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希特勒在進攻莫斯科的時候分兵去進攻斯大林格勒和列寧格勒的做法?因為分兵導致莫斯科沒能及時拿下導致的冬季作戰又如何評價?


第一個問題的回答:

至少從21號元首指令來看,元首的做法並沒有什麼問題。

而巴巴羅薩行動本身的企圖即」殲滅蘇聯部署在西部的主力,阻止其有作戰能力的部隊撤至縱深地區。」然而,實際情況是除了中央集團軍群完成了這一目標,其餘兩個集團軍群都沒能完成。

能取得這一成就自然離不開中央集團軍群司令博克的高超指揮。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央集團軍群也是對蘇作戰的三個集團軍群實力最為強大的,「305萬士兵中的130萬、第一批投入的117個師中的50.5個(大德意志團算半個師),17個裝甲師中的9個(後來的第2,5裝甲師也交給了博克)以及最強大的第二航空隊」都隸屬於中央集團軍群而博克所要面對的西方面軍實力也弱於西南方面軍。

中央集團軍群司令博克元帥

北方,南方集團軍群實力不足,沒法完成任務自然只能從中央集團軍群抽調兵力了。西南方面軍確實也在威脅著中央集團軍群的側翼牽制了部分部隊。

第二個問題的回答:

需要注意的是中央集團軍群在斯摩棱斯克停滯不前不是元首的作戰指令造成的,真實情況是:

1,博克的部隊疲憊不堪,裝甲部隊損失巨大。古德里安和霍特為了400部新坦克引擎甚至還要請求元首。

2,後期部門承受了巨大的壓力,博克認為要恢復了對莫斯科的進攻每天需要30列火車實際上卻只有18列,一直到「颱風」行動時也只有29列。

3,蘇軍從7月下旬到9月初對中央集團軍群發動了一連串猛烈的反擊,蘇軍先投入了5個,隨後總共投入7個新動員的集團軍,發動了兩場大規模反攻(詳情請見格蘭茨的《巴巴羅薩脫軌》)

元首不分兵就能攻下莫斯科嗎?我認為不能。

1,蘇軍在10月份據守莫斯科方向的3個方面軍實力遠低於9月份

2,消滅了西南方面軍後,古德里安向莫斯科發起的進攻時遭遇的抵抗更輕微

3,中央集團軍群在8月中旬重創中央方面軍,8月份打垮西方面軍右翼,9月初擊潰布良斯克方面軍,使得不必顧及左右兩翼的威脅。

或許,提前進攻的唯一好處就是沒有冬季和泥濘的道路了吧

總結一下:元首分兵並沒有什麼問題,儘管蘇聯在開戰前承受了巨大的損失相當於挨了一次核打擊,但依然堅持了下來。事實證明,德國沒有能力在41年戰勝蘇聯,而獲取烏克蘭的資源是德國繼續進行戰爭的條件。失敗的原因很簡單——自身實力不夠

蘇聯在41年被殲滅或撤銷的集團軍

蘇聯在41年動員的集團軍,12月又動員了第61、20、24集團軍,突擊第1、2集團軍

中央集團軍群在「颱風」行動開始時的作戰序列

首先這個問題就提的就有問題。

我們先看看「巴巴羅薩計劃」的原始方案。

北方集團軍群(由威廉·里特爾·馮·勒布元帥指揮)第16集團軍(由恩斯特·布施指揮)第4裝甲集團軍(由艾里希·霍普納指揮)第18集團軍(由格奧爾格·馮·屈希勒指揮)第1航空艦隊(由阿爾弗雷德·凱勒指揮)目標:在1000多架飛機的掩護下,由東普魯士出發,經德文斯克、奧斯特洛夫,穿越蘇聯中西部(今白俄羅斯)地區佔領或摧毀列寧格勒總兵力為29個師:

中央集團軍群(由費多爾·馮·博克元帥指揮)第4集團軍(由京特·馮·克魯格指揮)第2裝甲集團軍(由海因茨·古德里安指揮)第3裝甲集團軍(由赫爾曼·霍特指揮)第9集團軍(由阿道夫·斯特勞斯指揮)第2航空艦隊(由阿爾貝特·凱塞林指揮)目標:在1600多架飛機的掩護下,由華沙以東出發,布列斯特明斯克斯摩棱斯克進攻莫斯科,總兵力為51個師:南方集團軍群(由倫德施泰特元帥指揮)第17集團軍(由卡爾-海因利希·馮·史圖爾普納格指揮)第1裝甲集團軍(由保羅·路德維希·埃瓦爾德·馮·克萊斯特指揮)第11集團軍(由歐根·里特爾·馮·朔貝特指揮)第6集團軍(由瓦爾特·馮·賴歇瑙指揮)第4航空艦隊(由亞歷山大·羅爾指揮)目標:在1400多架飛機的掩護下,攻往人口密集的農業心臟地帶—烏克蘭,在盧布林至多瑙河口地區展開攻下基輔,再向頓巴斯進攻,接著攻入南方的俄羅斯大草原直到伏爾加河以及石油豐富的高加索地區,總兵力為63個師:

