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瑞典環保小將 Greta Thunberg??

www.zhihu.com圖標


寬泛淺陋地談一下。

環保主義,包括動物和環境的保護,我認為重點在於為了人的更美好生活。現代技術讓人們享受更好的醫療、更安全的食物和更健康的保養時,仍然應該把生活的載體保護好,以從根源和接觸最頻繁的地方利於人們身心健康。自然與動物的權益是與之正相關的,這纔是基礎。

若非為了人的健康而是讓人忍受饑寒,那麼其意義也就不大了。

——————

關於水和電。

大體上,應當鼓勵節水。淡水不同於其他的東西,儘可能循環利用、無害化排放,多次處理(最好是生產過程中減少污染)。用水分級別也是高效的辦法。自然狀態的維護更重要,例如城市的生態、水滲透等。

電力問題,若處理垃圾的焚燒能同時解決垃圾和電,是可取的。同時應鼓勵風電、地熱、潮汐等更環保的方式發電,尤其是風力發電。儘可能利用荒廢/暫時難以成為居住區的地方(非保護區),有時候可以製造條件(例如風口狹管效應)。反對大規模水電站,除了會破壞合流生態外還會導致自然通航不利,對於自流的運河、曲折綿長的渡槽等還是支持態度,另外在河流中間修水渠連接人工潟湖再利用也是不錯的辦法(還能自然地調蓄)。

我支持儘可能用電力代替燃料或開發清潔燃料,只不過這就不是出於環保了,而是出於減少對一些東西的依賴或被扼住喉嚨的改變。

——————

關於生物保護。

免於痛苦的動物權益適用於各種動物,但不能把動物地位抬到人之上或者過多的「擬人化」權利。就像可以改善飼養動物的環境,保護恢復野生動物,但不能禁止養殖動物一樣。

中國近年來西北一些地方治理荒漠化的做法很好,值得世界學習。此外,野生動物製品應當嚴厲禁止,並從價值上使其失效(也就是反對完全市場經濟模式)。改動物園為保育園,對野生物種進行恢復生存能力訓練,禁止非必要情況下對野生動物隨意捕捉奴役(如大象表演)。

此外公路鐵路設置必要的隔音、涵洞或自然裝飾的橋樑供野生動物通過、維持兩側生態完整也是應當。

應當設立人工養殖體系,避免對人的危險或對野生動物的破壞,例如把熊當寵物沒什麼不好,但應該是人工飼養的而非捕捉馴化的。再如狗肉,應當設立正規健康的狗肉飼養廠,像其他肉用動物一樣,保證食物安全和屠宰規範。

至於城市流浪動物,我認為應當儘可能無害化,尤其是預防惡犬傷人這種事情發生。對已有的,可以管理數量和健康(居住社羣來管理),或在數量構成威脅時進行人道消滅。

規範飼養(可設置資格學習)、避免隨意放生導致的外來物種入侵。

——————

對素食主義的態度。

素食主義是一種個人選擇,但目前人們食用的肉大多是人工養殖場(包括部分魚類也是有意識的在野外有養殖圈網),不是直接取自自然。需要限制的是野生捕撈,例如延長休漁、增加限制和用網不宜過密,同時應鼓勵定點大圈網的養殖和半養殖。成規模的家畜養殖可以很好的處理農副產品,並生產些養料,還能讓肉類更安全。

素食主義如果是出自個人意願或宗教信仰,應予以尊重,不應指責其他非完全素食者。

關於屠宰場的人道,我認為現代的機械和麻醉可以做到使之無痛苦乃至不知情,若確定其有痛覺神經,出於人道主義應當如此,同時也出於現代化。(個人認為,最簡單的屠宰仍然可以無痛苦,例如直接用步槍)。

反對虐待動物,是因為反對無意義殺生,以及打壓施虐變態心理。

知乎用戶:為什麼(在我眼中)中國網友普遍不在乎動物權益,並對保護養殖場動物以及勸別人喫素的行為嗤以鼻息??

