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最近沉重的消息很多。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我們每一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感到心情沉重。但是,生活還是要繼續。面對困境,我們除了要有同理心,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更要有積極樂觀的態度,相信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那句大俗話說的好:我們不能改變現狀,但是,我們能改變自己面對現狀的態度(Attitude)。

今天就分享五個能保持樂觀的小技巧哦,簡單易操作,親測有效!

01、

好好打扮

是的,你沒看錯,好好打扮自己,看似很膚淺;但是,整潔得體的外表真的能振奮人心,給人希望感!

又要祭出《 The Good Fight 》(《 The Good Wife 》的衍生劇)里的那個橋段了。女主 Diane 的律所遭遇重大挫折,助理律師們紛紛鬆開領帶,灰頭土臉,絕望無助地坐在樓梯上。Diane 走過,說的第一句話就是:Straighten your tie (給我把領帶整整好)!

關鍵時刻,為什麼老闆說要注意儀容儀錶?

因為衣著反應了人的內心

你穿什麼,你就是什麼!記住:超人拯救地球前,還得換個衣服先!

這就是小鄭一直倡導的「Dress for Sucess」。打扮得體、精神,並不是單純地為了變得「更美」,而是為了提升自己的精神狀態,讓自己面對世界時變得更樂觀、自信,從而能提升自己的日常表現。

具體實操方法如下:

乾淨整潔

每天洗澡,經常洗頭,經常修剪指甲,男生要刮鬍,定期理髮,身上沒有異味。即使長假在家,也不要一直穿睡衣、不梳洗、蓬頭垢面地在家裡,請務必保持乾淨整潔的個人形象。

這條看似是廢話,但是,據我有限的觀察,很多人,尤其是男生,都做不到。建議大家先從這一條做起。

多穿暖色系

黑白灰固然經典,但是看多了這樣的性冷淡色,容易心情沉悶;不如多穿暖色調,比如紅色、黃色、橙色等。根據色彩心理學,這樣的暖色調能讓人覺得溫暖,同時能傳達樂觀積極的信號。

▲ 比如穿橙色的Bella不再撲克臉,反而微笑呢!

多穿印花

印花要比純色更有趣、生動,也更有生命力。所以想要提升精神狀態時,不如多穿一點彩色印花,會讓人感到生機勃勃。

▲ 比如穿花花裙的凱特,看上去很歡快的亞子!

◎ 多戴有存在感的配飾

配飾是可以給整體Look 增添活力的利器。不如選一副大大的耳環、幾個有存在感的手鐲、彩色墨鏡、頭巾、帽子啥的,都特別能聚焦一個人的精氣神,振奮人心。

▲ 比如博主Jenny Walton 的大耳環、絲巾和彩色墨鏡,看著好開心!

02、

花點小錢

沒想到吧,花錢也能讓人變得樂觀?!

我曾在簡單心理(國內最棒的心理學平台之一,力薦!)上讀過一篇關於買買買的文章,震撼了我的三觀!裡面的一個購物小技巧是:

如果當你覺得最近的生活有些不順,一切都好像不在控制之中時,大步走進一家低價快消商品店,任意選購一些你喜歡的、好看的小玩意兒,比如耳機、手機殼、指甲油、眉筆、牙刷、毛巾,總之就是我們生活中會用到、又不會花費太多錢的東西,能夠很好的幫我們找回「控制感」的快樂。

因為在商店中,當你在選擇商品時,又成為了那個做決定的人。通過購買一些花銷不大的消耗品,我們可以直接改變生活中經常看到、接觸到的物品,並通過這一類購買行為加強對生活的控制感,從而得到信心和快樂。

也就是說,當我們對生活感到絕望的時候,不如花點小錢!什麼手機殼、耳環、杯子、本子啥的。通過「購買」這個行為,我們會覺得自己又變成了那個做決定的人,幫我們找回對生活的「控制感」,從而變得更有信心。

▲ 比如小鄭最近新入的手機殼!

不過,這裡的消費,是指「適度」,量力而行,買點小東西就好了。

03、

經常運動

在讀下面文字之前,不妨先想一想,是不是你身邊熱愛運動的人,都比較樂觀、開心,生活態度更積極向上?!

