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

如果一定要有一個順序,我個人覺得是從《撒野》到《默讀》,從校園走入社會,從單純走向複雜,從「野」走向「默」。

很多人說看《撒野》壓抑,大概是因為撒野的讀者羣體大多集中在學生,因為身在校園讓人感同身受,所以跟撒野的共鳴比較大。還沒有走出校園的人,還沒有面對社會的打擊,還沒有領略人性的黑暗,覺得沒考好都是件特別了不起的大事。

我沒有拉踩兩部作品的意思,我個人也非常喜歡兩部作品。但如果從深度和廣度來說,我認為《默讀》更深層次一些,因為默讀反應的是社會問題,而且是相當一部分解決不了,防不勝防的問題。你的校園生活只有短短十幾年,好也罷,壞也罷,你的青春都是最早逝去的那部分,他是最美的,也是最短的,總有一天會走出校園,餘生都要生存在社會裡。也許會有藝術加工的成分在裡面,但案件的原型是存在的:戀童癖,販賣兒童,買兇殺人,虐待,家庭暴力。這些東西不在校園問題討論範圍內,離校園生活很遙遠,作為學生,很難在這些事上產生共鳴。默讀會讓你看到社會黑暗的一面,觸目驚心。

兩部作品都屬於救贖文,撒野更偏向於雙向救贖,很真實,很溫情,你在這裡能更多的感受到力量,如果這正是你現階段需要的,撒野很有可能成為你的白月光。在情節上,故事線和感情線是層層遞進的,在各種大小衝突中,完成人物的塑造和情感的升溫,你的情緒會跟著他們起落到最後爆發。其實我看完撒野,雖然結局是好的,但我還是很沉重,他確實相比其他作品來講非常真實,但你心裡明白,即使是這樣的真實,在現實裏也是十分理想化的,番外也只寫到蔣丞研究生畢業,文章完結於此,但他們真正的社會生活才剛剛開始,接下去是柴米油鹽,是顧淼的教育生存問題,你真的認為現實裏,會有名校的學生對顧淼有好感嗎?是一系列複雜的事業,家庭的平衡,是雙方感情的趨於平淡。但我又期待丞飛這樣的人會是特例:兩個少年的經歷並不同於一般作品裡的人物設定,他們很早就看到了生活的混沌和不堪。有人卑劣如李保國,暴力如顧父,腐爛在泥裏的小市民是怎樣的生活和嘴臉,他們心知肚明。他們比潘智和趙柯更早的做出了要過哪種生活的決定和選擇,已經做好準備的人,大概不必擔心這些。只是我們大部分人不是蔣丞顧飛,劍未佩妥,出門已是江湖。

默讀傾向被救贖,駱聞舟不必說了,畢竟是p大親兒子,原生家庭寬鬆和美,長相能力出眾,心理陽光健康,人又聰明敏捷,一個完美避開所有be的男人。我個人覺得費渡這個角色塑造的非常成功,因為一個角色矛盾越多,反差越大,轉折改變越大,往往更讓人記憶深刻。費渡自黑暗而來,卻手捧一束帶血的玫瑰。他的心理,他的性格,他的動作(比如頻繁出現的敲桌面,敲茶杯,敲太陽穴),是一個可以揣摩很久很有味道的角色,他有陰暗的一面,撕裂的一面,也有溫柔的一面,純良的一面,就角色塑造來講,這個角色要比兩個少年複雜的多,讓我思考人性的善與惡,人的心理與行為,語言的對應效應,以及關於深淵的解讀。默讀也很真實,我從事法律相關工作,因為工作原因我確實接觸到一些類似案件,雖然沒有作品中的誇張,但他確實存在。默讀的邏輯,情節很出色,感情線向來不是p大的主線,個人覺得他更喜歡在案件裏體現兩個人勢均力敵的能力碰撞出的惺惺相惜。故事非常複雜,我邊看邊做時間軸,看完書發現筆記寫了幾千字,但是很過癮。

兩部作品大體就是這樣,一個是描寫校園愛情,彼此救贖,相互成就的故事。一個是反應社會問題,揭露人性,嚮往光明的故事。主題都是救贖,都給我傳遞一個相同的信息,那就是沒人叫的醒一個裝睡的人,你所嚮往的,你要自渡。無論是顧飛還是費渡,他們都是自己選擇走進光明。一個很溫情也略顯沉重,一個很殘酷也蘊含希望。一個故事情節躍然紙上,一個邏輯強大燒腦費心。

