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思想,有態度,關鍵是精神上的不妥協,不屈服於現實的音樂


給音樂貼標籤就是一個很不搖滾的行為


首先你得是音樂吧

(沒錯我就是在噴那些給我反覆強調搖滾精神而不重視音樂的人


隨著時代而衍變,根本無法精確定義,每個人對搖滾樂的理解也不一樣。

最初的搖滾樂產生於50、60年代吧,美國經歷著社會動蕩變革,嬉皮文化流行,年輕人服用迷幻藥、推崇反叛精神,簡單洗腦的鼓點,加上能帶動情緒的歌詞,就是最初的搖滾吧。那時搖滾,跟文化、社會變革息息相關(可以引領思潮,可以是魯迅手中的筆...)。現在處於相對安逸,娛樂至死的時代,搖滾根本就無話可說、無病呻吟(我覺得表達自由是搖滾的生命力所在,而現在),更注重形式而不是內容。搖滾最初的形式,在音樂性方面極其簡單,核心在表達歌里的情緒和信息。而現在如果只是做形式的話,雖然從形式上開始衍變出不同分支,其實我覺得跟最初的搖滾不是一回事了(普通路人的人看法,我不是專業聽歌的)。


搖滾樂只是音樂的一個分支,僅此而已。


只要開口就聊搖滾樂要有批判精神否則巴拉巴拉的 我都是扭頭就走 謝謝再見!


搖滾從古至今都沒有且不應該有一個死死的定義,就算有一個定義,那這個定義也絕對是根據時代變化而變化的。


我給不出一個準確的解讀,但是還是想說。

也不知道為什麼現在音樂圈就有個鄙視鏈,聽民謠的看不起聽流行的,聽搖滾的看不起聽民謠的,聽電的看不起聽搖滾的。

不論現在的流行也好民謠也好搖滾也好電子樂也好,只要它們能帶給你最真實的享受,讓你想起某一個人某一件事,在你失落的時候給你充電,在你高興的時候錦上添花,那就足夠了,何來等級之分?


不太好描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定義吧

樂器:電吉他+電貝司+架子鼓這三大件+鍵盤手

專業角度:創作是按riff還是按主旋律,有細分,喜歡玩樂隊的比較懂這方面,這裡說的只是淺層的。

我自己比較喜歡用詞語來描述:

流行搖滾:愛情,親情,友情,關懷,感動,贊同,反對等(表現在表層的,直接的表達)

邦喬維,五月天

重金屬英倫風等比較「有逼格」的類型:類似於情緒,態度,理想(深一層)

山羊皮樂隊,林肯公園,槍花

後搖:思想,道理(更深一層)

國內的文雀樂隊,竇仙,國外平克弗洛伊德

只是一個粗略的表述,流行搖滾也未必就沒有情緒態度愛情,後搖也未必只有思想和道理,甚至每個人在自己不同的人生階段的感覺可能都會有很大的不一樣,真正的千人千面。

個人來說,自己愛聽的,最能打動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不說啦,趕緊聽歌去,大愛五月天!


他們說忘了搖滾有問題。


啊這

B站有個視頻叫《是什麼讓搖滾聽起來「搖滾」》(BV1A7411C7VY),你看那個可能比較有啟示

不過這個視頻有個缺點就是只舉了比較典型的例子,有的曲風被算作是搖滾卻沒有被提到,也無法用這個視頻解釋

搖滾或者說音樂風格這種東西就是比較玄學讓人摸不著頭腦,因為這是有生命力不斷進化改變的,很難去用一個標準一個定義來衡量,總之好聽就完事了


搖滾樂只是音樂中的一種類型。

應該關注音樂本身而不是關注所謂的什麼「搖滾精神」。


以下摘自維基百科,希望對題主有幫助。

連接:https://zh.m.wikipedia.org/zh-cn/搖滾樂

搖滾音樂(英語:Rock Music)是20世紀50年代初起源於「搖滾」(英語:Rock and roll) 音樂中的一種廣泛音樂類型,並在20世紀60年代後期,特別是在英國和美國發展成為一系列不同的風格。[1][2]它起源於20世紀40年代和50年代的搖滾,音樂格調吸收了非洲裔美國人的布魯斯和節奏布魯斯以及鄉村音樂的音樂風格。搖滾音樂也吸收了一些其他的音樂流派,如電布魯斯和民間音樂,並吸收了爵士樂和古典音樂的影響和其他音樂風格。在音樂上搖滾已經集中聚焦在電吉他,與電貝斯和鼓組及一個或多個歌手的組合,融合了流行樂和搖滾樂的組成。一般情況下,搖滾樂是以歌曲為主的音樂,通常以4/4拍節奏使用詩歌合唱形式(英語:Verse–chorus form),但音樂流派變得異常多樣化。就像流行樂一樣,歌詞往往強調浪漫的愛情,但也涉及其他各種型態,經常是社交或政治的主題。

