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揚名的問題,主要是寶釵、黛玉所代表的兩種世界觀的衝突。但釵黛二人,因為是女子,不能自己去實現抱復,只能通過對寶玉影響來實現。

說到探春,她身上有濃重的責任感和憂患意識,是作品中其他人物很難有的。同時,她也是最身體力行、敢作敢當、是自己出面而不是寄希望於別人的人。她肯定是不同意寶玉的「三觀」,但她從來不勸寶玉。

一方面的原因,就像我剛才說的,探春是靠自己來實現人生價值。儘管拘於環境,她有很多不可突破之處,也感到灰心、無奈、氣憤,但她卻從來不肯把自己的理想轉嫁到別人身上去。從「反抗封建思想」的角度來說,探春是最堅定的階級維護者,但也是對「男尊女卑」思想的最尖銳的反抗者。

另一個方面的原因現實得多了。寶玉是嫡子,是賈母的心頭肉,是王夫人在賈珠早逝之後唯一的指望,也是賈政別無選擇的繼承人選。相比之下,探春雖然從小由賈母撫養,其實並不特別受寵。

也就是說,寵愛這東西,寶玉是生來有之,探春卻要努力爭取。所以在大觀園中,探春與寶玉雖然是血緣上最親近的,感情上卻相當疏離,只比迎、惜二春親近一點,遠比不上釵黛湘。探春對寶玉的親厚,多少有一點小心翼翼地討好——不是擔心寶玉拒絕,而是擔心失去自我、失去獨立人格。

具體表現,在做鞋買花籃一場戲中表現的非常明顯:探春有求於寶玉,但也不是多麼要緊的事(用她攢的錢替她買東西),甚至有藉此來恭維寶玉的意思(「你揀那樸而不俗 ,真而不作者」,是變相地誇寶玉的鑒賞水平)。寶玉對探春的要求多少有點漫不經心(「這不值什麼,拿五百錢出去給小子們,管拉兩車來」),但也不拒絕,是他對女孩子一貫的體貼憐惜。探春卻像刺蝟,一言不合就生氣(「你說這話糊塗到什麼田地!」),絕不允許寶玉對自己有一點誤解(「連你也糊塗了!」)。

在這樣親不親、疏不疏、遠不遠、近不近、既真情、又尷尬的關係中,探春怎麼會對寶玉作出「立身揚名」的要求和規勸呢?


一來,探春自己「上進」但是從來沒勸過別人也要和她一樣,她是一個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的人。也就迎春被下人欺負時她「被氣笑了」然後勸迎春振作點,除此以外她沒勸過不上進的人,她罵過賈環嗎?就連對待趙姨娘,也只是恨姨娘腦子拎不清,從沒勸過姨娘努力往上爬,反而再三讓她向周姨娘安分守己。

二來,寶玉的脾氣大家都知道,除了勸仕途經濟以外,你跟他咋鬧他都不會真生氣,而仕途經濟你勸了他也不會聽。探春是寶玉親妹妹,不像寶釵、湘雲一樣是親戚家姐妹,親妹妹幹嘛要說這種明知無用、還會影響感情的廢話呢?探春可是從不說廢話的,要麼不說、不做,說了做了就要達到目的。

紅樓裏關於這對兄妹的描述並不很多,筆墨最多的一次大概就是攢錢讓哥哥從外面給她帶好玩又有品味的小玩意兒。

寶玉說你讓小廝去買不就行了,上次你給我錢被你姨娘知道了還生了事端,我可不敢再用你攢的錢給你買東西了。

三妹妹表示這話很沒道理,姨娘腦子一向不好,不用理會。

而別人沒有你眼光好,買的都是俗物,只有你買的是新鮮好玩的巧物件兒,並且很親熱地說作為回報我像上次一樣給你做漂亮鞋子。

寶玉被誇了就很開心地說我給你帶東西沒問題,鞋子就不用做了,上次你做的那雙用料太好被爹看見了說奢侈靡費,我撒謊說是舅媽送過來的生日禮物,不然你怕是要挨罵。

這一段對話真的很溫暖很真誠,想像一下寶玉出門走在大馬路上看見個好看的風箏、精巧的笠帽,立馬停下來掏錢買「給我妹妹帶回去,她肯定喜歡」。多有愛的互動哦,要是這個妹妹是個不瞭解自己、又世俗、又祿蠹的蠢人,寶玉還能這麼親近這個妹妹?


