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男友說「不愛了」,他腦子裡裝的是什麼?

「木堇老師,昨天我們見面了,情況不容樂觀。我問他對我沒有愛了嗎?他說不想愛了!可是他看到我手上別人送我的禮物一直追問。」「老師,昨天見面我們聊了很多,他說了很多關於以前的事情。他說他憋在心裡很久了,我哭了,他也跟著哭了。我說要複合他卻說不想戀愛了,累了!」「分手後我每個月都會發簡訊,發微信給他,他把我拉黑了。他說他不愛了,求我不要再糾纏他了,為什麼可以說不愛就不愛了?」這些是諮詢者經常提到的話題,歸納起來其實都是同一個問題:「男朋友說不愛了,是真的不愛嗎?」一段感情裡面,最怕就是一葉障目,看不見泰山。無論是在戀愛,或挽回中,這種思維被限制、心態容易崩的狀態。能夠輕易摧毀辛苦經營的愛情!一般情況下,分手之後應該是互不打擾,各自安好。然而事實上,大多數分手之後很難做到這一點。想挽回、想找前任聊天、想告訴他你還愛著他。這才是現實生活中,分手後普遍出現的狀況。這並沒有什麼問題,誰都可以爭取自己的愛情。但在爭取自己愛情的同時,你是否有意識到,其實你主動找前任這個小動作對他來說意味著什麼?

在前任的意識中,你找他就是為了複合。是的,他的意識和心理已經被限制!

今天木堇要分享的:這種心理和意識限制,發生在你和前任身上時,會出現什麼樣的情況?同時這些限制對你的挽回來說,利弊是什麼?

德國心理學家卡爾·鄧克爾(Karl Danker)的「蠟燭實驗」想像一下,你是這次實驗的參與者之一,你被鄧克爾請進入一件屋子,屋子裡面只有你一個人。屋裡有一張桌子、幾把椅子,桌上有一把榔頭、一把鉗子等幾樣工具,還有一些回形針、幾張紙、一卷膠帶、一些細繩,另外還有幾個小盒子。盒子裡面裝著些零碎的小東西,比如,一個盒子裡面裝了些圖釘,另一個裡面裝了些小蠟燭,就是你在生日蛋糕上見過的那種,還有的裡面裝著紐扣、火柴等。現在你要將三隻小蠟燭固定到門上,與眼睛齊平的高度,這樣就能點亮當燈用。桌子上的任何東西都可以用,每人只給10分鐘的時間來完成這一任務。

現在你可以先想想,有什麼方法能夠完成這個任務?這有助於你理解整篇文章,如果你不做直接跳過的話,悟性不夠可能理解不了前任的大腦。

前任說「不愛了」前面我們已經說到,前任的意識和心理已經被限制。他已經在腦海中形成一個場景,你找他,是為了談感情,為了複合。他已經構築了一個怎麼拒絕你挽回的場景。因此在你們見面的過程中,他會通過你的語言、行為以及表情等等,去尋找證據證明自己的猜想。他為了證明自己的猜想,所能看到的、聽到的,都限制在「你要複合」這個圈子裡面。他會對你提到的「感情」「複合」相當敏感,腦海中的拒絕場景也會不斷地被完善和加強。他通過你暴露出來的需求和情緒,認定了自己的想法是正確的。那麼接下來他就會一直陷入這個「複合」怪圈--你找他=你要挽回!

那麼你做出的其他努力,比如你的改變等等。他的大腦都會自動過濾,只相信你做的所有事情目的都是為了挽回。

可是,從他選擇跟你分手開始,他就已經不想再背負這樣的責任。而你偏偏在挽回時,用你的行為告訴他「我改變是為了你」「我改變是為了挽回」「你不能拋棄我」這是一個變相施加壓力,道德綁架的過程。自然會遭到他本能地抵觸,逼他口是心非地說出「我不愛了」「我不想戀愛了」。

