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在美國不是奢侈品,但也絕不會廉價。中美價格近似,大概比中國便宜一個杯型而已。ie. 美國venti≈中國grande(文末附有星巴克美國官網的餐單,稅前價)

美國所有辦公室,都會提供咖啡機供員工免費使用,免費咖啡喝到飽,不然員工沒人願幹活兒。稍微上檔次的公寓,也有公共咖啡機提供,有的是簡單的k-kup,有的厲害點用幾千美金的大咖啡機。

市面上除了星巴克,別的咖啡價位還是低不少。比如7-11之流的便利店或者麥當勞之類的快餐店,一美金到1.5左右一杯。有時候算在套餐里幾乎免費。

然而,星巴克一杯基礎的黑咖啡,也就是美式/齋啡,美金1.85~2.45+稅(好像還有杯子的環保費什麼的) 不過既然來了星巴克,怎麼能不喝點花的,來點跟免費咖啡機不一樣的呢?拿鐵2.95~4.15,我最常點的超大杯拿鐵,最終實付是4.95 摩卡和其他風味拿鐵還要更貴

橫向對比,有各種渠道獲得免費咖啡的美國群眾,也不管1美金能買到的七十一麥當勞,跑去喝五美金一杯的星巴克,這絕不像有些媒體口中的廉價。不知為何,十年前我總有:「在美國星巴克一美金一杯」這個印象,估計是有些媒體偷換概念或者誇大其詞的結果。

五美金,從事普通職業的人,需要工作半個小時才能換來一杯。一天五美金,一個月一百五十美金。聽著不多,但這一百五可能是供本田雅閣還是供寶馬三系的區別。可能就是一家人有沒有錢支付牙醫保險的區別。習慣了超前消費,日子過得緊巴巴的老美,這一百五十現金,可是一筆不小的錢。所以日常拿星巴克解決咖啡需求的人,可以說是在享受輕奢了。

當然,星巴克在中國也開始沒那麼奢侈了。早期可能是很高級很昂貴,但這幾年國人收入和其他物價漲了不少,而星巴克價格還是三四十塊錢一杯,已經跟美國的定位沒有差太遠了。美國的價格兌換成人民幣,大概就是同樣價格美國的大一個杯型罷了。各大商場寫字樓里人來人往永遠排隊的星巴克,已經沒有了當年的高不可攀。

(下圖價格為稅前,稅率各地不一,洛杉磯郡內各城市為10%左右)


瀉藥,人在中國,剛進星巴克拍了他們菜單沒點東西被biss。

咱用美國的加州當栗子吧。懶得看的可以滑下去看結論。

上面很多人用換算價錢的方式或是對比其他非日常必需飲料來證明國內不坑或是還好,或是不算奢侈品很普通。

讓我們換個方式來思考,咱們用必需的正餐,盒飯/麵食等等一餐還有月收入來衡量。

我們首先假定雙方均沒有任何集點、充值、折扣卷活動,單純用店內菜單價錢。

國內一杯星巴克大約是25-50塊,跨度從美式到氣質冷萃,假設一般人不下館子吃一頓飯大約是8-20塊,吃好點算40-60吧,一杯星巴克大約是1-3餐的價錢。用收入來算得看城市,不過這有點麻煩所以我們就用知乎平均的人均1萬來算,如果無其他任何開銷的話,知乎er一個月可以喝200-400杯星巴克。

A. 喝一杯星巴克大約可以讓你吃1-3餐,啥都不花錢一個月可喝200-400杯。

就是這玩意,剛親手拍的。

現在咱們跳到米國加州,首先附上一張同樣是剛才截的美元人民幣離岸匯率。

為了方便咱們也別考慮在岸那些了就算他7.1吧,1美刀:7.1RMB。

現在來看加州的星巴克菜單。

我們可以看到,米國的星巴克一杯有3種size,分別是Tall、Grande、Venti比國內多上一種,價錢大約為3.5美刀到7美刀,換算人民幣約為24.85-49.7。嗯?有沒有覺得這數字很眼熟?

這不就是差不多咱們星巴克的價錢嗎!咱星巴克中國大大的良心啊!

那麼,問題來了,現在我們從收入與物價來看這個價值吧,一樣用月薪跟普通吃一頓不下館子。

首先從吃飯來看,我們用美國人最常食用的快餐/中式快餐為低跟稍微精緻的日韓料理當高,一樣不考慮下館子吃更高檔料理的消費。

快餐的開銷從7刀的麥當勞到20刀上下的PandaExpress,日韓料理大約20-40刀不等。所以1杯星巴克大約是0.08-1餐,差距較為大。

接下來我們來看加州的月薪水,數據是2018年11月取自加州數個較為大的城市。圖為年薪但別擔心我會幫你換算?(? ? ?ω? ? ?)?。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San Jose、 Fremont、San Francisco是大量矽谷人員所居住的地方、也不意外他們的薪資較高了,他們也是咖啡的高消費人群。

由上面可算出加州人平均年薪大約62000美金,月薪大約5100美金,若是不做出任何開銷的話,其月薪大約可以喝700-1700杯星巴克。

得到B. 喝一杯星巴克大約可以讓你吃0.08-1餐,若是無任何開支的話月薪可供你喝700-1700杯星巴克。

現在把A跟B放在一起看。

A. 喝一杯星巴克大約可以讓你吃1-3餐,若是無任何開支月薪可供你喝200-400杯。

B. 喝一杯星巴克大約可以讓你吃0.08-1餐,若是無任何開支月薪可供你喝700-1700杯。

從對比可以看出,中國的星巴克相比起西方國家算是絕對的奢侈品,性價比也較為低,美國的星巴克可以作為日常飲品且長期飲用不會對個人開支造成困擾(畢竟一杯飲料價值連1餐都不到,除非你吃最便宜的東西然後總是點最貴的星巴克),反之在中國點一杯星巴克意味著額外的1餐甚至3餐的消費。

