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不能因為人在戰場上容易被子彈打死就失去了活著的意義吧......

上述資料,有時間去知網翻翻,都比你在這瞎問強(不保證全都能下載到)


理論上來說,只要爆炸威力足夠大,任何武器都有可能擊沉航母,

but

前提是你能在茫茫大海上找到航母的位置並且能突破外圍的反潛圈

前蘇聯的反航母體系之所以對美國航母威脅不大,原因在於他們搞了一堆威力巨大的反艦導彈,

但是偵察系統及其雞肋


問題是你打不到人家啊,即使潛艇想進入攻擊範圍都難。為此蘇毛還專門開發了一種戰法,看一下蘇毛的艦艇你會發現有個特點,就是所有反艦導彈都是朝前的。為啥這樣呢就是為了飽和攻擊,先由偵察機或者潛艇發現航母后發布座標,然後所有艦艇以座標為中心全速前進,達到發射範圍就一起把所有導彈射過去,可以說近乎自殺攻擊的做法。

現代級

光榮級

無畏級

首先,航母沒那麼容易被魚雷擊沉。

目前潛艇常用的533重型魚雷,命中一發確實足以給艦艇開上一個甚至能讓汽車通行的口子。但是現代航母早已採用隔艙設計,大量隔艙相互獨立。所以即便被一兩發533魚雷直接命中,除非被上帝眷顧,剛巧命中龍骨某個關鍵點,否則足夠的儲備浮力也使得航母不易沉沒。

其次,潛艇獲得向航母發射魚雷的機會並不多。

航母作為艦隊戰鬥力的核心(通常同時是艦隊旗艦),是受到嚴密保護的,其防禦圈是以航母為核心的立體形狀。也就是說,潛艇要突破航母編隊防禦圈,進入發射陣位,必須同時面對來自水下(攻擊型核潛艇)、水面(驅逐艦、反潛艦)、空中(反潛機)的搜索和打擊。這可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客觀的說,一方面航母被立體反潛力量拱衛,同時擁有很高的生存能力,潛艇想要發起魚雷攻擊並擊沉對方,絕非易事。

而另一方面,現代攻擊型潛艇靜音性能越來越好,利用好比如海水躍層等自然條件,再結合合理戰術,突破航母反潛圈也不是毫無機會。533魚雷雖然打沉航母不容易,但也絕對有「一發入魂」的效果,足以讓航母失去作戰能力,導致整個航母編隊不戰自退。

現代戰爭中,衡量作戰能力絕不是簡單的數據對比。只能說懂得如何更好揚長避短的一方,就更容易掌握戰場主動權,贏面自然更大一些。


你問的是哪個時代的航母?

從二戰開始,確切的說是從航母在二戰投入作戰開始,就決定了航母必須被持續建造!航母的參戰徹底改變了海戰模式,從原有的目力觀察+艦炮對轟,轉變為超視距火力投送+立體作戰。說白了就是:我開著航母,丟出偵察機,飛了老遠找到你了,然後再招呼我的一大波魚雷機、轟炸機、戰鬥機追著你一頓毒打,然後你就沒了。所有戰艦在航母艦載機羣的圍攻下通常只有捱打的份。而制海權的爭奪,大部分也由艦隊核心的航母來奪取。

沒有制海權,就沒有國防安全!二戰中中國制海權完全喪失,日本長驅直入,並不斷通過海軍對華投送侵略力量。淞滬會戰中,日軍就用加賀號航母對上海等進行毀滅性轟炸。

二戰太平洋戰爭中,由於日軍艦政本部和部分高層的決策的嚴重失誤,他們長期以來認為巨艦大炮纔是海戰的決勝因素,於是日本傾其舉國之力,建造了一大批戰列艦,包括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戰列艦——大和級戰列艦。最終大和級戰列艦首艦大和號,被美軍航母放飛的300多架艦載機擊沉!

即使日本在當時擁有25艘航母,但這個數量對於盟軍的航母數量來說,連一半都不到!加之中途島之戰,聯合艦隊黴到家了,損失了四艘主力航母和數千名精銳航母艦載機飛行員,使得日本的海上控制力開始崩潰,直到最後徹底喪失制海權,被盟軍登陸。

現代戰爭的航空母艦,通常情況下幾乎不會面臨魚雷的威脅。因為現代海戰都講求超視距作戰。參戰雙方的作戰力量在肉眼根本看不見對方的情況下互懟。不通常的情況下,比如說友軍倒戈。或者是敵潛艇近身投雷。不過潛艇近身投雷是很困難的。我軍潛艇時刻被米帝關注著,什麼時候出港,什麼時候移動了,他們都可以通過衛星和海底聲吶列陣多我潛艇進行跟蹤。除非我們反制,或者米帝是傻子,否則我們很難對敵進行近身投雷。

航母真正的敵人,是反艦導彈。


信濃哭暈在廁所。。。。。。但是現在航母不會單獨出來了,驅逐艦的反潛能力也更強了。潛艇的機會不多,還不如導彈。


航空母艦難道不會很容易就被魚雷打沉嗎?

這是一個典型的歧義句。

意思1:航母被魚雷擊中不會很容易就沉沒嗎?