www.zhihu.com圖標

肉類生產不必和環保掛鉤太多,以及其他生產亦然。

目前正在出現一種人造肉的技術,用培養皿製造。據說營養價值完全覆蓋並超出了真的肉,口感上也沒有什麼差異。但現在還是成本非常高(因為技術剛剛出現),作為少數人的奢侈品存在,若以後隨著技術的成熟,當完全可以替代現有肉時,那值得推廣。

——————

本質問題。

真正破壞環境的,是極大多餘而分配不均導致的無意義生產——例如,精英佔據的資源多,分給人們的會更少,人們為了滿足需要則生產者會生產更多(絕對量上)的東西,而到達人們手中的仍然很少。但若分配均衡,生產絕對量比現在少仍會完全足矣滿足所有人的健康體面生活。(若精英拿95%,人們只有5%,為了達到所需,就要生產幾倍的東西。同時,資本為了利益也會破壞生態持續性、生產過量而造成一些東西的短缺,如廉價有效的藥品沒有廠商願意生產)。因此,對環境的破壞源於超額過量生產,以及資本為利益而進行的大量污染破壞。

(其實無論市場經濟,還是權威計劃經濟,產生的問題就是生產不一定是大多數人真正需要/大多數人不能共同商議決定生產分配計劃;生產的也不能給需要的人和地方/與人們體面健康和安樂生活無關緊要,不需要的反而有盈餘和浪費。環境問題有時候只是次生問題,不能單獨看)

最經典的如巴西伐木問題。一些巴西人認為巴西不伐木就不能發展富裕,而覺得西方「說風涼話」阻礙巴西發展。但問題根源在於巴西資本家為了其利益最大化,只能是伐木出口,最後有點殘渣落在巴西人那裡,環境破壞帶來當地人生活環境的惡化。最優解,是巴西人佔領工廠、充公、共同計劃生產,消滅那個佔據資源獲得利益的特權階層,那樣不用破壞環境仍然可以良好地發展。說到底,發展用不用破壞環境,關鍵問題是「誰主導,怎麼分配」,以及「追求是什麼」。若追求人的安樂生活,則分配較均衡、生產無需過度即可滿足人們(同時,破壞環境會導致人們生活健康和心態被影響);若追求少數人的利益和其利益體系發展,則破壞環境後發展很好人們也不見得有安逸生活,仍然在高節奏和壓力下(巴西還有眾多貧民窟)。

各種生產,能做的最好就是減少副產品浪費、在生產過程中做到儘可能環保。治理方面,中國西北一些地方治理荒漠化的做法是很好的,值得模仿。但最重要的不是單獨的環保問題,而是分配和佔有問題。

——————

總之,我的立場是人的安樂為本。人本無需以生活環境惡化換取需要,因為這也是安樂生活的一部分,發展不是(現代人不急於需要未來的東西,但可以在現代科技中美好生活)。


我們先來看看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對環境的定義:本法所稱環境,是指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各種天然的和經過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總體,包括大氣、水、海洋、土地、礦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遺跡、人文遺跡、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城市和鄉村等。

重點是啥,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重點還是人,舉個比較簡單的例子,為什麼旁邊建了個化工廠周邊那麼多人舉報?因為他排放了有毒有害的廢氣廢水,影響到周邊人的健康,泵啊風機啊天天的轉,雜訊讓人心煩意亂,天天大貨槽罐車拉危險化學品進進出出,萬一路上翻了,萬一廠子裡面儲罐炸了,危害生命安全。所以說我們會舉報,因為這個切切實實的影響到人的生存。

那如果那個化工廠在你幾十公里外,你平常會不會關注他?會不會咬牙切齒的要舉報他破壞了環境,或者極端一點,你會不會關注遠在太平洋彼岸的大化工污染環境?不會,因為沒有影響到你。

綜上所述,我們所做的一切環保措施,從大方面的標準制定,環境規劃,產業佈局,能源結構,總量控制,產能置換,生態紅線,農田保護,到細節上的項目審批,後期監管,排污許可,負面清單等等,都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最終目的還是要讓人的生活過的越來越好。

保護環境,不是保護地球,而是保護人類。人類希望享受工業化現代化帶來的便利,而且希望可以一直享受下去,並且越來越享受,所以要大力推行環保,僅此而已。標榜說要退回原始人生活保護地球的那羣人,非蠢即壞。


本人不對現有的官方解釋做出評價,僅對提出的問題談談個人的看法,希望有所思考!

