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很多時候,讀書的時候真正的收穫並不是記住書裏的內容;而是在專註閱讀的過程當中,大腦高速運轉,讓我們的思維和書中的觀點碰撞出一連串的火花。

這是有腦科學神經依據的,因為我們的大腦神經元可塑性是非常高的,我們思考的過程本身就是讓神經元更好的鏈接。

我們最初看書的時候,肯定是本著一個【解決某個問題】的目的。但是實際上比起解決問題本身,這個過程能夠幫助我們建立「更好解決新問題」的能力,這纔是我們最大的收穫。

這種能力是無形當中提高的,因為我們看過的任何書籍,如果沒有及時的回顧和使用,到最後都會忘掉,這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 。

但這和我們從來沒有讀過這本書的收穫是完全不同的。就好像我們大學畢業之後,雖然我們以前學的知識都會慢慢的還給老師,但這種學習的能力卻一直陪伴我們終身。

所以說我們不如把讀書當作跟作者的一種平等的對話最有價值的事,並不是去牢記書中的所有知識點,而是讓我們在對話當中去理順自己的思維,讓我們獲得新的啟發和靈感。

因為書中的知識,就算再多,他也只是信息的『存量』;但相比於「存量」,我們獲得的知識「增量」是更加重要的,也就是我們在讀書過程中引發的書本之外的思考。

這些很多時候就是這些轉瞬即逝的新想法,我們最好把這些東西全部記錄下來,這纔是我們真正咀嚼書本之後的營養。

所以說,希望大家能明白這個道理。比起記住書本的知識,我們讀書的過程是更加重要的。而相比於書中的固定知識點,我們閱讀過程中產生的新的思考,這些纔是我們更應該去關注的點。

當然如果說能夠在閱讀的過程當中,把書本的知識全部記住,那就更好了,但千萬不要本末倒置。

很多同學讀書的時候,把書本的知識全部摘抄下來,筆記做得滿滿當當,也非常漂亮,這反而會過度消耗精力,屬於一種『低效的學習』

但實際上,不過就是滿足心中一種虛假的學習充實感,真正能獲取到的知識是非常有限的,筆記很快就會被你丟到一邊,以後相看兩厭。

?讀書的過程我們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步驟,循序漸進:

1、在讀書之前,先去網上看一下這本書的書評(或者去找一下全書的概括聽書)。這個時候我們對書的內容有一個大概的瞭解,然後我們可以去找一下這本書拆解之後的思維導圖。

2、從頭到尾捋一下思維導圖,看一下全書的寫作邏輯關係和各種概念詞。看一下哪些是可能是對自己有幫助的,哪一些自己理解不了,把這些全部記錄下來。

3、最後纔是帶著問題去看書,當你看到某個章節是你剛才記錄過的重點,你會瞬間瞪大眼睛全神貫注去找答案。這樣讀書的過程就像一個解密遊戲一樣,一環接著一環。

你會發現學習會是一個非常有趣的過程,它本身就是一個不斷建立框架,不斷分解框架的過程。等讀完這本書之後,再回過頭來看一下自己之前羅列的問題是否都已經解決,這是對自己閱讀效果最好的檢驗。

我們不需要去摘錄太多書中的內容,我們最需要用筆記錄的,就是閱讀過程中的新想法。因為很多時候這些新的「信息增量」都是轉瞬即逝的,有時候你抓不住以後,可能就很難再想起來。

至於書中的「存量」,反正一直存在於書裏,我們可以隨時隨地的調用提取。畢竟說到底,書籍只是我們的一種學習工具,大腦的思考纔是學習的本來面目。


作為一個喜歡讀書的重度患者,十年書蟲,這是我以前收集的資料和個人讀書感悟,拿走不謝。

  • 根據艾賓浩斯記憶曲線:

