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音樂創作能力誰厲害?


廣為流傳的《我期待》《玫瑰的名字》其實在難度上排不上號。也就是中上等水平。下面揭曉真正的難度四大神曲:

4. 我想把整片天空打開

不算高,最高e3,但是一直沒低下去。整首高音連續咬字。

3. 永公街的街長

後面傳說中的的#f4據說不是寶哥唱的,可以忽略不計。這歌的難點就在「像只飄鳥因逆風迷失了方向」這連續12字e3真聲咬字上。

2. 傳言

別看張宇飛版,那個沒難度。雨生版是這樣的:

我在大千世界聽到一些聳動的傳言

據說愛人與被愛之間有不渝的誓約

要在今生今世相(a2)守以後

懂那溫婉的體貼

才能百年百(g2-a2)月(a2)輪轉於同一個渦漩

我在市井裡面看到一些破碎的歡顏

滴水穿石與煙花燦爛是不一樣的美

要在紅塵打滾尋(a2)覓幾度

知那沾惹的是非

於是情感總要解(g2-a2)構(a2)為冷靜的哲學

有人踩著虛空卻歌頌自由

有(a2)人懷(a2)抱所(a2)有(a2)卻(b2)作繭其中

當迷途的(a2)人(b2)看(b2)到(c3)燈(b2)火(a2)的(a2)時(b2)候(a2)

總(a2)是(b2)逃(c3)不(b2)過(c3)光(c3)陰(c3)無(b2)情(a2)的嘲弄

真假之間似乎沒有(a2)界(b2)線(a2)

所(b2)以(b2)我(d3)掩(d3)藏(d3)不(d3)了(d3)我(d3)的(c3)畏(b2)怯(a2)

甜苦之間多少美麗(a2)諾(b2)言(a2)

總(b2)叫(b2)我(d3)幽(d3)幽(d3)整(d3)理(d3)我(d3)的(d3)感(e3-b2)覺(d3)

我在空地曠野守候一夜流星的出現

期待愛人與被愛之間有圓滿的句點

要在洗盡鉛華(a2)百年以後

到那最終的境界

只讓惜緣的(g2-a2)人(a2)聽到了微妙的口訣

有(a2)人懷(a2)抱所(a2)有(a2)卻(b2)作繭其中

當迷途的(a2)人(b2)看(b2)到(c3)燈(b2)火(a2)的(a2)時(b2)候(a2)

總(a2)是(b2)逃(c3)不(b2)過(c3)光(c3)陰(c3)無(b2)情(a2)的嘲弄

真假之間似乎沒有(a2)界(b2)線(a2)

所(b2)以(b2)我(d3)掩(d3)藏(d3)不(d3)了(d3)我(d3)的(c3)畏(b2)怯(a2)

甜苦之間多(b2)少(d3)美(d3)麗(d3)諾(b2)言(a2)

總(b2)叫(b2)我(d3)幽(d3)幽(d3)整(d3)理(d3)我(d3)的(d3)感(e3-b2)覺(d3-e3)

合計:

3個e3 31個d3 11個c3

33個b2 38個a2 3個g2

這歌的難點在於根本沒降下去過,一直是在高音上幹,而且還有連續d3咬字,簡直坑爹。

1. 說的再多你也不瞭解

前面可以忽略不計,就看後面1分40秒即可:

在幸福的瞬間

我感覺偉大卻又卑微

在絕望的邊緣

雖跌蕩仍有信念

在最愛的面前

我感覺勇猛卻又膽怯

在你的凝視下

勝利也等於投降

說的再多

你也不懂我的心痛

這樣你就安全嗎

就覺得自然嗎

對我來說難道都一樣

哦~說的再多

我(a2)也不(a2)懂(#a2)你(a2)的要求(g2-# a2-g2-g2)

就順著你的新意吧

就順著你的心意吧

我的多情就當是笑話

在遊戲的規則裏

我與你都不會贏

在感情的棋局裡

我們都是過河的兵

哦~說的再多

你也不懂我的心痛

你就安全嗎

就覺得自然嗎

對我來說都一樣 yeah

哦~說的再多

我(a2)也(a2)不(a2)懂(#a2)你(a2)的要求(g2-# a2-g2-g2)

就順著你的心意吧

就順著(#a2)你的心意吧

我的多情就當時笑話

baby baby(#a2-#a2)

