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化成無功消耗了
電池這類蓄電裝置不說了,就說發電機。發電機必須保證電網基本穩定,否則就會對電機造成傷害。因為電輸出不出去,就會變成內能燒毀電機。所以發電廠有調節設備,發現電網用電下降,就會把這些電用掉。據說有抽水的,有發熱的,反正要用掉就是了。
這個問題可能還是要好好回答一下,大多數不學電的人應該都有這個疑問,我沒學電之前也是這樣。首先先簡單介紹一下電網。所謂電網就是我們經常所說的電力系統,最簡單的電網模型應該包括發電機、變壓器,輸電線路和負荷。發電機肯定是用來發電,發電機發出來的電需要經過升壓變壓器升壓再經輸電線輸送出去,到了負荷所在地再用降壓變壓器把電壓降下來使用。

有了這個模型就可以來講這個問題了。大家仔細觀察發電機、變壓器、輸電線和負載這幾個設備可以發現,只有發電機是帶有機械運動的裝置。大家都知道我們工頻電頻率是50Hz,,那麼這個50Hz就是由我們發電機的轉速決定的,如果發電機已經製造好,那麼他用於發電的時候就會有一個額定轉速使得發出來的電是50Hz,此時發電機的機械轉矩和電磁轉矩處於平衡狀態。

當某個工廠下班或者說當負荷減少時,此時機械轉矩大於電磁轉矩,發電機轉子加速使得頻率大於50Hz,這時候,發電機的調速器就會進行有差調節,另一方面頻率增加使得用電設備功率也相應變大,通過發電機和負荷本身的共同調節,最終達到新的平衡。當然對於現在的大電網,一點點功率的改變完全不會影響電網的穩定。所以我們有了答案,是用戶用多少電,發電機就發多少電,不存在」電去了哪裡「的問題。可以參見」電力系統靜態穩定性「的相關資料

作者:施耐德電氣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90866843/answer/554432626來源:知乎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準確來說,電力不可以大規模儲存,所以發電並非我們想像中的「發了電儲存起來再輸出」,而只能「發多少用多少」,每一個電網的電力生產和消耗最終是平衡的。並且每一座發電廠都與電網相連接,發電廠實際上不能自主決定發多少電,而是受電網控制,由其決定每個發電廠的負荷和上網小時數。

題主所問的,用更專業嚴謹的表述是【供電平衡問題】

供電平衡問題逃不開「變電」一詞。至於什麼是「變電」?先給大家講個典型的變電情況:

A發電廠,其總發電容量為800萬千瓦時。不是這個發電廠一運行就能發出800萬千瓦時的電,而是指其在最理想的運行狀態下才可能達到800萬千瓦時,實際情況中不可能達到800萬千瓦時。這是客觀限制因素。還有主觀限制因素,就是電網的調度。

在用電高峯,電網會增加對A發電廠的負荷分配,要求送上電網700萬千瓦時的電。那麼在短時間內,汽輪機、發電機軸系扭矩增大,轉速降低。此時控制系統經過計算,會給汽輪機發出一個指令信號:開大汽輪機的控制閥,進入更多的蒸汽。然後汽輪機就轉速提升,使軸系轉速恢復。從而達到發電增加,轉速恆定的效果。

同理在用電低谷,電網會減少對A發電廠的負荷分配,只要500萬千瓦時。短時間內,汽輪機、發電機軸系扭矩減小,轉速增加,關小控制閥,進汽減少,汽輪機速度降低。從而減少發電,轉速恆定。

總體是這樣一個過程。

上述變電情況表明:首先在供電時,就不太可能產生大量「多餘的電」。

不論是火電站還是水電站,一般發電廠會有專門的調峯機組,根據供電區域的用電量、電網負荷情況,調節發電機的出力。所以最終送上電網的電能和用戶消耗不會相差很多;並且,發電機有輕載和重載之分,用電負荷少時發電機輕載,甚至關掉幾臺發電機組。

其次,即使產生了「多餘的電」,也可以通過科學配電進行有效消耗。

電網運輸方面:

對於普通發電廠,發電機把電力送到電網上,電網通過各種電壓的線路將電力送到各地。如果當地不能消化那麼多的電力,那麼這些剩餘電力會通過電網的線路送到其他缺少電力的區域。如果整個電網都不能消耗這個電廠發出的電力,那麼電網調度就會命令電廠把電力降下來,最終達到電力和負荷的平衡。

對於儲能發電廠,在用電低峯的時候,將電力送到一種特製的水泵,升到高處水庫「儲存」起來,(就是把多餘的電能轉化為水的勢能儲存起來,方便下次發電);到了用電高峯時,高處的水庫會放水回到水泵,即用水的勢能發電,發出電力再送到電網,彌補不足。這就是「抽水蓄能」,把電用另一種形式的能量儲存起來。

對於大型發電廠,發出的電力並非只給當地使用,而是採用超高壓線路送到電網,供遠距離送電使用,近距離則從較低電壓的電網引下電力供負荷使用。比如三峽電站的電就是如此送到上海等地使用的。

電網的運行方式,可以理解為「發電、輸電、配電和用電的整個能源管理和能源優化過程」。目前的電網運行方式以國家電網、供電局等這些單位,通過預測、估計,做出最恰當的預測,實現發電、輸電、配電、用電的全過程,最大程度的保證能源利用有效性。

雖然再精確的計算也會和現實有一定的差距,輸電耗費不可避免,但通過科學的配電系統,可以極力減少無用消耗。比如施家的EcoStruxure? Grid,在保證用戶供配電質量的基礎上,通過配電數字化,能夠進一步提升電網靈活性、智能性,對需電量做出及時反饋,提高供電效率、資源利用率。不斷改善能源結構,優化成本。幫助配電系統實現更加安全高效的電網運營,有效提高供電效率,減少至少10%的耗能。

智能化是當下所有產業的趨勢,用智能化實現低耗能是未來電網的不二選擇。十多年來,施家的電網架構一直走在電氣行業的前沿,在未來,施家也將繼續助力智慧電網,希望智慧電網點亮每一個人的生活。


你說的電 是指電流? 電壓? 電子? 電能?
順著題主的話說,當不用的時候,電(能)去了用的那裡去了。發電和用電具有即時性。大部分電廠發電是有計劃性的,對於每年每月每天的用電量是有一定的統計的,這個計劃性主要是為了能夠合理地利用能源。對於計劃外負荷的增多和減少,都在電網的容許範圍內。而對於一些不可控制的發電方式,比如一些水力發電,通常可以再把電能轉化回水的勢能。以上。
那晚上用電肯定沒有白天消耗大,那晚上富裕的那些電不用是不是就浪費了呢?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