每個年齡段有每個年齡段的特點,經歷不同必然感受不同,年紀不同自然關注不同。其實大可不必糾結。少年的肩頭就該是清風明月和鶯飛草長,只要在兩個少年徒手摘星的故事裡感受到力量就好,不需過度思考,如果能借著這股力量有所提高那更好。成年人有成年人的悲觀,往往不自覺地帶著質疑和敏感,默讀的那些現實和黑暗,最好一生不要見到不要領會,但可以從中得到警示。

對於閱讀這件事,我覺得閱讀不是目的,看什麼也不是目的,先看什麼後看什麼也不用糾結,閱讀的目的是思考,是一場思想的遠行和精神力的訓練,一個想像和帶入的過程,你旁觀了別人的故事,與人物有共鳴,以經歷為警示,是為了更好的過自己的人生。

總有一天,你會走出堡壘,看見這個世界,看見世上的人遠比你想像中要複雜、混沌、平庸、卑劣。而你毫無疑問也是他們中的一員,你們都會矛盾膽怯、彷徨困頓、自我懷疑、甚至滿心怨恨。但你曾經相信,並仍舊渴望相信的那一切——儘管幼稚,卻依然偉大。

世界有黑暗,但人要跟著光,不是嗎?


3月14日補充:

看評論說《撒野》壓抑的多。

我個人覺得,可能是因為《撒野》本身寫的就是校園題材,距離我們的生活很近,很多東西都切身體會過。小說中兩位主人公的原生家庭比我們大部分閱讀受眾又殘酷一層,可是原生家庭對每個人的影響我們是都經歷過的,這樣拿自己的經歷對比兩位主人公,自然覺得《撒野》更壓抑。

我個人覺得,《默讀》更為壓抑的原因在於「個人」,原生家庭也好(兩位主人公)、生活環境(孤兒院)、個人情感(肖海洋)等等,放在一起,無非就一個詞「原罪」。如果說每個人出生都帶著「原罪」出生的話,那麼這本書裏唯一沒有原罪的就是陶然(個人認為)。面對帶有「原罪」的自我,每個人的處理方式都是不一樣的,處理方式本身反映出的就是每個人的「人性」。人性本身在這本小說裏被各種人物以各種原因,從各種角度被放大、被縮小,讓人看到最陰暗,也看到最光明。

————以下是正文————

文章比較長,做好準備。

先看默讀,再看撒野。

因為默讀看的話,精神壓力會有點大,完後看撒野,你會覺得好一些。

————————————

先說《默讀》

認識人性的恐懼,這裡的「恐懼」是中性詞。為什麼是中性,一部分是因為那些犯罪分子的罪行。另一部分則因為「費渡」對於自我本性與本能控制。這兩個可以合二為一的說。

一、費渡。

1、人性的「惡」。

費渡本性與本能中的「惡」,讓你對人類對於自己的陰暗面的認識徹底看到了。裡面所有的犯罪,費渡都有慾望、有智商、有衝動、有能力、有物力、有財力去完成(只要他想並且付諸行動),甚至他嘗試過(無論主動還是被動)。看似寫其他人的犯罪(的確是其他人的犯罪行為),其實也在寫就費渡心中的「惡」。

2、人對於「惡」的認識與控制。

費渡對於自我本性與本能中的「惡」有著清晰的認識,也有著極其變態的控制力量。那種控制的力量徹底撥開了,你也看到了,也想像到了。無所不通及其,甚至不怕自己操作失誤,給自己弄死。放到你自己身上,你會覺得不可能。尤其是那些犯罪事實在你看來難以容忍,甚至感覺到恐懼。他只需要一個念頭,一個「做」的念頭。就能實現。為了控制這個正常人很難控制的念頭,可謂一閃而過的念頭,他就折騰自己(防止劇透),可想而知,他強大的控制力和意志力。這裡再對比,那些犯罪的人,他們失控了,對於自己的「惡」失控了。一個人要壓抑一羣人都壓不住的「惡」,需要多大力量?