我(#a2)說(#a2)的(# a2)再(#a2)多(a2)

你(#a2)也(a2)不(a2)懂(#a2)我(c3)的(# a2)心(c3)痛(d3-d3-c3-#a2-g2-# a2-c3-#a2)

這(#a2)樣(#a2)你(# a2)就(#a2)安(# a2)全(c3)嗎(d3)

就(#a2)覺(# a2)得(#a2)自(# a2)然(c3)嗎(d3)

難道(#a2)對(# a2)我(#a2)來(#a2)說(c3)都(d3)一(#d3)樣(f3-d3-c3-d3-c3-#a2)

哦(#a2)~說(#a2)的(# a2)在(#a2)多(a2)

再(#a2)多(a2)我(a2)也(a2)是(a2)不(a2)懂(#a2)你(c3)的(#a2)要(c3-#a2)求(#a2-#a2-c3-c3-#a2)

就(#a2)順(#a2)著(#a2)你(#a2)的(# a2)心(c3)意(#a2)吧(#a2)

就(#a2)順(d3)著(d3)你(d3)的(d3)心(d3)意(d3)吧(#a2)

我(#a2)的(# a2)多(#a2)情(#a2)就(#a2)當(c3)是(d3)笑(#d3)話(f3-d3-g3-f3-d3-c3-#a2)

說(#a2)的(# a2)再(#a2)多(#a2-#a2-#a2)

我也不懂你(c3)也(c3)不(c3)懂(c3-#a2)

彼(#a2)此(#a2)的(# a2)心(c3)痛(#a2)哦~(c3-#a2-d3-d3-d3-d3-c3-#a2-g2-c3-c3-#a2)

這(#a2)樣(#a2)你(# a2)就(#a2)這(#a2)樣(#a2)你(# a2)就(#a2)安(# a2)全(#a2)嗎

你就覺得自(#a2)然(#a2)嗎(c3-#a2)

對(#a2)我(#a2)來(#a2)說(#a2)難(#a2)道(#a2)都(#a2)一(#a2)樣(#a2-g2-g2-f2)

合計:

1個g3 3個f3 2個#d3 20個d3

26個c3 93個#a2 16個a2 9個g2

這歌最後1:40秒完全在高位上弄,還各種轉音,最後連寶哥都擠卡了,你就知道有多難了。目測這一段完全就是寶哥某天心情不好亂幹弄出來的。純幹,沒任何技巧。


評論大型捧殺現場,我已經先拉黑了。

我已經說了河鉉雨同時期比不上張雨生,現在的河鉉雨在現在的完善的音樂體系下做到比張雨生強是正常的,正常的音樂環境就是長江後浪推前浪的。

但是評論裏的這位,必須要求別人承認張雨生的創作能力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這就是一種捧殺。

我在大學時才開始聽張雨生的遺作,驚嘆到他的作品裡蘊藏著如此大的能量,當別人看不起張雨生時,我會和別人說,別只聽聽《天天想你》《大海》這種歌就斷然判定張雨生的唱功,《是否真的愛我》裏穩定的氣息,《永公街的街長》裏的連續E5-F5咬字,聽到之後都不會說出張雨生只靠天賦這種蠢話。

請不要捧殺。

原回答:

斯人已逝,況且出道9年就英年早逝,真的沒法比。

96 97年的張雨生,是肯定比不過現在的河鉉雨的,系統的訓練和技巧上就是不如的。

把河鉉雨撥回到31歲,當時的他和張雨生比,我倒是覺得技巧上大差不多,河鉉雨的中低音更優秀,張雨生的混聲在後幾年登峯造極。

張雨生之所以大家很懷念,而且捧在一個很高的位置,就是因為當大家注意到他無窮無盡的能量時,他卻早已離去。

在全臺灣市場被苦情歌佔據的90年代,一曲至今仍不過時的《bad boy》,誰都期待他作為頂尖製作人未來還有多少震驚世人的創作。

E5的連續咬字,越來越穩定的中低音,誰都會設想才31歲的他未來有多大的可能。

正值壯年的河鉉雨和逝去的張雨生,你沒法比,兩個人互相唱對方的歌,都是唱不下來的,論技巧,現在的河鉉雨明顯更強,但是張雨生粉絲肯定不服氣,因為張雨生還沒來得及展現自己的可能性就逝去了,拿現在的河鉉雨去踩張雨生更要不得,就算贏了,也沒有什麼贏了的爽快感,而且由於年代久遠,有些答主也並沒有很瞭解兩者具體的表現,顯得不具有說服力。

結論,現在的河鉉雨&>張雨生,毫無疑問,說張雨生更強的也沒有問題,論唱功和創作能力綜合起來,我心目中31歲的河鉉雨也是小輸張雨生,而且斯人已逝光環加成,說張雨生強也沒啥問題。

最後,強烈反對某些人說張雨生的A5是雞叫,這些人到底是來引戰的還是來招黑的?


