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武皇帝劉徹在位五十四年之久.

在國中,他繼秦漢數代之利弊,頒推恩令,自此百年無藩國之患.設中朝,任寒門為相,創察舉制.削弱權貴特權.選拔人才.使政令通達.改幣制,官鹽鐵.使國家富庶.建年號,設刺史.革舊制.修新法.罷百家,尊儒術.修太學.史稱大一統.承上啟下.興中華二千年之基業.其功甚可稱高於始皇.

朝外.衛霍擊匈奴千里,封狼居胥,自此漠南無王庭.不教胡馬度陰山.收南越.吞朝鮮使北及陰山,南至交趾.西達蔥嶺.定我漢土初疆.都護西域,揚我皇漢國威.開絲路.萬國來漢朝.如此功績.自夏商至此,從未有如此之功.

若無武帝,我大漢千年之文明早已為異族踐踏,武帝乃千古一帝也

然武帝晚年,尚有巫蠱,方士之禍方算其過,所謂窮兵黷武,何為過矣.

武帝功八分而過不及一也.歷代諸朝皆嘆武帝之功.褒過於貶


  • 劉歆曰:孝武皇帝愍中國罷勞,無安寧之時,乃遣大將伏波、樓船之屬,滅百越七郡。北攘匈奴,降昆邪之眾,置五屬國,起朔方,以奪其肥饒之地。東伐朝鮮,起玄菟、樂浪以斷匈奴之左臂。西伐大宛,並三十六國,結烏孫,起敦煌、酒泉、張掖,以隔氐羌,裂匈奴之右肩。單于孤將遠遁漠北,四垂無事,斥地遠境,起十餘郡。功業既定,乃封丞相為富民侯,以安天下,富實百姓,其規模可見。又招集天下賢俊,與協心同謀,興制度,改正朔,易服色,立天地之祀。建封禪,殊官號,存周后,定諸侯之制,永無逆爭之心,至今累世賴之。單于守蕃,百蠻百蠻服從,萬世之基也。中興之功,未有高焉者也
  • 劉淵曰:世宗孝武皇帝拓土攘夷,地過唐日。
  • 李世民曰:近代平一天下,拓定邊方者,惟秦皇、漢武。
  • 朱熹:武帝天資高,志向大,足以有為。末年海內虛耗,去秦始皇無幾。輪台之悔,亦是天資高,方能如此。
  • 吳裕垂:武帝雄才大略,非不深知征伐之勞民也,蓋欲復三代之境土。削平四夷,盡去後患,而量力度德,慨然有捨我其誰之想。於是承累朝之培養,既庶且富,相時而動,戰以為守,攻以為御,匈奴遠遁,日以削弱。至於宣、元、成、哀、單于稱臣,稽玄而朝,兩漢之生靈,並受其福,廟號『世宗』,宜哉!
  • 司馬遷:漢興五世,隆在建元,外攘夷狄,內脩法度,封禪,改正朔,易服色。
  • 曹丕:孝武帝承累世之遺業,遇中國之殷阜,府庫余金錢,倉廩畜腐粟,因此有意乎滅匈奴而廓清邊境矣。故即位之初,從王恢之畫,設馬邑之謀,自元光以迄征和四五十載之間,征匈奴四十餘:舉盛餘,逾廣漢,絕梓嶺,封狼居胥,禪姑幕,梁北河,觀兵瀚海,刈單于之旗,剿閼氏之首,探符離之窟,掃五王之庭。納休屠昆邪之附,獲祭天金人之寶。斬名王以千數,馘酋虜以萬計。既窮追其散亡,又摧破其積聚,虜不暇於救死扶傷,疲睏於孕重墮殞。元封初,躬秉武節,告以天子自將,懼以兩越之誅,彼時號為威震匈奴矣。
  • 曹植:世宗光光,文武是攘。威震百蠻,恢拓土疆。簡定律歷,辨修舊章。封天禪土,功越百王。
  • 曾國藩:自古英哲非常之君,往往得人鼎盛。若漢之武帝,唐之文皇,宋之仁宗,元之世祖,明之孝宗。其時皆異材勃起,俊彥雲屯,焜耀簡編。[127]
  • 孫中山:秦皇漢武、元世祖、拿破崙,或數百年,數十年而斬,亦可謂有志之士矣。拿破崙興法典,漢武帝紀贊,不言武功,又有千年之志者。[128]
  • 毛澤東:漢武帝雄才大略,開拓劉邦的業績,晚年自知奢侈、黷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己詔,不失為鼎盛之世。[129]
  • 轉自百度百科

宋司馬光評:孝武窮奢極欲,繁刑重斂,內侈宮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遊無度。使百姓疲敝起為盜賊,其所以異於秦始皇者無幾矣。然秦以之亡,漢以之興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統守,受忠直之言。惡人欺蔽,好賢不倦,誅賞嚴明。晚而改過,顧托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禍乎?

