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組布魯諾?巴貝的攝影作品,感覺現在拍出來的膠片並沒有這樣的效果,這是由於膠片機的種類,還是用的膠捲的不同,還是當時人們的服裝造型背景的原因?很想知道怎麼拍出這種色調和感覺的攝影。


你說的這幾張照片中人物服裝佔了很大因素。另外感覺色彩好像也不大對。

正確曝光+專業卷+好的掃描+準確校色的膠片照其實看起來和數碼是沒啥區別的。

想要老的膠片味可以試試富士魔術手掃描儀。


和機器沒有什麼關係,Bruno在馬格南里也算是彩色愛好者。從60年代到1997年期間大量試用了Kodachrome膠片拍攝,還涉及到底片和沖洗出來照片掃描的因素,但比重很小。也和當時拍攝的光場、環境色和人物著裝有一定關係。


看到有人說掃描是異端。。行吧


你的幾張樣片感覺都是負片,fujifilm的調調,和現在諾日士掃描儀一個調,你可以試試買富士負片找諾日士出片。


照片的輸出方式問題,70-80年代彩色照片沖洗採用的是光學校色放大。後來發展為激光到現在的照片沖洗為數碼。照片呈現在相紙上的曝光模式不一樣。現在再看到的Bruno的作品傳播時也許是照片原件掃描或膠片掃描,其調色都是要遵循原作品。


膠捲也不同,相機也不同,更大的不同是人家用的傳統沖印,現在都是掃描。掃描儀其實就相等於於一臺數碼相機,只不過是一行一行拍照再拼接。你想想,最後的結果來自數碼技術,還比較個啥?用膠片就得用全套暗房工藝,掃描那是異端。這位攝影家當時用的是柯達克羅姆膠片,1973-1980年在中國拍攝的。不是現在負片掃描的味道,有一部電影,名字就叫《柯達克羅姆膠捲》,喜歡膠片攝影的推薦你看一下。喜歡銀鹽就全過程銀鹽,不到萬不得已別掃描。


你用新生產的膠片拍新時代的內容然後又用新的方式(掃描校色)顯像,然後你問為什麼沒舊年代的味道???


可能是膠片的選擇,或是掃描機的選擇。再就是你拍攝的對象,環境布光服飾……


你給的圖片用的正片不是負片

掃描儀的不同也有關係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