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提問下也回答過,這裡再回答一遍。

瑞幸將咖啡這一應該大眾化的飲品從30+的價位拉低到10+的價位,且品質幾乎沒有變化的情況下,這種品牌為什麼不支持?

相比另外家行業巨擘,咖啡高價品質中低,店內周邊天價,還飢餓營銷耍弄消費者,不尊重中國消費者,這種商家早點滾出中國吧。


噶外國資本韭菜,補貼國內消費者?


1. 定位:「中國的高品質商業咖啡」;

2. 特性:價格更低(相對於星巴克)、更便利(30分鐘送到,慢必賠);

3. 產品:100%世界4大產區高品質阿拉比卡咖啡豆;WBC咖啡冠軍團隊精心拼配配方;全球頂級機器設備;新鮮烘焙新鮮現磨工藝;

4. 視覺:小藍杯+鹿角;

5. 口號:「這一杯,誰不愛」;「小藍杯,大夢想」;

6. 終端:圍繞寫字樓商圈布局;4種店面類型:旗艦店、悠享店、快取店、外賣廚房店;

7. 購買方式:APP點單+門店自提+外賣送貨;

8. 廣告:微信朋友圈LBS廣告+分眾電梯廣告+代言人湯唯、張震;

9. 公關:3月上海國際咖啡節;4月北京國際電影節;4月小藍杯QQ聯合營銷;4月北京車展車迷打CALL;5月8日品牌戰略發布會;以及期間大量的媒體/自媒體報道。

營銷/瑞幸咖啡之如何做到品效合一?

簡單地講,當前營銷已經分成兩個流派:品牌流和效果流。

品牌流,以傳統媒體或者廣告公司、公關公司為主,偏重品牌帶增長的營銷方式。大部分品牌營銷是通過品牌內容帶來的長期性關注,也為企業和品牌帶來更多美譽和忠誠度,從而創造銷量。其和銷售的直接關聯度不強。

效果流,是互聯網時代的產物。從傳統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從PC端到移動端,以數字精準投放的形式,以效果為導向來做營銷。很多新興概念出現,像最早的SEM(搜索引擎營銷)、SEO(搜索引擎優化)以及這些年興起的DSP、feeds(信息流廣告)、增長黑客等

品牌是最穩定的流量池

流量佔據通路,品牌佔據人心。補貼和品牌可以兩手抓,補貼和流量相當於促銷,而品牌才是真正的護城河。」

而大眾一般看重的是品牌的這幾點:

第一,品牌解決認知問題。讓消費者記得住並能和競品區別開(心智佔有)。

第二,品牌解決信任問題。消費者因為放心會優先選擇名牌,錯選的代價低。

第三,更高級的品牌是一種文化或信仰,具有很強的韌性和生命力。比如星巴克、可口可樂、蘋果這些超級品牌,會有足夠多的忠誠用戶。「即使一夜之間工廠全部燒光,只要我還有品牌,就能馬上恢復生產。」這是可口可樂創辦人阿薩·坎德勒的名言。

所以總結起來就是六個字:認知、認同、認購。

但是,企業營銷不僅要品牌,更需要效果。在移動互聯網上做營銷,必須要追求品效合一

什麼叫品效合一?品效合一就是企業在做營銷的時候,既要看到品牌的聲量,又要看到效果的銷量。產品要帶動品牌聲量的提升,同時品牌推廣本身也要有銷量增長。

這個觀點並不新穎,業內很多同行也一直在說,但在實際執行中卻很難給出系統方法論和衡量標準,我也是在當前營銷手段中盡量去增加流量變現的改造測試。

相對於更普遍的傳統營銷思路,針對「品效合一」幾個字,我會更強調效果的轉化。尤其在移動端,因為交易鏈條更短,線上支付便捷,也讓品效合一成為可能。品牌性營銷,應盡量做好最後一米的銷售效果,不能只是賠本賺吆喝、叫好不叫座。

瑞幸咖啡的「急功近利」

對創業者而言,營銷範疇的「急功近利」並不是一個貶義詞。

? 「急功」,是要快速建立品牌,打響知名度,切入市場,獲得流量。

? 「近利」,是在獲得流量的同時,快速轉化成銷量,帶來實際的效果。

瑞幸咖啡/做好品牌接觸點,讓流量落地

顧名思義,品牌接觸點是品牌和用戶能夠接觸的地方。這些地方充滿了各種用戶體驗的細節,是用戶對產品從視覺、聽覺到感覺的全方位了解。

我們投放廣告的目的是搶佔用戶心智,給用戶在記憶中提供一種選擇我們的可能性。但是廣告的覆蓋畢竟是有限的,用戶第一次接觸某品牌很可能不是看到品牌的廣告,而是直接看到產品本身,比如產品包裝、App、服務人員等。因此,這些品牌的接觸點才是真正讓用戶了解品牌,並對品牌形成長期依賴的關鍵所在。