那就對了!

其中一個原因就是,運動能分泌多巴胺,多巴胺就是人的開心源泉!而普遍共識是,身體健康能促進心理健康

運動的重要性,小鄭說過10086次了,不僅能讓你更樂觀開朗,而且能增加抵抗力,還能擁有好體型!

我自己從小就是一個四肢極度不協調、痛恨運動的人,即便如此,通過減肥30斤的經歷,我已經克服了心理障礙,把運動變成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刷牙洗臉一樣自然了。

運動,不是說非得氣喘吁吁、擼鐵舉重才行,輕度的散步、瑜伽就可以;運動,也不是非得去健身房,我自己90%的運動都在家裡一個2 * 2平方米的空間里完成。

04、

停止抱怨

曾經有一段時間,我天天都會和一個同事互相抱怨工作上的種種不順。每天長則一小時,短則20分鐘,好像這樣打了嘴炮,這一天才完整。

直到有一天,我被一位很有智慧的朋友提醒:你們應該停止互相抱怨!你們這樣,無非就是在 Feed each other,用消極的情緒餵養對方,只會越來越消極,對現狀沒有任何幫助。

聽完,我頓時醍醐灌頂!

當生活、工作不遂人願的時候,找同僚互相抱怨是最簡單的排解方式,然而也是最無效的。互相抱怨只會複習一遍彼此的痛苦,一遍又一遍,毫無意義。

我們要做的,就是想要抱怨時,有自我覺察;然後提醒自己:停止這樣無意義的抱怨!閉嘴!

把所有的不開心,都發泄到看電影、看書、運動或者各種興趣愛好中去吧,這些都比互相倒情緒垃圾強得多!

05、

經常微笑

我之前就分享過一位前同事教我的至理名言:Happy Go Lucky!

微笑是世界上最便宜的解藥,對著鏡子多笑笑,會提醒自己更積極樂觀地面對生活。反正生活已經如此沉重了,每天還緊繃著個臉的話,真的太辛苦啦。

不信,你試試看:把嘴角往上提了一下,哪怕就是「假裝笑」,你會發現,心裡的某個角落好像被點亮了,好像真的變得開心、樂觀起來了。因為行為動作,真的會影響思維和情緒。

這個世界就是如此混亂;但是我們要堅信,所有的事情,都會找到解決方案的。

記得哦,最終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如果還沒有好起來,那是因為還沒到最後呢。再等等看,再試試看,也許會有驚喜!

▲《金盞花大酒店》里的這段台詞真的太洗腦了,也很勵志哈~

以上就是五個我總結的小貼士。其實,這些方法不僅適用於現在這樣的特殊時期,碰到任何糟心事時,都用得上哦

如果覺得寫得不錯,記得點贊並關注小鄭。

我是小鄭傑西卡,橫跨三大洲的職場時尚博主,記得關注我哦,公眾號同名:小鄭傑西卡

http://weixin.qq.com/r/uylMVMfEK5pUrYM393yp (二維碼自動識別)


在大多數情況下想要保持樂觀心態,意味著需要具備較高調節情緒的能力。是能力就可以通過「結構性認知」和「刻意練習」來掌握獲取。

大多數人對情商有誤解,以為情商是能理解別人的情緒和想法,可以恰當的回應並帶來正向的影響力。這的確是情商的一部分,但是情商中更重要的是感受、認知、接納並調節自己的情緒。

我一直認為情商和財商是需要終生去提高的兩項技能,越早提高越早受益,越早開始隨著時間的推移產生複利。

今天就以個人視角來聊聊怎樣才能保持樂觀心態?僅僅分享個人經歷及觀點,難免狹隘有偏見僅供參考。

我個人從不那麼樂觀到大多數時候都相對樂觀主要是通過兩方面來實現的一方面是持續不斷的擴大認知,另一方面是有意識的刻意練習養成習慣。

咱們一個一個來聊:

