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質」這個詞就沒有個基本的定義,你覺的一個人有氣質,很可能在另一個人眼中就不是那麼回事。

魯迅說過:

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我只覺得他們吵鬧。

編劇汪海林上《圓桌派》的時候講同行們研究市場火爆的一些電視劇,得出的結論是想編出某些大火的劇本,就得真心認同那股「傻B勁」。

正是如此,比如粉絲眼中帥炸的了「J你太美」,個人就很有汪編劇的觀感。

個人給氣質下個定義吧,氣質是一種他人眼中的觀感,需要認同者的正面反饋,但另一個必要條件是被不同意見者以「傻B勁」來證偽。

否則說一個人有氣質就是不成立的偽學說。

何況金庸古龍的小說加一起也不算太多,金庸有寫的普普的早期作品和短篇,古龍還有半數以上不能卒讀的作品,給個速度快的愛好者一個暑假,差不多就能啃一遍。

這能有個毛氣質差別啊。

非要說有的話,也可以有。

早年間有不少小朋友或者他爹看金庸入迷了,自己出走或者送兒子上少林武當學武。

很有氣質。

小時候住的偏僻,偶像是佐羅,於是拿輻條棍罐頭瓶蓋打造一把神兵利器,再帶個眼罩,滿大街玩cosplay,一股子非凡的氣質。

後來鄰居家來個城裡孩子,經常看港臺錄像片,對我們不屑一顧,猶記得他腰板挺的筆直,手拿鉛筆刀,得意洋洋的說:「小李飛刀你們知道不?知道不?」

那氣質把我們這些鄉下人都蓋下去了。

或許這就是差別吧。


還真不好說。

比如郭敬明愛讀古龍,馬雲愛讀金庸;貼吧各路高富帥愛讀古龍,我這種廢柴愛讀金庸;金庸愛讀古龍,黃易愛讀金庸……

人家只是休閑時愛讀這類書而已,有的時間比較充裕,可能更喜歡上百萬字的大部頭,有的愛讀輕鬆點的,抒情厲害點的,文字現代點的……從這些來看是很難定位氣質的,你要是問愛讀黑格爾的和愛讀康德的氣質有哪些不同倒是很有可能,畢竟世界觀完全不一樣。


個人經驗:

愛讀金庸的人:年輕的時候中二氣息會比較偏大方向,比如有一種胸懷天下,以天下為己任的感覺,而且會更容易對國學之類的有興趣,也喜歡談歷史,談政治,談人生談三觀。

常常期待著一場江南初雨般的艷遇,且易於幻想。

年紀稍大以後會有些循規蹈矩,但是又總想別出心裁一些,思想上反而更容易有浪漫氣息,對生活和未來不大悲觀。

年紀再大些,則或風骨卓然,或和光同塵,開始健談且性格逐漸現實,和藹。

愛讀古龍的人:不太合羣,身邊有那麼幾個鐵交情但不常聯繫的死黨,不論表面愛不愛熱鬧,內心總有些孤獨,不太合羣,甚至下雨天不愛打傘,做什麼事都有些我行我素的氣質,雖然看起來陽光開朗,但骨子裡卻有些悲觀和陰鬱。看事情往往別具一格,對感情看得很重。

對愛情更加主動,思考問題更實際些,喜歡靠自己的力量解決難題。


武俠。

前二的文豪,前二的優秀。

兩個人的小說都好看,都愛看。


從知乎來看,最大的區別應該是,古龍迷們更「狂熱」吧。

如果你翻一翻跟古龍直接相關的問題,你猜哪個問題回答數量最多?是討論古龍的問題?還是討論自己多喜歡古龍的問題?

都不是,而是這個

古龍相較金庸有哪些長處和優勢??

www.zhihu.com圖標

這個問題有900+的回答,相比其他古龍相關的問題普遍不會超過500,簡直鶴立雞羣。

由此可見,對知乎上的古迷們來說,最重要不是自己喜歡的小說好在哪裡,而是自己喜歡的小說比別的小說好在哪裡,比起小說,優越感是最重要的。

當然這個問題還是有鏡像問題的,不過這個鏡像問題。。。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