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個人內心很消極,總想著離開,但表面並不會表現出來,旁邊的孩子能感受到她的內在情緒嗎?


能,而且還不能低估和小瞧了孩子對情緒、情感的認知和感觸。

說一說我兩歲零四個月的女兒吧。

女兒從出生至今,一直是姥姥幫忙帶娃。我們一家三口跟著我爸媽住。白天,我和我老公、我爸爸上班不在家,家裡就女兒和姥姥兩人。半個月前的一天上午,老家的一位親戚(我媽媽的堂哥)打來電話,告訴我媽媽,我的二姥姥(媽媽的二嬸)沒了。

媽媽聽到消息後表情變得嚴肅起來,女兒原本正在姥姥身邊又唱又跳的,看到姥姥臉上的笑容沒有了,瞬間站在原地靜止不動了。

姥姥掛斷電話後,女兒依偎在姥姥懷裡,問:「姥姥,你怎麼了?」

姥姥舒展一下情緒,面部溫和的回答:「沒什麼 。穩穩,來,繼續給姥姥跳舞。」

女兒眼睛盯著姥姥的臉,搖搖頭,然後伸出小手擦拭姥姥的眼睛。又問:「姥姥,你眼睛紅了,為什麼呀?姥姥,剛才是誰的電話呀?」

姥姥回答:「是姥姥的一個親戚的電話。沒什麼事,來,寶貝,我們繼續唱歌吧。」

儘管姥姥表現的非常平靜,而且面帶微笑,語氣溫婉柔和,女兒還是感覺到了姥姥心緒的不平靜。

因為,晚上我們下班回來,女兒的言語和表現就證明了女兒內心的感知。

晚上,我和老公下班回來剛踏進門檻,女兒就朝我和老公小聲「噓」了一下,把我和老公叫進卧室,小聲對我們說:「爸爸媽媽,姥姥今天接了一個電話,然後我就發現,姥姥的眼睛紅了。可是,姥姥不告訴穩穩,你們去問問姥姥好不好?姥姥難過,穩穩高興不起來。」

都說小孩子不懂得什麼,可是,從兩歲零四個月的女兒身上我看到了孩子對親情的感知和溫暖。

姥姥獨自開車幾百公里回老家了三天。從老家回來的那天晚上,姥姥晚上八點到的家。到家後,姥姥先洗了澡,姥姥洗完澡從衛生間出來,女兒隨之給姥姥遞過去了一杯溫水。然後對姥姥說:「姥姥,我想抱抱你,我可以抱抱你嗎?」

我和老公,我爸爸,誰都沒有這麼教過她。當時,我們三都靜靜的看著這麼一個小可人兒雙手摟住姥姥的脖子,嘟起小嘴去親姥姥的臉頰。

晚上睡覺的時候,女兒硬是鑽進了姥姥姥爺的卧室里,把我和老公丟在了一邊,說是要陪陪姥姥,跟姥姥說說悄悄話。

這就是我的女兒,一個才兩歲零四個月的小可人兒,此生有女,夫婦何求!足矣!


可以感受的到的,小孩子最聰明了


能!而且是在大人都不知道的情況下,孩子就已經感受到了。


肯定的。孩子也能感受到他人的情緒,甚至擁有讓人們驚嘆的能力。隨著月齡的增長,孩子的大腦和認知能力開始逐漸發展提升,他們開始能夠解釋他人面部表情和聲音高低緩急,傳遞著的某種情緒含義。比如,嬰兒能夠判斷,照顧自己的媽媽/爸爸,是否喜歡看到他們,是否喜歡和他們互動,並且能夠快速的從熟悉的看護者臉上,捕捉到悲傷或憤怒的情緒。嬰兒大概從5個月起,開始能夠區分看護者發出的聲音是快樂還是悲傷。比如,當媽媽生氣大聲吼叫時,嬰兒就會表現出憂慮不安,不停地哭鬧。


孩子畢竟是孩子,認知能力低下,也沒有大人經歷的困難挫折多,感受不到人生的複雜和磨難。不要說孩子能不能看出,有的即使給他說了半天,孩子都不知所云。比如,孩子沒有戀愛和婚姻的感受,沒有為生活奔波的辛苦。最多就是大人情緒控制不好,忍不住發脾氣,讓孩子受到驚嚇。驚嚇也許也算感受到情緒發泄,但是在孩子心裡,還是莫名其妙一頭霧水。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