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療及養生,包括太極拳的練習,都特別講究呼吸,吸氣、呼氣,慢慢來。最近接觸一個很好的老中醫,她也在教我用呼吸法調理身體。這裡面的原理是什麼呢? 謝謝專家指教。


因為「匱乏」

中國古代醫學,與世界上其他的古代醫學一樣

實際上都誕生於匱乏

對人體結構知識的匱乏,對生理生化知識,對外界影響人體健康因素知識的全面匱乏

因為匱乏,所以缺失

簡單講,就是沒啥可說的

舉個例子,中國古代醫學,跟世界上其他地方的古代醫學一樣,實際上對「生病」這件事情,通常是束手無措的

同世界上其他地方一樣,實際上處理的方式就那麼幾樣

第一,從身體裏排出點什麼東西,比如催吐,放血什麼的

第二,往身體裏攝入點什麼東西,比如草藥,礦物質什麼的

在早期,加上巫術思想的影響,這個攝入跟排出,又加上了很多神祕主義色彩,比如,攝入一個精神概念,或者排出一個魂靈之類的看不見摸不著的玩意。這個思想的指導下,可能搞不好會出現一些低概率的「治好」的情況,比如說,因為外傷顱內腫脹,可能巫師主張有惡靈附體,要從顱頂開個洞以便「放出惡靈」,卻誤打誤撞的減輕了顱內壓力,從而使患者「好轉」(可能在後面一段時間死於感染),各個古文明都有出土這樣的「開顱手術」的遺跡,您要一定說這是古代的外科手術,也勉強也成,但您要說這是醫術從而說明瞭傳承千年博大精深,那就有點牽強了……

好了,回到「匱乏」

因為匱乏,所以沒啥可說的

那就只能從身邊的事物入手,身邊有啥?喫飯睡覺喝水拉屎跟呼吸嘍

所以您看某醫某葯的很多處理方法,實際上跟這些東西,是分不開的,您說博大精深,也得,您說沒知識沒文化瞎幾把搞,也得……

直到現在,某醫某葯還不是讓你喫各種亂七八糟的東西,實際上這個傳承,還是蠻堅持的,實際上跟跳大神,沒啥區別,巫醫同源嘛,最明顯的例子就是葛洪葛大師,因為「啟發」了青蒿素而成為中醫大師(也不知道葛道士自己認不認),其所謂「啟發」了青蒿素的那句話——「又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聽著還挺靠譜的吧……可惜後面不靠譜的更多……

又方:用獨父蒜於白炭上燒之,末。服方寸匕。

又方:五月五日,蒜一片(去皮,中破之,刀割),合容巴豆一枚(去心皮,納蒜中,令合)。以竹挾以火炙之,取可熱,搗為三丸。未發前服一丸。不止,復與一丸。又方:取蜘蛛一枚,蘆管中密塞,管中以綰頸,過發時乃解去也。又方:日始出時,東向日再拜,畢正長跪,向日叉手,當閉氣,以書墨注其管兩耳中,各七注,又丹書舌上,言子日死,畢,復再拜,還去勿顧,安臥勿食,過發時斷,即瘥。又方:多煮豉湯,飲數升,令得大吐,便瘥。又方:取蜘蛛一枚,著飯中合丸吞之。又方:臨發時,搗大附子下篩,以苦酒和之,塗背上。

又方:鼠婦蟲子四枚各一,以飴糖裹之,丸服,便斷,即瘥。

又方:常山(搗,下篩成末)三兩,真丹一兩。白蜜和,搗百杵,丸如梧子。先發服三丸,中服三丸,臨臥服三丸,無不斷者。常用,效。又方:大開口,度上下脣,以繩度心頭,灸此度下頭百壯,又灸脊中央五十壯,過發時,灸二十壯。又方:破一大豆(去皮),書一片作「日」字,一片作「月」字,左手持「日」,右手持「月」,吞之立愈。向日服之,勿令人知也。又方:皁莢三兩(去皮,炙),巴豆一兩(去心皮)。搗,丸如大豆大。一服一枚。又方:巴豆一枚(去心皮),射?如巴豆大,棗一枚(去皮)。合搗成丸。先發各服一丸如梧子大也。又方:常山、知母、甘草、麻黃等分。搗蜜和丸如大豆。服三丸,比發時令過畢。又方:常山三兩,甘草半兩。水酒各半升,合煮取半升。先發時一服,比發令三服盡。又方:常山三兩(銼)。以酒三升,漬二三日,平旦作三合服。欲嘔之,臨發又服二合,便斷。舊酒亦佳,急亦可煮。又方:常山三兩,秫米三百粒。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之服,至發時令盡。

又方:若發作無常,心下煩熱。取常山二兩,甘草一兩半。合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再服,當快吐,仍斷,勿飲食。

