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176cm 70kg 南方人 初三 進了校隊但是才打球一年 ,在校隊里個子第二,所以就被推上了大前鋒的位置, 聽同學說大前鋒就只要擋拆配合 補防就行了,具體幹啥卻不知道


謝謝邀請。

我想告訴你的是,教練的安排是出於球隊的考慮,是為了球隊的利益。但是,你自己一定要明白,如果你要想今後在籃球這條路上有更好的發展,一定要把自己當做一個一號位來訓練自己,特別是在你年齡不大的時候。這個時候正是你打基礎、建立正確動作記憶的關鍵期。如果你只是去練習教練布置的任務(大前鋒的動作、打法),那麼經過一段時間之後,你會發現自己在思想上、行為上已經回不到位置模糊化的境界了。

可是,你想想啊,等你接觸的比賽越來越多,對手的水平越來越高時,如果你的打法、你的身高無法支撐你再去打大前鋒的時候,那個時候你想再去練基本功,再想像個後衛一樣去打球,你覺得有可能嗎?請仔細看看我下面這篇文章吧。

中國為什麼沒有「杜蘭特」

在中國,為什麼沒有像杜蘭特、麥迪、科比這樣身材高大但移動(無球與有球的移動)靈活的籃球運動員?又或者說是如此全面的籃球運動員(特別是我們的大個子球員往往都不怎麼會運球)

2米06的阿杜運球像控球後衛一樣嫻熟與靈敏,2米03的麥迪運球與干拔跳投等都是那麼的優美與合一…而國內的球員呢,我真的找不出一例身材高大(1.95-2.10米)但移動、運球靈活全面的運動員啊。為什麼?

這肯定是多方面作用的結局,我說一說自己知道的。

因為自己本身就是一名籃球教練員,所以首先我要從自身的角度來考慮這個問題。基層教練員對籃球運動員的場上位置劃分太過明確!籃球運動員的位置模糊化是當今籃球運動發展的趨勢,一名球員往往可以兼任兩到三個位置,像科比、哈登、卡特、詹姆斯等等都可以是進攻後衛或小前鋒,攻擊範圍很是廣闊啊。並且,有些教練員根本不對球員進行位置的劃分,鼓勵隊員不斷打破自己的運動區域,擴大自身的進攻範圍。然而我們國家,有過校隊經歷的朋友應該知道,如果你的身高超過了1米9,無論是初中、高中還是大學的校隊,教練員會直接讓你練習大前鋒或中鋒的各種技術動作,而後衛的腳步、運球等訓練都一律略過。

如果你很不幸是從初中開始就是如此,那麼隨著你不斷參加比賽水平的提升,你過往的技術動作已經無法滿足比賽的需要,可是這時候你已經習慣了大前鋒、中鋒的打法,再想去改成鋒衛或後衛,已經來不及了。無論身高多少,對於一名初學者就應該從基本的腳步訓練開始(因為籃球比賽中你的大部分時間是無球狀態的,無球狀態最基本的需要就是你的雙腳移動。詳見我的文章「對初學者說」),先學會如何移動你才能學會防守與如何接到球去進攻。之後應該注重防守的腳步訓練與運球的基本技術訓練。不幸的是:在國內,只要是一名大個子球員無論此前是否學過籃球,教練員會直接安排內線技術的練習了(又或者是不太注重基本功的訓練)。

我國基層的教練員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因為自身對籃球運動的思想觀念過於保守;更重要的是在我們國家以比賽成績論英雄的環境下,我們的教練員培養的是一隻爭冠的球隊(想盡各種辦法取得比賽的勝利),而美國的教練員則是培養每一名優秀的籃球運動員,更加關注每一名隊員未來發展的可行性(不是不在意比賽成績,而是更加註重運動員的長期發展)。這需要教練員高尚的品質,更需要國家制度的合理激勵機制與人才培養模式的合理化。美國著名的籃球教練員約翰·伍登(執教勝率80%以上!)在書籍中說到:「我並不關心運動員的個人天賦如何,但我非常注重每一名隊員是否在訓練和比賽中全力以赴。取得比賽的勝利並不是我們的最終目標,而通過自身百分百的努力達到內心的平靜才是我們成功的標準!」看看這樣的境界是我在國內教練員身上從來沒有學到的東西啊。

第二點,國內的聯賽水平造就了運動員的不靈活。NBA和CBA是我們非常熟悉的籃球聯賽,在CBA中運動員的競技水平、防守強度、身體素質等並不能和NBA中的運動員相提並論。因此,像易建聯、周琦這樣的隊員,更不需要擴大到三分線附近進行投籃、運球等就可以解決問題。可是把這些球員放到NBA的比賽里就不同了,隨著防守強度的增大,球員腳下、手上的功夫都很厲害,也根本不可能讓你在靠近籃筐的位置輕易拿到球。這樣的防守就逼著你遠離籃筐進攻了。要想在NBA混下去成為領袖,杜蘭特、科比這樣的球員就必須成為多面手!