謝邀

其實往往我從不看我收到了什麼邀請

這個問題執著於得出一個比較合理的結論意義不大,第一這個結論其實顯而易見,河鉉雨老師唱功整體優於張雨生老師;第二他們之間分出個高低沒有很多後續意義。

他們是在兩種語言文化背景,兩個不同年代成長起來的歌手,與此同時又都是很優秀的歌手(這個優秀的橫向程度當然存在差異),更貼近當下時代的那個可以說一定要更「先進」,這是理念的勝利,是包括演唱方法在內各種文明產物整體隨時代進步這一定論的勝利。

或者我應該說,河老師對張老師唱功上的優勢是事實,但是同樣我也堅定地認為,這一點並不應該給河老師帶來驕傲,而且這種本身缺乏道理的驕傲跟旁人應該更加沒有關係——當然河老師本人也不是這樣的人

分開說

河老師對張老師唱功上的優勢是事實:

1.音域跨度即整體質量硬指標:河老師跨度為Bb1-Bb5(以及我個人認知範圍內暫缺視頻音頻資料的C6),且自蒙歌時期開始已經進化成四個八度近乎無可挑剔,各音區均達到亞洲頂級水準的程度,我個人更推薦他和昭宥女士的合作曲

?? ???-??? (河鉉雨) - QQ音樂-千萬正版音樂海量無損曲庫新歌熱歌天天暢聽的高品質音樂平臺!?

y.qq.com圖標

主歌迷人的低音淺唱,副歌比起女歌手都來得更加開闊輕鬆的連續B4咬字,第二遍副歌優秀的合聲,以及接上的Eb5長音也是可圈可點(最後甚至拖長近十秒完成漸弱收聲,可怕至極),排除那些極端音域的衝擊,這首歌他基本上展示了自己完整音域的跨度和上等的音色立體感與控制力,且全程輕描淡寫,功力深不見底

而張老師跨度則為B2-D6,我個人認為,其在龍兄虎弟現場即興的D2氣泡音已經基本脫離有效音域範疇,但是這個測音結果是由目前似乎有不少人喜歡用的比的原理網站的創始人比的院長在差不多四五年前給出,我選擇接受結果準確性;此外《永公街的街長》最後先後來到E6和F#6的高假聲未必是張雨生本人,而可能來自女聲合音(若有人購買了《卡拉OK·臺北·我》這張專輯,會看到歌詞文案後面有寫到女合音的姓名,馬姓女士,全名我一時忘記),所以也暫不納入討論,其錄音師曾表示他有過頭聲F6,極限衝擊C7的表現,同樣缺乏實證,故不納入。

在跨度上張要明顯輸一些,張的嗓音本質結合唱法使得他基本上就是個女嗓,音域位置和跨度也非常接近女歌手,低音十分天殘,早年唱個獅子王的C3都費勁巴拉,在正常唱歌時連續三組咬字對他竟然是最難的事情,放其他男人身上這簡直無法想像。當然,後期確實有意識地進行了強化,基本上已經不會對連續三組咬字感到難受,B2的幾個表現也問題不大,只是確實離遊刃有餘有不小距離,和河老師的低音相比較,差距則更為顯眼一些。

至於絕大部分流行男歌手最具表現力的四組音區域,或者我們說F#4-C5這段音區,張老師和林子祥老師情況類似,若論輕鬆程度,簡直可以競爭天下第一,但是喉位偏高,通道略擠,所謂的「三腔共鳴」並沒有調整得很完善,整個聲音聽起來,略顯「小」(非指音量)

