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抖音裡面一些電子競技職業學校給的畫面都是玩遊戲的畫面。我一直以為是培養幕後得。如果是職業選手是否可以培養


感謝 @陽闕 邀請。陽導和我聊的很多,我們談到過電競學校這一個板塊。

有人調侃過:中職院校電競專業出來的學生連網管都當不了。

你想想它為啥用抖音這種軟體宣傳?


「越糟糕的院校越喜歡大肆宣傳。」


題主口中「電競學校」指的是那種電競培訓機構、職校。

而「電競專業」應該是指職業選手、遊戲策劃、數據分析師等。

目前,唯一一所雙一流大學(同時也是被高度認可)開設所謂「電競專業」的是中國傳媒大學。你可以發現,「電競」是歸於數娛,是一個分支。

另外幾個本科學院是講「電競」類似傳統體育來劃分的。

據我所知,中傳和藝術/體育學院都是以藝體生招生為主。啥意思?如果你沒有基礎、沒有天賦我們是不會收你的。

But the question is:How about 高職 and 中職?(我怕加粗了你也看不見,所以嚶一下)

百度百科

電子競技:一方面,這是增補專業(具有不完善、不繫統的特點);另一方面,這就是一項體育運動。

讓去讀體校,有些人起碼還知道身體素質要好、能跑能跳,怎麼一到「電子競技」就知男而上、魯莽向前了?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電競。

電子競技直接對應的是「職業選手」,也就是打職業,而與職業比賽相聯繫的一切子產業都可以籠統地稱為「電競產業」。目前這個產業開始呈金字塔結構分佈。

發展初期享有「用戶紅利」的創業者、能暴露在大眾視野中的人混的風生水起,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新興產業趨於穩定飽和,金字塔誕生了。

一炮而紅的解說、網紅、直播er、電競選手會擁有更大的流量,後入者沒有足夠的資源去從他們手中奪取。即便打破了流量困境,那也終究屬於少數人。

問題是,那些去職校的人最後怎麼辦?怎麼就業?怎麼生存?

同樣是職校,拿學廚師舉例:厲害的去人民大會堂、星級酒店做飯;一般的去城裡開個鋪子自己搞,總而言之從上到下都有其就業空間,至少能在夾縫中生存。

可是「電競」這個方向到底有多模糊?請問那些胡亂招進去的「打職業」的學生哪裡來的技術水平和正統俱樂部對抗?

遊戲策劃,策劃個啥?是donny這種《王者榮耀》策劃,還是4399小遊戲的策劃?

解說,解說鄉鎮比賽還是小區比賽?能不能像李九一樣張口詩句閉口經典,不能。長得好看還可以去賣肉是吧。

能不能就業?能。

就什麼業?

這種職校一般會告訴你保證就業,那是因為這些學校和一些單位簽了合同,畢業直接不管三七二十一往合作方送,給你個月薪3000那個也叫保證就業。

這一系列行業最矛盾的問題是既需要知識積累、也需要流量——迎合網紅經濟,二者缺一不可。

然鵝這些院校二者皆無。

vspn、騰競體育這些知名的電競公司幾乎所有的招聘條件都是本科起步,更多的崗位還需要1-3年不等的工作經驗。學歷+閱歷,請問這些學生哪裡去找?

到職校的學生本來就處在教育的金字塔底端,卻還要帶著幼稚和天真的想法去嘗試金字塔頂端的一些精英化項目,俗稱「夢想」。

據我所知,「夢想」這種東西屬於結果,並不是原因。只有實現夢想的人才有資格談論這玩意叫「夢想」,那些已經居於食物鏈頂端的流量持有者隨便一句「感慨人生」就把許多不明事理的學生嚯嚯了。

系統性授課

中傳這種本科院校屬於綜合性院校,電競屬於大學一個專業(數娛/藝術科技),並且擁有國家最好的師資力量去扶持發展,也會成為許多項目的核心重鎮。

據我和一些朋友的情報,那裡是有正規大型比賽職業退役選手坐鎮,遊戲官方解說授課。職校的師資哪裡來?人家去了掉價不?

