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在哪裡?


美的。

一開始我覺得漢語言學的 現代漢語 語言概論 古代漢語 都很無聊,我們老師也說她不知道有什麼用,只是一種學習的方法而已。

其實不是這樣的,當我接觸 聲優 配音和 學習日語這一塊,我發現語言學的本質是相同的,各大方言與古文字息息相關,那一刻有囊括四海的感慨,證明,只要你夠博學,學的將會和你感興趣的某一方面形成相通互補的關係。

另一方面是文學,當代文學看似枯燥,文學史看似枯燥,不像大眾喜歡的小說,那麼個性抒情化,因為有些作品會帶上歷史和時代的烙印,顯得單一古板。但是漢語言文學上從不和社科、歷史、地理、哲學分科,你細讀,感受到歷史的印記,不僅僅是政治或者單一因素,還有人心。

最後是文學概論,這一塊打開了我美學的大門,打開了我哲學理論的世界,他很枯燥又很實在,美總是潛移默化地字裡行間中泌入我孤獨的內心。


不請自來

我現在是大一的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好多人覺得我們專業課就是語文,其實不是這樣的。我就只寫我自己現在上的最主要的專業課作為例子了

古代文學史。上個學期是魏晉南北朝之前的。這個學期開學到現在這段時間一直在講隋唐文學,這個星期在講杜甫了。文學史的美是可以用動人來形容的,老師上課捋著時代發展或是作者生平給你展開歷史畫卷,我們的講課除了一些基本的古典文學概念比如說七律五絕歌行樂府這些詩歌的基本特點,最重要的就是作品賞析了。他不像高中語文,賞析就是「運用了……修辭手法,生動形象的表達了……特點/抒發了作者……的感情」,我們的賞析更像是娓娓道來講故事。未必是手法,或者說不僅僅是手法,更是情感的轉變,心緒的流露,老師不是說教似的要你記住,而是一點點掰開來,就像畫畫一樣,一點點描出來給你看

愛詩的人都知道,最美不過語言,動人不過情懷。從《詩經》的樸實真摯,到《離騷》的綺麗神幻,到兩漢辭賦之大氣,到建安風骨之氣節,走入隋唐,又有初唐四傑的骨氣剛健——「王勃高華,楊炯雄厚,照鄰清藻,賓王坦易」,後入盛唐,山水田園邊塞,無一不美,王維李白杜甫,俱是英才。……哪裡是一個美字說得清楚這些歷史遺珠民族瑰寶的動人之處的

《長安古意》

《飲中八仙歌》

現代漢語,偏理論化的知識,理性得多。基本上就是下定義,辨別,運用。其實一開始上的時候覺得好枯燥啊,什麼變調兒化輕音,什麼語素詞義義項,沒有文學浪漫。其實不是,他也很好,他是在系統的告訴你,我們從小說到大的東西,他內在的奧祕是什麼規律是什麼。

自己在微博上整理的

古代漢語,古漢第一單元選的是《左傳》,上課有點像古文課,但是老師會對字詞的解釋更細一些,比如左耳旁是由「阜」演化而來的,而「阜」的早期書寫體類似於「山」的早期書寫體立起來,便是「陡峭的山峯」,所以左耳旁構成的字大多與險阻,高低上下的意義有關。古代漢語課更像是對古典名著的導讀,看起來是在學基礎字詞,實際上不然,在現在《左傳》上課的過程中,往往輕易感受到春秋時期禮法制度的嚴謹,仁主的德行高華,智君的謀劃籌備……

除了這些還有很多有意思的——兒童文學經典導讀我們在《安徒生童話》裏揣摩年幼時沒有想到的深意,基礎寫作或是詩歌或是散文或是小說或是劇本,暢所欲言,展示自己的才華……

遠遠不止,漢語言文學專業最美的,我覺得是他的包容與滿足

包容

無意冒犯任何別的專業,畢竟國貿也好英語也好歷史也好,各有各的好處。愛數學的一定喜歡經管數科的嚴謹,喜歡語言表達的法學外院都是極好,樂意潛心鑽研探討滄海桑田之變的,歷院會是個好去處……每個專業,每個學院,都各有他自己的美,每個學生對自己的專業、其他的專業的美的把握都是不一樣的,他們都包容著自己的學生,而我猶愛漢語言文學的包容。

我不是什麼優秀的學生,我寫不出論證嚴密的文章,懂不了晦澀深奧的古文,看不了複雜嚴謹的文獻……但是在這個專業我從來沒有失去過歸屬感。

沒有人會因為你的能力而否定你所品味出的詩文感情,沒有人會因為你的本領而質疑你的情感流露。感性的文學總是寬容的讓你暢所欲言,言之成理便沒有什麼好顧忌的。

這個專業你的選擇只需要依據你的興趣,打個比方,這個學期文學史開課之初,老師就說一人讀一位詩人的集子,我愛王勃他愛孟浩然,他偏愛李白的狂放飛揚,我偏愛杜甫的收斂沉鬱,我愛看韓愈是我的胸襟,他愛看王維也是他的心性,都沒有什麼好壞之分,在文學的世界裡,總有一個人會用他的文字敲開你的心,你不用追求和任何人相同。

滿足

漢語言文學給我的滿足,是從浩如煙海的古籍裏走出來的,《大學》與《戰國策》在同一時期的誕生,那是如漫漫黑夜的戰爭裏光芒萬丈的智慧與品格之心,文人騷客心繫天下,無論是「名垂青史」還是「功成身退」,那都是一腔熱血,一片赤誠……當然也不僅有古代文學,《圍城》細品人間真實,《吶喊》看時代之刃。文學是最沒用的東西,靠他你喫不飽,靠他你活不了,可他也是最有用的東西,就像我用「君子慎獨」堅定著自己的內心,就像高考前我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激勵自己,就像我因感情而困惑時在「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裏尋找共鳴,在「愁多知夜長,仰觀眾星列」裏看那歷經千年仍不曾老去的思念。文學帶來的是精神上的滿足與心理上的慰藉,還是那句話,在這個世界裡,會有一個人跨越歷史長河,用他的文字,敲擊你的內心,這就是共鳴共情的滿足。

