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業餘看書從去年五月中旬到現在,一年零五個月了。

最初興趣盛盛,看書幾乎全靠興趣支撐,持續看到十一月份。

這期間看書的效率極高,每天都騰出好幾小時看書。

從十一月到二月,這段較長的「三分熱度」衰退了。

我對看書失去了大部分興趣。

雖然也在看,但效率低下,每天也看不了多少。

從二月疫情開始,到三月左右。

網上對經濟普遍不樂觀,開始倡導「假期精進」。

我覺得閑著也是閑著,又開始看書。

此時看書已無多大興趣,基本靠「硬看」。

三月到七月下旬,我忘記發生什麼事了。

總之,曲曲折折之後,我又改變了想法。

我從七月下旬開始日更公眾號。

為了能夠持續寫出還行的文章,開始更廣泛的看書。

這個階段,看書更無「興趣」可言。

公眾號一直更新到現在,我也一直看書看到現在。

我對看書其實有一些興趣,但已經淹沒在「需求」之中了。

最近我看的都是教材理論類。

說不上枯燥,但理解起來很費腦子,讀起來也很慢。

我手頭上也有「想看的書」。

但沒有力氣拿起來看。

把讀書作為一個愛好,我無疑是失敗的。

至少我花了一年多,也沒培養成愛好。

所以我的建議是:如果你想把讀書培養成愛好,那麼不要太苛求,否則會起反作用。

把讀書作為一個習慣,我也談不上是成功。

不過至少不算失敗。

一年多的讀書之旅雖然曲曲折折,但一直保持下來了。

如果你打算培養讀書習慣,我的建議是:

發現自己比較閑,不要想太多,坐下來翻開書看。

不想翻開,也要硬翻開。

不想看,也要硬看。

盡量一次看個一章或半章。

習慣不必是愛好。

所以,不想看,也要硬看。

這種硬核的方式,養成的不是「讀書習慣」,而是「硬要讀書」的習慣。

儘管這比較奇葩,但確實有效——如果你打算長期讀書的話。

這樣做也有個壞處。

你一直持續堅持,那它就是習慣。

有一天你放棄了,那它就不是習慣了。

我持續做了這麼久,還是處於「強行看」的階段。

如果我明天放棄了,那它就不是習慣了——不過因為我要寫文章,所以不會放棄。

但這樣做也有好處。

至少對於當下來說,它是非常有效的。

你只需要找到自己很閑的時候,強行讓自己坐下來,翻開書,強行看…

也許有更好的「培養習慣」的方式。

如果那些方式有用,你可以用那些方式。

如果那些方式沒用,你又確實很想養成習慣。

那就強行去看書吧。

這雖然不是好主意,但很有效。

人生嘛,總有一些不舒服的時候,得忍受、並克服。

最後,看完就點個贊吧~


訂個小計劃,從每天讀一篇文章開始。


首先,興趣很重要,看一些感興趣的書

其次,保證每天一定的讀書時長

然後就是堅持啦,無論多忙都不要把讀書時間擠佔

慢慢地,就成了習慣,一天不讀書就會不舒服


讀書是一次又一次的選擇,由於讀書,我們的生命變得厚重而令人感動。2020年不同尋常的開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讓我們有了更多的時間在家裡。從開始的興奮,到後來的焦慮,反映出了人生百態。有的人因久不能復工,開始抱怨而變得焦慮;有的人宅在家裡沉浸在遊戲世界;而我確實感謝這次疫情,它能讓我有更多的時間思考,思考自己如何把碎片時間利用起來,因為真心覺得時間不能這樣白白浪費掉,這正是讓自己提高的好時機。經過思考,決定把自己平時斷斷續續的讀書再養成我第二個習慣,想到就去做是我行動力超強的表現。開始每天堅持至少四個小時的閱讀,從書中學到了好多如何高效閱讀的方法,每天堅持練習,這樣堅持了半個月時間,再拿起一本新書明顯覺得閱讀速度提升了不止一點點,而且也能讀懂書中的內容,很容易的掌握一本書的骨架,每讀完一本書都會寫書評、讀書筆記,這樣會把書中的知識進行二次記憶,並經過運用,真正變成自己的東西。

讀書至今已有一個月了,從一開始三天一本書,到現在一天(3小時內)一本書,讓自己真正體驗到了讀書的快樂,是一種上癮的狀態。自己的見識也不斷的累積起來,從多角度的看問題,一切就迎刃而解了。

如果你也跟我有一樣的想法和願望,那就從現在做起,我們一起來吧,一起分享我們讀書的快樂。讀書越多,知識的累積就越多,會讓你在讀另外一本新書時變得更高效。因為讀書和不讀書,過得真是不一樣的人生。


  1. 首先要熱愛,其次讀書的時候會給你帶來舒服的感覺。
  2. 讀書一般為了獲得可以幫助到自身的知識,讀書時還會感受到文字帶來的情感共鳴。
  3. 推薦第一個方法選擇喜歡的文學每天有空就看
  4. 第二個方法就是讀完書之後寫下感悟,就是讀後感,這樣慢慢就會越看越多感悟,寫下感悟時也會給自身世界觀帶來擴展,有動力才會自然而然形成習慣


這個問題不好回答,因為習慣這種東西只有當它已經成為習慣之後才容易被發現,也就是說,習慣總是在無意間養成,一旦我們試圖努力去養成某種習慣,結果總是令人堪憂。比如我就曾發願要養成早起的習慣,但直到現在,我還是賴牀專業戶。我還曾努力養成記日記的習慣,最後卻總是寫成了周記、月記,然後不了了之。我從來沒有想過要養成讀書的習慣,卻讀的樂此不疲。也從未想過養成寫東西的習慣,結果寫得葯不能停。

