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什麼時候開始的?亞洲是否只有中國人崇洋媚外?


不崇洋媚外的被刪了啊

ps:

這條回答說的是,實際gdp【】已經超越美國了


知乎是個娛樂網站,我們不妨通過兩部八十年代的影視作品來觀察。

看過1982年出品的電影《牧馬人》嗎?導演是謝晉,男主角是朱時茂。

牧馬人 (豆瓣)?

movie.douban.com圖標

1970年代末,在西北敕勒川牧場做了小半輩子牧馬人的小學教師許靈均(朱時茂)一路風塵來到北京飯店,與30年未曾謀面的父親、旅美華僑企業家許景由(劉瓊)見面。當年,追求個人自由的許景由無法忍受與妻子的錯誤婚姻,丟下妻兒去了美國。此次歸來,他有心帶許靈均回美國繼承事業。

交談中,許靈均不認為將自己融在集體中、時時以國家利益為重的行為是思想陳舊的表現,對於父親的舒適生活,他並不艷羨。 回顧自己幾十年來所走的道路,雖有幼年成為棄兒、青年被打成右派下放牧場的悲慘經歷,卻也數次從牧區質樸、善良的鄉民身上感受到人間溫情,而在艱難歲月中與四川苦命女李秀芝(叢珊)結為夫妻後,許靈均更是嘗到苦盡甘來的心酸與甜美。他認為,國家在好不容易邁過「文革」這個大坎之後,個人更應該同親朋一起,不離不棄地跟著她走向新生。

文革結束後,男主角非但不去美帝繼承億萬美元的家業,反而回到了被下放的西北牧區,繼續做鄉村教師。是不是覺得這種高調唱得太高了?太脫離羣眾的普遍心理了?

事實上,《牧馬人》獲得了口碑和票房雙豐收,不僅獲得了行業評選的最高獎項金雞獎,還獲得了大眾評選的百花獎,男女主角演員朱時茂和叢珊也憑此片紅遍大江南北。

由此,我們可以推測,起碼在1980年代初,中國人民還沒崇洋媚外。


下面介紹1988年的一部電視紀錄片,曾經在央視晚八點黃金時代播出:

我對此片的內容就不做評價了,大家都懂。此片的播出可以說是中國思想文化界的標誌性事件,一經播出就引起了很大爭議。時任副主席的王震將軍曾經怒批:

王震晚年怒批《河殤》-中華網?

www.guancha.cn圖標

也有覺得不錯的,並對亞洲某國總理表示:

聽說你們這裡弘揚傳統文化,我們這裡出了一個紀錄片批判傳統,送給你看看。

也有大加讚賞的,曾說:

全體黨員幹部、官兵戰士都應該看看,解放思想嘛。

雖然此片於次年被禁播,但是影響力早已產生了。我想說的是,它算不上崇洋媚外的萬惡之源,因為它只是癥狀,而不是病因。至於病因是什麼,不是可以在知乎任意討論的。

八十年代是一個重要的轉折時期,後來的許多社會現象都可以從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找到答案。要深入理解現代中國社會,就必須重新認識八十年代。


肉食者帶的頭,還能咋滴?社會的風氣都是從上到下蔓延,從下到上很難的!


謝邀。

根子在哪裡?真的看不見?來來來,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君不見子弟都往西洋跑,一朝歸國人上人。

君不見洋人都為座上賓,橫行霸道有人疼。

君不見貴人都炒房地產,不日賺得千百萬。

君不見少兒都要學英語,幻想將來跪舔成。

君不見一入工廠深似海,勞累加班只溫飽。

君不見勤勤懇懇務農來,汗流浹背賠錢賣。

白領律師公務員,金融保險房地產,

領導專家大老闆,衣著光鮮人應幹。

一朝不慎做生產,人人鄙視無臉見。

買房子,當房東,留學歸,領導成。

年輕該幹啥,啃老直播當網紅。

寶馬拉菲香奈兒,嫩模英文霓虹燈。

留學不可學製造,歷史法律民主葯。

附和老外罵中國,世界工廠奴隸營。

主人何故言困惑,自由民主有人送。

收賄賂,搞地產,一朝犯事出國去,哪管而等小民瘋。

哎!!!(老婆孩子在國外等我都等急了)


「別看中國人表面對你和氣,也對你很照顧,而且也誇你,但骨子裡都是大中華主義,爾乃蠻夷」——說這話的不是中國人

目前確實有崇洋媚外的人羣,而且羣體不小。大規模是開始與1895年的甲午戰爭的失敗,注意不是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依然是天朝上國的心態,給香港只是不想和你談,給個島打發了。而到了甲午戰爭,真的讓國人睜眼看世界了,但是看世界的人卻分成了兩撥,一波反思國內政體,奮發上進(當然這波人也分了好多類型,這裡不詳訴);另一波人陷入了自我否定、民族否定的情節裡面,這個就是崇洋媚外的那羣人。

近現代中國確實長時間不在第一集團裏(所以還是皇漢思想,只要不是第一,就是垃圾,細數,中國近現代僅僅沒跟上西歐的腳步,又不是真的墊底了),所以奮鬥的繼續奮鬥,媚外的繼續媚外。當然,時間翻過2000年後(特別是2010年後),這事就比較又意思了,首先,中國和美國還是差距較大,然後和中國比較的是一個叫外國的國家;當然,還有一種比較,就是隻要有一個方面比中國強,那麼這個國家就比中國強。再直白一點,要求中國不僅僅要比美國強,還要比一個叫外國的國家強,而且要每個方面都要對外國這個國家都要有壓倒優勢,只要不是,就是外國好。特麼這叫媚外還是皇漢呢?區別在於是抱怨、跑路,還是埋頭奮鬥去了。當然這個也不絕對,有些抱怨也是希望有所改變,骨子裡還是皇漢;跑路的也不是不回來了,也是出去奮鬥幾年,再回來建設(和自身利益不矛盾,肯定是回來更好,才會回來。但是隻要回來,都是看好國家發展的)。

最後總結一下,媚外只是歷史原因導致的短暫態度,什麼時候消失取決於中國的發展;中國人骨子裡還是大中華主義。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