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如此發達,為什麼還要自己親手做一些手工?做手工過程中帶來的所謂幸福感到底是什麼?


我小時候,每年生日,我媽都會給我做一條新裙子。業餘手藝,肯定沒有商店裡的裙子工藝好,但是款式卻很新鮮。不論領邊還是袖口,充滿各種小心思,獨一無二。穿到學校去同學都很羨慕,老師也嘖嘖稱讚,極大的滿足了我的虛榮心。

我老媽一個標準工科生,做土建工程的,平時根本不是啥賢良溫柔人設。現在回想她當時坐在老式縫紉機前踩踏板,臉上那笑容,我圍在旁邊轉悠蹦噠,心裡的期待,這叫一個幸福!


自問自答一下,自覺有一定思考但考慮的還不夠深,希望能夠拋磚引玉,得到更多大神的回答~

一直以來,對於手工藝藝術有一個比較有趣的疑惑:在工業生產水平如此蓬勃的今天,為什麼會有人執著於親自製作一些手工產品?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多數手工藝製作不但價格相對昂貴,並且花費大量的時間,最終效果大都不如精準加工的工業產品。其實在藝術領域也有很多相似的事情,比如肖像繪畫和照相機拍照。

此類情況大都會有一個籠統的解釋,即為了親自體驗製作的過程,亦或是人類加入藝術創作是機器無法比擬的。

然而此類答案都過於概括。前段時間,這個問題的答案在一本叫《旅行的藝術》的書中被提及:

有人會往景區古蹟上刻字,拍照留念亦或是購買紀念品,都是想留住美的一種行為。(大意)

我認為其本質是向美好的事物中加入主觀的想法,並嘗試轉化為一種自我的表達,最終得以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回憶。

因此,再好的工業產品只能給予人事物本身的使用價值,而人類潛藏的表達慾望,必須通過一個個參與其中的作品去實現。

現代社會發展迅猛,所有事物都越來越快,所有潛在的期望都是快速的完成,所以我們快速的工作,快速的趕路,快速的喫飯,哪怕是娛樂,我們也希望快速直接一點,比如抖音,如果不能快速抓住你的注意力,你就會不耐煩的匆匆劃過。

可是很多事情是快不來的,比如成長,又比如思考。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我們很清楚如何去讓自己快起來,卻不知如何慢下去。

手工,給人們提供一個慢下去的途徑。一針一線的縫補貼合,每一個元素的拼接堆砌,在這個過程中,慢慢審視每一個細節,最終完成一個成品。

這種,靜下心慢慢審視細節,最終完成一個成品的狀態,就是慢下來面對生活的一種方式,既彌補了單一快節奏生活的缺陷,也會讓你產生了一種觀察感悟生活的新方式。

我的思考目前只到了這裡,但是還是有問題沒有解決。比如,釣魚,下棋,音樂,繪畫等等都會有類似的體驗,那麼對於手工而言,究竟有哪些只有手工纔有的特質,給人帶來如此獨特的不可替代的美好感受~?

我並不做手工,所以這些更加深入的問題,只能尋求真正做手工朋友的回答,未來我也會嘗試一下手工,嘗試找尋一下答案~


我覺得一個是創造新事物的成就感。無論是哪種手工,它們都創造了新東西,或對之前的東西進行了改造。

還有就是達成目標的滿足感。做東西之前總是有個目標的,自己想做個什麼東西。當做出來的東西符合目標時就會滿足。


成就感

——————

如果是寫論文就每有啥討論意義。

其實我們做什麼,大部分都是因為生活,愛好又是另外一個東西。任何工作都可以是你的愛好。

只是手工可能會單獨區分來而已。

手工有手工的魅力,工業有工業的好處。它們都是在一個範圍值內去衡量的。

一個手工作品,是傾注了手藝人的個人情感和精力的,會感受到一種活性。

工業產品,標準化,量產是核心優勢。(有人說便宜,錯了,便宜也是在一個範圍值的,不一定工業產品就比手工便宜)

且有些產品,沒功法工業製造,手工反而很有優勢。

手工和工業化是互補的。


你看,這是一團又一團的普通桑蠶絲線。

你再看,這是刺繡人分出來的備用的繡花線。

你看這是蘇綉人在分絲,準備刺繡。

好的,準備開始刺繡了。

繼續,繼續在方寸間跳起針尖上的舞蹈。

經過千針萬線的飛舞,手指在綉面上的不停穿梭。就有了以下的作品。

其實,本質上說,最開始的手工,都是與基本生活息息相關,從喫飯穿衣這些基礎生存狀態中衍生,所以可以說手工是人類生存的保障。

後來,逐漸有了手工藝,開始滿足人類更多的審美需求和藝術價值觀念,在機械化時代以前,手工藝幾乎承載著所有文化精粹的表現形式。

而現代社會呢,手工雖然已經不是那麼主流,也不是那麼必須,但對技藝的傳承,對歷史文化的回溯,對心靈層面的慰藉,靜心養性等,依然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且,長期手工尤其是手工藝術的浸潤對一個人的氣質,還真是有很大的改善哦。

不信康康這位。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