綠體又能自由移動攝食的真核生物介於植物和動物之間。化石證據目前只能判斷出多細胞真核植物早於多細胞真核動物,在單細胞方面二者的界限模糊。

葉綠體方面,人類將藍菌放入細胞並達成內共生狀態的實驗:

Towards a Synthetic Chloroplast?

journals.plos.org圖標

We explored the possibility of using the photosynthetic bacteriumSynechococcus elongatusPCC 7942 as a platform for studying evolutionary dynamics and for designing two-species synthetic biological systems. We observed that the cyanobacteria were relatively harmless to eukaryotic host cells compared toEscherichia coliwhen injected into the embryos of zebrafish,Danio rerio, or taken up by mammalian macrophages. In addition, when engineered with invasin fromYersinia pestisand listeriolysin O fromListeria monocytogenes,S. elongatuswas able to invade cultured mammalian cells and divide inside macrophages.

線粒體方面,人類將細菌放入酵母菌細胞並達成內共生狀態的實驗:

Engineering yeast endosymbionts as a step toward the evolution of mitochondria?

www.pnas.org圖標

圖片引用自上面的論文

一些海蛞蝓可以喫藻類然後利用其中的葉綠體。

另外海綿也是動物(側生動物),進軍淡水的尋常海綿綱體內有葉綠體共生。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