此荒唐人之言,強漢一國之力,使四夷賓服,天下歸心.而弱宋先貢於契丹.而予党項.而後有靖康之恥.失中原之地.帝臣俱畏懼異族,只求和,寧亡地於外而不予家奴也.稱臣於金.我漢從未有如此低於人下之日.你弱宋有何面目修史辱我漢之武帝,豈不荒唐.


功大於過:過在當代,功在千秋。

勞師遠征,窮兵竇武,巫蠱之亂,強征徭役,民不聊生,損失的只是漢武一朝的人口,但推恩令、進攻匈奴等大舉動有的影響了漢朝,有的影響了後世,有的影響了中華大地上千秋萬代的榮譽和格局,那點過又算的了什麼呢。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有時大部分人的使命就是去當炮灰,就是死於刀槍亂馬之下,也沒什麼可說的。有的人是好人,但沒有留下歷史和文化影響,有的人不是好人,是暴君,可是給民族和歷史留下了深刻的正面歷史烙印。


還需要問嗎?個人認為,武帝功九成以上,過一成給多了。

自古以來就夠吹千萬年了。你們還在享受這福利。就漢地十八省,西域東北內蒙古的標配,自古以來嘛。西藏比較遲,畢竟五千米高地嘛。

反擊的自信都夠吹千萬年了,你吹漢軍還是宋官?你喜歡大漢天威還是崖山殉國?雖然隱約了解宋朝有志之士滿滿的無奈。


武帝之功,功如丘山。武帝之名,名垂後世。玉有微瑕,不減萬金之價。日有晦暗,不掩天地之明。縱孝武恩德未齊於堯舜,仁愛不比於三皇,亦不能以其過而否其功也。

殆夫秦失其鹿,天下逐之。齊楚燕趙,群雄並起。河淮濟泗之間,道路有煙塵之警。恆山泰岳之下,世事竟風雲之變。是故匈奴行奸,牧馬於河水之陰。趙佗趁時,竊據於五嶺之陽。漢高歌風,困苦於白登之陣。漢文洪德,嘆息於甘泉之警。漢家天下,北困蕭關,南阻庾嶺。烽鏑常起於燕山,車書不通於粵水。百姓困哭於道路,健兒勞馳於邊土,歲幣玉帛,費之多如泥沙。子女嬌顏,驅馳委身於胡虜。而漢家君臣,坐觀北地胡沙,飆風於河渭之畔,惟知困哭于堅城之後耳。

惟我大漢孝武皇帝,嗣百王之洪業,承列祖之聖德。神謀電發,養士於羽林之間。鷹揚虎視,修武於昆明之池。復按劍北望,志息狼煙。緹騎四齣,旌旗高張。喋匈奴之血,斬名王之首,平河朔之墟,揚河西之臂。虜酋乞命,重譯遠來。百年強橫之賊,伏首求臣弟之盟。萬里縱馬之虜,低聲哀旦夕之運。帝又復揚帆湘水,舳艫靈渠,樓船波風,揮汗成雨。平南越為九郡,開天地於鴻蒙。北胡南越,車書共為一家,山河湖海,文物盡齊於一風。漢家之天下,是以掃七十年之腥穢,盡九萬里之光明也。

天地既定,日月既明。帝又修文於天下,總章於盛時。是故四方俊彥,一時煥然於明世。賢臣能吏,齊身盡心於清時。樂府成而禮樂作,孔孟尊而儒道興。黎民牧歌於鄉野,百鳥齊舞於水濱。甘露嘉禾,沐清化于田野。麒麟鳳鳥,展高聲於九霄 。漢家戶口之盛,文物之興,盛極於彼時也。

然日有重晦,月有陰晴。功成之後,竟慕周王之渺。大業既定,卻追秦皇之趣。是故高台興而愛子離,仙跡求而神仙遠耳。而帝質本清明,非贏秦之獨夫,性實仁慈,無商紂之荒武。晚下輪台之詔,終歸太孫之子。大漢天下,是故蒙煙雲而復清明也

今中華昌明,車書一家。崑崙滄海,無不盡沐漢風華雨耳。思之洪業,求之遠跡。立此基業者,我烈祖大漢孝武皇帝實有與焉,謂之功大於過,其非然乎。


有些人啊

躺在祖宗打下來的江山上

吃飽喝足了

把嘴一抹

質問漢武帝 "你為什麼愛打仗?為什麼不愛好和平?"

祝這些人下輩子出生在瓦罕走廊

出生在摩加迪沙

出生在喀布爾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