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聽說bose出新降噪耳機了,bose 700和Sony1000xm3哪個好?主要看降噪效果,其次音質舒適性續航等方面。哪個更值得買?


9-2補圖,WH-1000XM3和QC35II的降噪曲線對比,感謝Rtings的測試圖:

  • 打開主動降噪後,1000XM3全頻的降噪能力都是超過QC35II的
  • 高鐵,飛機,地鐵這三項交通工具實際體驗完畢,打開主動降噪後,在音樂播放的前提下,基本算與世隔絕了。無音樂播放的情況下,人聲部分是可以聽到的。所以隔絕人聲,靠音樂就可以了,哪怕是小音量下。
  • 主動降噪的最大意義還是在於低頻噪音的隔絕。

QC35II(紅+橙)VS 1000XM3(藍+紫)

8-21更新下BOSE700和QC35II的降噪曲線對比,依然感謝Rtings的測試圖。

  1. BOSE 700在不打開主動降噪功能的情況下,100hz以下的物理隔噪能力相比QC35II有很大的提升,範圍值為12-20dB的隔噪能力的差距。
  2. BOSE 700在不打開主動降噪功能的情況下,中高頻的隔噪能力相比QC35II是降低的。
  3. 但是當兩者都開啟主動降噪後,降噪能力基本是類似的,互有小勝負,這也是之前說這次的升級部分不在主動降噪這塊的原因。
  4. 主觀感受對於BOSE 700而言,帶上耳機就已經有不錯的低頻段隔噪能力,打開降噪後,低頻段變化感受不明顯,高頻做了大幅降噪(人聲,高頻噪音之類的)。比如地鐵通勤場景,XM3和QC35II會有比較明顯的轟隆轟隆低頻雜音的隔絕變化,而BOSE 700對於這個變化的感受是比較小的。

BOSE700(藍+紫)VS QC35II(橙+紅)

考慮降噪為主要需求,最後自己還是買了XM3,最近在糾結tws耳塞了,又是漫長的選型試聽過程。

降噪選型的時候,糾結過QC35II,WF1000XM3,QC30,。

  1. QC35II的質感還是松垮了點。同事有使用超過1年的,慘不忍睹,但是XM2就比較良好。
  2. WF1000XM3降噪還是差了點,而且在耳機面前,無線的塞子基本都是菜雞互啄…
  3. QC30後期的續航略崩,之前一副出現了只能續航3小時的狀況

回歸主題,借Rtings的圖一用…放2張BOSE700和1000XM3的原始頻響

BOSE 700 原始頻響

只說下數據結果,低頻段整體聲壓輸出高5-8dB,中頻兩端略微抬頭,看著略凹,5Khz來個大谷,9khz開始滾降,之後10khz補了回來,然後從12K開始快速滾降衰減。嗯…怎麼說呢,相比QC35II,高頻段有所退步,從原始頻響的平滑度來說,QC35II更加出色一些,BOSE 700主要是低頻段以及中頻段偏下盤的整體抬升,以及5khz頻段的波谷,附上QC35II的原始頻響。

BOSE QC35II 原始頻響

然後是大法的WH-1000XM3,還是先上原始頻響圖

SONY WH-1000XM3 原始頻響圖

低頻段的整體聲壓輸出偏高,中頻段其實和700比,優勢也不大,唯一也就在高頻段沒有出現BOSE 700的大谷。9Khz快速滾降…但是之後10Khz並沒有再補回來…高頻就這麼一去不復返了…這會讓聽感上覺得偏暗…


結論:反正無論是700還是1000xm3都要靠EQ,音質你真要說誰秒誰,都不至於。

至於說XM2比XM3有優勢的,其實中頻段的表現,XM3反而更好,當然是EQ後的…XM3的問題還是低頻的過量和高頻的平滑度問題。

主動降噪的能力,1000XM3目前當之無愧的第一名。

BOSE的700相比QC35II,主動降噪沒有提升,多的錢都在外觀做工上了,但是犧牲了音質和便攜度。對了,700的麥克風提升巨大,看你是否需要了。由於是新品上市,從降噪和聽音樂作為主要需求的話,目前來看700的性價比就不如QC35II了。