今年中傳的招生簡章為「藝術與科技」,把專業涵蓋面更廣、內容更細緻,可見不同等級學校出來的學生會有多大的差異。

職校學生摸爬滾打,自生自滅,幾年時間學校出錢買兩個職業比賽位就對外大肆宣傳:我們出職業選手啦!一旦有人上了電視、也不什麼網站、什麼頻道就開始:我們的解說真厲害!生紛紛如同韭菜一樣被收割,電競學校/機構靠著「電競」這個時代噱頭無底線的榨乾學生的青春。

換一個角度來看,這也一種雙向選擇,你情我願,責任自負。

還有一種就是題主說到的抖音上那種「xx電競機構」,請問這些人是怎麼想到電競還可以納入培訓體系的?

是資本、炒作。

沒有學歷和分數要求。

我更看到一條評論,問自己王者榮耀是「黃金段位」能不能去學習:

「能!我們注重培養孩子綜合能力,遊戲只是一方面!」

你以為這就完了?

有太多不透明、不公正、不規範的地方,這個產業要完善還需要走很長一段路。不要輕易被割韭菜,不要嘗鮮把自己青春嘗沒了。

電競這個項目就處於發展階段,在全國僅有一所正規雙一流公辦本科大學嘗試開設此類學科,但一大堆沒有資質的機構也敢跟著搞,而且宣傳得比隔壁菜市場還熱鬧!許多人居然也信了!

如果說什麼數學物理類似「x而思」培訓機構開啟了教育商業化的苗頭,那電競這個板塊目前就是徹底淪陷,沒有教育局親自上陣大行改革。

它能不能作為普及的教育項目?我認為不能,這本質上是精英化教育、是需要篩選後再強化的,類似於學科競賽。

另外,同樣是藝體路線,電競和傳統音樂、美術在就業上也有很大區別。音樂、美術文化已經延展千年,根基穩固。而電競是一個剛興起、大家都還是處於摸索階段的產物:怎麼招生、怎麼測評、怎麼設計出最合理地課程大綱?


而所謂電競學校(職校、機構)就等於給孩子家長發安慰劑:你兒子很糟糕,但我們這裡可以把糟糕變得獨特!

「垃圾收容所」這個標籤對於有些地方來說沒毛病,反正滿足人們對「知識」的追求嘛。

簡而言之就是為社會減少不穩定因素。

注意,我沒有否認所有的這種學校和機構。

有沒有真心為學生好的老師?有。

有沒有真心想學習的孩子?有。

有沒有能找得到優質資源的學校?有。

但這些所謂「學校」上限不會改變,不要企圖用「夢想」來掩蓋自己義務教育階段的徹底失敗。


最後再強調一下,電競!=職業選手,電競衍生下的所有產業和職業都統稱為「電競產業」。

正如評論區所言,中傳是往電競市場輸出商業人員、管理層,比如職業解說、職業復盤。這是數娛專業,是拿來給後面兩個做對比的。

另外2種:一種是職校,職業選手+電競子產業都要搞;另一種是隻培養「電競選手」的「電競培訓班」、「電競機構」。


想進管理策劃層去中傳,想打職業去十大俱樂部青訓(99%的人直接被淘汰),要麼用學歷去拼,要麼用實力去拼,別整個什麼花裏胡哨的「電競學校」。

先看看自己有沒有去爭取遊戲入場券的資格,別成為資本的犧牲品。

有人又要問:「哎呀你看那些職業選手都沒學歷的!」

那我問你:「四十年前你老爸下海了嗎?」


利益相關,我來回答一下。百分之八十的電競學校是坑人的!