3、善與惡的較量

打敗善只需一點惡,戰勝一點惡卻不僅僅需要很多很多的善。(扶不扶老人?幫不幫孕婦?)。這個原理放在一個人面對自身的善良和同時擁有的陰暗面也適用。這是默讀給我的最大收穫。這種「恐懼」能給予人力量,不是面對死亡的勇氣,而是面對自身黑暗的勇氣。

二、目前的社會

1、傳統的懲惡揚善

中國文化傾向於懲惡揚善,善和正向被極力推廣,包括最近兩年的熱詞「正能量」。我不是否認這種推廣和揚善不對,更不是說宣揚過度。相反,我覺得大力推廣更好,社會需要更多正能量。

同樣,社會也需要更多的懲惡,以宣揚正義。

但是,我們是否應該多多挖掘一下「人的惡」,尤其社會貧富差距拉大,道德底線不斷被挑戰,社會公德還有待提升(必須表揚80、90、00後,我覺得公德心比之前好。也可能是社會對於人們的「公德」標準提升了,過去畢竟溫飽都尚未完全解決,現在還有貧困人口,希望今年脫貧成功。)大背景下,大家不僅需要理解犯罪行為,還要理解犯罪動機。

2、犯罪的「罪」太窄了

犯罪動機直接關乎「罪行」本身的「行」是否只是「罪」,(我說的是法律層面。因為現在懲惡的確更側重法律角度,而且更多宣揚懲處力度—-起威懾力量;對於道德層面的問題—-起生活中的立足根本——並不會過多探討。導致很多人都有一種:不過法律的界限就沒問題心理。但事實上道德約束的力量下降很多,對道德不再有敬畏之心。)我們需要加強對於人性的探討,使得社會對於「人性的惡」有一定認識,甚至知道它是合理存在的。不僅在人羣中存在(從眾),也在每個人中存在。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心理健康」和「道德構建」上得到提升。

3、認識人性的「惡」

對比上面的費渡的3個層面:

1)、承認「惡」的存在,尤其是個人層面。

目前中國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提升的地方,有一方面就是大眾對於「惡」的認知和認知水平。我們總是在壓抑「惡」,認為有「惡」的人是神經病,有「惡」是罪。就連「自殺」這種自我毀滅的方式都被認為是「有病,怎麼不想想父母」來去說明其自殺的「罪」,殊不知,「自殺」的人,也是這麼想的。但是,他們無能為力。因為他們無法面對自己心中的「更多的惡」。這也是很多心理疾病產生重要原因之一。

再看看很多惡性社會事件,學校,車站,甚至前方向盤,這些都被歸類到「罪」。大眾解讀「不知道這種人怎麼想的,怎麼不去死。死還要帶上別人。垃圾」。沒問題,我們咒罵以發泄心中的憤怒。但從另一個角度講,我們依然在宣洩恐懼和內心的「惡」。害怕自己也遇到這樣的人,在用「惡意」掩蓋恐懼。為了避免自己成為受害者,遇到問題就「自私」。社會道德層面很難提升。

你說這些不適應大眾,畢竟這種都是少有的。那扶不扶老人?幫不幫孕婦?更何況,現在為了拐賣孩子都能在小區花園跟你處朋友。

費渡的「惡」,是普羅大眾都有的「惡」。只不過,我們的「惡」沒有被剝離出來,沒有放大,沒有打敗你的「善」,所以我們沒有成為「大惡」之人。

可是,我們能保證自己不是「小惡」之人?詛咒人,網暴事實,雪花論。有的時候,這種「小惡」會被我們包裝成「小心眼、紅眼病、自私、沒公德心」等等。再大一點就在犯罪的邊緣,再大一些就進局子了。

2)學會疏導「惡」和控制「惡」

認識到了,才能去疏導,疏導好自然就能控制。其實這和壓力一個道理。積累會出問題,疏導才能解決。控制就是告訴你如何疏導壓力。中國需要大量的心理醫生,尤其是現在社會。大家看下中國城鎮人口的患有心理疾病的百分比就知道了。

3)戰勝「惡」

可能有人覺得我寫的理想化,或者對於公共場合抽煙,隨地吐痰,這種小事太過較真。武漢肺炎,你在武漢吐口痰試試?公共場合剛好一個媽媽帶著一個孩子,你抽煙試試?別找藉口。這也是你心中的「自私」或者「惡」。你覺得沒關係更多是因為事情真跟你沒關係,沒發生在你身上啊!