第一點:通過擴大認知來實現。

很簡單的邏輯黑暗和光明是二維線性關係的兩端,如果在最黑暗最悲觀的地方,往前方光明的地方想一點點就是樂觀,如果能看到過很多黑暗的絕望的時刻,那普通狀況下的生活里的困難就不會感到絕望與悲觀,也就實際值區間偏向於樂觀。

關於擴大認知來幫助調控情緒的例子太多了,相對而言整個社會裡,層級越高的人群認知範圍越大情緒把控要遠好於底層認知範圍小的人群。

現在平時很少讀講道理的公眾號,讀過去幾乎沒啥用,就像讀到本篇文章,如果有幸您產生了共鳴比較認可其中的觀點,我也敢打賭可能對您的生活影響並不大,因為太短了不足以產生持久的影響。

相反,我很喜歡讀書,對我變得樂觀產生巨大影響的很大程度上是一些又長又厚的書。一本很厚很厚的書認真讀完沉澱在自己心裡的往往也越深厚,產生影響重新塑造的價值觀才是自己的。

讀書這事很奇怪,常常一本很厚的讀,讀完的時候心裡久久不能平息,產生許多震撼,但是日子久了又往往只記得其中幾句話。

《明朝那些事》那麼厚,我記憶最深的只有兩句話,一句是徐階等了幾十年復仇嚴嵩時的那段話:政治家是這個星球上最堅忍的動物,他們從不輕舉妄動,只有在勝券在握的情況下,才會發動最後的猛擊。

如果不樂觀,那幾十年怎麼撐得下來?

另一句是整部書的末尾:人成功的方式只有一種,就是按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

簡單的兩句話貫穿了《明朝那些事》里不知多少個人的一生,裡面有多少個黑暗的故事,嚴嵩當政時多少人被殘害,被挖肉被釘釘子,整座監牢里都瀰漫著血腥氣。那些受害者是什麼人?是好人啊,是一心為了國家為了百姓的好人啊,他們心裡苦嗎?

他們心裡當然苦,還有比他們心裡更苦的,為了獲取證據假裝投靠嚴嵩,一心赤誠還要整天對著自己心裡恨的牙痒痒的人諂媚獻笑,還要被自己的同僚誤解、諷刺與咒罵。這事一做就做幾十年,他的心裡更苦啊。

當你讀了這些黑暗到人性深處長達幾十年絕望的故事,你的那點被誤解、不被認可,比起歷史裡那些如何?是不是渺小清淡了很多,是不是還不算太差?

《渴望生活:梵高傳》里梵高經常遇到一些窘迫尷尬的境況,梵高是個真實的老實人,他總能憑著真實的生活方式按照自己的方式即使不體面的活著,梵高的故事就像我心裡的一束光,一束太陽曬出的陽光,是一種無法用語言描述的榜樣和希望。

還有《林肯傳》和《約翰·克里斯朵夫》,林肯有一階段走在路上感覺悲傷都可以從他的身體里流出來,南北戰爭時那麼巨大的壓力下還給周圍人講笑話。約翰·克里斯朵夫一生中的經歷似乎我們每個平凡人都會經歷到的,他們最終都頑強的繼續生活著。《平凡的世界》更不用說,許多世事難料的命運不正是讓我們熱愛珍惜生活嗎?

真正的樂觀不是永不再悲傷不再絕望,而是消極來臨時可以接納,可以消化。平復之後依然抱有希望,依然相信太陽會照常升起。

只有你見過真正的黑暗與絕望,才會發自內心的珍惜陽光與希望,才會珍惜生活中來之不易的幸福。

這個世界上真正的英雄主義只有一種,那就是當你看清生活的真相依然能熱愛生活。

當然經歷只是經歷只能擴大感受的閾值,也需要智慧來證悟。

關於養成根深蒂固的樂觀習慣,另一個大的認知類影響是佛教。

在讀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的幾本書時有兩個點對我的觸動非常大,一個是《人間是劇場》里的觀點:把人間看作是一個劇場,靈魂要有出離的勇氣,站在我們肉體的外面來審視自己。