我是電競從業者轉電競教育的;且是最早一批電競教育從業者。出過教材《電子競技產業鏈分析》

以選修課或者專業課的方式在985、211、三本、大中專服務過。

也在國字頭的電競行業協會任職。

電子競技運動與管理這個專業之所以如此命名是因為最早牽頭申報的學校是體育院校(湖南體職院和山西體職院),學校建立這個專業自然會選擇自己擅長的方向申報。這個專業建立之初,我們的想法就是培養幕後從業者。因為行業確實需要一批從業者來填補發展的空缺。

但是現實很骨感。百分之八十的電競學校都是不靠譜的(我又重複了一下)。原因非常複雜,有社會問題,也有從業者動機問題。不過大致可以歸納為兩大點:

1、做不到。2、不願意。

先說做不到。

對於「培養」電競選手而言。培養幕後從業者的方法要繁瑣的多,成本也大的多,難度也大。

我以培養一個賽事執行人員為例:如果我要培養一個合格的賽事執行人員。那麼首先我要做到理論?實訓。

理論方面:我要培訓他熟悉賽事的基本賽制、解構各個遊戲項目(解構遊戲項目和打遊戲是兩碼事)、瞭解賽事舉辦的整個流程、人員如何配比、策劃如何寫等等等。

實訓方面:需要帶學生組織比賽(需要錢、需要設備)、還需要有足夠的人脈資源把學生送到公司實訓(刷臉唄)。

符合這樣條件的老師最起碼也得有三年賽事經驗、帶過大型項目的人。但有資格還不一定能講課!因為你面對的是啥都不知道也沒有職場經驗的小孩、要是本科或者真心愛電競的還好;如果就是被義務教育淘汰下來的孩子或者就是找個藉口打遊戲的孩子,那麼你還得調整學生的認知。

這樣的一個人薪資一萬不一定能請來,就算請來了也不一定留得住,就算留得住學校不一定會用,因為學校內部又有專業老師配比問題、編製問題、行政問題等等。越是級別低的學校,問題越多。最後很多學校就用自己的老師唄。

於是我們就能看到很多學校把以前教其他專業的老師培訓培訓出來教電競、隨便找幾個老師糊弄糊弄來教電競。很多老師自己都沒搞明白電競是什麼,讓他們來教孩子。那結果就是gg!

再說不願意。

可能有搞教育的朋友會提到說現在很多學校搞什麼校企結合呀、ppp模式呀等等等。是的學校有這樣的政策,但是很多學校不願意好好搞。

為什麼?因為成本高!就像我上邊說的一個專業的老師,如果我和學校合作我的收費分成一定很高。這個時候學校不願意了,憑什麼別人一個學生和我一年收費1000,你收費5000!憑什麼人家老師就說能帶50個學生,你的老師只能帶30個。我不選擇你我選擇其他人合作。

在中國,教育不僅僅是教育,對於很多學校或者很多人來說它更像是一門生意!

於是你又能看到許多學校非常奇葩的教學情況。城市英雄爭霸賽冠軍來當老師;同一個老師能從產業帶到解說,再從解說帶到賽事,這老師真這麼牛逼咋不見大公司請他呢?結果仔細一問就是照本宣科;更有甚者,前腳這個孩子還TMD是電競專業的學生,後腳出來就當老師開始教別人了!一方面敢出來教,一方面敢用啊。為什麼敢用!為什麼呢?因為便宜!

可是真的孩子們就是煞筆是韭菜嗎?也未必

這是我給幾個學校當過救火隊長的時候的實際考察。學生們很清楚自己是什麼情況,這其中不乏有中專的職業院校的孩子,他們還真就是想從事這個行業做做幕後工作。可是學校怎麼對待他們的呢?學校無所謂師資如何或者說根本不知道什麼樣子的老師是好的,招過來學生糊弄糊弄發個畢業證送走!那麼與之合作的機構也無所謂教學實力如何,反正大家一起忽悠孩子唄。整個細分行業出現了劣幣驅逐良幣的狀態!