環保主義就是在滿足大的生產和生活的需要的同時,盡最大的努力減少生態環境和居住環境的污染和破壞,並通過現有的財力和技術修復和維持環境健康平衡。

本人對環保的認識是這樣的,環保是一切生物環境的合理利用和管理,找到一個適合所有生物自然發展的一般客觀規律。這裡面有個衍生性的矛盾——人類文明,人類社會隨著種羣的不斷增加,科學的進步,天生具有排他性的問題,對其他生物的發展本身是不利的,只不過人類作為地球有思維的動物成了主要組成部分,自然而然的必須犧牲其他生物發展的空間而得以生存,這也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

所以環保是人類社會為了更長久的生存而提出的搶救性措施。工業文明發展至今,成果很震驚,人類到達了一個新的階段,但對整個生態環境也造成了極大的創傷,近百年以來大氣、海洋、土地、森林、山河湖泊及這些環境中的其他生物遭受到了巨大的災難,當然這是發展的代價,是不可避免的。

本人想表達的是,問題很嚴峻,直接面臨的問題也很清楚,國家和社會精英階層在為此做補救和努力,希望全世界,全社會能夠參與進來。

主要就是全力支持和配合國家及組織的環保政策和行動,提高自我的認識水平,文化水平和素質水平,盡自己的努力為環保事業做出應有的責任和貢獻。

如:堅持絕不亂扔垃圾,學習垃圾的分類處理和回收再利用。節約使用一切資源,尤其是水和電,使用一切清潔能源,交通。絕不過度消費,炫耀消費,合理化使用財務。絕不主動做傷害自然環境和人居環境的事,絕不捕食野生動物。注意個人衛生和形象,不可在公共場所有不文明行為。努力提升自我能力參與環保等公共事業中,為改變現有環境努力前進。

我相信,不管出於什麼目的,只要是為了這個共同事業而努力的必須全力支持,因為只有全民參與了,量表才能質變,某些限制條件才能慢慢改善,才能變得越來越健康的向前發展!

僅已此篇,交流一下,思考一番!


有人說,大城市空氣不好,以後去農村就行了。其實地球好比是座房子,而且是唯一的房子,你住在裡面,並沒有其他房子可租。你扔的垃圾、產生的廢氣、造成的污染都在這個房子裏,空氣在流動、水在流動,每個人都無法逃避。每個人都是「地球房主」,我們保護的也不是房子,而是我們「地球房主」自己。

我在《比爾教科學》裏讀到「地球房主」這個說法時,真的覺得再沒有更貼切的比喻。我們以為可以去別的城市,別的國家,可是地球溫室效應會讓全球的溫度升高,冰川融化會讓全球的水面上升,核泄漏會讓全球的水都被污染。其實,無處可逃。唯一的辦法就是保護好我們的房子。

《比爾教科學》這本書,從地球整體的大環境、環境惡化的成因,以及作者親自試驗如何做的角度,來談論環保。但因為作者的科研背景,這本書作為科學入門,也是極好的。

作者比爾·奈,是美國科學教育者、電視節目主持人、機械工程師、喜劇演員、科普作家、發明家、美國行星學會的首席執行官。擁有康奈爾大學機械工程學士學位,曾擔任波音公司工程師。1993—1998年,主持了探索頻道科教節目《比爾教科學》,獲得多項艾美獎。

科裏·S. 鮑威爾,是美國科學作家兼記者,《科學美國人》和《發現》雜誌前主編,與比爾·奈合作多年。

我們接下來就看看,我們如何才能當好房主?

一、我們面臨什麼危機?