單純從物價層面來看兩國的星巴克差距不大,但以消費層面來看中國較為高,也不是普通民眾也能接受的每日開支,也不意外就算不計算,我們也會覺得貴了。(而且我覺得知乎er那個收入應該遠遠超過廣大人民群眾收入,數據差只會比我算的大不會小╮( ̄▽ ̄"")╭)

歡迎各位指出以上內容的錯誤並通知我改正,謝謝你們花上這麼長的時間閱讀。

(我實在懶得寫標準quote了,就普通的網址附上吧)摘自Reference:

Average Salary in California - SmartAsset?

smartasset.com圖標https://www.pinterest.com/pin/539587599081097937/?

www.pinterest.com

——————假裝我是個分割線———————

有人提出說我應該使用全國平均收入,而不是知乎er跟美國的一個州。

這確實是當初計算時的一個不妥,畢竟最開始編輯的時候並沒有打算寫這麼長,且只打算以自己周邊為例。個人曾經於加州生活多年,而美國全國平均收入與加州相差無幾。不過確實,中國平均收入比知乎er低上很多,有興趣知道確切數字的可以點開評論找下(*ˉ︶ˉ*)

————因個人疏失導致再現的分割線————

Household income是以平均家庭來算,所以多數會為夫妻共同可支配收入,除以2或是某接近2之數該當,某單身狗只想到自成一家的household完全沒注意到這點......

然而我還是懶得改(驕傲)!!

自己除吧,願意看到這的人想必有這個耐心的。

∠( ? 」∠)_


咖啡歷來都是最廉價的日常消費品。只是在不同的國家,消費的方式不同而已。

與美國相比,絕對價格相近。但是考慮到收入水平,星巴克在中國的定價就高的太多了。

咖啡與其它產品不同,這是一種接近於糧食和蔬菜類的日常必需品。所以咖啡在世界各地都是很便宜,大眾日常的消費類產品,天天喝。但只有義大利人才天天上街喝咖啡。

但是在中國,人們把它做成了非必須的奢侈消費品。所以中國人不覺得貴,反正不是天天喝的東西。中國的咖啡廳都是比著威尼斯的Cafe Florian做的,所以不算貴。


我的看法是:在西方國家也有一點點貴,但絕不是奢侈品。換算成同一貨幣,很多西方國家的星巴克價格的確比中國的低。

大杯美式或冷萃,早課提神最愛!

在英國上學時,早上常常買一杯大的冰美式,價格是2.3英鎊,換算成人民幣大約是19.2元。在國內大杯美式是27-28元。大杯拿鐵是2.6(2.8?是這兩個數之間了),換算成人民幣大概是21.8(23.4),國內是32元。

洛杉磯AD的樹墩城,我的最愛!

在美國,喝過大杯拿鐵大概是3.7美元,差不多25人民幣。Stumptown和Intelligentsia的手沖貌似也就3-6美元,口味還比國內星巴克所謂「甄選豆」要好得多。

Intelligentsia的「半機械式手沖」,機器環繞自動注水,人手布粉和適時攪拌出杯。

雖然在「絕對價格」上,星巴克在西方國家的價格比在中國低。但在西方國家,我覺得星巴克其實也有那麼一點點貴。

在英國,一杯美式2.3英鎊的價格可以做什麼呢?

1、買一公斤雞翅或一公斤梅頭肉。

2、買一塊普通的西冷牛排,有熟成,還蠻好吃。(Tesco)

3、買半斤新鮮櫻桃。

2.3英鎊的購買力其實還蠻不錯的,這也是我覺得在國外的星巴克也貴的原因。

至於為什麼不是奢侈品= =因為即使咖啡相對於其他生活消費品而言價格有點高,但還是很多人會去買。英國的CAFE NERO和COSTA價格和星巴克差不多,店裡也經常排隊呢。


1.星巴克在美國也差不多這個價,你覺得貴是因為中國人普遍收入低,月薪5000刀的人花五六刀買咖啡,和月薪5000人民幣花40塊錢喝咖啡,畢竟不一樣。美國的好處是可以買折扣幅度很大的禮品卡,還有menu challenge之類活動,比國內的星巴克會員卡划算得多。

2.不僅僅是咖啡,很多西方人能日常消費的東西,對中國人都有輕奢性質,畢竟發展中國家嗎。當然中國如今物價比收入漲得快得多,3/40塊錢消費時也不算什麼錢了

3.現在網吧也要起碼一小時五六塊錢了,很多人去星巴克一屁股坐一下午,比去網吧還便宜

4.大部分開在大陸的咖啡店,無論是K、太平洋、zoo這樣的連鎖,還是各種文藝的小眾咖啡館,價格都一點不比星巴克低,大部分比星巴克難喝多了

5.澳洲有很多咖啡店真是比星巴克又便宜還又好喝(3/4澳元一杯的高品質咖啡太多了,這價錢在國內只能喝奶茶),直接讓星巴克斷了活路,大陸還是算了吧,老老實實喝星巴克吧,各種小咖啡館做的都是什麼垃圾玩意兒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