這裡面發生了什麼,我們來分析一下。

先看看那些我沒能養成的習慣,比如早起,比如記日記。仔細回憶起來,我還是有那麼一段時間早起並且每天記日記的。那是高中時候,住校,每天6:50就要進教室,6點鐘必須起來。寫日記也是在那時候,每天都寫,一是因為那時候情緒比較泛濫(青春期嘛),二是因為晚自習固定兩節課,拖延症總得找點事做,不幹正事反而養成了每天寫日記的習慣。後來高中畢業,沒有早起的硬性規定,也沒有寫日記的固定時間,這兩個習慣就土崩瓦解了。

再來看看那兩個現在還保持的習慣:閱讀和寫東西。閱讀的開端來自中學時期上課看小說,看著看著越看越多,越看越廣,慢慢成為習慣。寫東西則是閱讀的衍生品,當時看《新概念作文大賽》覺得裡面的作者很是牛逼,於是躍躍欲試,買了個精裝筆記本,學著寫起來,現在回去翻舊物,還能看到那些十幾歲的痕跡。後來,無病呻吟地在QQ空間寫了好幾年,久而久之,過渡到博客,再到微信,已成習慣。

從我的個例分析,也能看出一點東西來。

1.養成習慣,得自願。雖然我也早起了三年,但那是被逼的,懶貨的性質沒有改變。一旦外部約束解除,習慣一準玩完。而讀書這件事情,沒人逼,自己形成,戒都戒不掉。

2.就算不自願,逼也能逼出來。我雖不願早起,不還是早起了三年麼?如果一直逼著,逼上個一輩子,也不就是一生的習慣了?而且,人自古就賤,得逼。回頭我還得逼自己。

3.留給它固定的時間。晚自習是雷打不動的,我不能曠課,這段時間必須耗過去,不想做卷子,得,寫日記。

4.養成的那個習慣,必須是件快樂的事。比如說,對我來說,上課偷看小說,多快樂。你知道我那時候讀的什麼嗎?沒錯,都是武俠玄幻。雖然是這樣的開端,但現在也看些正緊書了不是。

5.有反饋,有獎勵。我當時的筆記本,被同班同學借去看,裡面寫了一些莫名其妙的小說和文章,好幾個同學說寫的好,我一開心,寫得更勤了。後來在網上寫,也是底下有人回復,說好,點贊,我屁顛屁顛繼續寫個不停。

結合我的經驗,我們來看看,關於讀書的習慣,可以做些什麼呢?

首先,基於你問了這個問題,也就說明瞭你雖然想看書,但其實對讀書這件事情並不是那麼感興趣,理性上贊同,感情上迴避。

基於此:1.培養興趣,找到樂趣。怎麼做?可以參考我的老路,從你可以看下去的書開始,甭管什麼題材,什麼段位,找到讀書的快感先。不要一上來就找本《存在與虛無》,那會讓你直接睡倒的。書這種東西,裡面的內容太不一樣了,但讀書的步驟和習慣是一致的,從淺由深,慢慢來。

其實,一旦你感到讀書的樂趣,後面的事情就好辦了,我們可以做些輔助的工作。

2.每天找一個固定的時間留給閱讀。如果你早起,那麼可以在早上劃出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如果你晚睡,晚上睡前看一個小時到半個小時書。切記,遠離任何電子通訊設備,如果有人願意監督你,邀請他。

3.把書隨身帶,莫要怕丟人。隨時拿出一本書來看,是件裝逼的事情,但,這又怎麼樣呢?當你在等車的時候,在等餐的時候,在地鐵在公交上的時候,閑著也是閑著,把手機先收好,把書拿出來,閃瞎路人的狗眼吧!真的,莫要害羞。

4.來點動力,例如比賽。雖然聽起來可能有點幼稚和功利,但是不失為一種好辦法。具體來說,就是找一兩個好友約定進行讀書比賽,看誰一年內看的多什麼的,具體目標可以變化。看完一本,跑去豆瓣標記一本,那感覺和待辦事項上的任務被劃掉有異曲同工之妙。

5.和愛讀書的人做朋友。雖然書獃子很無聊,但世界上還是有很多像我這樣既喜歡讀書又活潑開朗的好同學的,我的電話是139……好吧,差點進入相親頻道,不好意思。回歸正題,總之,他們會潛移默化的影響你,相信我。

6.找點獎勵,學會分享。比如說看完一本書,把感受寫出來,就算不寫成文章,寫成幾段話分享到朋友圈,也是件挺裝逼的事情不是嗎?裝逼不可恥,謝謝。然後你就等著被贊吧,被贊的感覺挺好的,會讓你覺得這件事情有價值,給你正面的反饋,讀書也就沒有那麼難過了。

7.定個讀書計劃。很有可能計劃會夭折,但是管他的,在夭折之前,你已經看了好幾本甚至十幾本書了。一樣的,把計劃發出來,讓普天之下的人都知道,這樣你無形中就有了壓力,不想被別人鄙視,老老實實去完成計劃吧。

8.加入讀書興趣小組。市面上還是有很多這樣的讀書小組的,幾個人持續的讀書,分享,既可以交到朋友,又把書讀了,還可以一起討論。

9.借書看,不要買太多書。而且不要從圖書館借,就找那些愛書如命的討厭鬼借,你不趕緊看完還他,他會喫了你的。

10.請重看第一條。

看了這麼多,你可以去試試了。祝好運


讀書可以培養情操,書可以把你帶入另一種生活方式,也可以把你帶入書的世界裡,而不受到外界幹擾,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