搖滾音樂

曲風起源

搖滾、電布魯斯、

爵士樂、民間音樂、鄉村音樂、布魯斯、節奏布魯斯、靈魂樂

文化起源

1950年代和1960年代於英國和美國

典型樂器

歌唱、電吉他、電貝斯、原聲吉他、爵士鼓、鋼琴、合成器、鍵盤樂器

普遍程度

自1950年代起逐漸多樣化與全球化

延伸曲風

新世紀音樂、流行電音

子類別

另類搖滾 – 藝術搖滾 – 巴洛克搖滾 – 英倫搖滾 – 實驗搖滾 – 車庫搖滾 – 華麗搖滾 – 哥德搖滾 – 輾核 – Group Sounds – 垃圾搖滾 – 硬式搖滾 – 心臟地帶搖滾 – 重金屬音樂 – 新浪潮音樂 – 獨立搖滾 – 根源搖滾 – 節拍音樂 – 前朋克 – 後英式搖滾 – 強力流行 – 前衛搖滾 – 後朋克 – 迷幻搖滾 – 朋克搖滾 – 軟搖滾 – 南方搖滾 – 衝浪音樂 – 後搖滾

融合曲風

原生搖滾 – 非洲搖滾 – 安那托利亞搖滾 – 巴恩格拉搖滾 – 布魯斯搖滾 – 鄉村搖滾 – 電子搖滾 – 弗拉門戈搖滾 – 民謠搖滾 – 放克搖滾 – 華麗朋克 – 印尼搖滾 – 工業搖滾 – 融合爵士樂 – 流行搖滾 – 龐達搖滾 – 拉伽搖滾 – 萊伊搖滾 – 說唱搖滾 – 洛卡比里 – Rockoson – 桑巴搖滾 – 太空搖滾 – 石人搖滾 – 蘇非搖滾

區域特色

阿根廷 - 亞美尼亞 - 澳洲 - 奧地利 - 白俄羅斯 - 比利時 - 波斯尼亞與黑塞哥維納 - 巴西 - 哥倫比亞 - 加拿大 - 智利 - 中國 - 古巴 - 捷克共和國 - 克羅埃西亞 - 丹麥 - 多明尼加 - 愛沙尼亞 - 芬蘭 - 法國 - 希臘 - 德國 - 匈牙利 - 冰島 - 印地安 - 印度 - 愛爾蘭 - 以色列 - 義大利 - 日本 - 拉脫維亞 - 立陶宛 - 馬來西亞 - 墨西哥 - 尼泊爾 - 荷蘭 - 紐西蘭 - 挪威 - 秘魯 - 菲律賓 - 波蘭 - 葡萄牙 - 俄羅斯 - 塞爾維亞與蒙特尼格羅 - 斯洛維尼亞 - 南非 - 西班牙 - 瑞典 - 瑞士 - 韃靼 - 泰國- 土耳其 - 烏克蘭 - 英國 - 美國 - 烏拉圭 - 越南 - 尚比亞

發展

到了20世紀60年代後期的「經典搖滾」 時期,出現了許多獨特的搖滾音樂分支,包括布魯斯搖滾、民謠搖滾、鄉村搖滾、拉格搖滾和爵士搖滾等混合動力,其中許多促成發展成為迷幻搖滾,這是由於反文化影響成迷幻嬉皮的場景。湧現出的新類型包括前衛搖滾,延伸了藝術元素;華麗搖滾,突出了絢麗的表演風格和視覺風格;以及多種持久的重金屬分支,強調音量、力量和速度。在70年代後半期,朋克搖滾的反應是通過精簡的,有力的批判社會和政治的評論。朋克是在20世紀80年代對新浪潮、後朋克和最後的另類搖滾的影響。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另類搖滾開始主宰搖滾音樂,以油漬搖滾、英倫搖滾和獨立搖滾的形式闖入主流。自此出現了更多的融合子類型,包括流行朋克、電子搖滾、饒舌搖滾和饒舌金屬以及有意識地試圖重新審視搖滾的歷史,包括在二十一世紀初的車庫搖滾和後朋克及合成器流行的復興。

搖滾音樂也成為文化和社會運動的載體,導致英國的亞文化和搖滾樂次文化等主流亞文化,以及20世紀60年代從美國舊金山傳播出來的嬉皮文化。同樣,20世紀70年代的朋克文化催生了哥特亞文化、朋克亞文化和情緒硬核文化的亞文化。繼承民間傳統的抗議歌曲,搖滾音樂與政治運動主義以及社會對種族、性和毒品使用態度的變化有關,常常被視為青年人反抗成年人的消費主義和一致性集體抗議的表現。

特徵

「實際上,對於搖滾的很好的一個定義是,它在某種程度上並不關心流行音樂,只要搖滾是普遍受歡迎的。」——Vulture.com[3]