文末再說幾句,感謝你看到這裡。最早我不是心甘情願的學了這個專業,我也絕對不是我們學校這個專業裏優秀的學生,到現在甚至以後我始終平凡,始終沒有什麼過高的學術追求,始終不喜歡在專業性的問題上糾結執著。最初我不愛他,選他是妥協,可是現在,我愛他,發自內心,奉為一生所愛所珍所求,這是他的魅力改變了我。也幸好是他,我能隨時觸及,將來的任何一天,再見永不陌生,或許從未離開,拿起書,我還會是最初的那個少年。

文末還是得放幾個圖,在我們這羣學生中間廣為流傳深得人心,這個專業確實也不是那麼好學的。。。(圖源微博博主「我女朋友是個神經病」,侵刪)

選他那就加油吧!


不請自來,作為一個漢語言即將大學畢業的準大四學生來講,漢語言文學絕對是美的,而且,這個美,在我這是有一定心路歷程的。

高考報志願時,和大多數學生一樣,對大學的專業們都學啥不是很瞭解,在家人的建議和自己的主觀喜好結個之下選擇了漢語言文學。

上大學之前一直以為學中文就是每天面對各種白鬍子老師搖頭晃腦的之乎者也,或者周圍的同學們都傷春悲秋感性的跟林黛玉似的。

沒想到真正上了大學,打破了我之前的所有想像,青中年老師佔據了大多數,看上去平平無奇,但他們的百度百科都超級厲害。無論是年紀大的老師還是相對年輕的老師,他們都非常有趣,會結合時下的熱點引入課堂,我從來沒想過一個60多歲的老師,上課會給我們講《哪吒之魔童降世》,講港獨問題,毫不避諱的講現當代那些描寫赤裸的性問題。

他們不僅講課講的生動有趣而且傳遞給了我們非常正確的價值觀,總是能一語中的,點破我們的疑惑和問題,師生討論碰撞出火花,真的就是我理想中的課堂。

我的同學們也沒有我想像中的那麼「林黛玉」,我們專業的女生很多,但大家似乎都明白女生多的壞處,容易起齟齬。所以大家好像更傾向於直接了當的表達自己的一些想法,一羣擅長說中文,用中文和解讀中文的人,卻用著最簡單直接的方式,像最好的朋友們真誠地傳達思想。

但很遺憾的是,以上的想法我到了大三才感悟到。在剛上大學的時候,用行李箱裝教科書,古代漢語,現代漢語,中國古典文獻學,現代文學三十年,當代文學,語言學,文學概論,真的學到沒有一點詩和遠方的屬於中文的浪漫,每天就在漢語言的幾座大山的夾縫中生存,我們還流行一句話「上輩子殺過人,這輩子學中文」。學中文的,平時就像泡腳一樣舒服,但到了期末,就是把泡腳水喝了一樣痛苦。每年的期末,我基本和我學醫的同學是同樣感受的,考完要好好歇幾天,然後聚在一起抱頭痛哭。

回顧學習漢語言的前三年,我以為我的記憶隨著考試卷子一起交還給了老師,直到最近自學韓語。都說韓語的發音比較難,但在聽老師講解發音的時候,我突然有了一種知識被喚醒了的感覺,現代漢語學習的發音方法,當時學的時候感覺好難,現在觸類旁通以後,反而覺得變得簡單了,其他專業課的知識也是,現在的我,好像正在以漢語言為跳板,能夠更加系統,更加深刻的去分析一些東西。

作為準大四的漢語言學生,我很慶幸在大學選擇了一個這樣的專業,也很榮幸能夠遇到如此好的老師們和同學們。漢語言是美的,這個結論,來自於一個從無知,到討厭,再到熱愛的我。漢語言是美的,美在詩詞歌賦裏的韻調;美在字裡行間的人情味與娓娓道來的煙火氣;美在人文性,學術性;美在它賦予我體會人生的能力上!

如果在給我一次機會,我還會選擇學漢語言文學!


啊,終於學會傳視頻了,各位學累了聽聽現代漢語的專屬歌曲放鬆放鬆哈哈哈

漢語拼音方案字母歌(錄屏音質)

以下原回答:

真的超美的好嗎

喜歡古代文學老師講到喜歡的詩人時候閃閃發光的眼睛

喜歡閑暇時談談各個大家的野史八卦

喜歡現代漢語老師課堂上放的注音字母歌

也喜歡在文學概論老師的強烈安利下看各種風格的電影(漢文的老師真的個性又可愛啊)

當然,喜歡用獨屬於漢文學子的表情包


不請自來。學之前,在我心裡他是美的,像天上的月亮。學了之後,更像患難與共的戰友!

我的第二專業選了漢語言文學,因此在學習之路上必然有更多別人想不到的困難。可以說,是他的美讓我願意接受這些,因為承受住了這些,我和他的感情越發深厚。

就像一對情侶,過了熱戀期後,面對的就是柴米油鹽醬醋茶。這些東西不美,但是愛不會變。一起經歷的磨難反而會讓感情更堅固。

當你把心裡的月亮攥在手心裡的時候,就能會心地說一句:原來是這樣啊。

真正愛一個人,不僅要愛他可愛的地方,也要愛他不完美的一面。愛一個學科也一樣。難過苦過還願意繼續愛,那就是真愛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