我覺得改變天生的恐怖分子難,但是對於診療和預防心理疾病,提高社會公德還是有幫助的。

還有一個益處,就是可以在一定上減少「人民公敵」。人民公敵是誰?殺醫生和叫好的都是人民公敵。

武漢肺炎我們看到了數不盡的善。但也有得知自己肺炎了,就開始攻擊醫生甚至惡意傳染。為什麼?我不能一個人死,死也要拉個墊背的,你治不好我你就跟我一起死吧!把自身無法面對的恐懼,拉著別人一起面對。我有個伴了。這不是「惡」是什麼?這不是被「惡」引導是什麼?惡在被確診的一瞬間戰勝了善,直接讓他的「行」失控了。人之初,性本善。經歷過家庭和社會磨礪後,人早已經不是「初」了。社會讓人類慾望無限放大,怕死不是怕死,而是怕失去享受慾望的機會。這叫「報復社會」。社會是誰?我的今天就是你們造成的。我死了你們也別好活著。有人選擇學校,有人選擇醫生,有人選擇老師。

社會發展,尤其是互聯網時代,將某些行為某些事件集中化,片段化,羣眾情緒化。導致很多「鍵盤殺手」和「槓精」。人羣以不同方式、不同理由、不用形式分層劃圈,不同圈層裏的不同的人,還不斷進行著各種有絲分裂。複製行為,複製語言,複製情緒,簡單稱為「無腦」。「惡」也在其中複製,我們認可一個東西不一定產生共同話題,但我們討厭一個東西一定有共同話題。這些都需要被身在其中的人「認識」,並進行合理「疏導」。

三、關於駱聞舟

1、默讀是一個人,一個有善有惡的人。駱聞舟是一個人的「善」,費渡是「惡」。「惡」在一個人自我的及其變態的管控下,保持與「善」一半一半,友好相處。但是當「惡」被壓縮了一小步,「善」就進了一步。此處借用不知道哪位網友說的:費渡退一步,駱聞舟卻邁出了第101步(詳見駱聞舟撬費渡門)。作者把人性一分為二。駱聞舟是善(正義),費渡則是「惡」,是的,就是「惡」,是普羅大眾都有的「惡」。我們認識到了,就能疏解控制,善自然就會進一步。

2、駱聞舟代表的是大善之人。大部分人不會願意跟一個有心理疾病的人(無任何歧視,只是闡述事實)在一起,尤其是中國有很大一部分人還把心理疾病認為是「腦子有問題」。只有大善之人才能做到。不僅有愛,還有善。愛可能是自私的,善不是。

3、那麼是愛和善愛指導了駱聞舟嗎?我覺得不是。我覺得是「正義」。只有「正義」才會不斷前進,不會畏首畏尾,甚至還能順道帶碗麵條。為什麼?因為人間正道是滄桑。正義纔是人間至真,永恆的真理。我覺得作者把這個故事放在刑偵類裏,也是這個意思。其他故事類「正義」都有視角,刑偵類正義只有一個。費渡呢?他最後得到了是什麼?折騰自己,從心到身,值得嗎?值得,必須值得。正義一直站在他身邊,最後他得到了正義。

4、善能擁抱惡,擁抱成功就是「正義」

費渡最後說:「壞人都死光了,你可不可以把我關在你家裡。」(記不清原文了)。駱聞舟也說:你是我打算共度一生的人。中國還有一句我們都知道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從道義,從法律,從人性,費渡勝利了。戰勝了一切,獲得了正義。自此,不用再折騰自己了。因為有了可以一起扛起「惡「的正義。

希望,我們遇到事情不僅有善心善念,更有正義。正義意味「行動」。

為什麼說這麼多,因為法律規定的「正義」並不意味著「真正無罪」。所以需要我們每個人堅守「正義」。這樣,你纔敢扶老太太過馬路。好在現在有攝像頭了,有人拿刀殺你也敢自保了。

———————

再說撒野:

一句話:前面看學校,中間看社會,最後看愛情。

前面期待,中間堵得慌,最後徹底放鬆。

這是什麼神仙愛情啊!

1、撒野看人物性格纔是最重要的。

蔣丞和顧飛:一個張揚,一個沉默。一個憤青,一個文青。一個嘴狠,一個手狠。一個急躁,一個心穩。一個無家可歸,心無所恃。一個被家牢牢鎖在原地,一動不能動。

蔣丞因為勇敢直接,所以擁有了愛情。愛情同樣撫平了他的急躁,讓他變得穩重。

顧飛懷抱僥倖與期待,所以擁有了愛情。愛情同樣激勵他前行,讓他不逃避,展翅高飛。

一個我為我們打開枷鎖,一個我為我們勇敢一下。

2、愛情是什麼樣子?