人的記憶週期分為短期記憶和長期記憶兩種。

第一個記憶週期是 5分鐘

第二個記憶週期是30分鐘

第三個記憶週期是12小時

這三個記憶週期屬於短期記憶的範疇。

下面是幾個比較重要的週期。

第四個記憶週期是 1天

第五個記憶週期是 2天

第六個記憶週期是 4天

第七個記憶週期是 7天

第八個記憶週期是15天

這是一個循環,和喫藥一樣,這是一個療程,先拿去試試,讀書老中醫。

親測有效
  • 紙上得來終覺淺, 絕知此事要躬行

如果不能學以致用,就是紙上談兵。

你得不停的實踐,試錯,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才屬於自己。

不要無效閱讀,也就是自己騙自己,讀書就看字。

讀書前先想一下,為什麼讀,想得到什麼

  • 書中的知識現實化,實踐化。

如果你是學生,你看的是數學書,假如是微積分,你要想辦法把書本里講的知識點變成幾道不同的數學題,這是個痛苦的回憶,就不細講了。以此類推,你是什麼身份,想要搞明白什麼事,怎樣將書中的知識現實,實踐化。

  • 有效閱讀的三層境界。

第一層是讀完每本書都能說複述出總體的內容;第二層是讀完能提出自己的疑問;第三層是能領會書中要傳達的感情與道理。你能做到哪一步?拍一拍腦門,想一想是有必要的,我整天拍腦門。(尷尬)

  •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兄弟,要記筆記,筆記是一個很好的東西。你看那些大牛,侃侃而談,或者那些學霸。他們都有一個小本本,沒事就拿出瞄一眼。我生活中有一位非常牛X的人,一年的閱讀量很多,他的讀書筆記就有50萬字。特別詳細,有經濟、教育、科學、心理、口才、成長方法等等,所以他才牛X?切記,自己要靠喫飯的東西要單獨列出來。

最後,推薦你14本書,先說好,我不是賣書的,我不管遇見誰,都會推薦幾本書籍,不知道什麼毛病。

1.重塑心靈

3.思考的技術

2.雷子複製卓越的藝術

4.麥肯錫意識

5.《思維力:高效的系統思維》

6 .邏輯思維能力

7 .會圖解思考的人最厲害

8 .你的降落傘是什麼顏色

9 .如何高效學習

10 .如何學習

11.如何閱讀一本書

12 .關鍵20小時,快速學會任何技能

13. 管理精力而非時間

14.學會提問

點個贊,加關注!我的工號:大堯讀書。如果你不知道讀什麼書,我這有191本涉及16個領域的書單,還有40本系統性經濟學書單。如果你不喜歡看書,那麼就請不要互相打擾,這是花錢買的,花錢買的,只送給喜歡讀書,喜歡讀書的書友!


讀書的目的是什麼?

有些人是為了打發時間,有些人是為了提高修養,還有一些是為了增長學識。

劉向說:「書猶葯也,善讀之可以醫愚。」

學生時代,我們從課本上讀過不少經典作品,但告別學校後,只有極少數人保留著閱讀的習慣,剩下的人常常從微博上保存各類書單,存過就當讀過。

不「善」讀書的人面對書籍就像面對大碗黃連,明知道良藥苦口,但就是沒辦法下定決心端起碗,我身邊也有一些把讀書當苦差事的朋友,他們常常疑惑:「我該讀什麼?為什麼我讀過就忘了,為什麼我讀到一半就讀不下去了?是我比較笨嗎?

當然不是因為笨纔不會讀書,心理學上認為,遺忘是記憶痕跡得不到強化而逐漸衰弱,以致最後消退的結果,讀書遺忘是很正常的現象。

那麼怎麼才能學會選書,讀過不忘,成為一個「善」讀書的人呢,從事媒體行業的奧野宣之獨創了一元化筆記讀書法,在他的著作《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作者從選書、購書、讀書、用書四方面入手介紹各種讀書竅門,旨在幫助讀者真正學會讀書。

一、筆記是讀書時的好夥伴

徐特立教育孫女時說過:「不動墨筆不讀書」。意思是讀書要善於積累和整理筆記。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的作者說做讀書筆記可以做到與書和諧相處,最大化吸收書中內容。

讀書筆記分為四種,第一種叫隨想筆記,隨想就是我們在跟朋友相處,或者看電視電影時找到的興趣點,看到一種吸引自己的題材就記錄下來,也許將來可以從這些記錄裏找到自己的閱讀興趣點。