眾所周知,現在的極端天氣越來越多,洪水、颱風、地震、火山爆發、冰川融化、森林大火、暴雪。其實這不是天災,而是人禍,罪魁禍首是溫室效應。

溫室效應主要是由二氧化碳造成的,可以把二氧化碳理解為一牀被子,它們蓋在地球表面,讓熱量無法散出去,於是乎地球表面成為了一個溫室。

越來越多的二氧化碳,會導致地球表面的溫度越來越高,冰川融化、森林大火都只是直接結果,間接造成的海平面上升、洋流改變、海洋生物死亡、氣旋改變、洪水增加等等,都是無法控制的局面。

未來變暖已經無法阻止,因為我們已經排放了幾十噸溫室氣體。即便是溫室氣體中最容易分解的成分,也不會在未來幾十年內消失。

很高興的是,現在國際上已經有《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京都議定書》《巴黎協定》等協議來促進各國對環保的重視,來控制碳排放和積極使用清潔能源,那麼具體應該如何解決能源問題呢?

二、能源問題的解決辦法

二氧化碳會造成溫室效應,那沒有二氧化碳,就不會有溫室效應了。也就是說,如果有一種能源在供應能量的同時,不產生碳排放,就不會造成溫室效應。

會造成碳排放的是化石燃料,比如石油、汽油、木材、煤炭等,在燃燒他們的過程中,都會造成碳排放。與之相對應的是清潔能源,比如核能、太陽能、風能、水能。

所以從科技的層面,國際和各個公司都在大力發展清潔能源。比如,裝機容量達到2240萬千瓦的三峽水電站,是全世界最大的水力發電站和清潔能源生產基地,平均每年發電量高達846.8億度。

從國家和公司的角度看,科研、補貼、政策、創新等似乎都可以有所作為,那麼我們身為「地球房東」,我們每個人可以做點什麼呢?

三、我們能做什麼?

我們必須要認識到的一點是:我們每個人都有巨大的能量和影響力。每個人對環保做出的貢獻,日積月累是很大的產出。如果還能影響到家人朋友,那更是難以估量的產出。下面,我會從細節處給出一些方法,希望能夠給大家一些靈感。

1.節約能源

隨手關燈、少開空調、選擇公共交通,使用節能燈、使用廢水沖廁所、買奶茶咖啡自帶水瓶,點外賣不要餐具、網上交費、手機支付乘坐地鐵、網路購票、走路而非乘車、充分利用現有物品等,都是在節能減排,因為所有的生產過程,都會產生碳排放。

從現階段來看,徹底停止使用化石燃料是不現實的,但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減少使用。我們每使用得多一點,我們的生存環境就會更糟糕一點。這就像是關上門窗,用炭盆取暖,二氧化碳都在屋裡。

2.愛護植物

大家都知道光合作用,是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產生氧氣的過程。剛才我們提到溫室效應的主要元兇就是空氣中大量的二氧化碳。每一顆植物,甚至每一個人都是碳基生物,也就是說,植物在固碳。

現在很多人玩「支付寶」裏的「螞蟻森林」,使用者的節能減排行為,會減少碳排放,「螞蟻森林」通過發能量的方式來鼓勵使用者,並且一定的能量總和可以種植一顆真樹。截至2020年5 月底,螞蟻森林的參與者已超 5.5 億,累計種植和養護真樹超過 2 億棵,種植面積超過 274 萬畝,相當於2.5個新加坡。

其實「螞蟻森林」更像是對上面「節約能源」的一種附加獎勵,節能減排的行為本身已經減少了碳排放,種樹又可以同時減少已經存在於空氣中的二氧化碳。

3.利用清潔能源

我們提到過,清潔能源包括核能、太陽能、風能、水能等,其中太陽能、風能、水能都能夠被我們日常生活所利用。

晾乾衣服,而不要用烘乾機,就是在利用風能和太陽能;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手錶、太陽能燈都是在利用太陽能;水車,乘船順流而下是在利用水能;風車在利用風能。

