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是在打擊式教育下成長,過程中是有很多曲折,內心也受過很多傷。但是本人還是比較活潑開朗的,請問其他人有受到什麼消極影響嗎?你們怎麼看待打擊式教育呢?


不贊同打擊式教育。而且這種教育方式也正在被淘汰。

打擊式教育就如同孩子滑滑梯,為了讓孩子滑的舒服滑的快,正常來講應該是滑梯跟孩子接觸的那個面越光滑越好,而打擊式教育正好相反——增加接觸面的摩擦力。

父母們認為孩子做錯了,指出錯誤,用各種強烈的方式要求改正並且孩子真的照著他們說的這麼做了就能變好,而實際上這是在增加孩子進步的阻力,孩子是迫於父母的諸多壓力和要求改正錯誤。

此時,孩子改正錯誤的能力已經在原本受挫的基礎上又加了一個受挫的砝碼——父母的打擊,這會大大縮減孩子的動力。

除此之外,打擊式教育還會帶來諸多副作用——自信心縮減,人際交往受阻,悲觀消極等等。

當然有個別孩子可能也是在父母的打擊式教育下長大的,不但沒有負面影響,反而很皮,人際交往,自信心並沒受影響,我想這是因為兩個方面原因:一可能父母會在其他方面彌補讓他感覺到父母是愛他的,而且還有可能讓孩子感受到平等尊重;二,一個孩子的成長最關鍵時期是6歲之前,最最關鍵時期是3歲之前,如果這個時期教育的比較好,孩子能夠感受到父母的愛和鼓勵,那麼後期面對打擊他也能立得住。

儘管如此,也不提倡打擊式教育,多多少少這個孩子會受影響,在以後的親密關係中不能保證他對待另一半是不是會用打擊式相處的方式。

而且這種教育正在背淘汰。


教育的方式是因人而異,並不是一個方式對任何人都適用。


大部分家長慣用打擊式教育

宋丹丹也是擅長打擊式教育,在《嚮往的生活》中,頻頻吐槽兒子。看到別人家的孩子為大家做早餐時,宋丹丹說:「我生了一個廢物,你啥都不會,你看看人家。」

當巴圖要幫忙搭雞窩時,她說:

「你要能把這雞窩做起來,我覺得你這孩子沒有白養。」

竟然還要:「跟民政局說下,我換兒子。」

看到巴圖腳趾發炎了,她不耐煩地說:「你別摳了,手那麼煩人呢!」

「是你自己啃的吧?你小時候就喜歡自己啃腳。」

當大家都在誇獎鼓勵巴圖的時候,宋丹丹只有一句話:

「我兒子不可能。」

兒子巴圖說:「母親的吐槽比煙霧還嗆人。」

這一連串的打擊,讓隔著屏幕的觀眾都為巴圖感到心疼。

其實,宋丹丹就是典型的中國式家長,嘲笑、挖苦、打擊,是他們教育子女的慣用手段。他們幾乎不會給予孩子讚揚和肯定。

這種教育方式,就是「打擊式教育」。

「你怎麼怎麼笨?這個你都不會?」

「你看看誰家的孩子比你厲害多了。」

「真沒用,你比我小時候差遠了!」

甚至,還有更難聽的。

……

一聲聲打擊背後,暗藏著多少人年少時流下的淚。

打擊式教育容易讓孩子自我否定,無論是在今後的學習和工作,甚至愛情、家庭中,都會不自覺地產生自我懷疑。

打擊式教育就像一枚釘子釘在孩子的心上,隨著時間的推移,傷口會慢慢癒合,但是釘子上的銹跡卻永遠存在。

如果連父母都看不到孩子的閃光點,只會打擊他,否定他,那孩子還能去哪裡樹立自信心呢?

調查顯示:一個經常得不到肯定的人,他的潛能僅能被開發到20 %~30%;一旦得到肯定,他的潛能將會被開發到 50 %;如果這個肯定來自於家庭,那麼他的潛能將會被開發 70 %~80%。

