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是一個快18歲的高二的學生,從小到大還沒有自己的零花錢,這有什麼影響嗎?(尤其是說一些實質的,不會理財,自卑,偷什麼的這些都似乎並不一定會產生,有沒有什麼一定會產生而且比較嚴重的問題,或者是積極影響,自w感覺沒有什麼影響,但似乎周圍人都有零花錢,不知道該不該向父母要)(其實問這個問題並沒有想要零花錢的傾向,如果不是跟其他同學對比,w可能根本就不了解自己的這種狀況,或者說其實沒什麼感覺,甚至曾經一度覺得沒有自己的錢才是乖孩子,好孩子的表現,後來看到大家都有零花錢,包括一些成績好的學生,這種認知才慢慢改變,所以暫且只是想討論一下這個問題。說實話,要也要不來)


我覺得還是應該給孩子一些零花錢,從來不給孩子零花錢對孩子真不好。18歲的高中生,也成年了,連零花錢都沒有話,我覺得他對錢應該是沒有概念,也不會處理有關錢的問題,畢竟花錢也是學出來的。我的一個網友,在她兒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給零花錢,讓他學會自己去買零食,自己攢零花錢買自己想買的玩具,這個孩子對數字很敏感,通過用錢,也讓他學會規劃自己的生活,怎麼用錢,怎麼省錢,從花錢大手大腳到把錢用到刀刃上,養成了不亂花錢的習慣。很佩服那位朋友,一般情況下都不干涉孩子的零花錢使用,即使一開始孩子買的物品比較貴,不實用,也不責備,讓孩子有自主權。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我覺得在用錢的方面沒有自主權,孩子也學不會做主,彷彿全是大人在包辦,這樣的孩子還是孩子,不會得到真正意義上的成長。


從小沒有零花錢對孩子的理財其實有很大影響的,不是說不一定有沒有影響而是一定有影響。

沒踏入社會可能體會不到,真踏入社會的時候你會發現理財是短版,而且影響生活。

再者很可能對錢的渴望很強烈,以至於很容易被錢收買。

除非是一個清心寡欲的人,而且內心比較強大,外界如何變化都動搖不了你的心。


會讓孩子恨你一輩子。

我小時候,我父母就不給我零花錢,問他們要都要不到。他們也不是沒錢,就是摳門,捨不得,要把錢攢起來。但他們也不知道要攢錢幹嘛。我感覺我就不是家庭一份子,家裡的錢和我無關,家裡的東西也不是我的。

我從小就知道,喜歡一個東西就自己去爭取,如果爭取不到,那就算了。

我大學畢業後,去了外地工作,很少回家,也很少給家裡打電話。

我父母起初不能理解,後來習慣了就好了。他們總是說我沒良心,我說你們太自私了,我是跟你們學的,你們一輩子沒良心。

另外,我媽從來不考慮我的感受,我難不難受,我過的好不好,這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能花她的錢,我小時候花她的錢,她就天天說,養我花了多少錢,她付出了多少。

其實我能理解,她沒本事賺錢,只能是省錢,不僅從自己身上省錢,還從孩子身上省錢。


我小時候也沒零花錢。最多口袋裡有10塊錢,那是媽媽防止我去外面上課啥的沒錢坐車回來,不是給我買吃的買玩具的。

不給我零花錢的主要原因,一是我媽沒這個意識,二是我有比較嚴重的支氣管炎、鼻竇炎,不能亂吃零食——嚴重的時候吃個蘋果都會犯病。

後果就是,上大學之前我可能確實有點看重錢,有點財迷,但是沒到很嚴重的地步。

自卑啥的是不會有的,我爸媽可沒短過我吃穿,也沒有不支持我正常的學習和娛樂需求。基本上我想要什麼,合理的都給買,哪怕他們並不富有。

所以我覺得,給不給零花錢只是家庭教育的一種方式,並不決定什麼。愛不愛孩子,才是關鍵。我能感受到父母從我小時候開始就對我的愛,那就足夠了。


我小時候經常被忽略,也不敢開口要錢花,來了姨媽只能從紙簍里撿別人用過看起來還乾淨的用。

後來長大了一些看身邊同學有偷家裡錢的,我也學著偷錢出來花,偷一百能花一個月左右,花沒再去偷

所以我現在啊,對錢沒有概念,有了就花,沒錢就賺,供不上花就花唄借唄,錢就是安全感。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