《比爾教科學》作者的太陽能手錶,錶盤就是太陽能板,儘管轉化率只有10%,但是也減少了碳排放。

我還曾看到過中國發明的一種書包,書包表面有一塊太陽能板,回家之後,把太陽能板連接的電燈打開,就可以用來寫作業。很多非洲孩子就是這樣學習的。

太陽、水和風是免費的、清潔的、範圍最大的能源,他們幾乎無處不在,或許我們可以想想還能如何利用它們。

4.節約糧食

說到糧食,似乎和能源無關,但事實上,《比爾教科學》中提到,消耗地球資源最多、產生最大環境影響的是農業,農田產生的溫室氣體總量遠超過私人汽車、卡車、火車、輪船和飛機排放的氣體總量。根據研究人員的估計,在所有食物中,只有55%成功上了餐桌,剩下的45%被蟲害、植物疾病、腐壞已經我們自己浪費掉了。

既然這樣,如果我們可以充分食用糧食,就可以極大減少碳排放。比如可以多次少買,避免食物腐爛;點外賣、去飯店時,喫多少點多少,做到光碟;在家種植一些簡單的蔬菜,比如生菜、小蔥、蒜苗等。

有權消費,無權浪費。節約糧食,既環保又省錢,何樂而不為。

寫在最後

《比爾教科學》的作者身為工程師,從科學家的角度談環保,有了更多的理論基礎和可能性。我們身為「地球房主」,做得越多,住得就會越好。

比爾教科學 探索頻道科教節目書 氣候變化冰川消融環境京東¥ 24.60去購買?


我是想到才來的,先說不看了。

我在jd綠聯看到氮化鎵充電器,想到氮化鎵是否真的環保,一個設備從原料到製作生產,假設,人類的電能飽和,一般的充電器轉化率低,部分電能由熱能狀態被損耗。於是氮化鎵的出現,提升了電能的轉化率,但是鎵元素的分佈,例如廣告說的,每人浪費一張紙,每年就多砍多少樹的那種說法。每生產一個氮化鎵充電器,就多挖多少土,能量是守恆的,若考慮全球變暖,而使用更加高的轉化率的氮化鎵充電器,那麼生產一個充電器,僅就碳排放和熱排放來說,這個氮化鎵使用多長時間才能補償回來。也就是說,我們能否在保證自己的基礎生存和娛樂的情況下,做出的選擇儘可能地演唱地球和其他生物的壽命。這個娛樂我真的不能自拔。

總的來說,需求、意識、行動,需求在於智慧,意識在於善良,行動在於慾望。

但另一說,國家、社會的主流走向,如何做到領導、基層、羣眾的信息循環。很遺憾最近發生的一些事情的確無法證明至少我周圍的社會效率很低。

環保小將的行為,我並沒有看過報告,但是我認為,一個人的正面思想和行為能散播出去,激發更多的人,是好事!


給子孫留下資源,為世界剋制自己


說到環保,通常會想到水資源、電力、環境污染、物種多樣性等等...

而有一種資源每年都有上千萬浪費和污染,卻常常被人忽視,

那就是廢舊紡織品污染。

中國循環經濟協會數據顯示,

我國每年產生超過5000萬噸紡織品(包括舊服裝、舊家紡、邊角料等),年淘汰量達2000萬噸。

生產紡織品的過程浪費大量水資源,布料的丟棄和填埋還會污染土地。

人們每年丟棄大量廢舊紡織品,要對它們真正重視起來、再次利用起來,比如加工成再生棉、工業棉等。

除了有效利用已浪費的廢紡資源,控制紡織品無序生產的源頭也同樣重要。

《中國製造2025》明確提出要發展循環經濟,提高資源回收利用效率。

目前,我國化纖產量佔全球七成,紡織品回收利用率卻不足10%。

根據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測算,

如果我國廢舊紡織品能全部循環利用,相當於每年可節約原油2400萬噸、

減少8000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節約近三分之一的棉花種植面積。

要發展循環經濟,有效利用廢舊紡織品,高新技術必不可少。

更好地處理廢舊紡織品,需要高新技術和國家政策的同步落實——

技術:提升棉等紡織品原材料的種植工藝,提升紡織品染色等加工過程的技術;提升廢紡再利用的加工技術,鼓勵專業人才的科研工作,發展高新技術;

