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儒家早就討論過這個問題。《孟子·盡心上》中說:

子莫執中,執中為近之,執中無權,猶執一也。

對此朱子章句的解釋是:

子莫,魯之賢人也。知楊墨之失中也,故度於二者之閑而執其中。近,近道也。權,稱錘也,所以稱物之輕重而取中也。執中而無權,則膠於一定之中而不知變,是亦執一而已矣。程子曰:「中字最難識,須是默識心通。且試言一廳,則中央為中;一家,則廳非中而堂為中;一國,則堂非中而國之中為中,推此類可見矣。」又曰:「中不可執也,識得則事事物物皆有自然之中,不待安排,安排著則不中矣。」

而陽明也討論過這個問題:

中只是天理,只是易。隨時變易,如何執得?須是因時制宜,難預先定一個規矩在。如後世儒者,要將道理一一說得無罅漏,立定個格式,此正是執一。

如果將「中」當作一種不變之「定理」,又或是將其庸俗的理解為在兩種傾向中取一個中間值,那麼當然不是變成教條主義的「俗儒」,就是變成調和主義的「鄉願」,陷入「執中」的困境中。

而事實上儒家強調的中,其本義只是「不偏」而已,而這種不偏是對於其「自然之中」而言的,「以至於至靜之中,無少偏倚……以至於應物之處,無少差謬,而無適不然,則極其和而萬物育矣。」

這也就是為什麼對孔子而言,與中道更接近的並非沒有是非標準的「鄉願」,而是看似極端的「狂狷之士」了。


題主你怕是對中庸的理解有誤,你莫不是以為中庸之道就是和稀泥,就是去其兩端擇其中吧?

哦……看了一下其他回答,似乎有很多答主都認為中庸就是和稀泥。還有說老師教的,中庸就是保持平衡,獲得最大的利益。

突然就有點不想答了。

不是,為什麼會成這樣?中庸全文就放在那兒,百度一下就能知道,雖然百度裡面很多翻譯很不靠譜,但連蒙帶猜動動腦子總可以吧?

我發現很多人所謂的看了中庸怕不是隻看了前面三百字。

還有人拿孟子說的「子莫執中,執中為近之。執中無權,猶執一也」來「證明」孟子也同意題主的認識。

可是子莫執中裡面的子莫他是個人,執中是指的子莫這傢伙折中選擇了楊朱和墨子的學說,而不是說子莫秉執中庸!

「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這中是中間的意思?

而且《中庸》一文中,其實最重要的輸出觀點是「誠」啊……

中庸只是一種狀態,而「誠」纔是方法論。用最粗暴的解釋就是「坦然」。

朱熹為什麼推崇《中庸》?因為這是儒家第一次試圖認識解釋整個世界,整本中庸的後半部分都是在解釋至誠之道。

你仔細品品:「唯天下至誠,為能經綸天下之大經,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

我知道,非得我引用個論文有人才信,不然就會槓。


前些天和同學喫飯,說道疫情發展到今天,之前被罵慘了的我們終於可以大聲說話了,他自然認為有些過激了。

我說:矯枉必過正。歷史總是在搖搖擺擺中前進的,你不左右搖擺一下,你怎麼知道哪是中、怎麼纔不過呢?!

所以呢,以中為用,就是左右都試探一下,然後有了一個全面的認識後,兩害相權取其輕、兩利相較從其重。這一輕一重之間的,才叫中。也就是說,中來自實踐後的總結反省,而不是預設答案。

所以呢,以中為用,是我們中國人的方法論、是我們中國人的基本態度,不走極端、不預設答案,實事求是耳。


以前哲學老師上課時的解釋是,

儒家的中庸,不是居中,不是兩頭不冒尖,而是在不同的事物之間取得最大平衡,獲得最大收益,就如同西方所說的「黃金比例」。

打個比方,可能不太恰當,

睡覺、學習、玩遊戲這三件事,要怎麼做到中庸?

身體不好,多睡覺,少學習,少玩遊戲,

成績不好,多學習,少玩遊戲,少睡覺,

壓力太大,多玩遊戲,少學習,少睡覺,

但是以上的「多」和「少」應當怎樣界定,怎樣均衡,怎樣取得最恰當的比例,才能讓你保持良好的身心狀態,又能夠有不錯的成績呢?

那就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現實需要,不斷均衡、調整、平衡三者之間的關係,取得「黃金比例」。

私以為,這纔是「中庸」


中庸的中並不是執中的意思!

所謂中庸,對內曰中,對外曰庸!

對內的中道是我們行事的出發點,以什麼為準則的意思。那麼,這個準則,出發點是什麼呢?

中庸開篇就說了,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我們應該遵循自己的天性而行事。所謂,喜怒哀樂之未發曰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喜怒哀樂是人的天性,天性未發就是中,守住自己的天性本真在儒家就叫做守中!

不隨波逐流,不被世界所改變,我們小時候經常被教育的人要適應社會規則,而不是要社會規則來適應你,把他反過來講就是中庸。一種不被世界改變,卻反過來要改變世界的學問!一種庸人的學問!但也是聖人的學問!

是不是很顛覆?向來被詬病唯思想枷鎖得中庸居然是鼓勵天性解放的?

但事實如此,儒學的根本是仁,是人和人的學問,而有情曰仁。

西方哲學認為推動社會前進的最大力量是人的慾望,但我們東方先賢認為是情感。是強烈的慾望行走在一定的社會規則中從而形成了我們東方獨有的,雖不強烈,但浩浩然,綿綿不絕,川流不息的情感力量!

君子明心見性,真誠的對待自己的天性本真,擇其一善而行之天下,從而收穫屬於自己的情感源泉和力量源泉,並運用它開創不朽的事業,改變世界!

這種人物纔是獨屬於中國的,自古以來第一流的人物,璀璨如星辰。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