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的主要作用、意義:

  • 備忘,及時記錄易逝的資料、事情、思想、靈感等,然後整理利用。
  • 通過清晰有序、系統條理的筆記,梳理、分析知識、思想、事情。同時鍛煉自己的分析、思考能力和素養。
  • 知識和智慧絕非一蹴而就,是從不斷地重溫、思考、探索而來。利用筆記快速地概覽、重溫,是促進理解、記憶、進步的高效方法。筆記的更大作用在於快速、清晰地重溫。
  • 是進一步研究、深入的指引。
  • 積累資料,以備後用,提高效率。

讀書筆記的方法,可能各有各的,也在不斷改進中。就像我以前是在筆記本上摘抄、評註、總結,現在改用手機筆記軟體。用手機的好處是可以拍照、掃描、語音等,可以隨時使用、閑暇時間可以重溫。

我以為最重要的是要做有結構、清晰有序的筆記,只有這樣才能幫助自己梳理知識,才利於利用、重溫。而樹形層級結構是最簡明、有效的方法,將知識梳理得整潔、清晰、有序,這很有益。比如我用的小築樹形筆記:

參考:如何用小築做讀書筆記?


首先,應了解讀書筆記的類型。讀書筆記一般有批註、摘錄、提綱、心得等幾種。寫讀書筆記時,可根據寫筆記的目的、書的類型及自己的習慣,確定寫什麼樣的讀書筆記。

1、批註筆記。即邊讀邊把自己的看法、疑問等或在書上划出表示重點、次重點、疑問等等的符號,或在書的天頭、地腦作些評語和注釋。這種讀書筆記簡單易行,但首先得書是自己的,別人的書,不能亂畫;即使是自己的書,下批註時也應先多想想:自己的看法對不對?怎麼表述才簡明,然後才寫。因書上的空白處不多,想到就寫,寫了又感到不合適,那就會把書劃得亂七八糟了。

2、摘錄筆記。就是將書中的精彩觀點、新穎材料及名言警句等摘抄下來,以備將來選用。(是最簡單的一種做讀書筆記的方法,即"摘抄法"。所謂摘抄就是讀一本書、一篇文章,把其中的一些好的句子和段落摘下來,抄在本子上或卡片上。摘抄的內容要根據自己的需要來定。)這種讀書筆記是大量的。做摘抄筆記時,最好讓每段摘錄自成一段。後面還應寫上摘自什麼書,多少頁,該書的作者是誰,出版者是誰,哪一年出版的,都應寫在摘抄的後面,以備將來查驗、核對。兩段摘錄之間留下較大空白,這樣做一是使摘錄的眉目清楚,二是留下空白便於將來翻閱、運用時可以作批記。

3、提綱筆記。就是將讀過的書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內容要點及寫作方法等等,以提綱挈領的方式寫出來。

4、心得筆記。就是閱讀後,將自己的心得、體會、感想等寫出來。也叫讀後感。

5、仿寫筆記。即模仿摘錄的精彩句子、段落進行仿寫,達到學會運用、學以致用。

6、評論筆記。主要是對讀物中的人物、事件加以評論,以肯定其思想藝術價值如何。可分為書名、主要內容、評論意見。

7、簡縮筆記。為了記住故事梗概,讀了一篇較長文章後,抓住主要內容,把它縮寫成短文。

不同的讀書筆記有不同的作用,可根據實際選擇、確定。

其次,不論寫什麼樣的讀書筆記,有幾點是共同的,也是應注意的。

①必須認真地讀懂原作。這是寫好讀書筆記的前提。提綱筆記、心得筆記要以讀懂原作為基礎。就是摘抄筆記,也應細讀原文。否則,你的摘抄就可能斷章取義,就可能抄破了句。

②態度要嚴肅、認真、細緻。嚴肅是尊重原作,不要有意歪曲原作的意思,更不要為了達到個人目的,故意斷章取義;認真,指應該認真閱讀,認真分析,力求抓住原作的要點、重點、精彩的地方,不能馬虎從事;細緻,指摘抄原文後一字一句校對,不能有誤差,連原書作者、出版者、出版時間等也要記得詳細,不要怕麻煩。因為這時的任何粗心,都會在以後付出更大的代價。如多少年後,你想引用這段名言,卻因沒記原作者名字,你想查出名言的出處,那時恐怕連書也找不到了,想用也不好用。如果摘抄時記得細緻,就不會有這種麻煩了。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你。