當我們走進電影院看電影時,會被畫面和聲音代入劇情里身臨其境,會隨著電影里的故事陷入喜、怒、哀、懼之中,但是當我們上洗手間,或者看完電影離開影院後卻不會長時期陷入那種情緒中。因為我們還有現實的生活,各種細節會提醒我們那只是電影。如果我們靈魂能夠出離身體,以第三視角來審視我們自己,我們的生活不過是一場生命的大電影,卻很少有人在生命的大電影里有出離的勇氣。

在《正見》的開篇里上師提到佛教的四法印:

諸行無常:一切事物發生都是無常的。

諸漏皆苦:一切情緒都是痛苦。

諸法無我:一切事物皆無自性。

涅槃寂靜:證悟是超越概念的。

燒香拜佛乞求平安富貴那是迷信,明心見性學習佛教智慧來解脫肉體凡胎的痛苦才那是信仰。

佛教里常常能看到許多上師證悟是在一瞬間,讀到上面兩段話時我感覺醍醐灌頂,對許多事情和自己的看法發生很大改變,遠遠談不上證悟只能說對於事物和生活的理解略微有些正見。

以上僅僅是對個人影響比較大的一些觀點和經歷,這些確實對我自己幫助很大,能在大多時候減少情緒羈絆,樂觀積極熱愛生活。

本公眾號也一直強調,知道到做到的距離很遠很遠。

記得初入職場時一位高管講:什麼是能力?你的習慣就是你的能力。

只有將樂觀心態通過刻意練習養成習慣,樂觀才會成為我們自己的能力。

刻意練習無非兩種,一種是強烈心裡暗示,比如遇到一些艱難境地時暗示:再大的雨都會停的,自己是最棒的,一切都會過去,太陽終將照常升起。

另一種是練習改變思維方式,試著將諸行無常,諸漏皆苦的思維方式養成習慣。在巨大的情緒衝擊來臨時,提醒自己在生命的大電影里脫離出來,不要陷在其中無法自拔。

最後還想分享《高效能人士的七項習慣》里的一個觀點,人有影響圈和關注圈,許多事情都在我們影響圈之外,比如股市的漲跌,升職加薪,客戶購買決策等等一些非常重要的事情。

既然影響圈之外的事情無法控制,提高效率的方法之一,就是縮小關注圈,擴大影響圈。

但是至少有一件事事永遠在我們的影響圈之內,那就是我們的心情,你至少可以保持樂觀對吧?

總之想要保持樂觀心態看幾篇帖子是沒用的,保持心態樂觀是一種習慣,這種能力需要擴大認知和刻意練習來養成。越早養成越早受益,以上僅是個人經歷及看法僅供參考。

今天就聊到這裡吧,明天太陽照常升起。


樂觀是一種詮釋生活的方式(optimism as an interpretation style)

我們總是在抱怨,時時刻刻都在抱怨自己的不如意,可是抱怨有什麼用啊?你可能覺得社會對你不公平,對你有諸多刁難,你總是不能獲得別人很輕易就能擁有的東西,所以你抱怨,抱怨一切。可這恰恰就是你得不到回應的原因。

多去關注你身邊的人,多去關注這個世界的改變。

愛因斯坦說過:改變要從一個人到大多數人。當我們在看同一場電影,電影裡面人物的喜怒哀樂隨時都會影響觀眾的心情,陰鬱可以互相傳染,微笑也能互相傳染。如果你想分享幸福,請你先好好的經營好自己的幸福。當你用自己的樂觀心態去影響了別人的時候,也許你在不知不覺中已經影響了地球上一半的人。假如當你一天影響3個人,被影響的3個人再分別去影響3個人,以此類推,這個行為就有可能會引起蝴蝶效應。

真正的快樂和幸福是內在的改變。准許自己為人,所謂嫉妒是不分好壞的,看我們如何做出選擇。而真正的幸福感是你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你知道你能為別人做什麼,你就能從痛苦中找到幸福感。樂觀的人都有一個真實的信仰,他們知道自己想要的目標是什麼。所以不要總是抱怨,努力用樂觀的心態去面對這個殘酷的世界。

推薦給大家:哈佛公開課《辛福課》。


哲人曾說:除卻生死無大事。

既然其他都是小事,盡人事聽天命,又有了不可?


找人每天給你打一百萬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