搖滾的聲音傳統上以音箱放大電吉他為中心,放大的電吉他在20世紀50年代以現代形式出現,隨著搖滾樂的普及 [4],並受到電布魯斯吉他手的聲音的影響。[5]搖滾音樂中的電吉他的聲音通常由電子低音吉他支持,低音吉他在同一時代的爵士音樂中處於領先地位[6],以及由鼓和鈸組合的鼓組產生的打擊樂。[7]這三種樂器經常被其他樂器所包括,特別是鍵盤,如鋼琴、哈蒙德風琴與合成器。基本的搖滾樂器改編自基本的布魯斯樂器(主音吉他、節奏吉他、電貝斯和鼓)。一群表演搖滾音樂的音樂家被稱為搖滾樂隊或流行搖滾樂隊,通常由三人組成、或四人組成、或五人組成。一般來說,搖滾樂隊採用四重奏的形式,其成員涵蓋一個或多個角色,包括主唱、主音吉他手、節奏吉他手、低音吉他手、鼓手,經常有鍵盤手或其他樂器演奏者。

搖滾音樂傳統上建立在4/4拍的簡單的未經調整的節奏基礎上,重複的小鼓在節拍二和四上打擊。旋律通常來自舊音樂調式(英語:Mode (music)),包括多利安調式(英語:Dorian mode)和米索利地安調式(英語:Mixolydian mode),以及大調和小調。和聲範圍從普通三和弦平行純四度和純五度與不協和聲。搖滾歌曲,自20世紀50年代後期,特別是從20世紀60年代中期起,經常使用從布魯斯和民間音樂中衍生出來的詩歌合唱結構(英語:Verse-chorus form),但是這種模式已經有了相當大的變化。評論者強調搖滾的折衷主義和風格多樣性。由於其複雜的歷史和傾向於借鑒其他音樂和文化形式,人們一直認為「不可能將搖滾音樂與嚴格劃定的音樂定義結合起來」。

與許多流行音樂風格不同的是,搖滾歌詞除了浪漫的愛情之外,還涉及到廣泛的主題:包括性、對「制度建立」的反叛、關注社會和生活方式。這些主題是從各種來源繼承,包括流行傳統,民間音樂和節奏布魯斯。音樂記者羅伯特·克里斯高(Robert Christgau)將搖滾歌詞描述為一個簡單的辭彙和反覆的抑制的「酷媒體」,並斷言搖滾的主要「功能」與音樂有關,或者更一般地說是與噪音有關。在搖滾音樂中,白人、男性和中產階級音樂家佔主導地位的現象常常被人注意到,搖滾樂被認為是一個年輕,白人和男性觀眾對黑人音樂形式的佔有。因此,它被視為闡明了這個組的風格和歌詞的關注。克里斯高在1972年寫道,儘管有一些例外,「搖滾樂通常意味著對男性的性和侵略的認同」。

自從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後期搖滾開始被用於搖滾樂以來,它往往與流行音樂形成鮮明的對比,與流行音樂有著許多共同之處,但它們之間常常被強調音樂性,現場表演,並把重點放在嚴肅和進步的主題上,作為真實性意識形態的一部分,這種意識形態經常與體裁的歷史和發展相結合。根據西蒙·弗里斯(Simon Frith)的說法,「搖滾樂不僅僅是搖滾樂,搖滾音樂家還將技巧與技巧的重點與浪漫的藝術觀念視為藝術表達,原創與真誠」。在新千年里,「搖滾」有時被用來作為一個包括流行音樂、雷鬼音樂、靈魂音樂甚至嘻哈音樂等形式在內的一個術語,它受到了影響,但在其大部分歷史中經常被對比。

(其餘略)


真正的搖滾樂,是音樂藝術,不是行為藝術。


首先得有三大件吧


謝邀

在被認可為音樂的前提下,音樂本不該有那麼多標籤和定義。


謝邀 搖滾樂上世紀50年代就有了,最早就起源於歐美吧。許多國際巨星都曾經嘗試過這種曲風,因為它獨特感染力和躁動感。其實在我這個外行看來,搖滾樂的好壞在於能不能打動人,一個搖滾樂做的再華麗,和聲樂器曲式再豐富,如果你聽了沒感覺,那就是不好的搖滾。

這裡推薦下我最喜歡的搖滾樂隊QUEEN!吹爆


我很想回答這個問題,但是我也不知道該從何說起……

有點玄學了。


剛接觸搖滾樂時,我用了兩年時間去琢磨到底什麼才是他人口中真正的搖滾精神

後來才明白,天天琢磨搖滾精神且把搖滾精神掛在嘴邊的人,都是傻X


對於我個人,我很在意詞和曲是不是樂隊自己想寫想表達的。很多很多詞是計算了部分觀眾的喜好特別設計的,很多曲是找職業樂手下訂單寫的。前者稍微用心就能聽出來,後者聽多了就能聽出來。


問這問題就相當於問

何是真正的愛情?

何是真正的人生?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