老瘧久不斷者。常山三兩,鱉甲一兩(炙),升麻一兩,附子一兩,烏賊骨一兩。以酒六升,漬之,小令近火,一宿成。服一合,比發可數作。又方:藜蘆、皁莢各一兩(炙),巴豆二十五枚。並搗,熬令黃,根據法搗蜜丸如小豆。空心服一丸,未發時一丸,臨發時又一丸,勿飲食。又方:牛膝莖葉一把(切)。以酒三升服,令微有酒氣,不即斷。更作,不過三服而止。又方:末龍骨方寸匕。先發一時,以酒一升半,煮三沸。及熱盡服,溫覆取汗,便即效。又方:常山三兩,甘草半兩,知母一兩。搗蜜丸。至先發時,服如梧子大十丸,次服減七丸八丸,後五六丸,即瘥。又方:先發二時,以炭火牀下,令脊腳極暖被覆,過時乃止。此治先寒後熱者。又方:先炙鱉甲(搗末)方寸匕。至時令三服盡,用火炙,無不斷。又方:常山三兩。搗,篩,雞子白和之丸。空腹三十丸,去發食久三十丸,發時三十丸,或吐或否也,從服藥至過發時,勿飲食。治溫瘧不下食。知母、鱉甲(炙)、常山各二兩,地骨皮三兩(切),竹葉一升(切),石膏四兩。以水七升,煮二升五合。分溫三服。忌蒜、熱面、豬、魚。

治瘴瘧。常山、黃連、豉(熬)各三兩,附子二兩(炮)。搗,篩,蜜丸。空腹服四丸,欲發三丸,飲下之,服藥後至過發時,勿喫食。

若兼諸痢者。黃連、犀角各三兩,牡蠣、香豉各二兩,並熬龍骨四兩。搗,篩,蜜丸服四十丸。日再服,飲下。無時節發者。常山二兩,甘草一兩半,豉五合。綿裹,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再服,快吐。無問年月,可治三十年者。常山、黃連各三兩。酒一斗,宿漬之,曉以瓦釜煮取六升。一服八合,比發時令得三服。熱當吐,冷當利,服之無不瘥者,半料合服得。勞瘧積久,眾治不瘥者。生長大牛膝一大虎口。以水六升,煮取二升。空腹一服,欲發一服。禳一切瘧。是日抱雄雞,一時令作大聲,無不瘥。又方:未發,頭向南臥,五心及額舌七處,閉氣書「鬼」字。

您以為大豆寫日月喫蜘蛛額頭寫鬼字算過分了吧,別急,後面還有更過分的

咒法。發日執一石於水濱,一氣咒雲,眢眢圓圓,行路非難,捉取瘧鬼,送與河官,急急如律令,投於水,不得回顧。

急急如律令,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到現在還有正經的中醫在玩呢…… @白蒺藜

誰說我某醫某葯的傳承斷了,人家傳承堅固著呢

總結一下,回到題面

「中醫為什麼要講究呼吸?」

正經點答:因為匱乏,沒有相關的知識,所以只能如此,不搞「急急如律令」就算是樸素唯物主義了

不正經的回答:您讓他去講究生化指標,講究人體解剖,講究微量元素,講究體外循環ECMO,人家也得會啊……您這也太讓某醫某葯為難了,直到今時今日,也是這樣……不能太欺負人

再總結一下

匱乏沒啥,我們始終處在匱乏之中

因為匱乏,纔有了人類文明,可以說,匱乏實際上是一種動力

但是

抱著匱乏不放,還用各種說不清道不明的詞藻去粉飾去掰扯去胡言亂語去牽強附會……

那,就「太中醫」了

不過挺好笑的

我就是愛這一口

我對某醫某葯跟跳大神這一領域,愛得深沉……


因為古代醫學代表古人的簡單認識。

他們認為能治病,結果沒什麼用


倒不如問為什麼人要呼吸呢。。。


一句話: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因為中國人不會呼吸,生下來都憋著氣,中醫來了,告訴人們,大家得喘氣呼吸,要不容易五行缺心眼,中醫就開始講究呼吸


中醫不講究呼吸。腹式呼吸對人體的好處有很多現代的解釋,傳統的呼吸打坐導引跟修行有關。


呼吸系統和循環系統,神經系統是相互

聯繫的。呼吸平靜均勻,心跳也會平穩,神經和精神都會放鬆,對身體健康肯定有好處。修行之人會強調冥想呼吸,精神科醫生也會強調深呼吸的作用。

很多人一看見中醫兩個字就迫不及待地來槓,不知道是什麼心態。中醫和西醫也只是發現生命的客觀規律並用不同的方法解釋而已。


肺朝百脈!呼吸練到綿綿若存,細長深勻之後,對於人體整個氣脈都有積極意義,能改善各條經絡的問題。另外呼吸深長,對自身臟器供氧會增強,同時有溫養按摩作用。所以儒釋道裡面修行法都非常注意呼吸吐納之道。


呼吸很重要,一呼不來或者一吸不來人就死了,生命就是呼與吸。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