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一些問題不願意直面的解決 總想著車到山前必有路 有些事情上確實管用 但還未解決(不是棘手的問題)往往給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壓力


如果說在我們的一生中(或許是永遠)有一個唯一能夠了解我們的人,了解我們所做的事情是否誠實、認真、開放、合乎情理;是否虛偽、自我防禦、不合情理,那麼,那個人是我們自己

別人的看法,雖然應該傾聽,應該就它們的本來面貌加以思考,但別人的評價對我們來說不是行動的指南。

我們個人的體驗,就是最高的權威。我們自身的體驗就是確定性的試金石。別人的思想、我們自己的思想,都不能和我們的體驗一樣具有權威性。

我們可以嘗試一次又一次地返回到體驗中,去發現一個接近真理的東西。去尊重這些不時發生在我們內心的、朦朧的思想,這些朦朧的想法或直覺的猜測將會引領我們走向一些重要的領域。

因此,順其自然,並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用自己的體驗去感受,只要某項活動感覺好像是值得去做的,那麼它就是值得去做的,我們對某種情景的總體上的機體感覺比我們的理智更加值得信賴。當我們信任一些內在的非理性的直覺時,我們已在行動中發現了智慧

瀚思心理諮詢中心公眾號:瀚思心理諮詢中心


看你怎麼理解順其自然了。

如果等於不作為、不努力,等著天上掉餡餅么?

如果理解為,順應事物的規律來努力,這個沒問題呀


順其自然後面還有四個字~為所當為,而且我理解意思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順應其自然規律去做事。如果一味強調順其自然,在行為上沒有做為,更像是在逃避。當然逃避有逃避的道理。


思維簡單一點,有什麼問題就解決什麼問題,直接去做。遇事不要被情緒左右,也不要逃避。逃避、拖延只會累積越來越多的問題,本來可以卻沒及時去處理的事情,囤積起來,會形成更大的壓力,壓在你心裡,或許還會讓你越來越懷疑自己。

在面對以後,行動以後,儘力以後,再說順其自然吧。那樣的順其自然,你會很平靜。

努力解決問題,做好當下自己能做的事,順應自己內心的感受,掌控好自己的情緒,讓自己身心都處在舒服自在的狀態。


想讓自己心理更健康,就讓自己心理彈性大一些。

能積極進取的,當然要釋放你小宇宙的能量,讓自己活得有「攻擊性」(武志紅老師說的攻擊性)。如果覺得超出自己能力範圍了,那就退回到自己的舒適區,充充電,順其自然。

如果總是在順其自然的狀態,那可能是一直在舒適區,時間久了,舒適區也會不舒適了。

所以,有些事是可以順其自然的,有些事情需要自己去爭取!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