到了五組音區,情況其實也類似,張雨生和河鉉雨的音質區別很明顯地帶有時代差異,論及壓縮,點小,河要更突出一些;而由於在高音區張雨生的天賦甚至比河鉉雨要更加變態,加之後天甚至偏向京劇的唱法開發,他在這個音區徘徊的能力要更優異。

簡單來說,河老師的音域表現力,較之張老師更全面,且相對優勢的環節要更喫香。

2.進階方面

兩個人的音樂底色都是搖滾系的,很大而化之地說,可以突出考查的也就兩點:律動能力以及非常規音色的把握能力,這兩點整體來看也是河老師做得更好,蒙面歌王時期作品大把,非常直觀地展現了他在這些領域的造詣,而張老師很遺憾,他缺乏更有力的作品來展現——儘管他毫無疑問能夠寫出來,甚至寫得更好也未必不能,但是他自己唱的demo總歸是稍微粗糙了一點(例如他給阿妹前兩專寫的歌)——在這裡也回答題主在問題描述裏問了的,但是可能不少人沒有看到的創作能力問題:我無法評價河老師的創作能力幾何,因為我對他寫作的情況瞭解很少,什麼歌是他創作的,負責了哪個方面,我幾乎是不知道的。但我清楚張雨生老師的創作能力比較瞭解,他不僅在整個臺灣流行樂壇的千篇一律的土壤裏培育出了許多今日來看亦不過時的新風格,而且很早就成為了一個頂級的詞曲創作者,一個殿堂級的製作人,他的程度迎接一下可能而有的論戰,我覺得他的歌迷還是可以有些自信的。

這一點並不應該給河老師帶來驕傲,而且這種本身缺乏道理的驕傲跟旁人應該更加沒有關係:

文化的差異和時代的差異,其影響對於優秀的歌手來說,是很突出的。搞文化產品的傑出人才,他們的輸出一定凝結著自身的審美乃至人格,而這種審美乃至人格,又是他在大時代下個人歷練的凝集。這種說法也許看起來有些故弄玄虛,但是古今中外不同維度下,同樣優秀的文藝工作者在審美取向和技法追求上所呈現的不同訴求,很明顯又一定程度上證實著這一點

作家也好,畫家也罷,影視工作者也好,音樂人也罷

我十四歲時聽到張雨生的《凡》和《這一年這一夜》哭得稀里嘩啦,儘管那個時候我並沒有什麼豐富的感情經歷(現在也沒有),而這其中一首歌甚至都不是明顯的悲傷情緒的歌,但是當作品融合了編曲的各種樂器配合,歌詞的明確描摹,以及張雨生人聲主旋律的各種處理撲面而來的時候,我確確實實地感受到了某種層面上的共鳴——基於共同的文化認知和相近的情感傾向,我被張雨生試圖表達的內容中的一部分所感染(屆到了),並且自然而然地,由衷地感嘆「他唱得真好」

這裡面涉及到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我願意放出來供大家討論——我個人同樣認同歌曲的編唱曲詞中詞的整體意義最不重要,但我同時也認為這一論斷的適用範圍是「多文化背景多語言體系下歌曲共享」,而一旦涉及到確實的母語演唱與聆聽時,我跟很多人的看法不太相同,我支持提升詞的價值——不只是作詞,也在演唱者如何表達詞。

流行歌曲本身帶有「俗」的一面,在純音樂語言上的信息傳達上,針對普羅大眾而言其效率是嚴重不均而且整體低下的;然而所有的聽眾在欣賞與喜愛流行音樂作品的權利上,又是平等的,所以藉助理解門檻更低的「語言」(我沒有想到合適的名稱)來構建完整的一首流行歌曲的信息量,又是理所應當的。

直白地說,華語人聽華語歌重視華語歌詞,實在不該是一件被看不起的事。

歌詞本身肯定也是重要的,否則,歌詞好壞對一首歌的各個方面就不該有什麼影響才對——然而事實明顯與此相反。

這裡不談歌詞的創作,只談演唱者需要完成的歌詞的表達,這裡有很多,包括頓挫與節奏律動的配合,包括文本內容與整體編曲的配合(「這裡應該有吉他」)

包括咬字

中文咬字歸韻的難度,對於演唱而言實在過於折磨人,所以不管旋律難度幾何,重視把華語歌詞的咬字做到完好乃至優秀的歌手,都值得敬佩,儘管他們可能會為此付出咬字笨重的代價,但這是藝術的取捨,而非意識與能力的落後,後者嘲笑可能無可厚非,但前者不是(反過來,拋棄咬字的完整清晰而獲得了其他東西,也一樣值得敬佩)。