第二種叫購書清單,這種清單可以是在電視,書評,書籍推薦版塊中獲得,方便我們去書店有目的的購書。

第三種是各種報道的剪報,把你感興趣的書籍內容,比如作家和名人的採訪,以及出版社的廣告都剪下來貼在筆記本里,因為這些信息也許提到一本你感興趣的書,或者提到一門你覺得想了解的學問。

第四種是讀書筆記,讀完書後,做摘抄寫讀後感,可以加深自己對書籍的理解,把書裏的內容轉化為自己的內容。

二、堅持寫筆記養成好的閱讀習慣

寫筆記這件事確實很麻煩,但是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記下來的筆記都會變成自己的知識儲備,就好比現在好多人寫公眾號,有的人一天洋洋灑灑好幾篇,有的人半個月都寫不出一篇,這就是積累的差距,有了積累才能在需要時及時使用,我想關於這點,訓練營的小夥伴們已經從卡片法中感受到了。

本書作者說,新的點子就像一團迷霧,不收集的話很快就消散了,我們需要像塑料袋打包東西一樣把它們記在紙上。

那怎麼才能養成記筆記的好習慣呢?

首先要每天堅持,然後放大筆記的作用,就像喫飯對人身體的重要性,把做閱讀筆記也想的重要些,接下來在實踐的過程中加入自己的想法,不斷改進記筆記的方法,這樣會激發記筆記的動力。

三、與書相處的幾個階段

我們讀書也是有步驟的,首先當然是選書,選書可以通過瀏覽書籍廣告或者書評卻確定自己感興趣的作品,這樣在進行購書時就可以直接到相應書架尋找了。

現在市場上的暢銷書籍總是把宣傳寫得太過有煽動性,如果我們沒有明確的購書目標,很容易被一些沒有營養的暢銷書吸引,最後浪費了自己的時間。

買好了書就該讀書了,這個過程用不到筆記本,為了良好的讀體驗,我們可以先把感興趣的部分做個記號,比如把書頁折起來,或者畫重點標記。

四、信息一元化

很多人聽了開頭的筆記分類法就泄氣了,覺得四類筆記就相當於要準備四個筆記本。

其實不是的,作者用錢包的例子向我們說明瞭「雜亂」也是有益的。

他在文中提到,如果按照筆記分類法準備四個筆記本就相當於一個人隨身攜帶四個錢包,這種情侶下,尋找醫保卡時,就會糾結到底該去那個錢包尋找。

那如果把所有東西都放在同一個錢包裏,我們就會有明確的尋找目標,知道不管東西多雜,要找的醫保卡肯定就在它們中間。

做讀書筆記也是一樣的道理,把所有的信息放在一起,既方便尋找,又有機會把不相關的內容聯繫在一起輸出,確實大有益處,這就叫做一元化。

那麼一元化的技巧有哪些呢?

首先我們要確定這個筆記本是可以書寫任何內容的,甚至是生活中那些一閃而過的小想法也可以記錄下來,其次在書寫時要按照順序書寫,並且畫好分界線,這樣纔不容易弄混內容,分好界限後要附上日期,這個日期可以防止不必要的混亂。

記好日期後,我們可以學習速記和略記。

在記筆記時,把冗長的闡述變成短句甚至縮寫,是為了減少麻煩,保證我們的筆記可以順利堅持下去。

那麼為了更有效率的收集信息,把一些可以剪下來的內容直接粘貼在筆記本上也是個好辦法,比如報紙或者雜誌裏的內容,甚至連書籍腰封也可以利用起來。

以上就是作品中所講的筆記本使用方法,其中包含筆記的分類、讀書的步驟和一元化技巧,相信大家在瞭解了這幾種筆記竅門後,對讀書有了新的認識。

魯迅就曾說:「讀書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腦到」。

讀書是難事,但掌握了技巧也可以樂趣無窮。


讀書不是為了記住知識,而是要消化吸收裡面的營養。並錘鍊思想。如果只是記憶大腦的庫容會有限。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