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內特季後賽最高35分…


姚明的得分效率和得分技巧在他所處時代的中鋒中無疑是非常出類拔萃的,他也可以說是最後一個擁有完整背身單打技術的古典全明星中鋒,得益於先天的身高優勢以及後期增重後紮實的噸位,以及良好的中距離手感和籃下位置感,巔峯期的姚明是毫無疑問的低位大殺器,得分能力毋庸置疑,所以這也引出了一個問題,為什麼姚明的季後賽得分才只有僅僅33分?

要知道同時期幾乎只會喫餅和搶籃板二次進攻的魔獸霍華德,季後賽最高分都有46分,姚明的33分的確不算高。仔細分析一下,姚明職業生涯季後賽僅有的三場30分以上的比賽,都是在05年和小牛的系列賽中取得的,05年小牛是諾維斯基和丹皮爾的內線組合,諾天王不用介紹了,進攻無解防守一般,於是小牛隊找來了丹皮爾想撐起內線的防守,就是下面這貨

當年為了自抬身價號稱西部第二中鋒,其實得分籃板都是個位數,進攻基本上靠喫餅和補籃,但是力量好,噸位足,身材也是標準的中鋒尺寸,協防是不行,頂防還是可以的,總的來說屬於純藍領,04年合同年在爛隊勇士刷了一年好數據,成功忽悠冤大頭小牛簽了7年7300萬,順便說句,我認為這筆簽約是小牛隊浪費諾維斯基巔峯的罪魁禍首之一(另一個罪魁禍首就是吸毒的約什霍華德,坑爹啊),丹皮爾速度緩慢,跟小牛隊的打法完全不搭,在場上就是拖慢球隊攻防節奏,所以05年季後賽還首發一場打個2節左右,06年直接成底薪藍領迪奧普(迪奧普是另一個坑貨,常年上場得分掛零蛋,職業生涯有兩百多場0分,不過人家畢竟是底薪,而且能跑能跳有活力,也就罷了,司機搭檔的這都是什麼中鋒?)的替補了,05年對位姚明,第二場被姚明打出了14中13的命中率,狂砍33分,第二輪打太陽,第一場就被小斯刷了40分16籃板,說了這麼多,就是想告訴大家被寄予厚望撐起內線防守的丹皮爾根本防不住誰,小牛純是被坑了,姚明在他和諾維斯基手裡打出生涯僅有的三場季後賽30?,絕非偶然,而其他年份的季後賽對手,04年湖人的大鯊魚奧尼爾,07年爵士的布澤爾和奧庫,09年開拓者的普爾茲比拉和奧登,湖人的加索爾和拜納姆,都是防守比較強的內線組合,也就更難刷高分了。

(我覺得05年是姚明體型最好的時期,力量靈活結合的最理想,還有這雙TMAC是我的最愛)

面對的對手內線普遍較強是一方面,姚明自身的打法和體力是另一方面,姚明進入聯盟後就一直在增重,從02年的靈動少年一直演變成10年體重300斤往上的低位巨獸,也擁有了聯盟數一數二的低位殺傷力,背身單挑幾乎無人能防,效率極高。但是真正看過姚明打球的會知道姚明每場比賽的出手並不多,常年維持在十三四次,也很少能得到高分。國內的主播經常黑火箭的後衛不給姚明傳球,其實以姚明巔峯的命中率,哪個後衛不願意給姚明傳球?傳過去大概率一個助攻,教練更是不可能允許不願意給姚明傳球的後衛站在場上,姚明出手少的真正原因是他很難獲得理想的單挑機會,非常容易被包夾和被破壞接球路線。這一是因為他沒有鯊魚那麼強悍的無球移動和卡位能力,限制了他的要位深度,二是他外擴接球的能力有限,三是姚明的傳球控球能力基本上是他這個水準的全明星內線中最差的,所以對手敢肆無忌憚的上包夾。

另外一個隱藏因素就是體力問題。姚明巔峯時期經常是第一節上來連投連中,超級巨星,打到第三節發現跑不動了,打到第四節拼刺刀的時候發現球都拿不穩了,進攻慾望直線下降。

這是08年火箭打凱爾特人的一場比賽,防守姚明的是身高體重都跟他有明顯差距的加內特,常規來講,這應該是一個錯位,因為加內特的體重是防不了姚明這種重型中鋒的,但是可以看到姚明不論怎麼擠怎麼靠,就是進不了低位,並不是說加內特的力量壓制了姚明,你仔細看下時間,這已經是第四節後半段了,是姚明自己的體力出了問題,腳步踉踉蹌蹌,出手也不再穩定,技術動作已經都變形了。