而在咬字方面優秀的人才,前有鄧麗君女士,稍近一點,就是張雨生。他的五組音在整個亞洲樂壇,都是頂級的存在,雖然其質量並不能夠勝過一些終極的變態,但他的負重卻又先天比非華語人士大太多(這同樣也是冷漠微笑和我在一年前對JJ的高音能力評價甚至比一些JJ歌迷還要來得高些的原因)

由此,我還要提到另外一點,那就是由於張雨生和河鉉雨本身都已經是頂級演唱者,所以儘管他們之間有高下之分,但他們代表性的作品交給彼此,卻都可能無法完成好——即便我們默認張會韓語河會華語

河鉉雨的很多經典作品,其主歌的表現就足以讓張雨生尷尬了,要麼完全下不去,要麼勉強下去了,聲相淺白呆板,幾乎不能算是歌唱,此外河的一些過於激情的live表現,張也不是百分之百能hold住的,張老師是一個大型演唱會經驗缺乏的藝人,針對長時間作戰的唱法微調,他還做得不太好,所以逢甲演唱會,校園演唱會幾次稀少的個唱體現出來,他高音相對最大的劣勢未必是音色,而可能是耐力。

反過來,張的很多歌唱能力上的代表性作品,河也是未必能做到的。河老師和決大部分五組怪物一樣,過了E5的表現並不頻繁,而更多的是點綴,你很難想像他的一首歌裏,超高音的數量會比shes gone多,但是恰好,張有很多這種大把大把高音乃至超高音的歌,這正是他的優勢所在,除此之外他還有一個優點,就是可以碾壓大部分男歌手的氣息底量,儘管他自己的錄音表現並非盡善盡美,但是讓其他男歌手,包括韓國五大或者日本的幾個怪物來嘗試,都很難想像是萬無一失的。

這裡我就不再做核實,同樣引用http://bideyuanli.com聲譜圖的創始人比的院長自己做的統計結果

《我想把整片天空打開》,開場連續A4B4咬字,然後副歌連續C#5咬字,間奏中即興連續E5咬字,這裡的連續是指一整句話基本全部都這麼高,近四分鐘的歌,全程沒有低下去過

《兄弟啊》,清唱版本連發三個G5轉音之後D6拖長6秒

《永公街的街長》,排除後面的吟唱,最後一遍副歌在A4以上的整體音域中不斷爆發D5E5,甚至有一句「像只飄鳥因逆風迷失了方向」十二字全部E5乃至碰到F5的極限咬字

《後知後覺》,最後一遍副歌起步E5咬字,一路爬上Bb5

《傳言》,3個E5、31個D5、11個C5、33個B4、33個A4,其中出現了整句D5咬字和整句D5咬字接E5咬字拖長

《說得再多你也不瞭解》,1個G5,3個F5、2個Eb5,20個D5、26個C5、93個Bb4、16個A4,全程集中最後一邊副歌的一分鐘內瘋狂掃射,從一換到二換以上咬字咬個不停

然後這些還全部都是在中文那些彆扭的咬字下完成的

如果我們再考慮一些其他要素的話,那麼這份「河老師也難說輕言翻唱的張老師作品」list又會擴張,譬如答主 @施白牙 提到的真假音轉換極其彆扭卻被張雨生處理得很自如的《口是心非》,

難不難?太難了,能夠駕馭這種程度的演唱本身就是超凡實力的體現,當然,我也認為大部分人不需要效仿這種態度,但是在金屬等等領域裡,也的確存在這樣的歌手與作品發光發熱,而被喜愛著。

基於此,我可能會再提出一個個人觀點任大家指摘:當我們審視、評估那些達到乃至超越了某個層次的頂級歌手們時,在某個也許更普適的體系裏,他們的功力確有高下之分;但是他們的優秀與各異,又決定了他們各自極致的作品,無法被同級別的彼此,乃至更勝過自己的對方所拿下而演繹好。所以普適也許與武斷掛鉤,基於具體的作品來欣賞高手針對性的表現,可能是需要被接受的評判方式。