賈寶玉,是神瑛侍者轉世,和他一同來到這個世界的還有青峯埂下的那塊無材補天的頑石。那塊頑石因為聽到了一僧一道的談話,被人世間的繁華富貴所吸引,於是央求僧道把他帶到人間走一遭,一僧一道在他的苦苦哀求下,把石頭的外形加以改變,於是纔有了賈寶玉出生時的嘴裡的那塊寶玉。所以就那塊石頭而言,他本質上是無材補天,空有寶玉的外形,只是貪戀人間的繁華,來人間享受一番。由此得出對於賈寶玉這個人而言,他也不是什麼補天之才,所以他不會去讀什麼聖賢書,在賈府處於末世之際,他也不能力挽狂瀾。所以我們看到一個不喜歡功名利祿,只喜歡和姐妹們廝混的賈寶玉,對於賈府後來遭遇的抄家,他絲毫沒有反應,好像一個局外人,家族的沒落還不及姐姐妹妹們走的走,亡的亡對他造成的衝擊大。

賈探春,和賈寶玉同父異母。她的判詞是「才自精明志自高」本身聰明能幹,在賈府的沒落之際,她擔任管家,能提出承包的改革方式,能力挽狂瀾,在賈府當中堪稱補天之才。而且她本人也曾說過「我若是一個男兒,也早走出去了,成就一番事業」再次表明了她的志向,在抄檢大觀園的時候,她能夠指出,這個家族如果從內部開始破敗,是無論如何也不能挽回了,看得出,她有能力也有志向擔當賈府的補天之人,然而造化弄人,她偏偏生成了個女兒身,而且是庶出。有了更多的無奈,相對於規勸賈寶玉去讀書,挽救賈府,倒不如她自己擔當此重任。

所以從小跟著王夫人長大,和賈寶玉是手足的賈探春,對於賈寶玉頑石的特性相當瞭解,所以也不會去勸他,因為勸了也沒有用。而且眼見賈寶玉身邊的姐姐妹妹規勸賈寶玉,寶玉都是翻臉不認人,聰明如賈探春何苦去做那種無用功呢。


古代長幼有序,尊卑有序。

1. 平輩:寶玉是哥哥,他進門,探春、賈環、惜春都要站起來的,迎春是二姐,則不用站起來。

2.晚輩:賈蘭學著射鹿,見了寶玉在前面,忙站住。

3. 主僕:吳新登跟戴良見了寶玉,垂手站住。

古語說,長兄如父,長嫂如母。沒有妹妹勸哥哥的道理。

另外,女子無才便是德,也沒有去多事勸哥哥的道理,寶玉自有老爺太太,老太太教導。


一是探春自己都是不介意功名的人,或者說,她和寶玉不夠親近,管不著。

其次,整個賈府上上下下誰不知道賈寶玉不喜歡考取功名讀聖賢書,也就寶釵和襲人勸了,還都沒什麼作用。其他人更不會勸。


事實上,除了寶釵,襲人,湘雲勸過,還真沒細寫誰還勸過寶玉讀書。

寶釵湘雲這兩個親戚勸他,都還碰了一鼻子灰,這些親姊妹們平時和寶玉在一起生活混慣了,更知道他什麼性情,誰再去觸這個黴頭呢?

再從性格分析,相比寶釵,湘雲和寶玉還熟絡一點,性格也更爽朗,勸了一次後也沒再說了。

寶釵因為勸他紅了臉後,也只是話裏話外暗示一次要寶玉讀書,寶玉當然能聽出來,那什麼反應呢?「寶玉不答」。

不理你那話茬。

誰還再說?除了襲人,那也不管用。


首先,勸而無用,何必去勸?探春是個現實主義者,不會按理想主義的方式行事。老爹的大板子都沒用,探春不至於認為自己勸了就有用。寶玉是個什麼樣的人,探春可以說是太清楚了,勸而無用,反而生分。

第二,探春庶出,非常在意賈母、王夫人對自己的態度。寶玉由賈母寵著,王夫人疼著,她們都不再看重寶玉讀書的事了。勸寶玉讀書應該是父母的事,探春何必和越俎代庖、強行勸說?如果真逼出病來,估計賈母、王夫人也不爽探春了。

第三,寶玉前途如何對探春的影響不會那麼大。探春遲早是要出嫁的姑娘,將來好壞主要取決於夫家情況,以及自己在夫家的表現。

第四,也許探春比寶釵、湘雲更清醒,看出來讀書好壞也許不是影響賈家前途的主要因素,所以不是那麼重視寶玉科舉前程。賈家有讀書好的人,賈敬進士出身又如何?賈政學問再好又如何?都沒靠學問混出頭。大哥賈珠讀書好,可是不到二十就一病死了。探春也許看到了這點:讀書不一定能決定命運前途。


探春庶出,地位低,根本就沒有資格勸賈寶玉,她唯一能勸的就是她的親弟弟賈環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