我們都說愛情是什麼樣子?愛情沒有樣子。

有人說:愛情可以讓你變成更好的自己。

還有人說:我喜歡你,你是因為你,而是喜歡和你在一起時我的樣子。

我覺得丞飛的愛情是這個樣子的:在對方身上看到了愛情的樣子。對方什麼樣子?希望我們能從對方一樣勇敢。沒有你我,只有對方。沒有愛情,只有我們。

3、互相救贖。

原文:希望我們都像對方一樣勇敢。

救贖意味著底層和罪惡。

底層的話:巫哲的書,嗯,都是底層。

罪惡:兩個人的父親死亡與他們的關係。

不認為這是罪惡的:看上面寫的默讀理解。

撒野我寫的不多不代表文不好,而是人物性格非常鮮明,校園的背景下,這種性格更為突出。

情節推進很自然,至於有人說蔣丞的家庭背景太過誇張。結合默讀在去理解下人性,再想想東北下崗工人、還有「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這一政策的效果。我覺得,沒問題。藝術的誇張也是在合理範圍內的人。不是還有句話:電視劇都不敢這麼拍嗎?

以上僅供交流。個人觀點。槓精無視。


這是巫哲的撒野。

這是P大大家族,只能說駱聞舟是唯一一個避開be的男人!!

上面的圖開個玩笑的哈,並不是對作者的貶低,兩位作者我都很喜歡,這兩本也都是心中的白月光。

我先接觸到的是撒野,大概是講的相互的救贖,看完我真的後悔怎麼沒有在高考前看到這本書,書裡面丞哥高考前的那種感覺我真的能體會到,特別真實。到現在我都想去蔣丞和顧飛生活的地方看一看,學不下去想想蔣丞,活不下去想想顧飛。

默讀是我近期才接觸的,很心疼嘟嘟,但也很慶幸他遇到了駱聞舟。他們也可以講這是救贖吧,只是這個救贖要比撒野裏的複雜得多了,牽扯到很多利益與正義了。這本書唯一的缺點是真的搞不清人物關係圖.......人際網太大了,案件也是一環扣一環,讀完我感覺我很懵逼。

兩本書都很不錯,只是題材選取不一樣,但是他們的愛情我覺得比一般的小情小愛要深刻得多,都值得看的哦。我個人優先推撒野,上手快,而且久看不厭。默讀的話你可能得坐在板凳上正兒八經的看啦。

最後獻上三張圖,是我當時看的時候在微博還有知乎上看到保寸的哈哈哈


我是先看的《默讀》

如果你追求文筆好+劇情流+強強+燒腦

建議默讀

案子一環扣一環,人物關係複雜,劇情跌宕起伏,越到後面越精彩(我當時真是被迷到放不下手機)

如果你比較喜歡甜文+日常校園+治癒貼近生活,比較喜歡平緩的劇情的話

建議撒野

丞哥與你同在!反正個人感覺這篇文是挺激勵人的,至少不像一些爽文,上課睡覺985,天天遊戲211,丞哥是真實的拼了命的努力

假裝分割線

最後容許我吹一波P大的彩虹屁!文筆真的好到讓人落淚,姐妹們入坑不虧!!默讀真是我的心頭好了嗚嗚嗚,主角成熟沉穩中帶著一絲撩撥,(誰不喜歡成熟的戀愛呢!!)劇情牽一髮而動全身,由一點線頭拽出埋藏多年的祕密,骯髒的交易,不堪的醜聞。太好看了要不是太長了我能反覆看幾十遍!我愛舟渡絕美愛情!我愛甜甜女士一輩子!!!!(我這個小學生文筆真的無法描述出默讀的好,我恨)


對於書荒的我來說,真的好羨慕你呀,這麼好看的兩本書你都沒有看過。

我因為P大入坑,所以先看的《默讀》,很心水碎嘴老男人治癒撩天撩地小騷包的故事,P大的小說都是背景故事很龐大,故事推動主角感情。

後來又讀了《撒野》,從此又愛上了巫哲大大,巫哲大大的文都是生活氣息很濃。看完《撒野》你會被兩個少年不被生活壓垮的勇氣與執著所感動,算是圍繞兩個人的生活來寫,以感情為主。

你看你喜歡哪一種,就先讀哪一本唄,建議可以先讀《默讀》,還算比較輕鬆,《撒野》的話後半部分稍稍虐了一下下。

當然可預見性的你以後還會糾結是先看《AWM》、《碎玉投珠》、《全球高考》、《妻為上》、《寒武再臨》、《破雲》、《我五行缺你》《袁先生總是不開心》、《警官,借個膽愛你》、《歲月間》、《我開動物園的那些年》、《沒錢》、《我有一個祕密》、《黃金臺》、《識汝不識丁》、《上癮》、《走錯路》中的哪一本呢。(以上算是各位大大比較有名的代表作)

年輕就是好呀~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