答案,是的,但也沒那麼容易,現代航母如果抗下一兩條甚至三四條魚雷,也不是不可以相信。

意思2:航母被魚雷攻擊不會很容易沉沒嗎?

答案,不是的,魚雷沒那麼容易打的到航母。


被攻擊很容易擊沉。

但是一方面攻擊行為本身有點難度,很看臉,另一方面這幾乎是自殺式攻擊。

還有,有更高效的打擊方式。

不過最後的最後,針對航母,最重要的是發現,難的也是發現。所以潛艇不再是特別有效的武器了。


攻擊距離呢???


要是進了重型魚雷的載具(潛艇、水面艦艇甚至是智能水雷)的射程,航母確實較為容易被魚類打沉。可是現代戰爭航母容易進這些載具的魚類射程嗎?


人很容易被子彈打死,但很不容易被打中。


那你需要一條核魚雷

能把航母和他的一羣小兄弟團滅。然後,人類文明毀滅了……


航空母艦作為現代海戰的母艦來說是艦載機武裝直升機的補給是必不可少的至於魚雷的話是可以輕鬆擊沉航母的但是(我說的是前提是)可以繞過導彈驅逐艦 反潛直升機 以及敵軍的潛艇纔行。


那你得先確保你能在有效距離把魚雷射出去,並且準確命中。在這之前你得很牛的繞開護航編隊和反潛機的攻擊。

另外,所有的戰艦,包括航母,都是多隔水倉設計的,即便你炸開一個大窟窿,也輕易不會沉沒


看什麼年代的了,如果是二戰的航母……

皇家方舟大鳳翔鶴信儂約克城點了個踩

U47大青花魚棘鰭射水魚伊—168紛紛點贊


航母是海上作戰平臺。

航母本身沒有戰鬥力或者說可以忽略不計。

航母的作用是讓搭載的戰鬥機有更大的作戰半徑。

航母不會自己出海溜達。

航母每次出海都會拖家帶口喊上一票兄弟。

魚雷很難有直接跟航母對話的機會,很難。你要突破海上水平面下空中各種監視才能到達發射位置,當你有了一隻可以隨便突破這些監視就能接近航母的戰鬥力量時,對面的航母是否被擊沉已經沒什麼意義了,因為你對對面有著絕對的技術碾壓,想怎麼打都成。


只要航母是船,就會被魚雷打沉,除非是小舢板和橡皮筏,否則只要喫水超過兩米深的船,沒有船不是魚雷不能擊沉的


不會很容易,因為太大了。可能就是你用木頭做一個玩具船,然後試圖用鞭炮炸壞它。


不會,現在的防護,你魚雷不容易擊沉,會被救回來,更何況航母一走就是一整隻突擊艦隊,所以問題是怎麼無視那一票護航的船,並接近航母丟出魚雷。


相比於典型的亞音速反艦導彈來說,是的。可能二十幾枚yj83直接命中或者更多的魚叉才能把一艘航母打的徹底失去戰鬥力(魚叉裝葯更多,但似乎沒有半穿甲戰鬥部,另外魚叉相比於飛魚和yj83更高的飛行高度也決定了它更容易被攔截),但換成魚雷可能幾顆就夠了。

問題是空射導彈的射程起碼有150km,而533魚雷的射程往往在50km以內,而且射程越大平均速度越小,如果在50km處發射,那這個魚雷很可能就追不上全速逃跑的核動力航母了。另外常規動力潛艇哪怕在這個位置發射魚雷也沒什麼逃跑的可能性了,艦載直升機和陸基反潛機,反潛導彈會追著你打到死。

目前打航母最狠的還是彈道導彈,哪怕是數倍音速的鐵疙瘩從天而降也可以砸穿航母了。


所有的艦船都很容易被魚雷報銷,但是你準備怎麼突入航母的防衛圈,並投送魚雷!?


二戰的時候,魚雷機的魚雷本質上還是說明瞭航母重要性,而且魚雷機飛的又低又慢,需要戰鬥機護航,更加說明航母重要性。

其他船放的魚雷,主要意義在於蒙,蒙中就是以小博大,蒙不中起到逼走位的效果。那個時候魚雷又沒線導這種神器,能走直線不錯了,遠了有尾跡很明顯,單個很容易躲。一般是近了以後齊射,或者交叉射,總能蒙中幾條船,或者驅逐艦靠高航速去搏一搏大船。

現在的一個變數在於潛艇變得太強了,差不多相當於從T3強度直接越到T0強度,本來是一個和護衛艦一樣的偵查型打雜船,變成了航母一樣的大殺器。二戰那種水下跑不動(水下用的蓄電池,航速就幾節),一會就要上來換氣(柴油機要空氣,現在aip不要換氣),遇到驅逐艦就傻了的船(跑的比你快,就等著你上來換氣)。現在的攻擊型核潛艇,海狼這種,不需要換氣,跑的還賊快,聲音比海洋底噪都小,配上超空泡魚雷和線導技術,能找到航母就是一發入魂。所以現在反潛一直是海軍的核心任務,攻擊型核潛艇,反潛機,驅逐艦,至少三道防線保護航母。

而且航母加飛機和潛艇加導彈的用法不一樣,不是造出來去靶場皇城pk比面板的,航母的戰略威懾意義很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