做過那種讀完一遍寫一下讀後感的那種,不對號您撤了就行。

本科三年級上過一素質教育課叫【經典電影賞析】。晚上老師給我們看一部經典電影,然後給同學們30min從她出的三個問題中選擇一個寫一篇文章,記憶最深刻的是《蘇州河》,我選的題目是解析鏡頭語言和剪輯的作用,其他題目還有包括人物性格的成長變化、故事情節的解析(一般會有很多暗示、潛作用之類的)。問題都很大,很簡單,但是發揮空間也很大。我們都喜歡翻各種電影解析的文章找靈感 ?♂?,老師也並不管。

於是後來我在讀完一本書,也會照著這樣的方法寫一些讀後感,寫人物,寫手法,寫情節,寫啟發等等,主題很大,但是我最缺的也就是這樣一個切入口。一旦開始,寫著寫著就迸發出很多靈感,越發不可收拾了。


讀書筆記有很多種,看自己需要。

1.摘抄。有些文學等書,很多人只需要記一些優美或哲理的句子,摘抄就行。

2.思維導圖,或者列大綱和重要知識點,這和課堂筆記差不多,思維導圖更容易整體理解把握。尤其一些考試的書。

3.分類摘錄。一些做學術或寫文章的,需要按內容分類做好摘錄,以便以後引用。尤其做學術的,需要寫明摘錄的書目版本等信息,要求精確。

4.評論。普通讀者就是讀後感,通過回顧和複述全書,能加深理解,融入自己的知識體系。

其實,一些筆記可以一起做。比如做了思維導圖或文句摘錄,,過程中也可以就某一點寫評論,完後也可以寫整體評論。


謝邀

讀書筆記的方法和工具都已經非常多,但不管用哪種,都離不開以下三點核心:

1.邏輯框架:讀書筆記的第一要素是清晰呈現自己的邏輯框架,包括縱向和橫向兩個要素:縱向指經過閱讀吸收後,輸出自己對該書或該知識點的整體系統架構(可能與作者相同也可能完全不同);橫向是指輸出對單個章節的內容要點以及內在的邏輯聯繫。

2.亮點心得:讀書筆記的第二要素是在內容要點中精簡寫下書中所有亮點以及自己的看法心得。其就像與作者進行一次次思想上的交鋒切磋,這些亮點心得是你所能帶走的最好禮物。

3.高階聯繫:讀書筆記的第三要素是挖掘這本書和其他知識的聯繫。這種外部聯繫需要下意識展開,當完成前兩個要點輸出後,主動在大腦中對照搜索學習過的其它知識,並深挖彼此之間的邏輯聯繫,往往能夠帶來豁然頓悟之感,更能非常有效地強化記憶(即見樹木,又見森林)。

寫在最後,方法和工具都只是載體,有效地吸收、記憶與輸出運用,才是做讀書筆記的最終目的,要實現這個目的,一定謹記「記憶、聯繫、創造」。

覺得有用歡迎關注認知領域Knowin,有專項文章對讀書方法進行介紹和解析:)


找出你覺得寫的好的或者有感覺的句子或者是一些好的內容。可以在書上批註或者或者專門找一個本子用來抄寫你覺得有感覺的或者許覺得寫得好的,句子之類寫下自己的感悟都可以的。


從來不記筆記,讀書最重要的是思考,思考最重要,只要開始思考,看視頻都能出真知


學習便簽法,學會拆書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