政策:更重要的是國家政策的支持,鼓勵相關回收加工企業、廢紡處理企業經營工作,完善再生加工鏈條。

解決廢紡問題除了需要高新技術和政策,還有一個難點,也是最基礎和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如何把這些廢舊紡織品聚合起來,

廢舊紡織品基本上是被扔到垃圾桶裏,這些廢紡面臨的命運只有填埋和焚燒。

舊衣回收箱、人工回收舊衣服...都難以做到高效全面的回收。

而白鯨魚舊衣服回收平臺依託互聯網,以無地域限制等優勢,

直接「從每一個居民家中衣櫃裏直接回收舊衣服」,解決了回收衣服的諸多難點。

「環保」一詞往往像空中樓閣一樣,人人都明白,人人都懂得方法論,但很難落到實處,這就是環保難以實現的一大原因。

但其實,我們大可不必把環保議題看得如此嚴肅,

將環保揉碎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少買一件新衣服、用環保袋代替塑料袋、動動手指把舊衣服用白鯨魚舊衣服回收預約回收掉,就是實實在在地在執行低碳生活方式。

真正的環保,是將環保理念融入日常生活、融入每一個人的意識裏。

-END-

新浪微博:「白鯨魚舊衣回收」

微信公眾號:baijingyu8

白鯨魚官網:白鯨魚-舊衣服捐贈 環保公益 免費上門回收服務平臺

?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瞭解更多?


今年7月1日,上海正式開始實施垃圾分類。4個多月過去了,從開始的熱火朝天、全民熱論,到如今生活在這裡的人們已經漸漸把垃圾分類當成了習慣,說明這項環保舉措確實取得了一定成效。環保事業,需要的從來不是一時熱血,而是持之以恆。

(圖源網路)

其實環境保護,在很久以前就已被搬上人類研究的題板。然而大多數普通人,往往只有在看到新聞裏提及到北極熊被餓死、熱帶雨林被燒毀、汪洋大海被塑料佔領時,才意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然而當自然環境愈漸惡劣,瀕危物種接踵滅絕,下一個走向毀滅的便會是人類。

為了喚起人們對於周遭環境的保護意識,關注全球氣候變暖這一命題,法國奢侈品牌 @路易十三瓶中世紀 發起了#IFWECARE#,呼籲人們日行一善,以行動支持環保,抑制氣候變暖。你或許擔心自己的努力過於微不足道,但全球幾十億人口的共同努力足以改變世界,而你的力量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因為我們都在乎我們的地球家園!


我認為只有強勢政府主導的產業化環保纔是真環保。自下而上、指望個人自覺搞環保,一是很難堅持,二是容易變成格雷塔那樣一邊扔麵包角一邊大談環保。

指望市場搞環保同樣不靠譜,那樣的環保只有兩個結果,要麼把污染合法化,要麼把污染轉移到更窮更落後的地區。我特別說一下後者,英國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的優美環境的背後,並不是他們高效的三廢處理能力,而是以洋垃圾的形式出口甚至走私到別的國家:東南亞,南亞,2018年前的中國,甚至美國都是加拿大出口固體廢料的受害國。而當中國禁絕進口固體垃圾時,他們紛紛說中國「沒有責任感」,

我們只是不想這樣的場景出現在我們國家,就被英國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攻擊「沒有責任感」。這些發達國家同時在做四件事:出口走私垃圾給別國,自誇自己環境優美,指責垃圾進口國「污染嚴重破壞環境危害生物多樣性」,指責拒絕進口洋垃圾的中國「沒有責任感。」

除了譴責這種發達國家政治上的虛偽雙標,我們也該認識到,資本逐利的本性,決定了市場是不能真正實現環保的。

制定排放指標並嚴格執行、建設三廢處理的基建、建設瀕危野生動物保護區、叫停亂砍濫伐和圍湖造田、組織超大規模植樹造林,這些真正能減少而非轉移污染的措施只有大政府和它「看得見的手」才能做到。


當然是不送充電頭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