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在改革開放之前都是絕大多數人是從事農業生產或者從事與農業相關的工作,中國是什麼樣子,農業的生產效率與其他的產業的相比是極其低下,並且差距還在越變越大!我想現代化就必須減少農業人口的數據!

週期長,農業生產不能今天種,明天收,人卻要每天喫飯。

風險大,農業生產不是付出了就肯定有收穫,一次大的自然災害會讓一切化為烏有。

人在越窮的時候,往往越頹廢,更不敢也沒有能力承擔風險。人性的惡,在饑荒的時候會出乎自己的意料。


從邊際效益遞減來考慮,當勞動力投入達到一定水平後,再繼續投入勞動力可能會降低生產效率。

自從人類社會從打獵社會過渡到農耕社會,糧食產量就不是問題了。

說直白點就是,自己種糧食絕對能養活自己,不然為什麼定居務農。

饑荒原因實在是多,不好一一論述。

但是可以舉2個例子,你感受下。

1.非洲饑荒,世界各國援助糧食。這時當局ZF腐敗,把捐來的糧食低價甩賣。因為不用成本,所以也不心痛。當地農民的糧食種植需要成本,賣不出去,只能自己喫。成噸的糧食在倉庫放著也沒用啊,也賣不出去,換不了其他的生活用品。失去種糧食的動力,來年不會擴大規模甚至會縮小。

2.ZF絕對清廉,不喫拿卡要,足量足數的發放捐來的糧食。情況還是一樣,大家都有了免費糧食喫,誰還買市場上要花錢的?農戶多餘糧食一樣爛倉庫,來年一樣縮小生產規模。


中國也經歷過農業社會,那麼多人口都從事農業,不一樣鬧饑荒嗎?鬧不鬧饑荒,跟有多少人從事農業沒關係。
比較效益,沒有錢,生產工具落後,無法添置,有時買不起化肥,產量低,市場上沒有定價權,高了賣不掉,低了更沒有錢,如此,越來越窮,只有打工,有新技術,新想法也無能為力。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