在國內,我見過很多天賦過人,身形與身體素質都滿點的球員,只因從打球的開始就已經把自己的定位確定下來,導致自身的可持續發展性不高,最終不了了之。事實上,我們國家的籃球運動員或者說個人的身體素質等並不比國外的隊員差,甚至更強!比較有分量的一篇研究是肖宗濤老師對1999-2000賽季的CBA(165人)與NBA(427人)的球員進行了身體形態和5項技術指標(得分、籃球板、助攻、搶斷、蓋帽)的對比分析。雖然我國的球員在各個技術指標上不如人家,可是研究表明在身體形態上(身高、體重、克托萊指數)與NBA的球員並無差異!我非常堅信這一點,我們並不比別人差。只是在思想觀念上、教練員對籃球的認識上、國家的體制等這些後天的因素在制約著我們國家籃球運動員的發展。

我們總是把過多的精力放到備戰奧運會、亞運會等賽事上,雖然現在不提「金牌戰略」,可這樣固化、僵化的思維並沒有褪去。我們不惜花大把的財力、精力、時間放在如何挑選一名國家隊的教練員,卻從來沒有思考過基層教練員對於一個國家的後備人才培養的重要性。金字塔底部的基石如果沒有搭建好,上層的建築就不會穩當。所以,國家、體育局等應該把更多的心思放在如何提高基層教練員的籃球素養、教學水平上!最近風生水起的多諾萬教練不就是如此嗎!NCAA的教練員既可以帶國家隊,又能去當NBA的主教練,可是大部分著名的教練都留在了NCAA。這在國內是不可想像的啊。

我們並不是沒有「杜蘭特」,只是還沒有那樣的「伯樂」!


作者:Coach Guan。高校籃球教練,國家體育總局認證教練員,中國籃協E級教練員。

獲天津CUBA優秀教練員稱號(2016、2017);&創始人。


我感覺你的同學其心可誅啊……

當然有點誇張了,但他肯定是想讓你打藍領,問題是喜歡這項運動憑什麼長得高就要打得這麼憋屈?

大前鋒的打法多了,諾維斯基(遠投)是大前鋒,卡爾馬龍(中投)也是大前鋒,加內特(防守)是大前鋒,巴克利(籃下)也是大前鋒,格林(策應)是大前鋒,西亞卡姆(單打)也是大前鋒

每個人的身體素質不一樣,但是絕對不要把自己框死在一個藍領一個苦力的角色,格里芬也是大前,難道你能說他只會擋拆補防嗎哈哈哈

打大前其實就是一個補位的角色,進攻的時候,控球輪不到你,遠射大部分沒你事,快下是小前的活,中投,小勾手,拋投,背打,這是你安身立命的本錢,接到球之後你要儘可能高命中率的投進,因為你需要別人喂球;防守的時候,禁區肯定是中鋒的地方,跟出三分線也不現實,所以你要積極的補防,外線的漏洞需要你來填補,你要是不行就會把中鋒漏出禁區,然後……你懂的

我的意思是大前不是只做擋拆補防的人,一定要有自主進攻的能力,一定可以作為可靠的終極點,一定要學會補防漏洞,策應和遠射可以放到下一優先順序

可以控球不好,但在內線拿到球有進攻手段,可以沒有遠射,但是不至於被別人放空三米,可以把快下機會讓給小前,但是快攻多打少的時候別人不敢漏你

話說大前鋒在以前就是小前不夠快,中鋒不夠壯吧……現在好像是小前的時代了,如果可以,練單打三四位搖擺才是你的歸宿啊朋友


每個球隊打法不一樣球員職責也不一樣。

我覺得你可以參考伙夫,多提到罰球線做高位策應,或者也可以學習塔克,把底角三分開發出來,畢竟你的身高並不算特別高,應該多試試空間型四號位。


國內以前把大前鋒叫做二中鋒,從稱呼就基本能了解它的定位。由於身體對抗比較多,所以對身高體重有較高的要求。諾天王就是典型的大前鋒,多看看就明白了。


說點不好聽但也許會有用的話吧:

第一,大前鋒的任務:搶籃板,配合中鋒搶籃板球,卡位,防守(補防)。

以上是傳統大前鋒必須掌握的技術,雖說力氣活偏多,但是同樣需要意識和技巧支撐,尤其是對籃板的落點,位置感,以及對對方外線攻擊手突破線路,傳球線路的預判。

第二,野球場上,或者說初中生的籃球比賽里,因為缺少足夠的訓練量,通常位置上不會太清晰,真要分的話,無非內線和外線兩種,能運球,會投籃的在外線飄著打,找機會突破。有身高有力量的站內線搶防守籃板,低位單打或者搶進攻籃板打二次進攻。

題主現在的情況應該屬於基本功不夠好,所以被隊友「發配」到內線(話有點直,然鵝實在想不到該怎麼說了。)然而這種情況下完全沒必要沮喪,多學學擋拆之後的切入,籃下投籃,甚至左右手勾手,雖然176不是特別高,但是如果配合足夠強壯的身體一樣可以在初中比賽里掌控內線,搶籃板卡位這些東西經驗比技巧更重要,但是卡位的時候要注意,用下肢發力,用下肢發力,用下肢發力!!!重要的事情說三遍!!!靠上半身卡位很容易因為拉人或者推人被吹犯規,輕則輸球影響遊戲體驗,重則引發球場鬥毆。

最後,雖說初中三年級仍然處於生長期,但是不管自己以後能長多高,不管同學會不會長高導致題主的身高無法繼續適應內線對抗。不要太重視於球場上的勝負,能夠在孤獨切枯燥的基本功訓練中堅持下來才是不斷進步的秘訣,用心磨鍊基本功,相信將來題主能夠適應的位置不僅於大前鋒,內外通吃,方能不負熱愛。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