綜上,姚明季後賽最高分33分是一個很合理的分數,他季後賽場均也就打個35分鐘,出手個13次,不是不想刷分,的確是沒有刷更高分的能力。


不誇張地說,其實主要是因為奧尼爾。

由於奧尼爾等超級中鋒的內線威懾力,聯盟在01-02賽季開始放開聯防的限制。姚明是在02-03賽季進入的NBA。

可以看下奧尼爾本人的數據:他在季後賽得分超過33分(含33分)的一共39場,其中在01-02賽季後的僅有9場,剩下的30場都是在聯防規則之前;而考慮到01-02賽季剛開始實施聯防規則、各隊還玩得不太熟這個因素的話,刨去01-02賽季,奧尼爾在02-03賽季(也就是姚明進入NBA)之後的季後賽,得分超過33分的就只有3場,最高也僅僅是36分。

那次聯防規則改動是聯盟歷史上影響比較大的規則變動了,對於內線的限制尤其嚴重,比較典型的是奧尼爾和鄧肯,在聯防規則後場均得分都有下降趨勢。就我個人而言,我是從喬丹時代開始看NBA的,注意到聯防規則前後的最大差別就是聯盟的整體風格——從眼花繚亂的進攻轉向一板一眼的防守,其中包括04-05馬刺活塞總決賽這個史上最便祕的總決賽。直到No Hand-check規則產生效果之前,聯盟總體上是得分下降的,而No Hand-check更多是釋放了外線球員的進攻,裏外裏此消彼長反而更限制了內線球員的得分,尤其是姚明和奧尼爾這種傳統站樁式中鋒

可能有些人會覺得奧尼爾在2002年後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不能拿他做證據。那順便看看其他聯盟知名內線球員吧。

只統計2002-2003賽季之後、2008-2009之前的賽季(與姚明處在相同時期),季後賽超過33分(含33分)的場次:

鄧肯13場,最高41分;

霍華德2場,最高40分;

司機11場,最高50分(不愧是司機);

加內特3場,最高35分;

大加索爾1場,36分;

小奧尼爾2場,最高37分;

小斯11場,最高42分(納什喂得好);

船長布蘭德3場,最高40分;

波什1場,39分;

布澤爾4場,最高41分(布澤爾這4場全部是在同一個賽季中取得的……)

其他內線,沒了。以防守見長的穆大叔、大本、小加索爾、蘭多夫、拉希德華萊士、霍福德不提,韋伯在這段時間內也沒有取得高分,這讓我很意外。可能有我還沒想起來的,歡迎大家補充。

以上情況,可以明顯見到的是,打法越靠近籃板的,得分越受限制。像飄在外線投籃的司機和跑轟終結點的小斯則沒有被限制的跡象。

還有一個例外大概就是石佛,他的得分數據在季後賽跟常規賽沒什麼落差,季後賽雖然沒有特別爆炸,但也非常穩,什麼叫歷史級球員啊(戰術後仰)


補充一點上面答主沒提到的,除了體力外的其他因素。

當時的節奏,尤其是火箭自己的節奏,根本就不支持高得分好吧。當年沒有魔球理論,沒有跑轟(至少火箭沒有),姚明從入行以來一直延續的是90年代的籃球風格,像他這種站樁流的內線核心,都是跟著隊友推進到前場,奮力在腰側卡位要位,接隊友傳球,用力量加腳步一步一步坐打進去,然後勾手或者中投或者扣籃結束回合,本身節奏就遠比現在動不動一個擋拆就遠投出手全體等著搶籃板或者回防的節奏慢太多了。基本上正常情況下6-7秒運球推進過前場,6-8秒卡位(順利的話),2到3秒隊友觀察到合適的位置找好傳球線路傳到姚明手上,5秒左右背打的技術動作。20秒前左右完成一次進攻,一場比賽姚明在場的時候能完成的回合數就那麼多。然後考慮隊友提前跑位找到合適的位置,麥蒂持球觀察防守之後自己跳投,姚明沒卡到合適的位置造成無法接球,姚明接球後被包夾,姚明接球背打之後觀察隊友被放空了或者跑位到位傳給隊友等等情況,一場比賽頂天了只能給這種內線球員20次左右的單打機會,以姚明的命中率,刨去失誤和犯規罰球的情況下,基本上得分上限就那麼高,全聯盟基本都是如此,所以火箭當年經常單場比賽就70來分的得分,姚明33分佔了快一半還不夠?

印象中03-05年巔峯的活塞,常年出現60多比50多的贏球。。。想想看如果有個拿20-30分的中鋒。。其他隊友得水成什麼樣


受限於體力,老姚喫球權的能力是有限的。姚明大體上一場出手十五次加七八個罰球就比較極限了,再多出手效率就會下降。

按五成命中率計算十五次出手加七八個罰球就是23分上下浮動,因為不可言說的原因老姚往往拿不到這麼多罰球所以一般也就20分左右的輸出。

當然如果有球隊頭特別鐵不上包夾繞前這種防守策略,就會像開拓者那樣被捶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