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理道德在我看來好像是可以忽略的,我對一個命案犯完全沒有任何憎惡的感覺

我感覺自己是不完整的,冷漠的,麻木的,根本不是人類

在清晰地瞭解一件事情過後,我沒有辦法評價誰錯誰對,即使他們犯的錯或承受的傷害分明


最開始你不是這樣的,也有鮮活的情緒流動,但是哪些感受被否認、被嘲笑、被羞辱、被忽略等,你就會慢慢否認、隔離,壓抑自己的情緒,也許還會感到抑鬱的過程,後來就慢慢麻木、冷漠,於是就變成了現在的「置若罔聞或無動於衷」。


因為人的悲歡是不相通的

等事情到你頭上,威脅到你的生命你身體就會有自主反應,那時候你就能理解了


要看你的麻木持續時間多久了?如持續時間僅僅幾年,很有可能你是因為一件事情而變得這樣的,把卡在你心中的問題解決掉,你整個人也會有變化。

如果你從小就是這樣子,直到現在才會覺得難以接受,還有可能你最近遇到了重大事件,讓你會難以接受自己的麻木。

如果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可以用"點贊,關注,感謝",鼓勵一下哦。


如果能夠達到當事人的親身狀態,那麼有時候我們很容易理解當事人最後的行為選擇。


題主你好,我認為,你是正常的,因為你提到的事,都不是發生在你身上的,所以沒有情緒是正常的,相反,有情緒的,才應該去思考,為何對於不是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能引起如此大的情緒反應。

然後再說下倫理道德可以忽略的問題,這個怎麼說呢,在我看來,這不能算是有問題,因為倫理道德是來約束自己的,並不是去要求別人的,如果你把自己的道德標準加在別人身上,那麼你本身就是不「道德」的了。


什麼是激情?什麼是愛?什麼是方向?

激情和麻木的最大區別是是否找到了自己的堅持,自己所愛,自己的方向。

有人喝酒喝到天亮,有的人加班到深夜;有人打遊戲打的火如魔,有的人卻天天五點起牀刷牙洗臉跑步健身;有的人一年過去到年底,一臉懵逼;有的人卻為明年做好了準備。

激情和麻木誰又能分得那麼清楚。有的人數十年如一日,在大家看來TA過的枯燥麻木無味。但在TA自己卻感覺趣味無窮,樂在其中。生活中總有一些值得我們付出 所愛 所堅持的人和事

生活過的好不好?自己知道。感覺自己過的麻木是我們知道的太少,做的太少,沒找到自己要堅持的東西。多看看書,讓自己忙起來。不要急於求成,據說我們這個時代的人都可以活到一百歲以上,有的是時間讓我們找到一件或好多件值得我們堅持的事。到時間知乎還沒倒閉的話告訴我


這很正常啊,中華文明的智慧就是不絕對,只有西方國家那種死板的標準才只講是非。但是他們也扯不清楚啊。以至於黑白之間還有很長的一段灰色地帶。所以,如果要學他們的所謂的法制社會,人類就會變得機械,而中華文明的陰陽學中的觀點是對中有錯,錯中有對。依賴的向來都是倫理道德。沒有那麼絕對的是非。所以,你沒有辦法評價對錯,是很正常的啊。西方那套。本來就缺陷滿滿!


產生麻木不仁對命案犯都沒有什麼情緒。只能說明你經歷過很多事情,內心足夠強大!

道德問題是一個自我約束的問題,只要不違法無可厚非。只要具備起碼的道德不幹傷天害理的事情就可以。道德是法律約束不到事情體現道德的約束。

內心強大固然好。但如果是非不分就有點不合常理。不知道你成長經歷了什麼?遭遇到了什麼?但同情心總是不可或缺的。

無論社會如何發展,任何的人和事都會有相對的對和錯。我們不能失去起碼的判斷能力,那我們如何立足社會呢?


這是心否塞不通。仁,是要用心去體會他人他事,是一種心的交感,感通萬物。封閉自我,對人對事漠不關心,自然越來越麻木不仁。心,原本是含天括地無所不包。現在由於主觀否閉,排斥於外,剩下的只有單調狹隘冷漠,自然有不完整的感覺。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