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是三体,哈哈,不知道会不会有人和我一样


《三体》

因为现在一直在刷b站三体动漫,太好看了!

看书觉得很佩服章北海,看了视频之后更佩服他了!


只从写作以来,我读过上百本书籍,从第一本点燃我人生希望的《我的苦难,我的大学》,流逝光阴里的《平凡的世界》,到如今繁华落幕的《红楼梦》。让我第想到的书籍便是《平凡的世界》。

第一次阅读这本书是在10年前,那时只是看故事,感受那个时代人们无法主宰的命运。今年重读《平凡的世界》才有了更多的体悟。

读《平凡的世界》中的少安、兰香,让我感同身受,也真正感受到了什么叫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然而书中的兰香是幸运的,她有个好哥哥,可以继续读书,圆自己美好的人生梦。而我只有生活的责任,如同兰香的哥哥少安,我必须肩负起自己的职责,去努力创造自己想要的人生。

我从来没想过,会以这样的方式,回忆起生命最初的时光,写下这些文字时,不知不觉间泪流满面。虽然,那时物质比较贫乏,但有父母的爱温暖着我的心灵,从父母的身上我学习到许多优秀的品格。看着现在的自己,我没有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如果再回到那个年月,我还是会做出同样的决定,这就是我的宿命。

然而,我并不甘心于对命运妥协。虽然,我很早放弃学业踏入社会,体验生活的无奈与艰辛;但这也让我明白了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样的人生。我始终坚守自己最初的信念,后来家里条件好了点,我就去读了职校,再后来有机会,我又重返校园,圆了自己的大学梦。

一路走来,点点滴滴,都成了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看着自己一点点变成自己喜欢的模样,曾所有的一切都是一种恩赐。希望未来的日子里不负岁月,不负自己,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世界上有三种感情:亲情、友情、爱情,每种感情在人的一生中都非常重要,让人难以割舍。如果说有哪一本书能把这几种感情全面地呈现出来,那非《平凡的世界》莫属。

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以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间为背景,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

书中描写了很多人的故事以及他们的美好感情,有令人羡慕的友情:比如金波和少平、金秀和兰香,有让人感动的爱情:比如少安和秀莲、少平和晓霞,但是最让人感动的是孙玉厚这一家人的亲情,他们彼此尊重、相互有爱,他们勤劳朴素、自立自强,用劳动和智慧为自己创造出不一样的人生。

一、亲情是相互尊重

孙玉厚没有什么文化,就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但他的孩子们各个都非常有出息,很重要的一点是因为他对孩子们非常尊重,从来没有强制让他们做什么事,不摆家长的架子,也从不用父母的权威来压制他们,相反,他总是给孩子们自主决定权,父母和孩子之间是平等的。

而几个孩子也并没有因为家庭的贫困而瞧不起自己的父母,他们对长辈都是非常尊敬的。相互尊重让这个家庭一直保持和谐的氛围。

少安有什么重大的事情总是先跟爸爸商量,非常重视爸爸的观点。而孙玉厚在给出意见后,最后一般都会表示:你自己再考虑下。

比如,少安在第一次包工拉砖挣了钱,和父亲商量怎么用时,他爸爸一直说,这是你自己挣的钱,你自己决定。

少平要出去闯世界,也是先征求爸爸的意见。爸爸虽然不情愿,但是他也没有强硬地让儿子呆在家里,而是尊重他的决定,替他准备行囊。

在少安砖厂需要资助时,孙玉厚拿出少平寄给他的钱,虽然这钱是少平给家里的,归他说了算,而且他知道就算告诉少平是借给他哥哥用,他也一定会同意,但是孙玉厚还是托人给少平写了一封信,征询少平的意见。

所有这些,都看出一个家长对孩子充分的尊重,而孩子们也并没有因为家长的放手而恣意妄为。

父母虽然给了孩子生命,但是孩子不是你的附属品,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和孩子友好相处的第一条就是要足够尊重。这是相互的,你尊重孩子,孩子也会更加敬重你。

二、亲情也一定要有界限感

世间万物都有度,亲情也是有限度的,不能过度透支。

好的家庭要有界限感,这点所有孙家人做的都非常得体。

少安结婚后,一家人在一起吃饭,秀莲总是把粥里的干货多盛给少安,少安有一些不高兴,当着家人的面也不好说什么。其实,秀莲这样做的时候,家里人都看出来了,但谁也没有指出来,都装作没看见,包括小小的兰香在内。