要舒適度和音質平衡度的,可以選QC35II,要主動降噪和做工的,選1000XM3。雖然和我自己的認知也有差別,但是QC35II音質的平衡程度,真的比大法的1000xm3要好…當然了,也許並不一定是你所喜好的聽感。有問題再聊,以上。


2019.8.26再次更新

今天坐普快回家,候車加火車6小時多點,全程戴著bose700,中途低頭多了會有輕微的頭梁往下滑戴不住的感覺,大概全程有兩次吧。

佩戴感是非常棒的,最後出站拿下來,完全沒有戴beats和sony時耳朵的痛感。路上旁邊一個新手媽媽帶孩子聲音很大也被耳機過濾到到只有一點尖銳人聲部分,隨便放個歌也就完全聽不到了。觸控功能又讓我跳過了qc35II回到了兩年前玩mdr1000x的感覺,控制方便。總之,吹爆就完事了。


更新一下,之前有些急事,結尾寫的有些著急,bose700的開機聲音和打開降噪的過程比他的前輩qc35II都要好上不少,開機關機的音樂(應該是大提琴?我古典樂器白痴);和開降噪時沒有那種瞬間安靜的不適(有一個一秒左右逐漸提升降噪水平的過程)

此外,不知道是不是充值影響了我的心智,這個耳機降噪就是比qc35II好得多,一耳朵區別,拿曲線說事的大佬們別噴我。

毋庸置疑,這兩方面帶來的用戶體驗是比qc35II好很多的,更像是一個注重用戶體驗的成熟商品了


這是我寫在bose700的回答里的,佩戴感受應該有一點參考價值,個人覺得佩戴感受還是bose好一點,不過性價比,哈哈哈這個700確實現在還有點貴


第一個sony 是在mdr1000x出了接近半年後,趁爸媽去歐洲旅遊的機會,讓他們給我帶回來的(然後國行價格一路坐滑梯),那是我第一個降噪耳機,簡直為我開啟了一個新世界的大門,那種安靜的感覺是前所未有的 。

當然,那個耳機作為第一代缺點是無法避免的,長時間佩戴,耳朵實在太痛,(不過比起反智Beats的各系列都好一些)仔細觀察發現是耳罩設計不夠厚,給耳朵預留的空間不夠深,底部會很輕微的壓到耳朵,短時間沒事,但長時間影響耳朵血液循環(戴幾個小時實在有點太痛了)前段時間玩過朋友的xm3,也存在這個問題,但是已經好了不少。

(ps:這和個人的耳朵形狀和大小有關係,不能拿這個衡量耳機的好壞)

對於當時的我來說,亮點極多。各種牛逼黑科技。音質,觸控操作等等。完全抵消了我對耳朵痛的那一丟丟不滿。

之前這個耳機爆出大量用戶的頭梁塑料材料發生嚴重斷裂的情況(不保修的話那個頭梁當時要800塊)。很幸運,我的一代沒有發生嚴重的頭梁斷裂問題,僅僅是有一個小裂縫而已(這和我日常使用習慣有關,這是我第一個兩千以上的耳機,用的太小心了,輕拿輕放完全不誇張)

不過換個角度思考,即便用耳機愛惜如我,依舊裂了,這耳機設計或者說用料確實有問題。

據說這個問題在後兩代被完美解決


接下來說說bose qc35II

黑色國行,購於淘寶一個第三方的店,1900 現在1500左右

說實話剛拿到是有點失望的,先說包裝,挺薄的一黑紙盒子,推拉設計,特軟。

再說耳機本體,第一眼看上去,有些一言難盡的設計(略顯笨拙,有點像bose的那些飛行員用的那種耳機)和之前的米色mdr1000x相比,一個是比較文藝,清新的設計,這個就可以稱得上是硬漢.粗線條.樸實了。(用了一個月就真香了,感覺這種樸實的外形比較適合我)

不過這種設計和深色版本也是有他的好處的,簡單的說就是極其耐造,我這一年的重度使用下來,沒有一處磨損,幾乎是全新的。僅僅是耳機盒子內襯和頭梁的內襯有一點臟。當然前提是和之前用sony一樣,用完該收納的收納,不隨便扔。