看見了吧,「巴巴羅薩計劃」從一開始就計劃好了三個目標點,分別是列寧格勒,莫斯科和巴庫油田,所以不存在說刻意分兵不進攻莫斯科。

再回到問題本身上,「分兵」的行為客觀上是存在的,比如古德里安的第2裝甲集團軍在1941年基輔戰役時期就被臨時划到南方集團軍群那邊,幫助圍堵蘇聯紅軍的退路,最終創造了基輔圍殲戰這種駭人聽聞的戰績。

在基輔戰役時期有個小插曲,古德里安聽說自己都部隊要被拉去烏克蘭殲滅蘇聯軍隊,急得整理了十幾頁還是幾十頁的報告,飛去狼堡見元首,希望說服元首讓自己繼續向莫斯科推進。

希特勒認真聽取了古德里安的報告,隨即大發雷霆:「我的將軍根本不懂軍事經濟學!」

古德里安再執拗也拗不過元首的命令,乖乖的帶部隊去打殲滅戰了,延緩了進攻莫斯科的最佳時機。

斯大林格勒是一個意外,在莫斯科戰役結束後,德軍調整了巴巴羅薩計劃,南方集團軍群一分為二(AB兩個集團軍群),一部分向高加索推進,另一部分進攻斯大林格勒(地理和政治雙重意義)。

原來的第六集團軍總司令賴歇瑙因病逝世,資深參謀官保盧斯上將接任。這人是個死腦筋,或者說是個膽小鬼(怕違背元首的命令),明明在1942年底時曼施坦因已經在盡全力試圖在蘇聯紅軍的包圍圈上打出一個缺口,只要保盧斯集結起部隊朝著曼施坦因部隊的方向突圍一下,第六集團軍就不會落得全滅的下場。

至於列寧格勒,沒什麼好說的,地形+蘇聯軍民的拚死抵抗,加之北方集團軍群的戰鬥力本身也一般,能包圍住列寧格勒,但是就是無法攻克。


希特勒沒有在進攻莫斯科的時候分兵進攻斯大林格勒和列寧格勒,它從南北抽調裝甲部隊集中在中路,希望一舉拿下莫斯科的,中央集團軍群兵力兵器遠多餘對面的蘇軍,具體數據沒有查,兵力對比175對125,坦克1700對900?不記得了,飛機也是壓倒優勢。

中路沒有完成突破沒辦法來年才進攻高加索和斯大林格勒。北路集團軍群裝甲部隊馳援中路以後列寧格勒就轉入戰略守勢了,說的不一定完全對,但是可以參考一下哈。


不要以為把兵力全給中央集團軍就能推平莫斯科,關鍵是是後勤跟不上啊,你人多了裝備多了後勤更加吃力,何況冬天連油料都不足,這些人在中路也是乾耗著,不如去南方撿撿便宜。從後勤出發就是這個思路。


你乎AI提問水平就不能高點么……


毛奇特別推崇漢尼拔坎尼會戰所用戰術,稱之為最具代表性的古代軍事戰術精華:集中主力對敵實施側後打擊,迂迴包抄。

打擊敵方側後翼的同時防止己方側翼被打擊。所以不肅清側翼德軍是不會冒進的。如果單刀直入列寧格勒與基輔的蘇軍對德軍側翼形成威脅。斯大林格勒也是一樣:AB兩個集團軍兵分兩路,保盧斯所在的B集團軍群攻北高加索的樞紐stalingrad目的也是掩護深入高加索的A集團軍群側後翼。

正如朱洪武北伐也否定了直取大都建議,而是先肅清山東元軍,再封鎖?關天險,保證了東西兩翼安全後再進兵大都。


? ? ?

這又是從哪條世界線穿越來的?


列寧格勒一直不是蘇德雙方的戰略重點,暫時忽略他。

納粹德國對蘇聯的進攻是存著滅國的心思的,甚至是一波推平。

先不論能不能實現,這樣的戰略進攻態勢,必然是要摧毀所有蘇聯的防禦和集結中心的。

莫斯科南俄平原都是這樣的地區,做個類比的話,基本相當於我國關中和中原地區。

從山西打過來的敵人可以直接進攻長安,但洛陽重兵就可以抄他後路。

同理,他也可以進攻洛陽,但只要長安的軍隊出動打山西,後路同樣也面臨危險。


嗯,41年小鬍子進攻是分三個方向:列寧格勒/莫斯科/基輔,斯大林格勒戰役是42年的事。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