進入這種狀態後,除非等待市場整體雷暴。就是之前大批量被糊弄的學生找不到工作。否則,資本的逐利性會加劇劣幣驅逐良幣的狀態。

既然教幕後從業者這麼難,但是我們電競教育又搞起來了。那麼我們怎麼把這個故事圓起來呢?

因為電競行業你沒辦法脫離遊戲,學生是一定要了解遊戲的,那麼我們就用所謂的遊戲課來填充課時唄。反正孩子們也高興,玩的爽的一筆(很多小孩就是為了來打遊戲混文憑的,他們會和學校一起忽悠家長)。這就形成了一個邏輯閉環和虛假繁榮。

至於題主所看到的教打遊戲,還有一個業務鏈叫做青訓營。但是青訓營不能叫做教育,他只能叫做合理選材。

最後附上我寫了很久的關於電競教育的文章,如果想要了解更加深入可以去看一下。

警惕電競教育的P2P陷阱 - 七嘴八舌聊電競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97075229

關於電競教育!說點大家不喜歡的 - 七嘴八舌聊電競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63897539


我說些大家都能聽得懂的。

電競行業,參加比賽的,批量培訓叫天方夜譚。而不參加比賽的,RNG管培生要碩士起步,而且對口的和電子競技壓根沒關係。

更重要的,電子競技學校,有幾個老師是業內的?不在業內好好賺錢,去一個專科/普通本科當老師?

參加比賽的我就不多說了, 靠天賦和自身努力,你指望著學校給你培訓?異想天開哦。

不參加比賽的分兩類,一個是教練,分析師這一種——

現在業內大部分都是退役職業選手,因為這種職業依然要靠這理解,說實話依然喫天賦,能培養,但是不是靠著學校來培養,而是前人對後人的教導,經驗相傳更多一點。

剩下的一類,比如俱樂部的自媒體宣傳人員,後勤人員,法務部,辦公室,心理醫生以及官方的主持人,場務人員,攝影師,策劃等等等等——你覺得這玩意兒電競學校能培養?

我為什麼不去985/211找一個專業對口的?

我再說一遍,RNG招過一次管培生,基本上都是碩士。

還剩下所謂的主播——和培訓有什麼關係麼?靠的是你的遊戲操作或者溝通交流,這玩意兒不會覺得也能培養吧?

所以——

你再看看現在開設電子競技專業的學校都是什麼等級?

你覺得是不是坑人?


如果教的是電競的周邊服務人才,例如戰術分析師,戰隊經理人,戰隊心理輔導師等等,那麼它就不是坑人的……這些是電競行業迫切需要的。如果是教你成為選手,那麼它一定是坑人的。首先,電競選手極其看天賦,並且,遊戲種類太多,版本變更也很快,而很明顯,教材是有滯後性的……。而最重要的是,如果你真的有那個能力,想當選手直接進戰隊的青訓不行嘛?即使進了青訓,也只是職業選手中最底層的…… 電競太看天賦了……只要你夠強,在遊戲內打出名堂,就會有人來找你。如果你沒有那個實力,想通過上課就提高你的技術,你認為現實嗎?

媽呀!人生首次破百贊!

順便說一下,上邊的言論指的是大學,中專之類的就不要想了……


電競業內著名人士黃旭東說過一段話(不是毒奶),大意是電競專業沒有必要設立,而是應該在傳媒專業開設電競方向的課程。

老仙的話顯然只是針對於電競除了選手之外的人員,但是請注意!如果你想在電競學校當選手,並且出成績是非常困難的。

首先,你在學校裏就不大可能學到技術,現在電競市場還沒有飽和,職業選手退役後選擇當老師的沒有;其次,你的練習量可能不夠,你不可能只打遊戲吧,而外面的人都是個個一天天全打遊戲的。最後,如果你打出水平了,天梯排名靠前,職業青訓隊向你發邀請,你又要把學退了。。。。

另外,如果電競專業只是針對一個遊戲,那千萬要小心哪一天遊戲沒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