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自己也可以無私付出


生孩子,無論一胎還是二胎,自己願意、想生,纔是真正的理由。

Part1

生孩子、養孩子,要消耗多少精力、放棄多少東西。生過的才懂。

但是你有沒有問過自己為什麼要生?

這個世界並不全是美好,你也沒徵求過他們的意見,茫然把他們帶到這個世界,是為了什麼?

如果有人告訴我「養兒防老」,我會跟他打一架。

「養兒防老」有多冰冷,多無知?它意味著每個人的出生,都是一個巨大的騙局。

你以為父母是因為相愛,所以有了你;你以為父母之愛是最單純的本能,但「養兒防老」一說出口,所有的溫情瞬間轟然倒塌。

原來我們未經同意被帶到這個世界,不過是跟馬戲團的猴子一樣,為了養大收割的。

養兒防老的危害還不止於此。它是父母普遍缺乏邊界意識的根源。

很多人把孩子當成自己的未來,對他們付出不計成本、不留後路。

當孩子長大,當初付出有多狠,如今索取和壓制就有多毒。

Part2

《上海的金枝玉葉》裏,謝家四小姐為了陪伴獨自在家的幼子,不像別人那樣住在農場,而是晚上十二點到家陪孩子,次日清晨四五點鐘又啟程趕回農場。

這種難,超過我們現在絕大多數父母。

然而她90歲的時候,一個人住在上海的老房子裏。

作家陳丹燕採訪她,問她要不要孩子們給錢。

她說:「我不要他們的錢。他們給我錢,或者回來看我,都是情分,不是他們理所當然應該這樣做的。」

黛西晚年與一個老護工住在一起,子女在國外。

她用鋁鍋做戚風蛋糕,去世的時候,子女不在身邊,但潔凈向陽的窗臺上,擺著她最喜歡的白色百合花。

看到這一段,終於明白這個女人為什麼一生經歷大風大浪,卻始終活得陽光向上。

因為她想得開,不放債,把苦與樂,都當作是自己的命運,是她自己的選擇。

不放債,是人活著的基本。

Part3

所以每個人都應該考慮清楚一個問題:如果養兒不防老,我們為什麼生孩子?

對我來說,首先是「我願意」。

不要說分娩有多痛,不要提帶孩子有多辛苦,這一切在你生之前就該知道的很清楚,在清除一切代價後選擇生孩子就不要抱怨,只是一句「我願意」,多少風雨就都不重要了。

其次,為了活得更有重量和質感。

如果沒有孩子,我一定不會像現在這麼努力。

孩子作為一種負擔,某種意義上也拓展了我們生命的邊界,讓我們更快成長為一個大人。

第三,孩子是父母最好的老師。

孩子屬於未來,而我們屬於過去。我不求他們養老,只求他們願意帶我一起玩。

Part4

除了為什麼生,我還有三點建議想給大家:

有一定基礎再生、心有餘力再生。

如果自己過得就已經焦頭爛額了,還要再生孩子,對孩子對你都不好。

不管有孩子沒孩子,都要買保險買房子,鍛煉身體培養愛好。

沒孩子的,趕緊賺錢;有孩子的,別把所有財力和精力都投到孩子身上,給自己留點不犯法。

對於生命本質的孤獨有清醒的認識

衰老本身就是一件悲慘的事,躺在牀上動不了的時候,不是你一睜眼就能看到滿臉憔悴的孩子,就叫幸福。

而是回想這一生,你的每一個選擇,都是為了自己,直到最後,才把自己交給命運,才叫厲害。

先活出自己

別再用「老了怎麼辦」去綁架年輕人結婚生孩子,更不要說他們不結婚不生孩子,是不懂生活。

或許我們都要接受一個事實:即使平凡,也各有各的活法,平凡之中,也有無數選擇。

看到書裏一個很感動的答案說:「為了參與一個生命的成長,不用替我爭門面,不用為我傳宗接代,更不用幫我養老。我只要這個生命存在,在這個美麗的世界走一遭,讓我有機會和她(他)同行一段……」而每個人對生孩子的意義認知也不同,道不同,各自祝福吧。


世界上會多一個無條件愛你和信任你的人。


看個人的認知吧……

我覺得生孩子這件事 不用看別人怎麼回答

或者別人的答案左右了你

這個事情不就是在於自己的選擇嗎

和能否對這個生命負責

也別推崇什麼 生完孩子你就是完整的女人了 當母親好偉大之類的

我就覺得生孩子就是給家裡添了人口 給社會栽了韭菜 挺平常的事情 有啥意義呢 生不生都行


意義很多,恩愛夫妻之間的感情升華,貧困家庭對未來的寄託,豪門望族財富的傳承,權貴家族的權利繼承,還有可能是留住另一半的手段,進入豪門憑藉,最大的意義可能就是慰藉你的老父母,畢竟我國傳統觀念就是傳宗接代。但是現在的社會一言難盡,真正生孩子的意義可能只在於豪門望族和權貴家族內,而且以後還會往這個方向發展。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