再說說佩戴感和功能,這個耳機對我這種巨頭人士來說是十分友好的,可以說完全不夾頭,耳罩足夠深,給耳朵留出的空間夠大,不會因為長時間佩戴出現耳朵很疼的問題。

功能嘛……怎麼說,降噪不需要對比。因為這幾個耳機降噪最差的對我來說都夠用,乘坐交通工具,泡圖書館啥的,只要放音樂,基本啥都聽不見(只要沒有熊孩子高聲尖叫,或者大佬滿音量刷短視頻)又不是拿來開飛機,我個人認為兩個品牌都足夠好。

在操作上嘛,說實話比sony是差一點的,只有中規中矩的按鍵操作啥的。(mdr1000x捂住右耳罩可以方便快捷和別人對話,右耳整個面板可以觸控操作,這幾個功能實在太厲害了。)


接下來就是bose700

和上一個耳機一個店買的,國行,之所以在第三方店買是因為有優惠

先說說我為啥要買這個耳機,結合之前兩個降噪耳機的使用體驗,我期待在bose完美的佩戴感上再加上sony的觸控黑科技,提升使用感受。

降噪效果的提升與否,講真的我沒什麼很高的期望值,目前qc35II的降噪效果雖說在一代代固件更新下來後差了非常多,但對我來說還是基本夠用的。上個月月底拿到的,用了也有個20多天了,簡單說說我的使用感受吧

拿到手,盒子就不一樣了,高端哈哈哈,和之前sony的包裝一樣,巨大,厚實的一個黑色的盒子(聽說有餘文樂的臉。我的也是國行,但沒有餘文樂的臉在上面哈哈哈)盒子不在身邊,沒法拍照片

打開就是這樣的一個收納盒

比之前qc35II的收納盒大一圈,但好在厚度下來了些

這個耳機的耳罩部分,呃,確實有點像sony的這個中端款

但也不存在像某些噴子說的直接抄,畢竟頭梁和耳罩的連接方式和伸縮方式都是獨一無二的,無腦噴去買個看看就知道了,雲測評是真的看誰都像抄的。

接下來分享一下這些天來的使用感受,這個新耳機保持了之前一代產品的對大腦袋的友好,長時間佩戴也不會出現耳朵疼的問題,很開心。(也可以說有那麼1%的下降,原因在於頭樑上的內襯換了材料,稍微有點滑,戴的靠下的話,可能搖一搖頭會滑下來一點,正常戴沒什麼影響)

對眼鏡黨依舊不夠友好,我覺得sony和bose都差不多。

加入了期待已久的觸摸操作,真的好用,切歌不用掏手機,摸耳機就完事了哈哈哈。

雖說我對降噪水平的提升沒有太大期待,但是我還是要說,這個新耳機第10檔降噪確實是比我更新到最新版本固件的qc35II要好上很多很多。

比起sony前兩代,boseqc35II,這個耳機在各方面的提升是有的,有的方面多一點,有的方面少一點。買或不買,要看使用者在耳機素質的提升,和那相差接近一半的價格之間是如何權衡的了。如果有入手降噪耳機的想法,覺得這個bose700價格太貴的話,xm3和bose qc35II都是非常好的選擇。

第一次用降噪耳機,是真的會打開新世界的大門。

算不上發燒友,甚至愛好者都不算,頂多就是個對降噪耳機有重度依賴的菜狗。我寫的這點東西,不談發聲單元,不談降噪晶元(也不懂哈哈)僅僅就是個人的實際使用感受的分享,不保證一定客觀,但我在寫的時候還是盡量回憶當初的感受,不被現在用的設備影響。

對了,新耳機最大的亮點據說是通話降噪功能不過尷尬的是,我到現在還沒戴這個耳機打過電話。


目前索尼Sony1000xm4都已經上市了,我個人覺得拿Sony1000xm3、Sony1000xm4和 bose 700相比較。

馬上雙十二了,先給大家發一波紅包福利,運氣好能中1212元。購買耳機能省不少錢

雙 12 · 淘寶超級紅包12.05 - 12.12?

已失效

從降噪上來說:

索尼WH-1000XM4和BOSE 700無疑是目前頭戴式降噪耳機陣營中的出色頭戴式耳機,它們都擁有非常出色的降噪效果,且都支持可調節的降噪等級(索尼WH-1000XM4為20級,BOSE 700為11級)

從佩戴舒適性上來說:

索尼WH-1000XM4和BOSE 700的佩戴舒適度也都不錯的,它們的重量(約254g),基本上一樣重的

索尼 1000XM4的頭梁皮墊很柔軟,而BOSE 700的頭梁皮墊相對較硬一些,如果長時間佩戴的話,那麼索尼Sony1000xm4會更舒適一些。

索尼WH-1000XM4三頻均衡,整體聲音特點也比較寬鬆,音樂富有線條感,對於各類樂器的重放很真實。

個人覺得1600元的預算選擇Sony1000xm3,

2000元的預算選擇bose 700

2500元的預算 選擇Sony1000xm4

索尼 WH-1000XM4京東¥ 2899.00去購買?