同樣翻譯成人話,就是XX唱XX類型的作品天下無雙——我避免用無敵這樣的辭彙,並且在以上所有的論述中,都盡量融入了我的這個觀點。畢竟基於具體的優秀作品的獨特性,可能纔是流行音樂本身存在的意義,每個音樂人從自己真實的人格出發,通過作品表達的審美,或者熱情,分別被不同的羣體所接受而喜愛著,真實地構成了百花齊放。

至於張雨生,他畢竟是個在90年代的臺灣流行樂壇幹了十年不到的藝人,錄音室作品要麼就是一遍過都沒做什麼後期的demo級別錄音,要麼就是人聲調小太多的錄製效果不盡如人意的完成品,也錯過了男歌手理論上最光彩的十年的人,和21世紀最優秀的亞洲歌手相比較,輸是肯定要輸的,但他的能力也許被一些對他也不夠瞭解的朋友低估。

2012年的河老師恰好是31歲?連頭髮都跟張老師97年左右比較像,那個時節的河老師也沒有如今這麼全面優異,他恰好是經歷了男歌手40歲之前的那段歲月,至於張老師,我不喜歡推測沒有發生的事一定可以,但我也不喜歡說沒有發生的事一定不行,調整與進步,本在一念之間,多年積累自然厚積薄發

讓張老師安息好了,我們這些後人有些話不加掂量,可能會過分,擾人清凈

——分割線——

我並不太喜歡寫這種回答,寫完就是兩個小時搭進去,還未必能做到「物盡其用」,讓看客能夠看進去,很得不償失。

我的確是這麼認為的,我覺得頂級歌手的比較,需要引入這個維度,即知道他什麼東西唱得很棒,什麼東西相對不擅長,他自己最精準的整體定位到底在哪個坐標點。

如果過分執著於相對普適的體系下誰比誰強,那麼還是那句話,走著走著,自己就走進「武斷」的藩籬,出都出不來,最後就是不同評價標準的互相譏諷,嘲來嘲去,沒完沒了。

如果討論既無法說服對方以得出一個被普遍接受的結論,也無法啟發彼此使得整體的認知水平得以進步,永遠停留在「相互輕蔑仍然彼此口水往來」,那這種討論一點意義都沒有。

結果就是連聽歌喜歡某個歌手的純粹的快樂都沒了。

有時候會想,我們這種非業內人士討論這個,一個個對自己看法都自信地不得了的拋出觀點,要是被那些我們討論的業內精英看到了,他們怎麼想。

我自己本人隨著對這方面瞭解的深入和自我的學習,心態逐漸轉變成對越來越多的歌手越來越深的敬佩與喜歡——「哇我知道這個點好難好需要品味你做到了做得真棒」,不論這個點大還是小,明顯還是隱晦,大眾還是私人。

也許我這麼想是錯的吧。


好多答主是沒有看到「全方位」三個字嘛!哈哈,有這時間比較貶低還不如多聽聽歌………


其實讓河鉉雨素香之類的韓國高音怪唱中文歌就未必能那麼順溜了,中文咬字太難了,韓語英語內口調整一次的發音可能中文要調整兩三次才能咬準母音,嚥肌壓力很大,很影響共鳴質量,所以中國歌手在咬字發音上花的功夫比韓國歌手多多了。

舉兩個簡單的例子。例一:張學友《一路上有你》中的「一顆心在風雨裏飄來飄去」,連續F4咬字,這個音高只能說是高音入門,但這句話有多難唱試過的都懂,「在」這個字非常容易破音斷氣。

例二:張宇《用心良苦》,偏偏「註定」要落腳,用心「良苦」卻成空,都是降A4的音高,也不算特別高,但咬字極其彆扭,很容易就會轉假聲或者破音。

而趙傳的《愛要怎麼說出口》,試著自己去生活雖然是連續B4咬字,比之用心良苦高3個key高音也更多,但實際上咬字很舒服,比《用心良苦》反而相對容易唱好。

所以拋開咬字談音高就是耍流氓。

就看迪瑪希鄭淳元他們在我是歌手上唱的中文歌就能看出中文歌的咬字對外國歌手來說有多困難了。他們翻唱法語歌英語歌都非常6,唯有中文歌,咬字根本不是那個感覺。

再聽聽張雨生的口是心非那變態的真假聲切換咬字,永公街的街長12字連續E5咬字,我是懷疑河鉉雨能唱好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