自卑的孩子,大多來自這幾種家庭。

過於節儉的家庭

我的高中室友芸芸,今年32歲,從來沒有談過男朋友,家裡快急瘋了。其實芸芸相了不少親,但每次都以失敗告終,主要原因就在於她的自卑。

有暴力的家庭

"家庭暴力」,不管是夫妻之間,還是父母對孩子之間的暴力,都會讓孩子的人格產生變化。

美國曾做過一項調查,長期生活在家暴中的孩子,會形成兩種極端的性格。一種是變成施暴者,將自己受到痛苦發泄在受害人身上,從別人恐懼的目光中,找到安全感。

另一種,會產生嚴重的自卑心理。

缺少陪伴的家庭

我有個朋友,是個中學老師,她跟我講過班裡一個男孩的故事。

男孩上初一,性格很孤僻,總是一個人獨來獨往。有天晚上,醫院突然打電話找到她,說男孩急性闌尾炎需要手術,可是醫院怎麼都聯繫不到他的父母。

朋友急急忙忙跑過去簽了字,才將男孩送進手術室。男孩醒過來,看到病床邊的老師,忍不住哭起來。他說,父母很忙,一直在外地做生意,已經有兩個月沒回家了。

父母陪伴太少,孩子不但會失去安全感,還會因為沒有人及時安慰鼓勵,而變得膽小,時間久了,就會自暴自棄或變得自卑。

我們總覺得孩子還小,總有時間去彌補。哪曾想,童年時光一晃而過。等到我們想要去陪伴孩子時,突然發現,他已經長大了。所以,趁著還有時間,多去陪陪你的孩子吧。

孩子的性格需要父母的引導,別因為你的錯誤,讓孩子一輩子活在自卑的陰影中。

有愛和陪伴的家庭,才會培養出樂觀自信的孩子。


打擊式教育,是對應強者的方式,強者更在意事物的細節和極致,也就是說,他們來自事物的快感,已不僅僅只停留在大概,一般,自己的好和優秀已早已不能被自己滿足,唯有在更多細節上,能做的更好,才有更多的成就感和滿足感,因為是強者,所以,更知道自己要什麼,絕不僅僅只停留在表面的讚賞表揚,打擊式教育,反而更能讓強者更上一層樓。

相反,如果學習者,本身還處在初級階段,還是一個青銅,自己還沒有能做好基礎的準備,故,需要更多的鼓勵和幫助,打擊式教育,可能會讓孩子生出新的困擾和負擔,除非他是強者。

遇強恆強,堅毅的品質,持續努力的堅持,是任何學習者都需要的重要品質,至於教育方式的變化,因人而異。

無論什麼教育,遇到什麼樣的學習者,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我們都需要給他搭一座橋。


不能,只能讓人自卑多疑,幹什麼事情都顧慮重重。


可能在某些方面能讓人成才,但是一定會伴有各種心理、行為等方面的問題。


當然不可能了,純粹的壓力教育,只適合野心勃勃且相當冷靜的人,這種人在成年人中都是少數,更別提未成年人了。

這是一種純屬扯淡的教育方法,成功率低的髮指。即使成功,也後患無窮。


個人不太看好打擊式教育,因為上一份工作是幼教老師,所以對這一塊有一點簡單的感悟。首先想說的是,打擊式教育會讓人有畏難心理,比如,你得到第一名後,有人扇了你一巴掌,第二次依舊如此,第三次也依舊如此,換取得成果並沒有得到好的效果,你對此越來越沒動力,並且越來越害怕,從此你對於得到第一名就會有陰影,這種方式就叫懲罰。

打擊式教育也是懲罰,會讓我們的好的行為事倍功半,所見到的成效越來越少。

如果我們換一種方式,我得到第一名後,得到了我喜歡吃的糖,每次都這樣,得到第一名後,又不同的禮物給我,那我就會越來越期待,也越來越努力,這種,就是獎勵,獎勵會讓我們事半功倍。

咱們的長輩總有一種觀念,做人做事要低調。所以就算他們在開心,他們都不會表現出來,並且還會打擊你,美其名曰讓你做的更好,會因為他們的打擊讓你更有動力,我只想說,那真的只存在於電視,為了凸顯主角成功的不易故意這樣寫的,但是事實遠不是這樣的,作為我們普通人來說,鼓勵與獎勵是無比重要的,並且應該從小培養。

所以,我是很希望這種現象能夠杜絕的。


謝邀,個人認為打擊式教育往往會讓一個人的心理變得比較脆弱、敏感和變得不自信。這樣往往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我覺得是一個概率的問題,決定最後結果的並不是父母打擊,而是父母在心智與人格方面的建設。

讚美式教育也可以導致熊孩子與敗家子,打擊式教育也有可能產生卓越人士,後者最明顯並且依然有效的就是中國的很多運動隊,教練充當著父母的角色,習慣使用打擊,但是仍然培養出冠軍,雖然當不成冠軍的更多,但是心理疾病的發生率卻很低。

我覺得教育是一個系統的工程,沒有一因一果的邏輯與規律。


……………打擊式沒有問題,重點是孩子

別人都認為他不好,他做什麼都不好,他也會認為自己不可能會好。沒有希望的人是不會有未來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