你不該相信前任說「不愛了」 很多諮詢者問我:「他不愛了,還能挽回嗎?」,類似的問題,其實都在說明,你相信前任說的話。你認為他說「不愛了」,就是真的不愛了。

但事實上,前面我們講到了,他只是在限制思維的情況下,才會做出這樣的拒絕行為。

可如果一旦你打破他在腦海中勾勒出來的場景,讓他懷疑自己的想法,那他是否還會說不愛呢?我們不知道他會不會繼續說「不愛了」,而關於如何打破他的拒絕設想,我們下面會談到。但因為每個人的案例都不同,分手原因也不同,這就導致前任說「不愛了」有真有假。而我們要做的,就是不要去一味地信任前任說的話。為什麼呢?因為前任對你的每一次拒絕,其實都是在不知不覺中,限制了你的思維。比如,他說「我不愛了」,那你的思維也會停留在他的「不愛了」怪圈中。一直都在糾結「他不愛了,我怎麼辦?」「他不愛了,為什麼會變化這麼大?」從而忽略了前任的行為,忽略了前任不經意間透露出來的「真實信號」。什麼「真實信號」呢?他還會主動找你,他還願意陪你,他還會關心你的動態,還會對別人送你東西感到吃醋。你腦海里只有他對你的拒絕,你陷入了「不愛了」怪圈。你很難樂觀,沒法幽默又巧妙地去化解他的拒絕,從而兩個人關係越來越遠。

木堇指導前面我們提到的鄧克爾「蠟燭實驗」,結果怎樣?你想到了什麼做法?用圖釘把蠟燭釘到門上、或用膠帶把蠟燭固定在門上等等,我猜你們都能夠想到吧。可這並不是鄧克爾實驗的有趣之處,畢竟這些是很多思維被限制的人都能想出來的。那麼思維不被限制的人呢?會有什麼辦法?你有沒想到:用圖釘將盒子固定在門上,形成一個擺蠟燭的平台。這才是鄧克爾實驗有趣的地方,當這些小盒子用來裝東西時,盒子的功用就被限制了。而我們的大腦和思維也被限制了,會自動忽略這些盒子其他用處。這個實驗,只是想告訴你,一旦你的思維或者前任的思維被限制住,那麼你們就容易忽略其他的細節。

也正因為被限制,你們都不願意,也不會去相信其他的事實。只會不斷地暗示自己,提醒自己,「我不愛了」「他不愛了」,陷入「不愛了」的怪圈

當然,如果你有幸能夠提前看到這裡,那麼恭喜你,我想告訴你的是如果你能提前知道這個怪圈,那它就會變成你挽回的突破口。怎麼突破呢?顛覆他的想法和思維。他不是已經在腦海里勾勒出拒絕你的場景嗎?他不是認定你找他是為了複合嗎?那你就不要去提感情,提複合的事情,擺出一副你找他是真的有事,而不是為了兒女私情。尤其是他還對你表現出在意,或者對你表示關心、吃醋等行為,甚至自信地認為你不會離開,你都可以通過顛覆他想法和思維進行挽回。如何顛覆?比如他一直追問你誰送你禮物?你可以看著他,邊看邊笑,他問你笑什麼,你就主導權拿回來,然後告訴他「朋友送的」。他如果問「男的女的」或者「是不是在追你」,你就笑著說「請我吃XX(你喜歡吃的),我就告訴你」。如果他不服從,那你馬上切斷話題準備離開或回家,給他留下想像空間。而如果你問他「是不是不愛了」,他的拒絕模式被你觸動,那麼請你別較勁,讓自己陷入「不愛了」怪圈。

而是用輕鬆,洒脫又幽默的口吻去回應,嘟起嘴,一副沒什麼了不起的樣子說:「切,那我先回家/約會去了。」

千萬不要把他的拒絕當回事,當然,最好是不要問他這樣的問題,給他拒絕你的機會。你要知道,每一次他對你的拒絕,都是在加強他腦海中的拒絕場景。而如果你問了類似「愛不愛」的問題,同時又被拒絕了,而你又沒有輕鬆、洒脫地拒絕,而是一直陷入「不愛了」怪圈中,導致他越來越反感。

不能憑這個判斷愛不愛。分開就還是不夠愛了,再糾結這個幹啥呢


剛開始隔三差五地去聯繫,後來慢慢杳無音訊了的人吧。我大概就是這樣的吧,十七歲喜歡的男生,二十一歲在一起,也是二十一歲分開的,分開的時候什麼都沒說清楚,出現的所有問題什麼都沒有解決,中間兩年沒談戀愛,大概是傷害太大了吧,後來遇到了另一個男生,成為彼此眼裡很溫柔的人。當初的喜歡是真的喜歡,現在的放棄也是真的要放棄,我總不可能永遠是失戀的狀態。


絕大多數時候都是前一個更愛你,厚著臉皮的發信息,只為保留那一絲距離,仔細悟


分手後不耽誤你生活 放手讓你好好活著的人 愛過你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