Bose 700 無線消噪耳機-黑色 手勢觸控藍牙降噪耳機京東¥ 2999.00去購買?

索尼 WH-1000XM3京東¥ 2599.00去購買?

陳媛媛:100-2000元頭戴式耳機推薦,頭戴式藍牙耳機推薦選購指南?

zhuanlan.zhihu.com圖標

看了下其他的回答,簡單補充一下我特別在意的一個點: 底噪

bose 700的底噪比1000xm3要乾淨,對於在安靜環境下也習慣開降噪的使用者,比如我一般上自習時使用,這一點很重要,尤其是對底噪特別敏感的人來說,有可聞底噪是耳機致命的缺點。

還有降噪個人比較下來還是覺得bose 700要更勝一籌,不知道是不是700戴上去比較緊的原因。

兩個耳機都不完美,1000xm3的觸控冬天會失效,佩戴體驗一般鬆鬆垮垮,黑色的丑到爆,有可聞底噪。。BOSE 700銀色會變色,容易誤觸,音質一般,app體驗差,降價快黑色已經降到2100左右了。。。

只能說各取所需吧,單純通勤使用追求音質顧及售後買sony,追求外觀炫酷和純凈降噪有連接兩個設備的喜好買bose 700。


排個雷,也不算是排個雷,個人有關耳機體驗,僅供參考。在我和女朋友買了一個多月之後,終於有了第一次交換體驗。

分享一下我的感受(以下bose代指bose 700,索尼代指1000xm3)

bose和索尼都是比較著名的耳機品牌。首先是在降噪方面,美國品牌bose700和日本品牌索尼1000xm3兩款都是主打降噪,我根據自己的聽力,感覺降噪水平是差不多的,基本持平。然後是音質方面,在原來購買之前,兩款耳機音質就是差不多的,所以,我也聽不出來什麼差別。再然後就是通話,經過剛剛和女朋友測驗了通話,我感覺bose說話的聲音比索尼略清晰,但是相差也不是特別明顯。還有就是在續航方面,當bose還在為自己的20小時宣傳的時候,索尼已經達到了32小時,還有就是在APP功能,bose音樂的功能只有單純的降噪等級,但是索尼的headphones功能更加豐富,也可以看出索尼的耳機自帶的功能更加豐富。還有就是在快捷鍵方面,索尼是有兩個按鍵,一個電源一個是開啟關閉環境音,bose相比之下有三個,這一點相對不錯,一個是有關降噪等級,一個是電源,一個為語音助手(個人感覺這個鍵實用性不大,而且當耳機戴在脖子上時,耳罩相碰剛好碰到這個鍵,而且這個鍵也很容易被開啟,會影響手機的使用)。以後就是在觸摸板方面,bose的觸摸板更加小巧,但是,比如在調節音量的時候完全憑手感,索尼是在每一次音量改變會有嘀的一聲,在切歌時也有嘀的一聲,bose純靠手感。再者,藍牙連接方面,不知道是不是手機的緣故,bose 700偶爾出現開機連不上的時候,需要重新手機設置打開藍牙連接,而且bose music的APP經常連不上耳機,由於使用索尼時間較短,不做評價。還有就是舒適度方面,bose因為是一體式設計,所以會頭梁有點壓頭,耳罩的舒適度尚且可以,索尼的戴起來很舒服,舒適度強於bose。還有,索尼是可摺疊,攜帶比較方便,而且正常佩戴耳罩朝里,個人感覺比較美觀,bose是耳罩朝外,個人感覺不是很美觀,而且不能摺疊,攜帶不方便。最後,價格方面,bose售價2999,bose700由於是新品,即使在雙十一,官方也未打折,索尼標價2899,活動時基本2000左右可入手。綜上,bose 700的性價比確實不如索尼。最後,顏值比較,完全根據個人喜好。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