瑞幸咖啡從來不會通過電視廣告這種傳統宣傳去做品牌,我們可以發現瑞幸咖啡的宣傳是通過微信朋友圈LBS廣告+分眾電梯廣告+代言人湯唯、張震。這個時候就會出現這樣的場景:

曉雪家住在A地,她最近注意到電梯里的廣告牌換成了湯唯、張震代言的luckin coffee,一個直觀的小藍杯咖啡在她心中有了個初步的印象,在她去到公司的時候,做電梯發現也有luckin coffee的廣告,頓時對這個新品牌有了一點好奇。進辦公室後先用手機逛了一下朋友圈,看看朋友的動態,刷到了luckin coffee的LBS廣告,就點進去想了解一下,直接跳轉到下載APP頁面,就試著下載了。接著發現首杯免單,還可以外送(30分鐘必達),立馬點了一杯。因為有邀一送一的活動就順手發給了自己的同事,推薦她們都可以去免費買杯咖啡喝,立馬身邊的人都開始喝上了,對於白領們這種具有提醒功能的飲品真的再適合不過了,再加上它便宜、顏值高,就更易於在辦公室里擴散。

這就是luckin coffee將流量落地的方法,不僅要做品牌(中國的高品質商業咖啡),還要做到最後一米的營銷效果,不僅要讓大眾知道這樣品牌,還要做到讓他們去品嘗、喜歡且習慣上這個產品。通過首杯免費去拉新、邀一得一去裂變,再通過發放優惠券以及買二贈一、買五贈五的優惠去留存。

上述的一些觀點有參考現任瑞幸咖啡CMO楊飛寫的一本書《流量池》,想要懂得瑞幸咖啡的營銷策略,可以去看看那本書!


瑞星是殺毒軟體公司,跨界了?


1、口感,個人認為很一般,不如星巴克

2、價格,比星巴克低一點點但是也沒低多少,在我看來如果你天天喝星巴克是根本不會為了省那麼點錢去喝瑞幸的

3、方便性,不好多做評價好像也還可以

4、環境,一般來說都是一個小店面,基本都是打包帶走,喜歡在各種各樣的辦公樓里開店,定位應該是比較瞄準上班族

個人感覺所有方面和星巴克比較並沒有佔據任何優勢,一直靠著融資進行瘋狂的擴張,我就這樣說,如果有一天瑞幸融資的沒有那麼好,它的死亡速度和它的擴張速度絕對是成正比的,並且以我的角度來看這是必然會出現的事情,我看不到瑞幸任何收回成本的可能性,只是一直的燒錢,我個人是個學生,但因為各種原因常常會出入各種寫字樓,而瑞幸特別沉迷於在寫字樓里開店,可是以我對身邊人的了解,他們會買瑞幸僅僅是因為在樓底下順手捎一杯,沒有任何其它原因,如果樓底下開的是星巴克,他們會毫不猶豫的選擇星巴克,在說說我身邊的同學朋友,如果說起要喝東西,第一選擇依然是星巴克,而瑞幸根本就不在腦海里的考慮選項,我所處的城市,大部分瑞幸的生意是很一般的,所以我看不見這種瘋狂擴張收回成本的任何希望

還有一點我個人對瑞幸咖啡沒有一點認同性,一種文化一樣的東西,當然扯文化是有點往臉上貼金了,比如星巴克的周邊,我承認星巴克的保溫杯很垃圾並且這個價位可以買到強很多的,可是我就是喜歡買,也並不是為了什麼,只是看見了就想買,乃至於我買了很多杯子都沒有用過,可是無所謂,買了就開心了,說不清楚原因,這點瑞幸是完全沒有的

瑞幸就是資本的遊戲,現在擴張的很快,死也會很快,至少我敢打包票說瑞幸死了,星巴克不會死,只要融資出現一環錯誤,瑞幸立馬死

如果後期改變商業模式,還有可能生存下來,但要挑戰星巴克的地位,是痴人說夢,每天燒多少投資人的錢心裡沒點數嘛


從運營的方面來說,讓連鎖的飲料企業有了新的感知,整體的店面管理,物料管理,銷量管理的一體化,平台化,以及非卡座或者叫到店消費建立了新的可能,讓電子化與零售完美的集合,如果不是造假,按照正常走下去,將會看見科技的力量。

從受眾上面來講,至少讓咖啡這個市場在國內被認可度增加,並確定了大眾對於咖啡價格的認知,給後來者,或者整個咖啡市場一個新的地位,同時培養了大量的用戶群。

從市場方面來講,優惠券的使用跟玩法,開拓了新的認知,對於杯套的使用以及事件營銷及熱點的營銷上面也為後來者給了新的借鑒。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