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一件沙雕的事情,去年這個時候,有個叔叔問我,和男友領證了沒有,我說沒有,叔叔說,感情那麼好,怎麼還沒領證啊,我這才突然想起,男朋友還沒滿22…沒到法定結婚…沒到法定婚齡…沒到法定婚齡…

我就跟叔叔感慨了一下,咱們的法定婚齡是比別的國家和地區都晚,台灣男生18歲女生16歲就可以領證了,然後有個18歲的沙雕小菇涼居然對我說:那麼,咱們快組團去台灣領結婚證吧,這句話成了我一年的笑料。

不過現在過去一年了,我和我男友都滿了22歲,但也還沒領證…

對於法定結婚年齡依然沒有下調,你有什麼想說的?


謝邀。仔細想想,下調法定結婚年齡真的好嗎?

18歲能幹嘛?也就才高中畢業吧?能有穩定的收入嗎?心態成熟嗎?面對人生的許多重大決定能做出相對正確的選擇嗎?不說18了,就算再打2歲,20歲也還再讀大學吧???收入來源穩定嗎?見識過這個社會的現實嗎?經歷過花花世界的很多誘惑嗎?18或者20就帶個娃,有些人真的自己都還是個沒長大的小孩子,能教育好下一代嗎?有什麼資本教育好呢???

當然我也沒有一棍子打死所有人,我承認這個世界上肯定也有20歲結婚並且能過好日子的小夫妻。但是我還是感覺大多數還是過不好的,自己的心智不成熟,做事喜歡衝動。高中畢業就結婚,學業完成了嗎?有存款嗎?有責任心嗎?結婚不但要保證生活質量也要保證愛情的永恆啊!一輩子很長,只愛一個人很難,18歲的你真的能保證在你面對其他誘惑以後還能從一而終嗎!

抖音上有兩類視頻是我最討厭刷到的:一類是「我不是四塊五的妞,我是X先生花了X百萬娶回家的媳婦」,還有一類是曬結婚證,贊數最多的往往是男女雙方年齡相差懸殊而女方可能剛滿法定結婚年齡。

晚婚晚育不僅保障的是身體健康(過早開始性生活對女孩子有弊無利,更別說過早生育孩子了),也是讓大家身心成熟以後才慎重做出結婚生育的決定。現代社會心智再怎麼早熟,也比不過古代。研究表明,人類社會越先進,童年就會延長。在沒有溫飽貧困的時代里,跟古人一比,我們都是溫室里的花。


如果法定結婚年齡延遲到30歲,是不是大齡青年的催婚壓力也會小很多?

所以我支持修改結婚年齡到30歲


沒有下降合法結婚年齡,是當代年輕聲音的勝利。

但我認為很不好!應該調整!

調整到男女都至少25!

為啥?

過去有個「晚婚」的說法,讓很多人有機會完成高等教育的學業,並且工作並有收入之後才去考慮結婚的問題,有才+有財,這樣才是一個成立家庭的基礎。

否則,雙方都是孩子,怎麼能保證穩定的婚姻呢?

而且,就算現在國家很需要年輕人,很需要孩子,也不意味著飲鴆止渴是合理的。降低結婚年齡,意味著可能發生大量因結果生育而放棄學業的事情發生。

進一步,這些年輕的父母本來就沒有學習的意識,也沒有什麼文化,就更難教育出有學習意識和學習能力的後代來。

長此以往,受教育的年輕人就會大幅度變少, 受教育的時間也會大幅度縮短,國民綜合素質就會大幅度下降。

呵呵,一旦放開這個口子,基本就意味著堵不回去了。所以,我們國家不能走為了人口數量降低人口質量的不歸路。


我晚婚晚育

我覺得不要改,我希望我的孩子們成熟一點,有社會閱歷一點再結婚


無所謂啊……

就算領不了證保證不了權益,還是有很多年輕人願意結婚

同樣的就算下調該不結婚的還不結婚[指個人意願]

但是再怎麼下調也不能少於十八歲吧……


22真的不大,不能再小了,再小還沒上完學呢,成熟一點再結婚吧,很多小孩拿結婚當遊戲,今天結明天離,雖然年紀並不是檢驗一個人是否成熟的唯一標準,但卻是法律上最簡單粗暴的標準。


emmmm..我感覺還好吧 因為我22了 男朋友還不知在哪迷路呢


沒多大毛病 ,人大這樣也是有道理的,從生理上說已經入成熟,而且男女也有最佳生育年齡 ,

法定結婚年齡時確實有很多人在念書,甚至還會念研究往上,有的人生了孩子也讀博啊,國家也沒有禁止大學生談戀愛,況且現在也有很多十五六歲進入社會十八九歲就有孩子的,難道讓孩子沒有戶口去念書?

晚婚也不一定能降低離婚率,年齡大點結婚可能經濟能力好點,但是生活容易比較死板,共同語言少。說沒有經濟能力結婚的,有這樣想法不是不對,只是什麼樣的經濟能力可以結婚?能比遇見相互喜歡的重要嗎?咪蒙離婚就是因為沒有晚婚?

現在工作都是966,白加黑等,很多人都是趁父母還年輕把孩子給父母了,孩子生病住院都是至親在幫忙,不要說保姆,你放心嗎?名牌大學出來的一樣請父母帶孩子做家務,自己時間都在床和工作。這對父母也是天倫之樂,當然都得在願意下。上層階級又是另當別論

就算改變法定結婚年齡也不會太大的,畢竟適婚年齡結婚的也很多,都是俗人遇到意中人就好了,做自己的事就好了


好像改了單身狗都能結婚了一樣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