这就体现出这一家人的宽容,他们知道如果说了会让少安难看,还会引起吵架,再说,秀莲也是心疼自己的丈夫,情有可原。

后来,秀莲又拿了奶奶的白馍给少安,这下少安可生气了,他甩开秀莲自己一个人先回家,后来还打了秀莲一拳,就在这个时候少安的妈妈还在帮儿媳妇打圆场,其他人也没有人批评秀莲不懂事,没有人指责她。

秀莲闹着终于分家后,少安去学校给妹妹50块钱,兰香说什么也没要,他知道这钱是大哥背着嫂子给的,他感谢哥哥,但他并没有拿,他不想让他们因为这事吵架。

大家都在努力维护少安的小家,和他们保持一定距离,但是并没有减少对少安的关心。

在少安的砖厂第一次倒闭后,其他人都只顾着向少安要钱,没有人看到他们的难处,只有爸爸妈妈在默默支持他们,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们主动拿出积攒下来的钱替儿子解燃眉之急。

这点也让秀莲深深感动,以至于后来她还提出再和老人在一起过,但是孙玉厚老俩口拒绝了,他们知道分开是最好的相处方式。

现在有很多父母不会把握分寸,把孩子盯得死死的,一点空间都不给他们,这样反而让他们失去了很多能力,也不会懂得对父母感恩。

英国的一个心理学女博士,在她的书里说过这样一段话:“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距离和独立是一种对人格的尊重,这种尊重即使在最亲近的人中间,也应该保有。

亲情就是在最亲密的时候保持适当的距离,但是在你最需要的时候,又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

三、亲情是义务,也是责任

亲情是一种相互的义务和责任,它会代代相传,成为一个家庭幸福的源泉。

孙玉厚从十六岁就出去闯世界,在外面揽工,承担起养活母亲和弟弟的责任,后来又凭借一股精神供弟弟上学,给他娶媳妇,甚至还把自己的家腾出来给他们两口子住。

他对弟弟已经尽了最大努力,甘愿付出,没有任何怨言,连少安的妈妈也都尽心尽力照顾老人和这个弟弟。

他们的这些举动也在无形中影响了孩子们,孩子们看在眼里,渐渐地,也和他们的父母一样,每个人都对这个“烂包家庭”充满了责任。

少安13岁就回家务农,和父亲一起托起这个家,他立志供弟弟妹妹读书。

在他被批斗时,他想的不是自己,而是怕影响了少平和兰香,批斗结束后,他非常失落,一个人走了很久,有些灰心,但是他一看到双水村的点点灯火,就想起了自己的家,立刻又有了生活的奔头。

在王满银被抓后,家里乱成了一锅粥,爸爸和哥哥都不在,少平立刻变成了一个男子汉,指挥妈妈和姐姐干这干那,让他们有个主心骨。

而妹妹兰香,为了不给家里人添乱,主动就把猪喂了,她知道这个时候她只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减轻大家的负担,让爸爸妈妈非常欣慰地看到,他们的小女儿已经懂事了。

面对失败和挫折,亲情就是一剂良药,填补你失落的心,让你振奋精神,重整旗鼓。

这种责任逐渐成了一种习惯,让你割舍不下。

少安即使在分家后仍然把家里的事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当他有钱后,他就想着给父母盖房子,并且盖成整个双水村最气派的。

少平也是一样,他到外面闯天下,挣了钱最大的梦想也是要给家里箍一个像样的窑洞。

这个家就是他们的牵挂,无论身在何处,心里总是惦记这个家。所以,曾经的“烂包家庭”在大家的奋斗下越过越好。

生活中,常常听到有人抱怨:我为这个家付出了这么多,却什么也没得到。这些人还没有意识到责任的意义,家庭就意味着责任,而责任是以情感为基础的,一个对家庭有感情的人,又怎么会计较付出后的回报呢?

这本书很好地为我们诠释了亲情的含义,亲情是父母对孩子的疼爱,是兄弟姐妹间的关爱,是孩子对父母的敬爱。亲情是相互尊重,是彼此的界限,更是一种责任。

亲情,是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情感。亲情是一个人避风的港湾,可以让我们感到家的温暖;亲情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可以让我们战胜任何苦难;亲情是一个人快乐的源泉,可以让我们永远幸福。

平凡的世界 路遥 原著 全三册 完整版茅盾文学奖作品淘宝¥ 74.50去购买?


《红楼梦》。

不知道为什么,看过很多书,最先想起的却是这一本。

高中的时候看过很多遍。后来沉迷小说,发现古言差不多都有红楼梦的影子。古代的贵族生活是什么样的,这本书就像一部生活方式的百科全书。

我想,大约知识点会忘记,但是生活方式却是刻在农耕文明的骨子里。


思考快与慢,终身成长,洞见,西藏生死书。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